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教师读书感悟:读《怎样上好课学生才喜欢》第一辑之悟

热点专题 阅读(2.87W)

千万不要忘记学生,这是魏勇发出的最真实且最有历史回响的一个声音。这好像也是我们从教时间越长,从教经验越多的老师往往会忽视到的,因为他们的年龄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对于他们的世界如果不蹲下来,我们往往会拔高地看他们,而可怜地远离他们的兴趣点与关注点。

教师读书感悟:读《怎样上好课学生才喜欢》第一辑之悟

在第一辑中,魏勇老师从关注学生的微妙心理、关注学生的经验现实、关注课堂中“三性”、关注师生相处环境的营造、关注有教师有限空间里的创新生存等方面,解读了如何才叫不忘记学生。

关注学生心理之悟

魏勇老师从自己做学生时的心理成功地透视着现在的学生,他认为学生的课堂心理有以下几个特点:能辩论一下,在课堂行驶自己的发言权;能参与一下,证明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感;能异想天开一次,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回应;能占有一点,多拥有一点了解世界的资源;能与异性多交流一点,参与到丰富的活动中。

仔细想想,课堂上的一些现象难道不全是这样的原因引起的吗?学优生独霸课堂,成了发言狂人;学困生左顾右盼,状如蝇蜂;中等生切切私语,或许是疑问积攒;言情小说网络小说漫画大全的屡禁不止难道不是想了解世界的表现?而早恋则是学校校园生活或社团活动影响面不够大影响不够深弊端地体现。而我们呢,只知道从现象的层面上去武断的制止,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

从学生的心理源头去看他们的行为,原来孩子的世界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很正常,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处理事情,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接受我们的建议与管理。

绕有兴味的“两性”

在这本书的第一辑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章是他的关注课堂“两性”这一个奇妙的观点,他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了“上课如何给学生惊喜”这个问题,而且他举的这三个案例让我从他的历史课堂想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

魏勇说,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所以老师应该时常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惊喜,而这惊喜需要我们的课程与课堂对话具有“侵略性”,教学内容具有点颠覆性。

《美国孩子的一段历史课》这个案例讲的是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个内容。上课老师免费发放纸和笔,然后宣布所有免费的东西以后要缴很少的费用。学生议论纷纷颇觉气愤。老师荡开这个问题,带入了历史问题,美国的南北独立战争并且深化道:为了捍卫自己的财产,反对这种不正义的侵害,所以我们的袓先进行了独立战争!这个案例中,学生成功体验到了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感受,成为历史事件中虚拟却极为真实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会学这一课,还会关注接下来的独立战争的所有过程与结果。这是微妙的侵略性,睿智的侵略性。这侵略虽然有点侵略他们的一时感受,却帮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还原历史的途径。

同样的侵略性还可以尝试到课堂的师生对话上。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有关公正的讨论。

师问一:无轨电车脱轨,原路会撞死正在作业的五人,改道会撞死一人,作为司机你选择哪条路?许多人选:改道。

师问二:当时旁边有一胖人,推他到铁轨可以避免撞死这五个人,你怎么做?推还是不推?有人选推。

师问三:假如你是外科医生,你有五名患者要进行不同器官的移植手术,你会摘取一个健康检查者的器官吗?摘取一个人的挽救五个人,你会杀掉一个人吗?

电光火石般的师生对话,会激发他们打开并开阔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深入到一个他们从不去思考的角落里,并且让他们重新考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这让我想到了近段时间我们学校高效课堂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追问。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展示的环节呈现出来的时候,老师适时的发现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追问与点拨,就会在最佳的时间内给学生最大的刺激,并形成强烈的知识或情感的共鸣,从而给课堂的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激活学生的思维短时间内有较高层次的发展。

另外,涉及到把借用生活体验还原历史情境,也让我想起了作文的情境体验教学,假如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描写,以“委屈”为点训练的话,写作前给学生一个特殊的情境:装作不明真相的训斥学生,训斥完后告诉他们写检讨书,写出此时自己真实的心理;接着表明刚接到电话,真相大白。老师温和的检讨。再让学生写一段此时的想法。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作品诞生呢?这样就把生活拉进了作文的训练写作,而且还在训练中对学生时行了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样的话,情境作文教学不就会受到学生欢迎了吗?

再说说魏勇老师所说的教学内容的“颠覆性”,我突然就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去质疑作家的作品,从中发现并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感。

除了以上这两面的内容,这一辑中我对这句话也相当感兴趣。那就是在谈到教师带着脚镣跳舞时,书中的观点是:良性的变革,是大家理性、温和地逼近红线,但不突破红线,而是促使红线不断改变。对呀,所有的事情不是都最终要靠武力与反叛解决,在原则与制度面前,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无限的聪明才智,逼迫红线温柔地褪去或离开甚至到消失为止。

可以说,阅读《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第一辑,魏勇老师的哲学思想,批判思维还有丰富的历史阅历,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刺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