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关于昆山的游记美文:昆山记行

热点专题 阅读(1.17W)

本站:在昆山的一点一滴都可以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昆山记行》。

关于昆山的游记美文:昆山记行

上海乘火车西去,第一站就是昆山。昆山曾经是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后,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一跃而成为一座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好似滔滔长江南岸一颗闪光的珍珠。20xx年秋,我去昆山务工,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是绵绵吴侬软语,满眼的是海派的城市风光。

我在昆山生活了三年半,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下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一,爱书人的 天堂

昆山不亏是出了归有光、顾炎武等大学问家的地方,整个城市氤氲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平日喜欢读点闲书的我,初到昆山,有种进入天堂的感觉。瞧,大街上书报亭一个挨着一个,不但有琳琅满目的生活时尚书报,也有很多封面典雅高洁、阳春白雪般的纯文学刊物。不下雨的晚上,有很多人在明亮的路灯下,铺开地摊,出售旧书旧刊,价格便宜极了,很多人看,也有很多人买。昆山图书馆是昆山市的标志性建筑。昆山新华书店简直就是图书的海洋,宽宽绰绰的四层,挨挨挤挤全是书!看书的人很多,收款处抱着书等着买单的人们排成了长龙。

我虽然工资低微,书还是买了不少,只是当我准备离开昆山的时候,面对自己这一大堆书刊,我傻眼了,那时根本就没有直达家乡的大巴车,带着这么多沉重的书籍怎么一次又一次转车呢?最后不得不忍痛将大部分书籍丢在那里,也不知那些书最后的归宿如何。

二,野马渡

昆山市每个乡镇都办了份文学刊物。我做工的周市镇办的文学刊物叫《野马渡》,这里还有段有趣的传说。

野马渡原来叫野猫洞,是周市一乡村地名。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昆山,准备去周市看看,也不知那些地方官在那里干了什么坏事害怕皇上知晓,他们一唱一和,绘声绘色的在皇帝面前描述说,周市有个野猫洞,洞里有巨狸猫,目光如电,性凶猛,专噬人,神出鬼没,官府莫可奈何。力劝皇上龙体要紧,不去冒险为好。堂堂乾隆一帝,其实也是俗人一个,居然吓破了胆,取消了周市之行。

改革开放后,野猫洞改称野马渡,这就有点诗意了。周市镇办文学刊物,干脆就取名《野马渡》。

三,周庄,周庄……

在华东一带,周庄是很有名的,它是中国第一水乡、中国千年古镇。古镇有一景点叫双桥,让旅美画家陈逸飞画到他的一幅国画上去了,这幅画后来送到了中央,国家最高领导很喜欢。后来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美国客人。于是,周庄名扬天下。

我深知我这辈子揣着大把钱去旅游是不大可能的,那时我三十多岁,工作不算太繁重,精力也算充沛,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去领略一番这近在眼前的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采呢?于是,我骑着自行车去了周庄,一去好几趟。也许是我肉体凡胎,难识周庄仙姿吧,在我看来,那些连篇累牍赞颂周庄美丽风光和人文的优美诗文多少有点吹捧之嫌。

宽阔的大马路,车如流水马如龙。一片片规模宏大的工业园区,说明这个千年古镇同样离不开现代工商业的支撑。气宇轩昂的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座落于此,让这座古镇焕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在古镇游览区,果真是人流如织,一个个漂亮的女导游举着小旗,就着扩音吶叭向游客介绍着一个个景点及历史传说。游客们心不在焉地听着。那些古民居、古街巷、古石桥,人工雕琢的痕迹太过显眼。那座高高的古塔,倒是气势恢宏,值得一睹尊颜。河面上虽然没有垃圾,但是河水黄中带绿,实在脏得可以。总的说来,周庄也还算值得一游罢。

不过,有件事情就让我有点反感了,这就是在周庄卖得很火的熟食品”万三蹄“。其实就是一只普通猪蹄,周庄人把它弄得油汪汪、黄亮亮,味道也肯定非常鲜美吧,然后使用真空包装了,赫然打上”万三蹄“的商标大肆出售。

万三就是沈万三,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周庄巨商。他的商业船队曾经从昆山起程,进上海,入东海,远涉南洋,自是积聚了大量钱财,富可敌国。他也算是体现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先驱人物。这里我不妨还多介绍几句。当年朱元璋领导他的军队在推翻残暴的蒙元统治的过程中,沈万三给了朱元璋大量军费资助,和朱元璋个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有回他看到南京城墙残破,没有皇都气派,就想整修整修。可是国家初创,财政困难,拿不出足够的银子,这个时候,沈万三跑到南京,对朱皇帝说:为我大明江山永固,小民愿肝脑涂地,整修皇都城墙嘛,我可以包下一半。沈万三这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朱皇帝出身贫寒,对富人有种天生的反感。他看到沈万三如此财大气粗,心里头慢慢的就起了恨意。后来朱皇帝随便拟了个罪状,将沈万三发配云南,一代巨商,最终客死他乡,但是他的名声永远留在了周庄、昆山。

我就想不明白,聪明的周庄人怎么能这样开发利用当地名人资源呢?分明是猪蹄,却冠名”万三蹄“,这不是明摆着侮辱古人吗?这和东坡肉可不一样,本来是苏东坡自己加工成了这道菜,他把这道菜送给当地老百姓享用,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苏东坡的爱戴,才将这道菜取名东坡肉,苏东坡生前也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过。试想,我们湖南出了那么多伟人、名人,如果谁跑到他们的家乡去开个店,弄个”某某蹄“什么的出售,合适么?当然,如果有人引经据典解释,这”万三蹄”啊,本来就是沈万三生前自创的名菜,现在大量加工这道菜是为了更好的纪念他,那我无话可说,只怪自己管窥蠡测。

不管怎么说,周庄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个铜臭味太过浓厚的印象。

四,大湖南,小湖南

初到昆山,有个上了点年纪的工友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湖南人,他又问是哪个湖南,我很奇怪,湖南就是湖南,还有哪个湖南?他问:”是大湖南,还是小湖南?“我更糊涂了,湖南还有大小啊?后来才明白,昆山上了点年纪,又没多少文化的人,他们的读音中”河”“湖“是不分的,反正都是”湖”,湖南就是河南,河南就是湖南。他们把毛主席的家乡称作”大湖南”,那么,河南就成了”小湖南“。哈哈,有点意思!

五,马援庄

20xx年春节期间,一日闲得发慌,就骑了自行车沿着昆山南北公路,朝着上海商塌镇方向狂奔。经过一个叫马援庄的村庄,我看到公路边矗立着一排巨大的石碑。最高的那块石碑正面刻着:马援庄慘遭日军屠杀之死难百姓纪念碑。紧挨大石碑两边立着两块大理石碑,一块详细记述了这一起屠杀事件的经过:1943年腊月27日清晨,一队日军闯进这个村子,将全村一百六十多号男女老少驱赶到村外空地,全部用机枪射杀。只有头天下午回娘家去了没有赶回来的一年轻媳妇、和一个在外挣钱迟迟不归的一个壮年男人幸免遇难。另一块石碑上刻着遇难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年龄最大的七十多,最小的才几个月。

读着碑文,抚摸这冰冷的字迹,我心情沉重,再也无心游玩。放眼周围,高楼林立,人声鼎腾,一派城市风光,然而,几十年前,就在这里,那么多老实本分的无辜百姓,却被日本人像猪狗一样随意杀戮!

我想起了家乡湖南、还有雪峰山区一带,当年日军在这里也制造了不少屠杀事件,可是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哪个地方像昆山那样,为遭受日军屠杀的普通死难百姓立碑纪念,不能不说是遗憾。

六,台湾人

在昆山市办厂的台湾企业很多。当年我在昆山一家小民企做工,这家工厂专为好几家大型台湾企业做配套包装盒,因为送货,我经常有机会出入这些台企。

在这些厂里,只要看到那些面皮白净,操着一口拖着长调的普通话,眼神冰冷锋利,能将你身上剜出一个又一个窟窿的人,十有八九是台湾管理人员。当然大陆管理人也会发脾气,但他们只是一股火起就吹胡子瞪眼,过后就没事了。这些台湾管理人员,永远是那么绅士、那么优雅,永远那么高高在上地指手画脚,那么声调悠长地斥责着手下的工人。

有一天,一位台湾管理人员居然当着我们那么多人的面说:我们老板哪,一年要在大陆赚好多好多钱哟,大陆的钱太好赚了。可苦了我这跑腿的啊,管着这么一大帮愚蠢的大陆仔,比猪还蠢的大陆仔啊!当时,我真想给这个盛气凌人的台湾人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许吧,大多数台湾人是善良的,是不鄙视大陆人的,我只不过是偶然碰上一些不太友好台湾人罢了。

不觉离开昆山十多年了,现在的昆山,想必更加美好了罢。

公众号:九龙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