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母爱温馨散文:我的“孩子”

热点专题 阅读(1.88W)

母爱是伟大的。自家的孩子在别人的眼中是美是丑,是好是坏,在我眼里,就是最完美的。

母爱温馨散文:我的“孩子”

自家的孩子好不好,对于生养他的母亲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无论他是否带来面子上的荣光,还是对他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母亲,由始至终都会对他饱含深情的目光,相信并深爱着他。

这份感情从腹中那点轻微的胎动、微妙的一丝惊喜开始,一天天强烈起来。伴随着情感和生命对他的供养,使他成了形,为了人,长成了自己的样子。可不管他最终成了什么样,母亲总能从那张不同于自己的脸中,找出一点隐约的自己,触动着内心的柔软,对他情意绵绵。

这份感情于孩子如此,于自己的文章亦如此。

曾在几本长篇小说的自序中,见到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为自己的孩子,对它们是满心的喜爱。“怀孕”时经历的各种辛苦与不适、“分娩”时的阵阵疼痛,都抵挡不住看见“孩子”产出时的欣喜与满足——所有的付出在“孩子”面前竟是那么的无畏与值得。

非常幸运,我虽是只写了几篇小小说,竟也体验到了这种奇妙的感觉。虽说我的故事短,不庞杂,情节也不够曲折,无法同经过两三年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相比。但我相信,那份天然生成的情感是一样的。只要是做过母亲的人,无论时间的长短,都会因自己的投入而被感知。

这种投入便是在故事情节的描述中,同小说的人物发生着情感上地碰撞与融合。在每天与他们的见面中,在一字一句里,感受着他们的喜与悲,体会着他们的彷徨与无奈,同他们产生了恋恋不舍的情感。

这样的感觉非常难得,目前为止,我最有感触的也就是那篇《蠢蠢欲动》了。在完成之后的两三天里,我仍在想着其中的情节,转换不了思绪。就如同一个投入的演员,完成了一个角色的演出,仍然沉浸于戏中的身份之中,出不了戏。

而它的形成,却是由心底的一个触动开始。是的,就是一个小小的触动,就像一颗平静的卵子被突然冲撞过来的精子撞了一下,便自然产生了融合,生成一个不同形的受精卵。随着时间的培育,它有了五官、肢体,慢慢地看出了人形。而我对它也是一天强过一天的喜爱,很想把它完成下去。当它成长起来,面目清晰,成为另一个个体时,便是它离开我的母体之日,这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当然,显然不只是说说这么简单,也不是有了想法就会一气呵成。我会因为没有合适的词语表达出心里的情景而停滞不前,要反复默读,直到想要的词语被我写出来为止;也会在最开始还没成型之时否定它,想着它可能会很丑,或者不健康,是不是要终止它的“妊娠”?但又会在与它面面相对时,不自觉地又被我摒弃了这个想法,仍旧一字一句地供养着它,直到一步步走到故事的结局。

我曾预设过故事的结局,就像母亲对从未见面的胎儿预想一样。但最终的结局被书写出来时,我却颇感意外——不是我想过的样子,而是写在那里时,自然出来的另一种结束。我想试着换个结果,再同它走上一段,可是不行,已经显现的结束使我不愿抹去它重来——它已经自然长成,我已没有修剪它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在经历中感知,却无法操控它的结局一样。这个结束于我而言,是唯一和恰当的。

这样听起来似乎很矛盾,自己虚构的故事,怎么还掌控不了结局?故事虚构是不假,但仍是来源于现实中的生活与感受,会有情感上的连接和碰撞。而故事的情节发展也如同现实生活中没有经历的世事一样,会受情感的影响,最终它能长成什么样,并不一定可控。

我只是用自己的情感在另一个故事里存活了一遍,却依然走不出已有的经历和见识。就像自己的孩子,明明是另一个个体,却仍然会有自己的影子。

但无论它们在别人的眼中是美是丑,是好是坏,在我眼里,它们与我血脉相连,是我心中的宠爱。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