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心灵点滴》影评:治好病人,而不仅仅是治好病

热点专题 阅读(2.7W)

《心灵点滴》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心灵点滴》影评:治好病人,而不仅仅是治好病

《心灵点滴》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 。

《心灵点滴》英文名《Patch Adams》又名《妙手真情》。罗宾·威廉斯主演。

说到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必须要浓重点评一下,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美国演员,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却同时也是抑郁症患者,20xx年8月11日罗宾·威廉姆斯突然自杀,终年63岁。

很多喜剧演员一生都给观众带了无数好作品,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痛苦。罗宾1987年以《早安越南》获最佳男主角(喜剧)金球奖。1991年以《渔王》再次获最佳男主角(喜剧)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提名。1997年以《骄阳似我》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个人最喜欢他的还有两部电影是《心灵捕手》和《死亡诗社》。

电影讲述了亨特帕奇 在还是医学院学生的时候,就已决心为治疗医学献身。有感于学院里教授的冷冰冰的,(大三之前不能接触病人)使病人感到孤独无助的所谓专业治疗,他决定从病人的感情和精神上着手治疗,他试图了解每一个病人的内心,走进病人的内心世界有时不惜扮出种种滑稽相使病人放松。尽管他的幽默疗法屡屡有奇效,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也很感谢他,但正规传统的医学教学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亨特帕奇顶住压力,开办了自己的低成本诊所为穷人治病。

在中国的当下,医患关系极其扭曲暴戾的时刻,《心灵点滴》是一部值得所有医务工作者重新观影的电影。

就像当今所有的基础干部应该观看《我不是潘金莲》一样。

也许所有的医生有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最初的初衷在哪里?

是为了治病救人还是为了仅仅当做一个职业而已,形同世间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比如教师?司机?理发的?警察等等?

真的没有雄心勃勃的时候?想要医治好病人的时候?

暴力伤医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很多医生归咎于当下的不良媒体无知病人。

病人和家属抱怨看病难药费昂贵,一病拖垮全家的真实现状。

医改总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每个人所处角度不同,吐糟的焦点就不同。

电影《心灵点滴》上映时间为1998年,但是在今天,这依旧是一股反映医患关系的清流。甚至由于过于理想化,显得不切实际。

如果电影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一种理想,那么,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尊重的,特别是当今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意识形态出现明显变化,人们的三观受到挑衅。故而,重温《心灵点滴》是非常必要的。

电影最难能可贵的是提出了很多温情的观念:

帮助别人,才能忘记自己的问题。

治好病人,而不仅仅是治好病。

医生的职责不在于避免死亡,而是努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医生或医务人员,必须是一个聆听者、关怀者。

电影有很多打动人的细节,其中一个细节我特别有感慨,亨特帕奇从来不以病人的病床代替病人,而是称呼他们的名字或者昵称。

今天在所有的医院,医生一律用病床号代替了我们,我们永远是5号病床,7号病床等等。

在医生眼里,我们永远只是一个编号,一个病症,而少了关怀。

亨特.帕奇在电影里问他的同学——

医生怎么不能和病人产生感情?医生会因此爆炸吗?

是啊!

医生为什么不能和病人产生感情呢?

医生为什么就不能爱上(不是狭隘的爱)病人呢?

医生总是站在对立面对待病人,缺少真诚缺少人文关怀,医患双方总是紧张对立,医患关系怎么能好?

在这个现实基础上,《心灵点滴》是一部非常值得称赞的电影!

本文作者: 阿秋(公众号:青衣街的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