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世界观的散文:客观的世界需要主观的理解

热点专题 阅读(3.11W)

编者按:《客观的世界需要主观的理解》写的是用锄禾来讲述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的差别,让我们学会用客观世界去看待事物。

世界观的散文:客观的世界需要主观的理解

从古到今,对写文章有一条经典的教条: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事件。还有一句相似的话叫“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典型人物到底对不对?这点在目前的文学创作中,典型已经弱化了,更没有典型人物一说,现在都是在提倡写普通大众小人物。有人会说小人物也会有典型,粗看这话不错,其实,从文学艺术创作的深层来看,这话不一定对,文学写的是大众的人,怎么会典型?典型是新闻的搞法。新闻是什么?我不说大家心里都知道。典型人物不对,典型事件总是对的吧?我说也不是的。我想反问一句,什么是典型事件?我们课本里面写的事件都是典型的吗?学生只要回想一下课本里面的文章,没有典型的事件,都是日常的事件。那为什么会成为文章的,因为作家在平淡的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不平凡的意义,或者看到了不正常的一面,写出来让读者感觉“典型”了,实际上并不是时间典型,而是作者的眼观“典型”。所以,要说典型,只有文章的主题“典型”,而这个主题的典型恰恰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

有人会搬出《水浒传》来说事,说那里面的人物不典型吗?事件不会很典型吗?个个是英雄好汉,个个武功绝世。确实很典型,很独特,虚构得很“典型”。我姑且不说这些人物属不属于客观世界,我只说这些人物本身就是作者主观所为的,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离开了客观世界,是作者的主观理解了。夸张不仅仅是修辞手法,也代表作者的主观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写作文,不是要写水浒传这样的大著作。不要以为写作文和写文学著作是一个等量级,一个套路,那这也是错误的。写作文是训练,按照一定的写作原则来训练,还不涉及到写作技巧和写作的立场、个性等等深层次的方面。所以,学生先训练写好真情实感和真实的生活。“真”都不是典型的,

我在这里谈论“典型”和“客观”“主观”的观点,这与我们学生平时学校里教的相反,让学生感觉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上午老师在课堂上明明说写作文就是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性格,到晚上看我这文章就否定了,变成了写作文不要写典型人物,也不要写典型事件。这世界也真太他妈逗了。

稍安勿躁,且慢,先看看我说的道理对不对,不对再开骂不晚。写作文假如一典型就撒谎了,对于毫无写作经验和写作基本能力的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写《我的老师》这样作文,谁不是撒谎?谁不是把老师“典型化”了?请注意,我这里提出一个词语叫“典型化”,与“典型”是有区别的,这里需要区别开来。学生写作文都是典型化,而不是典型,所以大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撒个谎了事。要注意到的是,我这里说的“典型”与前面说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典型”不同。这里的典型是写到一个非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这个典型其实就是属于非典型人物的细节。

看《锄禾》。原诗: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于学生来说,读诗歌不是一定要读很多,也不是背诵的诗歌越多就会写作文。有这样一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很多人误解为背诵了三百首唐诗就会写诗了。但是很多人背了不止三百首,四百首的,五百、六百首一千首的还是不会吟诗大有人在。转而就大骂古人是骗子,为了劝人读唐诗,就说这么一句假话来哄人。其实,我说这话古人冇哄人,也冇骗你,被骗是因为被“大众的理解”欺骗了。这样说不是被古人骗了,是被“大众”骗了。古人不是要谁背诗歌,是熟读,熟读有个标准的。要达到熟读的标准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首诗歌很简单,有儿童诗的味道。本着“简单诗歌并不简单”和“熟读”的原则,那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不简单之处。

“锄禾”这个词有些陌生,在种田的程序里面,一般来说只有锄草,意思就是除掉禾田里面的草。这里有个小问题,那为什么不写 “锄草”,要写“锄禾”呢?原因就是客观的世界需要主观的理解。假如换成锄草当然也对,但是,总感觉怪怪的,原因是锄草不一定就是锄禾田里面的草,也可以是菜地里的,也可以是茶园里果园里的,这样,锄草给读者的理解范围太大了,没有专一的指向“禾田”里面,不专一指向禾田,那就与后面的“粒粒皆辛苦”有些不是完全地对接得上。学生作文里面有歧义的原因就是这样造成的,没有专一指向。文字的歧义与多义有区别的,这里不说。学生作文的歧义这个毛病,是一个非常普遍和严重的毛病,歧义就是表达不准确,不准确原因就是字词的意思指向不专一。从“锄禾”这个词语,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什么是文字写专一性?“锄禾”一次就是的,并且,作者还主观性地改动了一个字。写作文本就是主观行为,主要是看你能写的合符逻辑,也就是道理流畅,别人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有歧义,能够理解。

作者|逆舟

公众号:轻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