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文秘>秘书基础>

《弟子规》德育师资培训班课程之二

秘书基础 阅读(1.9W)

第二讲 父母恩德重如山 力行孝道报亲恩

《弟子规》德育师资培训班课程之二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家长:

大家好!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总叙 》,了解到《弟子规·总叙》是《弟子规》这一本书的总纲领,是用《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六章作为总纲领,摆在“总叙”这一章当中,告诉我们学习,德行要摆在最重要的地位。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孝、弟、谨、信、爱众、亲仁”,这些都做好了,再“余力学文”。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承传下来,教诲子孙后裔都是按照这个顺序的,德行教育摆在最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分:德行教育以“孝道”的教育为起点,我们应该怎样教孝呢?首先老师要把父母的恩德告诉学生,孩子懂得父母恩德重如山,才能知恩报恩,孝心开启了,一切的善心善行也会随之开启。)

德行教育如何落实呢?祖先给我们讲了纲领叫“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当中最重要的德行是哪一个啊?是“孝”。就像我们上一堂课当中谈到的,祠堂门上写着“入孝”“出弟”,做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孝顺父母。这个德行也是“父子关系”当中的“父慈子孝”的“孝”。

我们要落实“孝道”从哪里落实呢?我们怎么样把“孝道”承传给我们的孩子呢?落实在《弟子规·入则孝》七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入则孝”之前,先了解“孝道”的意义就很重要。就像《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教诲我们学习的顺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所以穷理也”就是要把道理先明白。比如说教我们的儿女、学生要落实“入则孝”,为什么要孝顺父母?这个道理要跟孩子们讲清楚。所以“孝道”落实之前要先明理。

“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承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教诲,是根本。那我们如何来明了这个“孝”的道理呢?孝心的引发的基础要升起感恩心。所以我们在学习“孝道”之前,先要了解父母的恩德,我们把它称为“知恩报恩”。所谓“百善孝为先”有两层含义,第一、所有的“善”当中“孝”是摆在第一位;第二个含义是说,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在“八德”当中“孝”也是摆在第一位。

如何引发孝心呢?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父母恩德重如山。常常在教同学们的“孝道”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父母的恩德通过各种方法来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其中“譬喻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譬喻”当中有一个内容叫讲故事,现在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其实成人也喜欢听故事。我们讲解父母的恩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很好。

“知恩报恩”我们常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拜白骨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古印度有一位圣贤人的老师,他带着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多是成人。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要开始找一个机会把“孝道”教给这些学生了,所以有一次这个老师就带着他的学生去郊游。走到荒郊野外,看到有很多皑皑白骨,曝尸郊外。这个时候老师就走到骨头面前跪了下去。这个老师是有智慧的老师,时刻在生活当中找各种机会教育点来教他的学生。老师对骨头拜下去,拜完了以后,一个学生就过来问了:“老师您是大家的老师,连领导人都向您学习,为什么您去拜这些骨头啊?”(老师当时可能心想:“正等着你们来问呢!拜下去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来问的。”所以我们当老师的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来问。)老师就说:“同学们,这些皑皑白骨都是父亲和母亲的骨头啊,是天下父母的骨头啊!他们辛劳了一生,现在曝尸郊外。我们拜他们,就是拜天下的父母啊!我们要对父母很恭敬啊!诸位同学,我们遇到在郊外的这些骨头,要让他们入土为安。现在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把这些骨头分成父亲的骨头和母亲的骨头,然后把他们掩埋,入土为安。”同学们一听这个作业真难!就赶紧问:“老师啊,弟子们愚笨啊!人活着的时候,能够通过衣着、打扮分得清男女;人都去世了,剩下骨头了,怎么知道哪是父亲的骨头,哪是母亲的骨头呢?这一次考试可能会考不及格了。”老师说:“先给你们上一堂课。大家听好了,怎么样是父亲的骨头?怎么样是母亲的骨头呢?你们把这些骨头拿在手上观察,看两个方面:第一看它的颜色,第二看它的重量。我们拿在手上拈一拈,重量比较轻的这个是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浅的这个是母亲的骨头,就这两个标准。”大家就依教奉行,七手八脚,把这些骨头分成父亲的骨头和母亲的骨头,入土为安,把他们掩埋了。所以我们在野外看到这些生灵曝尸郊外,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些圣贤人的行为,把他们掩埋,这个是“泛爱众”的表现。

完了之后,同学们就围过来问:“老师,您怎么知道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浅,重量比较轻呢?”

老师说:“来同学们我们把手洗好,坐下来,开始上课了。为什么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浅呢?母亲的骨头比较轻呢?大家知道吗?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要住多长时间啊?十月怀胎。母亲对我们恩德重如山啊!‘怀胎守护恩’,这是第一个恩德啊。我们从微尘那么小的时候就住到了母亲的肚子里面,一直到十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之前,住了十个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长大,我们要长成五斤重,六斤重。我们要长皮肤,长肉,还要长骨头啊。母亲十月怀胎的时候很辛苦啊,一个人要吃两个人的饭量。我们大家都有肚脐眼儿,这里长着一根脐带,接到母亲的肚子里。母亲吃下去的营养成分化成血液,在血液当中通过脐带输送给我们。我们就这么靠母亲身体的这根脐带,渐渐的长大。我们要长骨头的时候,母亲体内的钙质不够了,怎么办?母亲会自动的把自己体内骨头里的钙质分析出来,再化成血液输送到我们体内。我们渐渐的长大,母亲骨头里的钙质就渐渐的被我们吸走,越来越多。由于钙质的流失,母亲的骨头越变越疏,颜色越变越浅。钙质是什么颜色的啊?白色啊,钙质的流失,使骨头的白颜色就少了,骨头的颜色就浅了。所以我们十月怀胎的过程当中,母亲十分的辛苦啊!有时候妊娠反映,还会吐,吃了就吐。母亲还会再吃啊,为了谁啊,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啊!所以我们为人儿女的如果不孝顺父母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这些学生们听完,想到自己在母亲的肚子里都呆了十个月,想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确实啊,这个脐带接在母亲的身体上。

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时候,母亲要过一道鬼门关。在古代,科技不发达,常常因为难产很多妇女就失去了性命。即使是现代科技发达了,母亲难产还要受什么苦啊?要怎么样啊?剖腹产啊!为了生下我们儿女,母亲肚子要划开一刀把孩子拿出来。这是“临产受苦恩”。母亲分娩的时候,血流成河,那个痛,医学上叫“阵痛”。据说是比癌症还痛,就像拿一把刀在身上划一刀,过十五分钟再划一刀。母亲分娩生孩子生多少个小时,就要痛乘以四倍那么多刀。所以我常常跟儿子讲:“妈妈生你生了几个小时?”孩子说:“八个小时。”我太太就说: “不对,十二个小时。”我说: “十二个乘以四等于多少?四十八。对。妈妈生你就痛了这四十八刀,你不孝顺你母亲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叫“临产受苦恩”。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对我们都有这样的恩德。

母亲生下我们的时候,虽然血流成河,但是母亲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所有的念头都在谁身上啊?孩子身上啊!当接生的人或者护士告诉他:“恭喜你!孩子五官俱全,很健康。”母亲马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似乎把所有的痛苦都忘记了。这叫什么啊?这叫“生子忘忧恩”。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为儿女都能够做到这些恩德。

我们生下来以后,母亲要哺乳。母亲哺乳的过程,古人讲的是“襁褓三年”。三年当中母亲要天天抱着我们,天天看着我们,全心全意地呵护我们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知道母亲要受多少苦。我们吃母亲甘甜的乳汁长大,现在医院里面都有写,“母乳喂养好”。我们有没有算过,一生当中我们要喝母亲多少的乳汁才能长大。即使现在有一些孩子是喝牛奶长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是无量无边的付出,我们才能成长起来。母亲给我们喂奶的时候,奶水当中还要有钙质。母亲还要继续把体内的骨头里面的钙质分析出来,化成甘甜的乳汁喂养给我们。母亲的骨头重量更轻了,颜色更浅了!

我们中国有一位大导演姓翟的,翟导演,《大决战》是他拍的,很有名的导演。山东电视台拍的一个节目叫《天下父母》。当时翟导演还有太太、儿女都在。他拿出三十年前,他的太太给他的儿子喂奶的奶水。(因为当时那个年代,不得已两个月就要断奶的时候,太太奶水涨得难受,他就把这个奶水吸出来,放在那个小瓶子里,用蜡封起来。)三十年以后儿女结婚了,送给儿女做礼物。儿女拿过三十年前母亲喂养他们的乳汁一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大家猜看看,三十年后母亲的乳汁已经变成什么了——鲜血一样的红!所以母亲喂养我们的乳汁是母亲的血液变成的。

所有的父母对儿女都是无私的付出。这个道理没有人教给我们,我们不懂啊。末学学习传统文化,三十岁以后才听说 “父忧母难”这四个字。我们的生日是“父忧母难”之日,我们要教给我们的学生和孩子。末学非常感恩,我的一位武术老师,当时跟他学南拳。他告诉我,我们的生日是“父忧母难”之日——我们的生日是父亲担忧的日子,是母亲的受难日啊。

在医院里面可能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医生拿着一个签字给爸爸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你的太太难产了,请你签个字。你要保住太太,还是要保住儿子,只能保住一个。”这是人间最难的选择题啊!父亲肯定会说:“我两个都要保!”医生会告诉他:“对不起!我们尽力了,只能保一个。”父亲担忧啊,母亲受难!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是父亲担忧,母亲受难的日子。那我们怎么过我们的生日啊?我们至少给父母亲做一件让父母欢喜的事情啊,不能单单要蛋糕,要生日礼物啊!而这一些我们教给我们的儿女了吗?教给我们学生了吗?没有教,我们要赶紧教啊,越快越好。父母亲对我们有十大重恩,恩德重如山,行孝不能等待。

父母亲的一生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大爱,叫慈爱。父母亲只要有一杯水喝,一定给儿女一口奶喝。父母亲的一生无怨无悔地为儿女付出,而我们为人子女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

我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一岁的时候,母亲好不容易学会煮一碗营养粥,要给我们添辅食的时候,我们可能“啪”的一手把它打翻了。母亲半点都没有怪我们,马上又去再煮一碗。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有玩具,我们可能会缠着父母,我也要电子琴,我也要这个玩具。但是,母亲家境贫寒,她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把工资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给我们买了一个玩具。我们可能噼噼啪啪玩几下,就扔那里再也不玩了,丝毫没有体会到父母亲购买这么贵的玩具的辛劳。我们读小学了,我们要看电影,就跟妈妈说,妈妈呀,我要看电影,帮我买电影票。妈妈可能排了一两个小时,买了两张电影票去看电影。我们在电影院里面可能会对母亲说,妈妈你到后面去坐,我要跟同学一起坐。当我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丝毫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心境。而母亲没有怪我们,就到后面坐了。我们读中学了,父亲很欢喜啊,送子上学。当走到校门口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父亲说,爸爸,同学们会笑我,你回去吧,不要送我去教室了。当我们走进教室门的时候,假如我们回头看一下,可能父亲还在校门口目送着我们,甚至含泪送着我们走进教室。我们当时很难体会父亲的存心。我们高中毕业,我们大学毕业,父母很高兴啊,儿女终于长大成人了,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要等着我们回来一起吃啊,庆祝毕业。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跟同学们在外面狂欢到深夜,丝毫没有想到,孤灯下二老在苦苦等候。我们谈恋爱,我们结婚了,父母亲很高兴啊,儿女要成家了,用一生的积蓄,操劳了几个月,帮我们操办了一个很热闹的婚礼。但是在婚礼上,做儿女的,有几个能够端起这第一杯酒端到佝偻的父亲的面前,来敬父亲这第一杯酒;有几个儿女能够到苍老的母亲面前说一声,谢谢母亲这几个月以来的操劳呢?可能儿女跟亲朋好友都庆祝,都敬酒,往往冷落了双亲二老,他们还在辛苦的劳动啊。甚至我们生孩子了,我们因为工作很忙,还要把儿女交给父母带。甚至媳妇儿还嫌婆婆带得不好,不懂得感恩。

知恩感恩才能报恩。当我们渐渐的长大,父母亲也渐渐的衰老了。父母的双脚踏出了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官员叫韩伯俞。韩伯俞从小父亲早逝,他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带大。他非常的孝顺母亲,每一次犯了错误,他都会跪在母亲的面前,母亲就用棍子来打他,他都能够改正错误。有一次韩伯俞当了大官,但是又犯了小错误,母亲又让他跪在面前用棍子打他。这一次,韩伯俞抱住母亲的大腿嚎啕大哭。母亲说:“儿子啊,每一次妈妈打你,你都没有哭,而且都能改正错误。这一次又不是犯很大的错误,你改过来就好了,不用这样伤心的哭。”韩伯俞说:“母亲啊!每一次您打儿子的时候,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儿子身上会痛,儿子能够改正错误,感恩母亲的教诲。可是,这一次您打我的时候,我身上一点都不痛啊!我知道妈妈您已经年老体衰了,想到我还不知道能够再接受您的教诲多少时间,您可能就要永远地离开我了。我想到这个,非常的伤心,我舍不得母亲您年迈老去啊!所以我才哭得这么伤心。”

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渐渐的老去。当我们看到父亲、母亲颤抖着双手把菜汤洒在衣服上的时候,我们不能埋怨老人家,我们要想起多少次我们打翻食品,母亲为我们再煮,我们要赶紧帮父母擦干湿的地方,重新再为他们打一碗啊;当我们看到父亲颤抖着双手,不会系鞋带的时候,我们不能嫌弃,我们可曾记得小时候父母给我们无数次地系鞋带,我们赶紧弯下腰为父亲把鞋带系上啊;当我们看到父母亲一直给我们重复着很唠叨的家常话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耐烦地走开啊,我们要耐心地坐下来,聆听老人家的教诲,聆听老人家的唠叨话。我们可曾记得,我们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亲无数次地回答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要懂得感恩啊!

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度,只要是炎黄子孙,大家肯定都曾立下过“孝的誓言”。我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功成名就,然后衣锦还乡回报父母。可是人是非常容易健忘的,我们因为生活的奔波,常常忘记了岁月的残酷。我们忘记了岁月催人老,以为亲情可以天长日久。突然有一天父母亲不在了,可能就会让我们的心感到很痛苦。我们会突然想起来,我应当为父母亲做的事情还没有做,而父母亲已经不在了,就会上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所以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行孝不能等。当我们叫一声父亲,叫一声母亲,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声音回应。我们赶紧抓紧时间,孝养父母啊!第二、行善不能等。我们要断恶修善,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孔老夫子有一位很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年轻的时候非常孝顺父母,虽然家境贫寒他还是走到百里之外去买米,然后背回家奉养父母,做得很高兴。后来子路跟着孔老夫子学业有成,当了大官。这个时候是“列鼎而食,垒缨而坐”。什么意思呢?古人都是坐地上,这个时候别人一个席子,他的坐垫很多,垒得很高,说明他的地位很高。吃的是很多的食品,“列鼎而食”。可是子路常常吃不下去在那里流眼泪。他的部下就说:“主公啊,您为什么吃不下去,在那儿流眼泪啊?”子路就说:“弟兄们啊,想起我的父母,我年轻的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是我可以到百里之外背米奉养父母,我高兴啊。现在虽然有这么多的食品,条件好了,可是我想奉养我的父母已经没有机会了,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所以行孝不能等待,趁我们父母亲还健在,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奉养我们的父母。

(第二部分:当我们懂得了父母亲对我们深重的恩情,行孝不能等待,学贵力行,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让我们从《孝经》、《弟子规·入则孝》等经典里学习“孝道”,学习如何尽孝。)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专门有本经典叫《孝经》,教诲我们子孙后代如何行孝。这个做人的道理我们的先祖把它称为“至德要道”。我们学习经典常常前面几句,或者第一章是最重要的教诲。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不学《孝经》。《孝经》第一章 “开宗名义章”,也是最重要的教诲。当我们了解了行孝的道理,知恩、感恩,才能报恩。我们如何行孝呢?《孝经》和《弟子规·入则孝》都是告诉我们如何行孝。

《孝经》第一章写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孔老夫子教诲他的弟子曾子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人们用上它就非常的和睦,和谐社会实现了。‘上下无怨’,上一代跟下一代没有代沟,不会有怨恨。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曾子马上站起来,向老师敬礼,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说:“我不知道啊!我怎么能知道呢?”这个时候夫子就告诉他:“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我们大家都要把它记下来,太重要啦!。“至德要道”是什么?孔老夫子教诲他的学生曾子说:“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夫”是没有含义,语气词。“由” 是依靠,依据。“这个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依靠这里来开始产生。”

我们当老师的大家第一次听到这一句话有什么体会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大家体会一下,“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依靠它来开始产生。”末学当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出了一身冷汗啊!大家知道冷汗从哪里出来吗?我们教孩子教到孩子十几岁了,也当了十几年的老师,还当了十来年的校长,而这一个根本没有抓住!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有把孝道教给孩子吗?初中三年,有哪一个科目,说教“孝道”是根本?有教孩子如何行孝?老师如何教孝?有吗?当时末学非常的惭愧啊,没有啊!怎么办?我们缺什么就赶紧补什么。因为我自己不懂,怎么教给孩子啊!所以赶紧学习《孝经》,学习《弟子规》,学习“孝道”。因为这个“孝道”是根本的根本:德行是根本,而“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孝道”开始,我们其他的什么都先别教,都还没有关系,什么一定要先教啊?“孝道”一定要先教啊!所以我们赶紧来学习祖先的传统文化,来学习“孝道”。

接下去《孝经》的第一章告诉我们行孝的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夫子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身有伤,贻亲忧。”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受之于父母。刚刚我们学习过了,十月怀胎,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身体是父母留给我们的,我们不能随便让它受伤。感冒了,这里又刮了一个口子,不能这样,会让父母亲很担忧。因为父母亲念念心思都放在儿女的身上。这个是“孝道”的开始。如果每一个人都学习“孝道”,他还会打架吗?不会啦!他还会出现很多的安全事故吗?不会啊!所以“孝道”是最好的安全教育。我们现在学校天天提“安全第一”,是“一票否决”,安全是第一条。可是“孝道”没有教,那孩子做人“根本”没有抓住,在“枝叶”上做文章,所以天天校长老师很辛苦,还是老出安全问题。为什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没有啊!因为“孝道”的开始就教诲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看曾子到了年老体衰生病了,就把学生叫过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曾子教诲说:“启予手,启予足,……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你看我的手,你看我的脚。“夫”也是语气词,“小子”就是指学生。同学们,我现在可以避免不孝的名声了,因为我的手还在,我的脚还在,我的身体保护得很好。你看“孝之始”也,一生没有受伤。夫子的教诲曾子落实得很好。

如果孩子头上撞了一个包说:“老师,我很勇敢,我不哭,没关系。”这时我们老师怎么教啊?我们要说:“同学啊,你是很勇敢,不哭,没关系,你不疼,可是妈妈心疼啊。你看妈妈把你养这么大,你撞了这么大的包,妈妈知道了,晚上会睡不着觉啊!以后不可以这样了。这是不孝顺的行为啊。”下一次他就很注意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学了《弟子规》以后,手被割了一个口子,原来不哭,想着想着,哇哇大哭起来。幼儿班老师说:“小朋友你原来都很勇敢不哭,怎么又哭了?”他说:“原来我刮了,想到男子汉要勇敢不哭,后来想到我妈妈看到我被割了一定很伤心,我想到妈妈伤心,我就哭了!”你看“人之初,性本善”啦,他是为母亲伤心而哭,不是为自己的痛而哭。这是孝心啊!此哭非彼哭啊!不一样啊!有学“孝道”的孩子那真的是不一样。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夫子在《孝经》当中继续教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这一生顶天立地要行道,行“五伦大道”,行“圣贤之道”,然后扬名于后世。后世的人就称赞,这个人真的了不起,什么父母能够生出这么好的儿女,“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道的圆满。古圣贤所谓:“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用“人生三不朽”来显发父母养育我们的恩德,这是“孝道”的圆满。

“事有终始”,行孝也是有开始,有圆满的结束,两个方面。接着夫子讲:“夫孝,始于事亲。”孝道从孝顺父母亲开始,因为小时候在家里主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中于事君”长大以后,出来工作怎么样,奉事领导人,所以“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终于立身”,前面是中间的“中”,后面那个始终的“终”。怎么样是圆满啊?“立身行道”是圆满。

你看《孝经》的第一章就把行孝的要点告诉我们了。这些我们没有学不知道,叫“人不学,不知道”。这里是指不知“孝道”。那我们今天开始重新学习,叫“何其有幸”我们能够得闻圣贤的教诲的!而且教诲的根本是“至德要道”,就是“孝道”。我们要重新提起,牢记在心。

那么如何落实呢?就落实在“入则孝”。回家孝顺父母,一条一条七个方面,李夫子给我们讲得很详细。我们把这些道理知道了以后,去落实的时候,心里很欢喜就像子路一样,为父母亲背米很高兴,越做越欢喜。这个就进入了“笃行”,学贵力行,明理还是为了要“笃行”,切切实实的去落实。

我们现在来看,“入则孝”的第一个方面:“父母呼,应勿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先学这一条,“呼”就是呼唤,“应”就是答应,“缓”就是缓慢。“父母呼,应勿缓”意思就是父母亲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很缓慢。“父母命,行勿懒。”“命”不是说硬性的命令,在古汉语当中上对下的指令就叫“命”,长辈对晚辈的指令叫“命”。“父母命”指父母亲要求我们的指示。“行”就是行动,去做。“懒”就是偷懒。“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去行动,不能偷懒。“父母教”,这个“教”就是教育教诲,平常动词的时候读(jiāo),名词的时候读(jiào)。那这里是动词为什么读教(jiào)呢?目的是为了读起来比较顺畅押韵,其实它是动词。父母亲教育教诲我们的时候,“须敬听”。做儿女的,态度很重要,态度就是一个“敬”,恭敬。“听”是用心的聆听。“须”是必须。父母亲教诲我们的时候必须恭敬的用心聆听。“父母责”,“责”就是责备,责骂。父母亲责备责骂我们,就是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必须顺承。“顺”就是顺亲,顺着父母亲的意思。“承”就是接过来去做。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要做到的,“顺”与“承”。这两句话是孝顺父母最初的要求,最起码要做到的。

我们平常“父母呼”我们的时候,“父母命”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啊?有时候跟班上的同学们上课,常常就问:“同学们,爸爸妈妈叫我们的时候,怎么应啊?应‘干嘛’的举手。”结果很多同学们都举手了。那老师叫我们的时候怎么应啊?马上跑到老师面前。我们就跟同学们讲:“这个不公平!你们对你们的父母太不公平了。老师才教你半年一年的,父母亲为你们辛苦了这么久。父母亲叫你,你还‘干嘛,等一下’;老师叫,你马上就跑过来。这样对不起父母亲。那父母亲叫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开始跟他们讲父母亲的辛劳:“你看你的父母脸上是不是皱纹慢慢多了,父亲头上是不是白发慢慢多了?父母亲为了我们一生的操劳,渐渐的年老体衰,我们不能对不起父母。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马上走到父母亲的面前问,‘有什么事情呢’?马上过去。父母亲叫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把这些道理慢慢的跟同学们开解。这个就是老师在教孝。

(第三部分:老师、父母教育子女“孝道”总的原理原则是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孝亲敬老的好榜样。)

那父母亲教儿女,“父母教,须敬听。”父母亲的“教”很重要的方面是也要教孝。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至德要道”是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我们以后教育儿女和学生,一个很重要的重点要落在教“孝”上。长善呢?先长孝心。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那么如何教孝呢?教孝的第一条就是“知恩报恩”。刚刚我们学《孝经》的第一章是学如何行孝,孝的开始怎么做,结果怎么做,中间怎么做。整本《弟子规》也都是在行孝。作为老师,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习如何教孝。这是教育很重要的起点。教“孝”的第一条就是刚刚所讲的知恩报恩。一定要把父母的恩德传给我们的儿女,传给我们的学生。知恩报恩,明理了以后去做,大家就做得很欢喜。

第二条是以身作责教孝。这个是所有的教育的总的原理原则,教孝也要遵循这个原理原则。它的根据就是“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要想学生孝顺父母,儿女孝顺父母,谁先要孝顺父母,自己啊!“教儿教女先教己。”

有一个女老师今年三十五岁了,她学了《弟子规》以后,非常的忏悔。她想起三十五年以来不孝顺父母,“人不学,不知道”啊,不知孝道啊!常常母亲批评,她还顶回去,讲她几句扭头就走。现在学了几天《弟子规》以后懂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迁善改过。行孝是善的,不孝是过,改过来,所以她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力行《弟子规》。于是她跟先生、儿子商量好,现在正好是“五一”长假,是她自己的生日,她哪儿也不去了,回娘家。就跟着先生带着儿子一起回娘家。回到娘家正好外婆也在,这个老师说干就干,第一件事情就是搬了三把凳子摆作大厅正中间,外婆中间一张,加上爸爸妈妈三张。三位老人请上座,啥也不讲,讲完可能她觉得老人家估计不一定会同意,先坐上去再说。三位老人一看,这一次孩子回来怎么变得有点怪,坐就坐。坐上去以后,这个女老师马上扑通就跪了下去:“外婆、爸爸、妈妈,女儿不孝,三十五年以来没有好好的孝顺你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知道了行孝是人生的第一课,今天利用这个生日我向你们行三跪九叩大礼。”因为在《弟子规》课堂上,老师都说如何行孝,可以利用生日,过年向父母行跪拜礼,她也学了,回来就干。她就继续讲:“这三十五年以来,我没有学习‘孝道’,没有做好一个女儿的本份,让你们操了不少的心。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孝顺你们。”她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母亲的泪水出来了;她第二拜,拜下去的时候,父亲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父母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操心操了三十五年了,今天女儿终于真正的长大了,心里面长大了,懂得了为人子女应该孝顺的道理。父母亲欢喜,外婆欢喜啊!这个时候先生在旁边,他八岁的儿子,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觉得心里面很难受,突然就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为你按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儿子没有人叫他去按摩,他要去按摩。”这个道理也很深。当为人父母演出“人之初,性本善”的德行,像“孝道”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儿女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啊,他能够感受得到啊!他觉得不为父母做点什么心里很难过,所以自动为他父亲按摩。前几天末学在武夷山也是这样的师资培训,十天的师资培训,讲到这个例子的时候,课后有位企业家就过来说:“倪老师你讲得真对啊!我回家以后为我妈妈洗脚,结果我洗着洗着,我的女儿就过来给我按摩,我也没有叫她为我按摩,她自动为我按摩。”你看“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行为合道,符合善的,孩子自动会学,这是耳濡目染和心性的感染。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太可惜了!妈妈。”妈妈说:“儿子,什么可惜啊?”“可惜我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明年过生日我一定也要三跪九叩拜你们。”你看,当母亲的念头一转,从自己以为不孝,转为孝顺父母,为父母跪拜,为父母洗脚,儿女都能够感受得到,马上就学,他还会发扬光大。

所以教孝,不论教儿女孝也好,教学生孝也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把自己行孝的体会、经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把自己力行孝道的行为让孩子来看,以身作则。任何一门教育的总的原理原则都可以用到以身作则。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上所施,下所效”。

这是教孝的第二个方面,“以身作则”很重要。

今天我们买到了最好吃的新上市的水果,诸位老师、诸位家长,我们先给谁吃啊?“父母。”(掌声鼓励一下)大家已经开悟了,开始觉悟了,都明白这个“孝道”的道理,“以身作则”的道理,有智慧的父母肯定说:“儿子啊,这个最好的,给爷爷奶奶送去,第二好的给爸爸妈妈啊,剩下的你自己吃哦!”要给他做榜样啊。没有智慧的母亲呢?可能就会这样说:“儿子,这个是新上市的水果,妈妈专门给你买的,走进去,门关起来偷偷的吃,不要让爷爷奶奶看到。”有没有这样的母亲?可能有哦!“人不学,不知道”啊!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孩子以后买水果给谁买啊?他的儿子,是吧!不要等儿子,有了女朋友以后父母亲就忘了,给他男朋友女朋友吃了。这个结果是我们没有做好榜样。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这句话不单单是在学校里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楷模,是吧!所以以身作则很重要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为世则”怎么讲的啊?我们的学问是别人的老师,“行为世范”啊,每一个言语行为都要做榜样。我们今天拿了一个苹果,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吃,等一下全班的同学都拿着苹果一边走一边吃了。我们每一个行为都要考量一下。我这个行为动作做出去,我班上的同学,我的儿女他们也会跟着学啊!要“谨言慎行”啊!所以“谨信”的“谨”特别重要。知道了这个原理原则也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原则原理我们把握得很好的时候,当老师很轻松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按经典的记载我们每天努力去做。要教孝,我们先行孝;要教弟,我们先修弟。这样每天当老师的一定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讲“人生三乐”,第三乐就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教什么啊?教真正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教孝道,教“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大乐。

大家只要学习《弟子规》,学习伦理道德,把这些做人真正的道理,做真人的道理教给我们的学生,那是人生之大乐,一定能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每天都会当老师当得很欢喜。就像昨天洪老师上台分享的,现在本来当老师想不当了,当不下去了。学了《弟子规》传统文化以后,第一个升起的念头,好好把老师当好。这个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末学也有。我当了老师当了十几年,实在是当不下去了,不知道怎么当老师了。现在呢?很简单!当老师很简单,四个字,什么?“以身作则”,做的是什么?“养子使做善。”只要我们能够做的是善,做的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个老师当得痛快啊!每一天都很欢喜,都有所长。因为每一天学生都在德行上有进步啊。这个跟教语文,教数学毫无矛盾,因为德行教育是贯穿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是全方位的。这是教孝的第二个方法,“以身作则”。

第三、“夫妻配合”教孝。那么夫妻如何配合来教孝呢?我们下一堂课来继续学习,这一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谢谢诸位老师,诸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