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名师听课有感

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2.56W)

脚步匆匆,工作推着我不停的奔跑,我在努力,但总是不够;我想做好,可总是做不好,离合格都有遥远的距离。我找不到自信,找不到自己。蓦然回首,也想思考一下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区分不开芝麻和核桃呢,或者把芝麻当核桃把核桃当芝麻了呢?

名师听课有感

今天有幸听了一节毕老师的课,怕忘了赶忙总结一下,待以后学习

课题是《杨氏之子》和《晏子使楚》。

顺序:1、先结合单元导语确定本课主题为语言的艺术2、结合语境讨论两个“子”的不同意思。2、读文,考察指导停顿和断句。重点指导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断句。3、借注释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讨论:4、从哪看出孩子聪明?引导题目:如果孔雀是孔先生家的鸟,那么( )。正因为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子家的鸟,所以( )。5、30秒练习背诵,两边对抗赛。

顺序 :1、楚王怎么刁难晏子?2、面对楚王三次侮辱,可晏子的回答都能令楚王自取其辱,请你任选一次晏子的作答,想想晏子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3、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选两句文言文版,找同学找出文章中哪句话是他的解释。

这就是我简单记录的一些环节。这节课上的很精练。每一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将重难点点到点透,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形式,没有识字教学,没有小组合作,没有让人束手束脚的高难度的难以模仿的东西。不像以往的课程,翻来复去,学生厌烦了,老师还得在那装的满腔热情,无病呻吟。在本堂课上,学生有话可说,没有丝毫厌烦的情绪,总是充满新鲜感,和毕老师产生共鸣。顺着毕老师的引导,自然而然地体验着语言之乐。。虽然也感受到了主办方做了很多准备。课文学生已经读的很熟,文章的意思学生基本弄通。应该是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却没有作秀感,很真实。

其他收获。

1、难忘毕老师让孩子们坐在树下看着落叶引发的联想。是啊,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也有过这样的举动,只是不够坚持。那次最后一节课,想打破常规,不让他们读书写字,带着他们在操场散步,我的本意是带着他们和我一起放松一下心情,感受学校夕阳渐落,岁月可以如此静好,停下脚步思考这一天的生活。慢慢散步,互诉衷肠。回去写随想。可是,我失策了,由于之前要求提的不是那么坚决,有的男孩子们到操场就摸篮球。有的女孩子想赛跑,一下子就打乱了,乐呵呵的走两圈就回来了。下次再来一次,像毕老师一样不让他们没规没矩了,怎么规定怎么是。原来专家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和。

2、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语文的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劳心费力。毕老师创建了好些灵活的模式,对我们来说很适用。一篇带多篇;自由阅读课,她说这种课型是上的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学生静静的读书;读写结合课;阅读检测课;阅读欣赏课;汇报展示课。这些模式我都尝试过,可惜走的都不怎么扎实,但是通过这些阅读课我也欣喜的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如;在多次练习后,学生的课后小练笔越写越多了,越有话写了;阅读欣赏课,让学生推荐文章,写推荐理由,读印象深刻句子,有的孩子们感动的哭了;在诵读欣赏课上,孩子们虽然是课下准备的,可是读的声情并茂,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我还没努力挖掘到。这半年,由于上学期成绩不理想,很受打击,把这些抛弃了。听了毕老师的课,我仿佛又找到了信心,我还是继续坚持下去吧。

3、毕老师说中高年级逐步达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学教材,三分之二的时间读丛书。我想我做的很不够。由于时间匆忙,课本讲的很啰嗦,不够精炼。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读丛书的时间被迫缩短了。毕老师备课很精到,用一个、两个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毕老师说,工具性的目的达到了,人文性自动就跃出来了,不用去分析,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方法掌握了,积累的阅读量达到一定量了,一切就会呼之欲出,就不会是挖空心思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了,对阅读和作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也许我们的脚步蹒跚,也许我们还很稚嫩,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4、有一句话说的让人很开心,所有的畏难情绪就消失了。他说没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多读、多背、多写。这们班做的都不够。所以学生作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的语言枯燥无味,让我们一起读起来,背起来,写起来。

洗去铅华,用朴实的态度对待教学,让时间花在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