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辨析当代汉语诗歌写作存在的核心问题论文

论文格式 阅读(2.34W)

诗歌的时代性与地域性问题,是20世纪中国诗歌写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也是一直没有处理好的重要问题。有的诗人过于注重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似乎自己就是时代的代言者、社会大众的发言人,如果不是代言人与发言者,似乎就是一个多余的人,诗歌写作似乎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诗歌可以有时代性也可以没有时代性,有没有时代性并不影响我们对于诗歌作品价值的评估。然而,一首诗歌不可没有地域性或地理性,如果我们看不出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之下写的,是因为什么而写的,是为什么人与事而写的,也许其存在的正当性与生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质疑。中国古代诗歌名篇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杜工部《北征》等,之所以总是在标题中就标明所写的地方,或者所表现的地方,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就让我们提出一个诗歌写作中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地方性与地方主义的问题。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地域,在每一个地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景观与人文传统,而我们的诗人与作家就出生于、生长于、感觉于与创作于这样的地方,即便是今天所谓的“地球人”与“世界公民”,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里,也不可能离开地球上某一个特定地域而生存、而发展、而写作,从而让自己的写作产生特殊的意义。这就是我所讲的诗歌的时代性与地域性问题,以及在它们中间谁轻谁重的问题。

辨析当代汉语诗歌写作存在的核心问题论文

最近我读到一位河南诗人陶秉礼的诗歌作品,让我产生了探讨这个问题的兴趣。其诗是诗人关注时代与社会生活的一种记录,同时也是自我生活与心情的一种记录,由于诗人的用心,诗集中自然也体现了对于诗艺传达的探索,因此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功。首先,时代性是其诗歌作品中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这个方面,也并不是不存在问题。其诗歌写作,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对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比较敏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与中华民族都处于历史转型的重要时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的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诗人作为时代生活的晴雨表,自然不得不有所反映,有所表达。特别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之后,诗人感觉到有一种历史使命,要以自己的诗笔为时代添彩,为人民歌唱,于是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时代,展开我们的梦想》、《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之歌》等。“春天来了,我潮湿的心/像如酥如梦的杏花雨/在风上面,在树上面/化作那一片片游走的云彩/沿着季节的骨缝/架在灵魂的高处/融化冰冻的河床”。(《春天来了,我心飞翔》)显然,这里的“春天”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季候,而是对诗人面对时代而产生的激动心情的一种记录,也是时代情景的一种象征。当我们看见的一切都充满生机的时候,我们就以“春天”相喻,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杏花雨”,并化作“游走的云彩”,对于“季节”、“灵魂”、“河床”也发生了重要的意义,将自我与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展示出来,并且颇有诗情画意。“多少次在爱的深情中寻问你//美丽中国是什么/大自然悄悄对我说/山野翠了/空气绿了/绿色轻轻展开阳光的素描/和风轻拂/远山如黛,绿水绣波/一只春天的候鸟/在窗前唱着动听的歌/仿佛秋天的枫叶/又似舞动的音符/与小溪一起尽情欢乐/蓝天白云下/升起彩虹之河”(《美丽中国》)就像“春天”一样,在诗人的眼里,“美丽中国”也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天地自然的一种生命气象,是大自然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种集合,不过诗人在此并不是一种直接的描述,而是将自我也放在了其中的一种抒情。青山、绿水、蓝天自不必说,特别是那只神秘的小鸟,其实在本质上也就是诗人的自我而已。在“中国梦”理论提出之前,诗人就以诗的方式进行了集中探讨,可见诗人本有的一种预见性与对于现实时空的穿透力。诗人关注的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即“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思考才创作了抒情长诗《科学发展观之歌》。“从孔老夫子和为贵的思想/到墨子兼相爱的胸怀/到太平天国的理想图/从柏拉图理想国的梦幻/到欧文空想王国新村/从馬克思共产主义科学理想/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还有康有为的大同书/汇聚到人类社会的和谐血脉/靠近再靠近/融合再融合/流淌整个身躯”。(《科学发展观之歌———献给科学发展理论的创造者和践行者》)这样的诗不论其本身写得如何,都会具有自己的意义,那就是至少可以为后来者留下真实可靠的史料。诗人的心是最为敏感的,因而诗人之语足以为时代留影,不过,这样的作品多半是诗人的一种心影,而非时代的一种面影。诗人本来就是要以自我的方式进行表达,没有自我就没有诗的产生。新闻记者也许可以没有自我,因为新闻报道要求真实与客观,而诗人除了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以外,还要有敏锐的感悟与内在的思考,然而所有的这些都要以情感、想象与意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同时,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关注,也可以不关注,关注不关注都不足以决定诗的成败与高下,然而,敏感于时代的风雨,发掘更为深广的时代精神,对于诗歌写作也是有好处的,但时代性并不等于诗性,时代精神也并不等于诗人的精神。时代性并不是诗歌固有的东西,许多诗歌作品是超越时代的,李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有什么关系呢?与他那个时代的政治有什么联系呢?当然,广义的时代性是存在的,但时代性的有无并不决定诗歌本身的存在与不存在,其有生命力还是没有生命力。所以,从前那种认为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之观点是并不正确的,也不具有什么真正的学术意义。一首诗还不能直接地表现时代性的主题,一切都要通过诗人的自我,以自我的方式表现自我是有重要意义的,以自我的方式表现时代,才可以让时代在诗中发生意义,不然与诗没有什么关系。陶的诗在某些时候处理得很好,即没有离开我,而在有些时候的处理也是存在问题的,即自我缺失或弱化,一个诗人的个性与风采如果没有充分地体现于诗中,那这首诗可能是不能成立的,更谈不上有什么生命力与感染力。

其次,诗人对于脚下的土地饱含深情,其有关土地的诗篇不仅比较多,并且显得相当开阔与深厚,最少是形成了诗歌题材上的独立性。因为诗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对于这片土地有了自己的感情,于是就有了诗意发现的基础。《土地诞生》、《从土地中走来》、《神性土地》、《受伤的土地》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一阵阵南来的热风/吹醉广袤的田野/接天的麦浪/把北方大地/涂上金黄的颜色”。(《麦收季节》)诗歌所写的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交界地区,从地理与气候来说是一个过渡地带,北方就是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就是地种植水稻为主,诗人把以小麦为主的地区秋收季节,写得来风姿卓约,形态逼真,颇有动感。那不仅是一片肥美的土地,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那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乡,有发明周易八卦与保存中国最古文化之一的地方,还有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颜真卿题写的天中山故地,还有民间传说里的董永遇仙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正是这些古老的文明,构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因此,诗人以许多动情的诗句献给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一群信奉诗歌的人/从长满诗歌的黄河出发/踏进诗韵流淌的汝水/乘舟歌咏而来/探寻中国诗歌的源头/感受汝南/千年古县的魅力。”(《畅想在千年古县》)这首诗写于河南省第xx届黄河诗会之后,而我也有机会参与了此一盛会,所以对于诗人所写,颇有感触①。诗人认为这里不仅是千年古县,并且也是诗歌的源头,黄河也正是一条诗歌之河,因为《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于此一流域。这部诗集中的许多诗都产生于对于这片土地的爱,当然我同时也认为,他对于这片土地的开掘还有待加强,有待深化。在那里的许多很有特点的东西,都没有通过自我的方式进行转化,成为一系列的杰出作品。诗人虽然有了一些自己的发现,然而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够深入与独特。那里的历史与文化本是一座富矿,作为与这一片土地具有天然联系的诗人,当然也应当可以花一点心思进行考察与观照,可以由此让自己的诗歌产生巨大的优势而超越众人。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座诗歌的富矿,自然气候的交界地带,自然山水的交合地带,人文传统的结合地带,历史事件的厚积地区,历史人物的活跃地区,往往是诗意与诗情的宝库。一位诗人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不表现自我的地方而去表现天远地远,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事件与人物。我们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存地与生活区,既方便也可行,何乐而不为呢?诗歌与文学首先是地方主义的,并不是世界主义的,世界主义是一种理想,地方主义是一种现实。所谓的由各地文的文学合起来成为一种世界的文学,这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表现,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作为终极形态的“世界文学”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伪命题。关于“世界文学”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但是,地方主义的文学却是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的文学现象,并且不可能得到改变。因为它的存在基础是特定的自然山水与人文传统,一位诗人如果关注自己所在的地方及其特点,以自我之眼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以自我之心进行独到的感知与发现,那诗的灵感就会层出不穷,诗的艺术就会更上层楼。显然,就诗人所居住的地方的特点与深厚传统而言,他在此方面的开掘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