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情感经典优美文章:云中谁寄锦书来

热点专题 阅读(1.83W)

夏尽秋来的午后,闲来无事,和妻一起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蜗居,使物归其位,秩序井然。居然收获了很多的东西:妻久寻不见的首饰,我的旧手表,朋友送的派克钢笔,难得的是还有一大堆捆扎齐整的书信。自制的白信封,彩笔标注的编号,粘贴着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邮票”,数量足有几百封之巨。

情感经典优美文章:云中谁寄锦书来

妻就着温煦的斜阳,细细地阅读着。“这是当年大学时代和你在异地工作时写给我的信,我一直当宝贝收藏着!等儿子大时给他也看看!”妻轻声对我诉说着,脸上一抹绯红悄然显现。

我与妻是大学同学,相恋八年,终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有了可爱的儿子。现在,我们两人白手起家,有着体面的工作,过着稳定的生活。从相知相恋到组建家庭,聚少离多,是书信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时代的妻子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会干部,而我出身农村,性格上多少有些放浪不羁,再加之家庭种种变故,多少有些自暴自弃。妻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多次找我谈心交流,以解开我的心结。在此过程中,我对妻也产生了爱恋。那个年代的大学,男女学生的情感不像现在这样张扬,只能通过一封封的书信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意。大三开始至大学毕业,我陆陆续续给妻子写了大约有四百来封“情书”。现在读来,也许根本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情书,信中所述多为一些生活、学习上的琐事,大致也就相当于现在男女之间的聊天。

常常是在晚自习的间歇,拿出特意购买的信纸,用铅笔琐琐碎碎地写上一页两页的文字,自制信封,写上编号,贴上杂志上剪下的邮票图片,放学后满怀希翼地放在她的桌洞里。只为第二天看到她意味深长的笑容。妻告诉我,那时候她还是蛮纠结的,毕竟她是省会城市长大的女孩,而我的性格又是那么得敏感与难于琢磨,是我那数百封的文字打动了她。作为彼此的初恋,难得这份坚持与清新。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年代,通讯方式远没有这么便捷,没有手机短信息,没有电邮,更多的人选择了书信这种古朴的形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异地的工作,妻则继续攻读硕士、博士,一晃又是几载。妻子读书的地方与我的工作地,相距有300多公里。尽管有了手机,但我们还是保持了书信联系。每周总持两三封信的频率维系对彼此的情感。那一时期的书信内容,更多的谈及我的工作,她的学业和我们的未来。依然是细细碎碎,工作上遇到什么麻烦了,今天又看到什么好玩的东西了,林林总总。工作学习之余,信手写来,虔诚地封进信封,交由单位收发室发出。然后满怀期待地盼望鸿雁飞来。如此四年来,又是数百封书信,直至我调回省城,与妻长相厮守。

我和妻都是内敛的人,相对也极少言语。我们彼此通过过多年的书信达成了默契,淡淡相守,情意无言。我终究是个怀旧的人,喜欢品读那些经史子集,喜欢中式服装,喜欢老玩意儿,喜欢在斜阳浸染的午后闲坐在书桌前,燃起一枝烟,喝那些细细碎碎的茉莉花茶,任浮尘往事在脑中茵蕴,无尽地回味。我执着地认为,那些传统做派与方式总带有某种仪式的感觉,内容总是大于形式,承载着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意蕴。就像书信,数页信笺,邮票一枚,封装在矩形的信封里,形式简朴,却寄寓着彼此的关爱与相思。

作为物化的极为具体的书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也许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短信、微信、QQ等更具时代感的通讯方式。但我们的书信时代那份质朴的情感交流却永远地固化,生动而具体。值得我们在每个黄昏捧来细读,再回首,再回味,历久弥新!

怀念那些鸿雁飞来或是期盼鸿雁飞来的日子!

(文图/鲁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