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教育感悟:老师,你的课认真准备了吗

热点专题 阅读(1.55W)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耳熟能详。对课堂教学而言,同样如此,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在课前做好准备就走上了讲台,几乎就注定了一堂课的失败。

教育感悟:老师,你的课认真准备了吗

不可否认,教师面临的事务非常繁杂。除了上课之外,要备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与家长沟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培训,甚至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等等。千头万绪,似乎每一样都不能不做。如此重压之下,部分教师在叫苦不迭的同时也乱了分寸,抓不到重点,找不到方向,忙乱之中,被挤压和侵占的往往是相对“隐性”的备课时间。该上课了,还没来得及认真备课,只得硬着头皮、匆匆忙忙地走进课堂,完全凭着经验和直觉来组织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课堂的松散、凌乱、高耗低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大都少不了“检查教案”一项。于是乎,“临时抱佛脚”式的“补教案”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就曾经亲眼目睹,某位老师利用“作假”方式骗过了学校对教案的检查之后,得意洋洋,甚至在同事中推广“经验”。但我的心头唯有“可悲”,如此行为,不仅对课堂教学没有丝毫的意义,而且白白花费了心血、糟蹋了生命,难道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吗?对那些教龄稍长的老师而言,自恃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便往往不把备课当回事,其实,知识的变化也许不大,但每一届学生都会有所不同,每一次上课也会对教材有新的见解,这就更应该抱着“归零的心态”,不能满足于原有的教法,不能照搬原有的经验,而应认真反思,认真总结,使自己的课上得更加完美。

一旦不备课就走上讲台,那种内心的“虚弱”和“不安”极容易被学生洞察,如果再老和尚念经一般“死抱着课本”放不下,甚或被学生问得张口结舌、“挂在黑板上”,怎么会不被学生打心底里看不起?当这样的教师再次走进教室,又何以抹去学生眼神中的不屑和鄙夷?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了“三次备课”的思想: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包括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备课---一边教一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展现了她独特的教学风格,正是由于反复探索、不断改进的认真备课,使她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在她退休多年以后,有记者问起她教学这么多年最宝贵的财富,她指着书柜里满满的一柜子教案说,那是她一生最珍贵的东西。

名师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掉以轻心、敷衍了事?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谨慎专注,长期坚持下去,自信心就会越来越足,也有助于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课前准备不仅仅限于提前认真的备课,还需要从一些细节上做好准备。

譬如,物质方面的准备。上课所用的教材、教具、资料、实验仪器是否齐全,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是否调试完好,都需要仔细检查,马虎不得。如果上课时丢三落四,或者由于仪器、设备出问题而使原有的教学方案不能顺利实施,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再如,心理方面的准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即将开始的这堂课。有了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通过默想,将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加深印象,自然会使自己进入上课状态。两分钟预备铃之前,就应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当预备铃一响,就要拿好教具面带微笑出现在教室门口,用亲切温和的目光扫视全班学生,使学生们的情绪立即安定下来,专心聆听教师的教诲。假若教师本身缺乏时间观念,在上课铃响起时才急匆匆来到教室,甚至过了上课时间才姗姗来迟、若无其事。这种行为,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

千万不要以为做好上课准备只是关系到老师自己的事,其实,这对学生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谨慎的态度会给学生树立标杆,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学生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样需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的行为会化作一种无穷的号召力,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原本“无意识”的、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会逐步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正是教师认真做好了课前准备,才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逐步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地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专注高效,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相应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