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满分作文记叙文

热点专题 阅读(1.91W)

我那耳聪目明的母亲渐渐老去

满分作文记叙文

作者:杨治文

母亲老了,我回去的时候她居然忘记了我是谁,一个劲儿地问我:“你是谁?你是谁?”

禁不住,一股酸楚刺痛了我的眼睛,泪憋不住地往外涌。我为我一生艰难而坚强的母亲如此瞬间般地衰老下去而感到无比伤怀。

我对母亲说:“我是您三儿子呀,几天前我还回来看您呢,您怎么就不认识我了。”

母亲终于说:“你是老三呀。哦,你是老三,我怎么就记不起来了呢,我怎么就记不起来了呢?这活的,还有啥用呢。”母亲说完又默默地坐回到炕上去了。

我可亲可敬的母亲就这样老下去了。她居然认不出她自己曾经多么疼爱的儿子。我的眼里蓄满了泪水,但是不敢流出来,我怕这泪水把母亲痛苦的记忆激活,让她又一次回味那些苦涩的过去。我不忍心,我宁愿让母亲在麻木中平平静静地安度晚年,这样,或许比让母亲一次次地去咀嚼那些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安详得多,舒心得多,快乐得多,也幸福得多。我是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

母亲老了,那个耳聪目明的母亲已经永远不再,这让一个儿子无论如何都感到一种无边的伤感和痛楚。

母亲连我的话也听不清楚了。我好几次跟她说话,问她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人老了,肚子怎么样,吃饭还行吗?可是母亲听不见我问的话。母亲是多么想听见我跟她说话呀,母亲就那么倾着身,侧着头,一副很费劲很着急的样子,不断地问着我:“你说啥?你在跟妈说啥呢?你大声点儿,妈听不见。”母亲一边问我,一边责怪着自己:“你说说,这人老了还有个啥用,连儿子的话都听不见了,咋还不死。”

我说:“妈,你不要着急,我大声点儿跟你说,你总能听见的,你就是永远听不见了,什么都听不见了,只要你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坐着,坐在家里,坐在炕上,儿子就永远还能看见妈,妈也能看到儿子,我什么时候想妈了,我还有个家可回呀!”

其实我说的声音已经很大了,可是母亲什么也听不见了。她曾经是多么地喜欢听到儿子的声音,多么地高兴看到儿子来去奔波的身影,就连我咳嗽的声音,我回家的脚步声,母亲都能听得出是她儿子的声音朝她走过来了。她早早地出门来,静静地站在门外,像一幅春日里温暖的剪影,就像恭候一个贵客,恭候一个外宾,来迎候着我。踏着母亲那一缕缕温暖而慈祥的目光往前走,当儿子的永远都是那么骄傲,永远都是那么自信,就像身上插上了轻盈的羽翼,心里盛开了春天的花朵,那个引我走路的向导,那个扶我成长的园丁,就是母亲。可是现在,我再也看不到那个守在大门外,老远地就张望着我的母亲了。回家的路还是那段路,但我觉得是那样的沉重,那样的难行。几次回家,我自己走到门前,摘下门闩的时候,再也听不到母亲热切的呼唤和关切的问候,我的心孤零零的,就像这个世界只剩下了我,我突然有一种担心,但我又不敢再往下想。我多么希望母亲还能站在大门前迎候我,问候我,摘下我身上的背包,拍去我身上的风尘。我知道,那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享受到的至高礼遇了,再也不会有什么礼遇可以与此媲美,那种感觉,只有从母亲那里能够得到,除却母亲,再也无处寻觅。

母亲的行动也越来越不便了。我一回家,母亲总是说:“人老了就得死,不死有啥用,儿子回来连口饭都给做不出来了。”

我对母亲说:“人都要老的,您何必计较。我都要半辈子的人了,我回来了我就给您做,让您也尝尝我做的饭味道怎么样。”

可母亲还是心怀不忍,母亲说:“再大的儿子在妈跟前都是儿子,如果能行,妈一辈子给你们做饭都愿意,可心是这个心,人不是那个人了,有时候你们一走,妈这心里就得难受好几天,整夜都睡不着,想啊,年轻的时候是多么要强的一个人,可好像没活就老了,你们回来咋就连顿热饭都做不出来了呢,没用的人了!”

这就是真正无私的、不遗余力的母爱。一辈子为了儿子,牵肠挂肚,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似乎那就是母亲生命的全部内容,一旦老去,精力不再,就再也不愿牵累儿女,再也不愿给儿女增添一丁点儿的麻烦。

哦,我可亲可敬的母亲,请您不要这么想,您虽然老去,但您的爱永远是那么年轻,永远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真正的温暖,永远让我深深地感怀和眷恋。

我知道,母亲只是一些器官上的老化,她的心其实是清楚的。母亲曾经跟我说过:“我们这一代人,草荐一般,吃苦受累的多,吃苦受累的命,没那么娇贵,命长着呢。”

母亲,但愿您长命百岁。

我想伺候一回母亲,但我做饭菜永远没有母亲做得那样香甜。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母亲手擀的汤面。火起来了,母亲往锅里滴几滴麻油,就几滴,再炝几瓣葱花儿,炒几根匀溜溜的土豆条,卧一只家鸡的荷包蛋,然后把擀得柔韧匀长的面条下进锅里,没有酱油,好像清汤淡水,可是那个香哟,我恨不得一口吞进肚里去。生活的拮据,造就了母亲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也养成了我安于平淡的味觉习惯和坦然心理,上千元的饭吃过,可我立马就记不起它的滋味,而母亲的那一碗淡淡的汤面,却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最香甜的美味,我生命中永远的盛宴。

可是我的母亲老了,人生的遭际和岁月的风霜无情地抹去了她美丽的容颜,她一天天走向衰老,我却无力为母亲挽回些什么,即便回家看看母亲,也是匆匆得很。

再也没有比看着自己的母亲一天天老去更让儿子痛心的事了。

感知母爱

作者:邓 笛

我对她的第一感知是那双手。我记不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

我记得,有一回,我伏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我画完后,欢叫道。“哦,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头上的活儿。“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的手触摸画的每一部分。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从来没有觉得她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脸,摸我想让她看的东西有什么奇怪的。虽然我知道没有人用手“看”东西。

我记得她给我梳头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头顶,然后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头发。她总是把我的头发梳得很整齐。我嬉戏时,跌了跟头,弄破了膝盖,哭着跑回家。她用双手轻柔地洗净我的伤口,然后灵巧地进行包扎。

我曾经低估过她的能力。一天,我看到餐桌上有一盘刚出炉的甜饼。我偷偷拿起一个,我想,只要不用手摸,她是不会知道我在干什么的。可是,我没有意识到,她可以听到我嚼甜饼的声音。当我从她身边走过时,她拽住了我的胳臂。“下次,想吃就跟我说,”她说,“你可以吃掉所有的甜饼,但要告诉我一声。”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的。一天,哥哥带回了一条流浪狗,悄悄地把它弄到了楼上的卧室。不一会儿,母亲就上了楼,走进卧室说,狗窝可以安在院子里,但绝不能安在卧室里。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她究竟是怎么发现的。

还有一回,我一个人在起居室一面做作业一面看电视,她走进来说:“凯丽,不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我赶紧关掉电视,继续做作业。我始终搞不明白,她怎么知道看电视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后来我问过她这个问题。“孩子,”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即使你不说话,你还要呼吸呀,我听出来的。”

那年我17岁了,我站在镜子前一面打扮,一面问母亲:“妈妈,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

母亲答道,“我当然知道,从你出生后护士将你放在我怀里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你的模样。我抚摸了你细柔的头发,抚摸了你身体的每一部分。我知道你很敏感,因为我听到你对别人的评价很在意。我知道你很有个性,因为你敢于站出来坚持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很善良,因为你爱你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有家庭观念,因为你总是帮着哥哥、姐姐和弟弟说话。我知道你很有爱心,因为你从来没有为有我这样一个盲人母亲而流露出自卑。所以,孩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你非常漂亮。”

XX年过去了,我也成了一个母亲。当护士将我的儿子放在我的怀里时,我和我母亲当年一样能够看见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用的是眼睛。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想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

(谢小璐摘自XX年4月18日《环球时报》)

没有了我,父母怎么活

作者:喻 云

XX年前的那个夏天,中考分数公布,差两分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砸到我头上。

父亲是火车站一名普通的乘务员,而母亲每日里推着平板车到街边摆地摊。父亲早就说过了,如果我考不上高中,就算是彻底毕业了。家中修房子的钱还没有还清,不可能再有余钱供我上高中。

接连四五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吃饭只是形式,年迈的奶奶成天坐在房门口唠唠叨叨,她怕我有个三长两短。我受不了,对母亲说:“为什么不把奶奶送走?知不知道她有多烦人?”

奶奶被三姑接走了,我们姐弟俩中午就只能吃母亲早晨做的冷饭。没过几天,弟弟拉肚子,拉到后来趴在竹床上痛得起不来。我吓坏了。

晚上,父亲到我房里说:“做饭怕你太危险,你每天负责洗衣服吧!”没等我回答,他转身走了。我愣住了,一向能干的母亲可从没让我洗过衣服哇!

第二天,父亲上班前叫我起床,告诉我衣服泡在盆里了。

一大盆衣服放在栀子花下,连父亲冬天穿的制服也泡上了。新房子潮气重,很多的冬装都发了霉。在洗衣粉的浸泡下,我揉搓衣服的手很快脱皮出血。手越来越痛,心也越来越痛,我觉得这人生已没有什么活路可走。我的眼泪滴到洗衣盆里。死了吧,解脱了吧,让所有的痛苦一起烟消云散……

那一夜我不吃不睡,一直在收拾东西。怕我死后母亲会睹物思人,我撕碎了所有的照片和日记。然后我开始写遗书。我饱含深情地感谢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义愤填膺地指责了父亲的冷酷和无情,然后悲愤地告诉他们,不要找我了,永别了。

到了早晨,在微露的晨曦中,我看见父亲弯着腰拉着装满布料的板车,母亲在后面使劲儿推,推上了家门口的斜坡后,母亲跑过来轻轻带上房门,然后一路小跑追过去继续推车。

我出门,直接去了河边。我漫无目的地沿着河堤走着。

夏天的太阳一会儿便把我晃得睁不开眼,皮肤也渐渐灼痛。我一直走一直想,就这样在必死的信念中,茫然走到下午,累饿交加。

看着太阳慢慢下山,对死的恐惧和对夜晚的害怕像一张网撒下来,我泪流满面。

此刻,我心中有万般后悔。我想院子里的栀子花,想同学,想母亲和弟弟,也想父亲。父亲本是一个木讷的人,我为什么要强求他如别人的父亲一样表达他的父爱?我小时候他总是背着我去学校,每次快到校门口了才放我下来自己走……哪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女儿的?

从来没有那样害怕过太阳的西沉,天马上就要黑了,坐车也没有钱,我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只能死了……可是我不想死呀!

我低着头,边哭边与这个世界作最后的道别。哭累了,我慢慢止住抽噎,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恐惧让我依依不舍地慢慢地转过身来……没抬头,就见到了一双沾满淤泥的黄绿色军用胶鞋。我的心猛地抽跳了一下,千般思绪万般思念骤然停止,大脑陷入一片空白。

父亲的脸是愈发黑了,整个人像被水淋过一样。他的五官全皱在了一起,在草帽的遮掩下,看不清楚表情。父亲一声不吭调转自行车头,支好车架,抱着我坐上了车后座。夜色渐渐厚重,我的心却渐渐安稳,虽然隐隐担心回家会挨一顿暴打。

远远地,我看见了母亲和弟弟站在家门口,一阵温暖涌上心头:还是活着好,挨打也值了,毕竟我还活着!母亲扑上来,抱住我放声大哭。弟弟也扑上来:“姐,你去哪儿了?妈说等你回来吃饭!”

坐在饭桌前,母亲一个劲儿往我碗里夹菜,说:“不就是洗衣服吗?你怎么没说你手受伤了?还不让小枫说!谢天谢地,幸好没事!”父亲埋头吃饭,一声不吭。

终于等父亲吃完饭,站起来。我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过了这一关!不料父亲转过来,对我说:“如果今天没有了你,你让我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说完,父亲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一下子惊呆了,父亲竟然这样爱我!我就是他的命根子,没有了我,他的日子怎么过?而我,竟然差点儿轻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晚,母亲与我睡在一起。她告诉我,拿到分数通知后,父亲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一直沿着铁轨线捡煤渣,他要在开学之前凑足我高价的学费。拿着我写的所谓“遗书”时,父亲跌坐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扇自己的脸。他骑着自行车,找遍了我所有的同学家……那天以后,父亲变了,他经常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些女孩子用的发卡、丝带给我,然后微笑地看着我,黑黑的脸上神情温柔无比。

在那个叛逆的年龄里,我渐渐懂事,不再成天对着弟弟大呼小叫,甚至连走路的脚步也轻柔了许多。

那年的8月31日,父亲卖掉捡了整整两个月的煤渣,送我到了县城最好的高中。开学那天,大雨倾盆,我们搭了熟人的便车,我坐在驾驶室里,父亲披了一块塑料薄膜,蹲在车厢里。回头看他时,他的“雨衣”下面全搭在我的行李箱上,雨打在他的裤腿上,顺着裤管流进雨鞋里……

从那以后,无论生存多么艰辛,我再也没有想到过死。我曾在刚参加工作时被人陷害而丢掉工作,曾在恋爱情感中困难重重,但我都挺过来了。是父亲那句话拯救了我。

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说:“没有了我,我的父母怎么活!”

(郭枫摘自《好故事金道理》XX年3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