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关于感悟的作文1300字(3篇)

热点专题 阅读(2.35W)
关于感悟的作文:随心?诗之序

诗者,无外乎抒发感情。在这其中,却还有有一层晦涩难明的深意。

关于感悟的作文1300字(3篇)

——题记

回忆起第一次自觉与诗打交道,已是一年以前。犹记得,那是大苏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会想到这,是因为我想起曾有人问我为何背诗难以忘却而又丰富。当时也无从作答,只敷衍两声便算过去。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我与众不同的背诗的方法吧。起初,我也如同大众一般,搜罗许多名诗,便扎了进去,势必将它们全部ko。然而却像有预期的,厌倦来拜访我了。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曾去想过与诗有关的内容。甚至萌发了一股略微厌恶的感觉,不是埋怨枯燥,就是篇幅也太“有限”,以至于背得相当“轻松”。

后来,一次无意间去书店打发时间却又与那诗不期而遇了。是那《疯狂阅读·青春》中的那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生的这一首《雨霖铃》使我再度萌发一种新的感觉。这感觉不是滥背,而是从生活中寻找,随感觉去背,自然乐趣无穷,且不易忘却。于是,我总结了这个方法:留心生活中的一句一句,就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来说吧。这是我在老班(即班主任)的那一本作文资料上看见的诗,得了趣味,便背了。哪知不久后,在语文作业上又和它相逢了,当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之后,我便愈加的以这个方法来作为我积累的主要手段,这便是我所谓的“随心”而为。

当我自觉领会了一点诗意后,理所当然的便写起了诗。一开始,自觉不错,韵律也颇为得当。但是,再仔细的品味之后,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漏洞,纵观我所做的所有诗,无一不是如此。就如这《秋风遇》:“飞蓬飘兮轻鸿雁,萧瑟舞兮卷苍云。零絮细碎不曾断,独往夕下迟不回。一念融秋成暮色,悲枫化蝶缀长空。漫天分和盘罗斗,七星拉却关山月。”少了魂,即中心。或许会觉得,乍一看,不错啊。可要是与那些名诗相比之下,便不难看出那些诗都包含有诗人的意境和感悟。如元好问的《雁丘词》所述:“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种为大雁所发自内心的哀愁。同时也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万里雪山与无边白云相映衬,那余生之雁孤独的守望,不知何去何从的悲凉画卷。反观我写的诗,只有那图案所包含的一丝秋色的思绪,再好终究只是二流。就我所想,有形有魂为一流;有魂无形为二流;至于有形无魂最好也只能归于二流;一般的也只能沦为三流。无形无魂,即是梦游亦不及也。

不过在我几番琢磨之下,得到了一个结论。我多向往那名山大川,或清幽仙境。然而这些也无不只出现在梦中。而生活中的繁琐,我却不屑去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忘却了平凡是真,才造成了眼下这困境。总之,我的诗只得其外形,难窥其境界。在未真正的领会这诗意之前,我还是别贻笑大方了吧。

“随心”的态度使我有了作出”诗“之诗的能力,但现在却也只能完成这序章,心中也颇为不平。至于后续所写,也只能让人生来述说了。

后记:今天作业完成较早,便写下此文稍稍缓解心中郁结。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二:郭晗

关于感悟的作文:为什么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伫立窗前,仰望星空,脑海不住的回想着一幕幕往事,或许会有点小小的感伤,其中的道理意味深长……令我深思。

——题记

我们都知道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但是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以及体谅感受,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做到了什么呢?

母亲怀胎十月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小小的生命奔着对生活的向往,未来的憧憬,大千世界的好奇,而降生了,从那一刻起就开始他的成长道路。

就这样我们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一点点长大,渐渐地离开了父母的襁褓,带着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便开始我们的学习生涯。

起初,我们从一个稚嫩,天真的小(男)女孩成长为现在的大(男)女孩了,时间的年轮划了一圈又一圈,短暂而快乐的童年学习时光结束了,我们迎来高年级的科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到了很多,但又失去了很多,其中我们应该感觉的到小时候父母常在外人面前夸赞我们听话,懂事,所以小时候的我们父母最为喜欢,在他们心里就是小乘巧。

可现如今不一样了,爸妈常常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情不知悔改而感到伤心难过。

“知子女莫如父母”爸妈会把“唠叨”道理挂在嘴边,对此我们会有些厌烦,自以为是,不听是非,由着性子胡来。

在家庭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尊威严的“雕像”相夫教子本是母亲的职责,可由于母亲工作没时间,这些就落在了爸爸身上,所以我们的一切习惯他都了如指掌,听腻了唠叨,我们有时会想离开父母的束缚,但我们有曾想过,我们这样就意味着一只断了羽翼的鸟儿不能展翅飞翔的痛处,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双臂,就如同一棵小树苗没有了雨水的滋润长不了挺拔的参天大树。

“玉石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不能成才”,这一席话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为此爸妈为我们日夜操劳,不求回报,为的是让我们健康成长,孕育成人。

我们现在还是一样的无知,错错对对,只有父母才知道,因为大人比我们要懂得多更多,生活的阅历,社会的经验,为人处事的做法要比我们丰富体会的多,听从会让我们少走弯路。

从一开始我们生命包括一切生活学习资源都是由父母给予提供的。他们的爱无私,深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社会变得复杂人事险恶,不是凭己的力量就能闯出一片蓝天。

我们渐渐地在成长,可父母慢慢地在衰老,父母的几缕发白见证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几丝淡淡皱纹显示了疲劳所承受的压力。

等到我们做了父母才能体会,这一份含辛茹苦,才能领悟为人父母的所肩负的责任与压力,才能懂得一切为的是我们儿女。

我们要沟通才能化解彼此的矛盾,明白“理解万岁”这一句的重要含义,方可感悟这世间的真情。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有个地方是永远可以安然甜睡的港湾,那就是父母的怀抱。

让我们心中多存留一丝感激。“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浓浓的爱、和协的家庭才是最幸福,最美好、最温暧的摇篮。

天河中学高一:雨诗

关于感悟的作文:书籍是滋润心灵的沃土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沟通交流的良师益友,是智慧源泉的常青之水,是点燃知识火把的那盒火柴,是走出困惑的那盏明灯。

人有好坏之分,书籍也不例外。人的性格是多元和变化的,书的品质则相对是固定的。人的欣赏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更,但书籍并没有人那么多元化。我认为教人向善、给人实用的书就是好书。书籍是纯洁的,无用或者蛊惑人心的“有色书籍”则为坏书。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书之好坏,除了大众的公共评价标准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内心的感悟和追求。

古人云:“书为师,多拜多得识!”鲁迅先生也曾说:“读书,就是要把书当做朋友一样,去读懂这位‘朋友’内心最深处的世界。”战国的苏秦有因读书而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西汉的匡衡因为读书而有“凿壁借光”的故事;晋朝的车胤因读书而有“囊萤夜读”的故事。他们都是爱书、痴书之人,这些典故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爱知典范,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书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有人说,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没有知识文化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更有人说,金钱才最重要。但我认为,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即使拥有了金钱也会精神空虚。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读书,才能拥有知识,才有发展的力量。所以,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是人类不断汲取养料的方式之一。读书可以养性,读书还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君子学以聚之,读书还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进一步累积。

我读书很杂,只要是书可能都会去翻翻。虽然我读书面看起广泛,但也有自己最爱,如中国的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外国文学名着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之类的刊物中我最喜欢《意林》、《小小说》等。此外,我还喜欢看漫画,诗歌之类的书籍。我读书的时候,总是会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常常被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而融入其中。在读《三国演义》赵云长坂坡单枪救阿斗时,我似乎看见常山赵子龙勇不可挡,威震三军的情景。

我爱书中的知识,也爱书籍本身。我不喜欢在书上乱写乱画,更不喜欢别人在我的书上乱涂乱抹。记得一次朋友借了我一本书,他还时我发现书被他弄的很脏,为了这事我差点与他吵架。我不喜欢把书乱丢乱放,摆放整齐不是很好吗?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是不是应该尊师重友呢?鲁迅先生爱惜书,他手脏时从不翻书,书也放得整整齐齐;世界文豪高尔基更是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所欲求之,便欣然可乐也!书籍是我的生活组成部分,书籍更是我生命中不可动摇的活水之源。在书籍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更找的了自己的生命所归!

宿州学院高三: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