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亲情感人的短篇散文:姥爷

热点专题 阅读(2.03W)

编者按:《姥爷》一文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对姥爷的思念而创作的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于姥爷的感人的亲情吧!

亲情感人的短篇散文:姥爷

一天早晨,母亲在厨房做饭,我和两个弟弟正在被窝里睡懒觉,这时,就听妈妈在厨房里可着嗓门喊:“哎呀,爹来了!咋这么早就到了?也不事先捎个信来?”

妈妈的声音带着惊喜。不一会儿,门开了,厨房的热气象云团一样立马跟着窜了进来,在云雾缭绕中,走进来一个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人,只见他眼眉、胡子、棉帽子、棉衣服上挂的都是雪和霜,极像神话故事里的圣诞老人。他佝偻着身子,用粗糙的手频频弹拭着脸上和身上的雪和霜,还一边抖,一边看着我们小哥几个笑。这一笑,我看到他张开的笑口中没有几颗牙,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核桃纹,下嘴唇牙床上的牙齿都掉没了,所以往里瘪瘪着。因下嘴唇往里瘪瘪着,显得下巴和下巴上那撮白花花的山羊胡子也跟着往前翘翘着。这时妈妈说:“你们光知道看,这是你们的姥爷!快叫姥爷。”看到这位陌生而又慈祥的白胡子老人,我们谁也没叫,只是在被窝里露出三个小脑袋瓜瞅着姥爷笑。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姥爷。姥爷背了一个大背筐,里面有鸡蛋、腌咸的淡蓝色的鸭蛋、大鹅蛋以及晒干的山菜、蘑菇什么的。后来才知道,这都是姥姥和姥爷自己舍不得吃,攒啊攒,攒了一春带八夏才攒起来的。而姥爷来一趟也不容易,他家在集安,要从集安头道坐大客车,到通化之后再换坐火车到孙家堡子,然后还得步行十多里路才到我们家。

不一会儿的功夫,母亲就给姥爷擀了一大碗面条端上来,面条热气腾腾。姥爷平时最爱吃面条,在那个年代,城镇供应粮里每人每月也不过二斤白面,在农村,农民一年到头根本吃不到白面,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乔麦面饺子或面条就不错了。

姥爷看样子确实饿了,他趁着热乎劲,“呼噜”“呼噜”地就把这碗面条吃光了。吃完,他用手抹了一把嘴巴,捋捋胡须,然后瞅着我们乐呵呵地说:“哎呀,这面条做得真好逮(吃),我可逮饱了,也脑活(暖和)过来了。”这时,姥爷从腰间解下旱烟口袋,口袋连着一个一头是玉石嘴、一头是铜锅的烟袋,他用还没缓过来的、不听使唤的手,往烟袋锅里埯(装)烟,点燃后,开始美美地抽了起来……袅袅的烟雾在姥爷的头顶上盘旋着,随后在屋子里开始弥漫,那烟味,有别于爸爸抽的“握手牌”卷烟,在特别呛人的味道里,掺合着一种远古而悠长的余香,这浓烈而诱人的烟香,似乎正是我生命里追寻的、喜欢的,我使劲地捕捉和吸吮着在空气中散发的这种味道,让它在我的身体里弥漫、滋润……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姥姥是后到姥爷家的,姥爷不是我们的亲姥爷,但他老人家待我们的父母却如亲生儿女,待我们哥几个比亲外孙还亲。因为后来我曾在姥爷姥姥身边生活了五年多,我的感受是最深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让我终生难忘。

就为这一碗面条,姥爷回去后想起来就叨咕。后来他老人家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对姥姥说:“我就想最后看一眼刘玉珠(妈妈的名字)”。姥姥知道妈妈也正得病住院,就糊弄他说:“电报已经拍了,过两天她就来了。”没想到,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姥爷咽了几次气,等抬到地下临时搭建的木板上时,他又呼嗒呼嗒地苏醒了过来,就这样反复折腾了三、四次,他一睁开眼睛,就不停地搜寻,姥姥终于不忍心了,流着眼泪把真相告诉了姥爷,姥爷这才遗憾地闭上了双眼。

姥爷是继姥姥之后闯入我儿时记忆的人,第一次来我家,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姥爷虽然不是我们的亲姥爷,可他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我的亲姥爷。我没见过我的亲姥爷,我想这是我和亲姥爷之间的宿命,这种宿命决定了我们不能谋面,而后来的姥爷却在我的心中定格了,形成了姥爷永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