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自我鉴定>工作自我鉴定>

2023社会热点话题评议_2023年热点话题点评(精选3篇)

工作自我鉴定 阅读(5.31K)

2023社会热点话题评议_2023年热点话题点评 篇1

热点一

2023社会热点话题评议_2023年热点话题点评(精选3篇)

财税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

如果说,20xx年是财税改革的关键年,那么20xx年则是财税改革的落地年。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备受社会关注。20xx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提出了三大改革任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方案出台一年多来,不少改革举措开始落地,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当前,今年两会哪些改革将落实、哪些亟待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深化财税改革三大任务中,有两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这意味着全年减税力度将达到几千亿元,对企业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了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中央决定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以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彰显了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与担当。

“当前,深化财税改革最亟待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的,当属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高培勇指出,迄今的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尚不够均衡,有别于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在改革实施层面取得的实际进展,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对滞后。

高培勇认为,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之所以相对滞后,同改革内容设计不够详实具体相关。就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两个主要线索而言,无论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还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其内容都是比较笼统的,基本停留在总体规划层面。至于具体该如何去做,则没有进一步提及。

热点二

金融改革:助力实体经济

20xx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关键时期,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尤为明显。那么,下一

步如何维护金融稳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又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必将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

不可否认,过去一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最亮眼的有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此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新三板扩容、A股“发行注册制”时间表落地、“811”新汇改等等方面,能感觉到巨大的改革推动力量。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当今国内对于货币问题关注过多,对经济实业关注太少,即使货币贬值也不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反而会扩大金融投机的恐慌心理。金融专业不足是影响我国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高度重视,需引起警惕。因此,此时更担忧的是风险,未来加强实业经济才是根本任务与长远根基。

谭雅玲表示,近期的人民币贬值过程已经验证了交易投机性很强。查处虚假贸易时贸易数据滑坡严重,表明汇率根基错位价格要素严重。我们需要调整思路与结构,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外贸发展为主,汇率对其意义才会正常。

热点三

房地产去库存:号角吹响、政策先行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升有效供给的最便捷方式即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在今年供给侧改革中,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最为密集。自2月份以来,短短20余天里,央行、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相继出台了五项重磅措施,几乎每周都有楼市政策出台。相信今年两会也会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据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20xx年商品住房总库存预计达39.96亿平方米,现房待售面积4.26亿平方米,如果想完全消化,需要23个月。

国金证券(11.590, -1.28, -9.95%)分析师李立峰指出,化解房地产高库存,如果着眼于短期效果,主要还得从需求侧制定措施,比如货币、金融、财税等,刺激需求有助于消化存货。如果着眼于中长期改革,从供给侧改革考虑,则需要全局性的战略性政策指引。

过去地产政策主要在需求端发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增量,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还要消化存量,在增强对周围人口吸引力上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库存积压严重区域增加道路、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保障房和棚改回迁房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建立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

“地产供给侧改革,首要看点在于去库存,消化库存的行业性机会正好可以回笼资金。”李立峰指出,完成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从住宅开发销售向商用物业持有并重转型,从依赖低成本土地向依赖规模和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转型,从依赖土地自然高速增值向依赖产品价值提升利润率转型,从纯住宅开发向产业综合地产开发转型,从地产开发行业向业务多元化转型,从依赖房价上涨获取高利润向依赖高周转提升净收益率转型。

2023社会热点话题评议_2023年热点话题点评 篇2

1、和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31日互致新年贺电。在贺电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普京总统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表示,20xx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共同举办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深化两国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推动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促进了两国发展,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了正能量。希望双方在新的一年里携手努力,弘扬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将双方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2、国务院31日发出通知,务院通知指出,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国务院决定,从20xx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现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调整为中央收入。国务院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20xx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向同志们、向全军部队致以热烈祝贺,强调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顺利实现50亿方年产能的建设目标,该气田目前是除北美之外全球最大的页岩气田,日产量可满足3000万个家庭的生活用气。

5、20xx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8亿元,超额完成238亿元;铁路新线投产9531公里,超额完成1531公里,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是历史投资完成最好、投产新线最多的五年。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同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7、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xx所占份额从20xx年的9.4%升至20xx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8、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地方党委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作为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上居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地方党委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地方党委领导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

9、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0、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3社会热点话题评议_2023年热点话题点评 篇3

立意点:信念与坚持

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单个工匠力量虽微,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来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逐渐涌现出众多的“中国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塑造出光灿灿的“中国形象”。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场信心,培树国际形象,筑就“中国品牌”。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既靠政策的激励,也靠环境的营造。既需要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企业治理理念并注重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既要建立体现人才和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