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汇报体会>汇报材料>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大纲

汇报材料 阅读(1.48W)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大纲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涟源市蓝田办事处尊师路段的涟水河畔,占地130亩,今年新征地70亩,另有农场40亩,合计240亩。校园风景秀丽,四季鸟语花香,绿荫覆盖,是省建设厅认定的“园林式单位”。学校招生范围为本市20个乡镇,服务半径50公里,覆盖人口107万,现有高中教学班49个,在籍高中学生3553人,在职高中教职工228人。

我校的前身为1938年创建的国立师范学院,当年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于兹执教,以国师为原型,写就世界名著《围城》。后国师西迁,利用其旧址改办为省立十五中,1952年起用现名,1980年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95年在全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中成绩优秀,挂上“湖南省重点中学”匾牌。近六十年来,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历具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共为祖国培养了近四万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不泛党政俊杰、军界精英、商界巨子、学界名流。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李周书、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蒋继穆、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梁新春、十六大代表、全国模范共产党员吴奇修等知名人士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幽雅,教学管理严谨,体育特色鲜明,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优秀考点、省先进基层工会等。

二、办学思想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行动的指南。我校与时俱进,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性教育;以质量为重,强化全面素质的培养;以管理为先,强化法治与德治结合;以特色为亮点,强化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它物化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就是“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和潜能生吃好,课堂教学注重启发性,摒弃填鸭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学校常年组建光明山书画社、三闾文学社、体育代表队、文艺代表队、数理化生奥赛辅导小组,定人辅导,定期培训,发展学生特长。

为提高学生巩固率,学校制订了《潜能生转化帮教办法》,确定专人对潜能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对口帮教,对潜能生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通过个别谈心、小组辅导、思想沟通、自我教育、活动熏陶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潜能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学校通过发动师生捐款、学校资助、吸纳社会捐款等办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高了学生巩固率。

学校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全面执行新课程计划,除了认真上好语、数、外、物、化、政、历、地、生等高考必考科目外,音、体、美、劳等课程配备了专职教师,建立了专门的教室,研究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校本选修课(共设17门)得到加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卡拉ok比赛、征文比赛等,成立各种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安排辅导老师定期指导,每周星期六下午开放校园、开放科学楼、开放图书馆、开放音美劳教室,让他们主动求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做为教学重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军训,深入到农村 、街道、厂矿等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本市的白马水库、龙山公园、湄江风景区,到城区人民路、蓝田市场打扫卫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加强德育管理,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构建了“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的立体格局。学校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净化了校园风气,优化了育人环境,改善了校群关系。

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将有关管理文件汇编成书,人手一册,做到依规办事,刚性管理和柔性教育相结合。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禁止乱发教辅资料,不搞学生成绩站队,不办复读班和招收复读生,节假日不成建制补课,不向年级和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为其它普通中学做出了样板。

由于我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形成了优良的校纪校风。近年来学生犯罪率为零,违纪行为很少发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每年达99.5%以上,优良率达85%以上,毕业会考合格率99%以上,高考本科升学率50%以上,体育合格率99%以上,体育、艺术、科研、奥赛、常规管理等形成了办学特色。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湖南电台、娄底日报等媒体多次推介我校的先进事迹。原省委副书记、现省人大副主任吴向东,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原省长助理、现副省长许云昭,省教育厅副厅长朱俊杰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校,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莫大的鼓励。

三、办学条件

我校现有教学大楼三栋,教室50间;有音美劳教学楼一栋,教室7间,有科学楼一栋,建筑面积4427平方米;有图书馆一栋,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有学生宿舍5栋,可容纳1600名寄宿学生;有学生澡堂1栋,开水房1间;有学生食堂3个,可容纳XX余人就餐;有教工住宅6栋,住套间房170户、单间房30户;有8×400米的标准田径场1个。

我校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单项投资260万元建成的校园局域网1个、电子监控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教控制室1个、计算机室5个、语言室2个,三机一幕进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完善,各处室办公室均配有电脑办公。学校理化生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卫生设备、音美设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图书、工具书、参考书等项基本满足师生要求。

学校正在规划筹建办公楼、体艺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图书馆。

学校228名高中在职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92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83人,有本科学历的183人,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17人,确认为省、市骨干教师的20余人。教师平均年龄37.4岁。

学校校长李美和,书记谢五长。李美和系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150名中学骨干校长之一。

四、办学特色

1、体育----我校的一枝“出墙红杏”

我校是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长期以来,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举”的方针,一手抓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手抓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学校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体育,每年拨出专项体育经费,每年召开一届运动会。学校常年组建田径代表队,安排四名专职教练实行科学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曾于1993年成功承办了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995年我校6名学生参加全国中运会,人数占省队1∕5,获奖牌7枚,奖牌占省队1∕2,其中吴梅打破全国中运会纪录,国家教委授予我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称号(当时全国50所,全省仅2所)。1996年我校周健波出征中日韩三国田径赛获1枚铜牌,1997年李艳红参加全国中运会获1枚金牌,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XX年吴宝连参加省九运会获1枚金牌,今年张丽华参加在邵阳举行的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打破女子1500米的省纪录,获1枚金牌,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共获金牌17枚、银牌14枚、 铜牌23枚。我校1987、1993、1995、1999、XX年共五次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0多次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认定我校为全省体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艺术教育----我校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我校把艺术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求上好艺术课,带好艺术队。学校投资10余万元于1997年组建了娄底市内中小学第一支学生器乐队,先后调进四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的教师和四名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艺术教学,并负责定期对学生声乐、器乐、舞蹈代表队和光明山书画社的社员进行训练,学校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1993、1995、1997、1999、XX年学校共有10个集体节目参加全省重点中学文艺调演或省中小学艺术节文艺调演获奖,其中1999年有声乐、器乐、舞蹈三个节目一同参演,分别获得省一、二、二等奖,学校两次评为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去年我校学生刘丽宏获省“湘井王”杯独唱比赛二等奖,易毅获省“湘井王”杯独唱比赛一等奖(今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今年有蒋东同学获省音乐学院萨克斯比赛第二名,学校演出的舞蹈节目《绿色呼唤》8月份在省首届中小学文艺展演中获娄底赛区一等奖,录像带送省参评。

3、教育科研特色

我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柱,大力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健全科研机制、制订奖励措施、指导科研选题、学习科研方法等途径,促进科研兴校,取得了初步成就。在省、市教改课题成果评奖中,我校1992、1995、1998年共有一项获省二等奖,两项分别获省三等奖,三项分别获娄底市一、二、三等奖。XX年语文组的电教课题获省二等奖,英语组的电教课题获娄底市社科成果二等奖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省级二等奖,化学组的课题获娄底市优秀奖。学校1998年承办了省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XX年承办了省中学物理改革创新大赛,李向皇、肖立军老师分别获得了数学、物理优质课省级一等奖。近三年教师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50篇,获省、市奖励的教研论文近200篇。学校承担了省电教馆的cai课件协作开发任务,已有13个课件获省、市奖励。英语组评为省先进教研组,物理组定为娄底市物理学科基地,娄底市中学数、理、化三个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均在我校,由书记谢五长、校长李美和、教科室副主任刘建成担任。XX年教育部确定我校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厅授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奥赛特色

我校长期重视奥赛培训,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场地、定学生、定内容、定辅导老师),在历年省高中数理化生奥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1995年我校高中学生梁子长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获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成为娄底市高中物理奥赛中至今最高的奖励。1998年梁志斌获省高中数学奥赛一等奖。XX年娄底市学生在省高中奥赛中获等级奖7人,我校占了5人(高考均加分)。XX、XX年我校获高中奥赛省一等奖6人、省二等奖33人、省三等奖12 人。1995年我校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得主李利平高考以675分的档案名列湖南省理科第一,XX年我校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得主刘旭高考以719分的档案分再次名列湖南省理科第一。今年9月从省厅传来喜讯,我校10人参加高中化学奥赛全部获奖,其中梁晓彬获省一等奖。

5、教学常规管理特色

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特色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健全,学校在备课、上课、阅卷、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汇编成书,做到有规可依;二是管理规范,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如期中、期末考试,学校统一命题制卷,统一阅卷计分,备课组写出试卷分析。教师用的教案本、听课记录本、阅卷记录本、班主任手册、教师工作手册等由学校统一印发、统一检查,其中有些本子已推介为其他学校的样本。学生的早、晚自习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任课老师坐班辅导,教室里鸦雀无声,纪律良好。三是活动经常,各教研组周周有活动,人人参与;四是反馈渠道畅通,行政人员轮流值日检查,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研组定期和不定期听课,检查备课阅卷,教务处有专人登记教师上课,学生以周志的形式反馈;五是实施教师工作定量、质量与课时津贴等补助挂钩。至今我校已连续六年由娄底市教育局或涟源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五、办学体会

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全面育人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灵活的思想工作是建设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重要法宝,上级教育督导评估是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依靠市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发展的保证。

1、坚持全面育人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声誉,在办学方面为全市普通中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实践证明,坚持全面育人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2、灵活的思想工作是建设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重要法宝。

我市是省级扶贫市,教师福利待遇与中等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教师相比偏低,难免出现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而办好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此,我校想方设法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杠杆”手段留人(晋职、提干、评优、入党时向优秀教师倾斜),经常组织教师开展“铸师魂、练师能”活动,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稳定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建成、全国模范教师李友云、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邵建忠、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勇前、省德育标兵曾余庆、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石世乐、省优秀外语教师盛思毛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前,我校多任校长、书记由于种种原因,象走马灯式的更替频繁,长者不过三年,由此导致师生人心不稳,学校工作时起时落。1995年来,李美和校长和两任书记沟通思想,融洽关系,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有关教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达成共识,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从此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3、上级教育督导评估是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去年3月,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文,决定对省重点中学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对照文件自查,我校感到如何更新教育理念,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成立迎检领导小组,部署各项工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督导评估文件,领会精神,先后组团到宁乡一中、桃源一中、常德市一中等地参观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校争取市委、政府重视,决定筹资3000万元,用大手笔扩建校园,半年内已完成征地70亩的工作,并请中南大学专家对校园重新进行了整体规划,部分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此外,学校投资260万元建好校园局域网、电子监控室,投资60万元添置了100余台电脑,投资40万元将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全部更换一新,投资2万余元绿化校园。学校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顿教风学风,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校师生精神风貌为之一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督导评估的催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4、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保证。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娄底市教育局和涟源市教育局的领导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农历正月初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将新春第一个现场办公会议开在我校,会议决定,由市政府出面为一中征地扩建,并纳入市三个重点工程之一。会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多次到我校察看现场,刘志伟书记亲自为学校联系扶贫低息贷款900万元。在征地拆迁扩建审批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按政策减免各类规费达400余万元。在涟源近三年未安排一名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下,市政府新开口子,今年允许我校从师大选聘12名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为了做到重点中学重点办,市财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按规定拨付了我校教职工工资。市教育局为解决校舍拥挤问题,去年把地处我校内的市教研室、市电教站整体搬迁到市师训中心办公,解决了多年来三个单位共一校园的老大难问题。在研究高中招生政策上,市教育局整顿秩序,制订严格的招生纪律,确保优秀生源进一中。为充实我校图书库藏量,市教育局去年一次拨图书专款9万元。今年评高级职称时,市教育局又一次向我校倾斜5个高级指标,缓解了骨干教师评职称难的矛盾。娄底市委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冯长根、市政府副市长童名让、娄底市教育局局长刘宏业、督导室主任刘作周等领导也先后多次来我校视察,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亲切关怀,给我们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学校的发展赶上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六、发展规划

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创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机制、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办学质量,成为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声誉的省属一流重点中学,向全国千强校迈进。

具体目标是:

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新建1座图书馆、1栋体艺馆、1栋学生食堂、1栋办公楼、6栋学生公寓、3栋教工住宅,校园设施与校园文化配套,教学硬件与管理软件配套,现代化设施和校园网络配套。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98%的专任教师达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拥有一批硕士教师和20名在省、市有影响的名师。

3、开展教育科研,形成教研教改网络,拥有全国、省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含交流获奖)100篇以上。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与国内外有名望的中学挂钩,建立校际联系,邀请有名望的教师、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承办全省优质课竞赛及其它活动。

4、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设优秀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5、发扬“普及与提高并举”的体艺特色,有运动员走向世界。

6、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99%以上,高中毕业会考一次合格率99%以上,本科上线率60%以上,体育合格率99%以上。

总之,我校的各项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涟源、娄底的基础教育发挥了示范作用,为湖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一定会以省教育督导评估为动力,不断改进工作,加强教学管理,为创一流的省重点中学奋斗不息。

(×××执笔)

二0××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