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专题>热点专题>

关于爬山的抒情散文:带着老娘去爬山

热点专题 阅读(1.78W)

本站:《带着老娘去爬山》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写了带着母亲去爬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母亲老去的感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关于爬山的抒情散文:带着老娘去爬山

小飞的母亲个子矮小,走路自然快不起来。但小飞心目中,母亲一辈子很要强,从不轻易服输,凡事都不甘落人后。

适逢五一小长假,小飞和妻子一番商量,决定带父母去当地一座显赫的寺庙游玩。76岁的母亲,尽管平日里这病那病缠身,但丝毫不影响她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父亲虽大不过三四岁,但身体明显弱了许多,瘦骨嶙峋,腰弯背驼,走不了几步就体力不支。最终,还是拗不过父亲,只有母亲愿前往。

寺庙位于一座高大的山头,海拔1500米左右。远望去,宛如山尖扣着一顶金色的帽子。除此而外,漫山遍野苍松翠柏覆盖着,看不到一处裸露的山体。小飞好不容易在山脚找到一处停车点,众人下车。母亲在路边买了一炷香,坚持要自己拿着上山。

上山的路原本是一条羊肠小道,赶着下雨就是一路泥泞。前几年,景区拉来石料,将此改成一条石阶路,路面也拓宽了许多。两旁树木参天,绿荫如盖,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拾阶而上,倒是别有一番情趣。

小飞担心母亲走台阶吃力,于是刻意放缓步伐,谁知母亲倒跑到他前面。只见她弯着腰低着头,目不斜视,将那炷香夹在腋下,两手拄到膝盖上,“咯噔咯噔”已攀爬了好几个台阶。周围人甚是诧异地望着身边走过的这位头发花白个子矮小的老者,那一刻,小飞心里美滋滋的。

过了许久,转过几个弯,眼前还是望不到头的石阶。母亲显然有些累了,额头沁出一层细汗,小飞赶忙递过去纸巾。可母亲还是决定用衣袖拭汗。妻子见状,让母亲休息一会再走。“是不是快到了?”母亲又问。“快了!”小飞善意地撒着谎。“要不我背着您走一段?”“菩萨保佑,我能走动!你背着我,还不让人笑话死啦!”母亲嗔怪道。小飞懂得母亲的要强,不让背的话,那就绝无可能成功。

缓了没几分钟,母亲执意继续前行。还是那种特有的姿势,认认真真往上攀登,只是速度大不如前。手里那炷香随着她一路高升。

终于,爬完了最后一道台阶来到了山顶。脚下一下子平坦起来,步履自然轻松许多,母亲长吁一口气。此时,头顶飘来一块乌云,人被罩在一片深色影子里,顿觉凉爽了许多。

这处寺庙的大殿修建在主峰之上。殿宇高大恢宏,殿前巨大的香炉里香火旺盛,殿内端坐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塑像。众香客依次匍匐在神像脚下,虔诚地拜了三拜,随后起身向功德箱内投下一些钱币,也有人从随身的口袋内掏出一些干果、食品供奉在桌案上。小飞母亲身形小,很快挤到蒲团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布施过后,从小飞手里接过一个大苹果放在供桌上,随手从供桌上拿了一节麻花,要带回去给小飞父亲吃。据说,这供过神仙的东西,吃了会送健康、保平安,带来好运的。

可就在这时,端坐供桌旁一个尼姑打扮的年轻女子突然起身,满脸愠色,一把从母亲手里夺走麻花。母亲不及反应,一下子愣怔在那里。周围的善男信女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小飞见状,立马讨要说法。尼姑打扮的年轻女子冷冷解释道:“拿供奉菩萨的供品即视为盗抢!”“那别的香客怎么手上有供品呢?”小飞追问。“那是经我们之手给的,就没事。你们自己来拿即为盗抢。”女子面无表情一字一顿道。“我们不懂此规,可我知道菩萨心肠,不至于像你说得这么刻毒吧!”旁边熙攘的人流似乎停滞下来。妻子不知啥时冲了过来,涨红着脸不断阻挡小飞再说下去。

出了大殿,天空竟下起阵雨。小飞只好和母亲在檐下避雨。母亲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句话不说看着远处。忽然,母亲似乎想起了什么,急急在裤兜里摸来摸去。“咦,你给的那20元钱咋就不见了呢?”母亲掏出裹钱的手绢,翻来翻去,就是不见那张钞票。“你是不是投进功德箱啦?”“没有啊,刚才我投的是你媳妇给我的几块硬币呀。”母亲边翻找边呢喃。小飞知道此刻劝也是劝不住的,就不再说什么。妻子闻听后,宽慰母亲说那钱权当布施了,又塞给母亲一些硬币。

雨停之后,众人走出避雨处正欲前行,谁知阵雨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次似乎下得更大更猛,气温骤降。小飞冷得差点打起哆嗦来,母亲却不以为然。期间,叮叮咣咣竟下了会儿冰雹,绿豆大小,星星点点散落在雨水当中。母亲口中不知念叨什么,似乎在祈求上天别再下冰雹。等太阳再度露头,气温立刻回升。

山上的庙宇众多,每处皆是不同的神仙塑像。小飞母亲只要见着塑像不问西东纳头便拜。小飞发现,虔心礼佛的人当中居然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的仪式感相当强。而自己一人却像根电线杆杵在那里看东看西,浑身竟不自在起来。

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原路返回时,小飞出了可不止一身汗啊,因为他必须搀着母亲下台阶。上台阶要是摔倒那只倒在原地,而下台阶要是摔倒,那可能就会滚下山去。然而母亲并不喜欢被人搀扶,起初老让小飞松手。她低下头,左腿先迈下,等右脚跟下来并齐,再迈左脚下一个台阶,如此往复,大不如上山时给力。后来,下台阶多了,她也不再拒绝小飞搀扶,就那样一走一顿往山下去。小飞紧随其右,衣背湿透了又被风干,一路惶恐,不敢有丝毫懈怠。期间,擦肩而过的一对年轻人小声嘀咕,“这位老人年纪这么大,应该是儿子背上山去的!”还有一位迎面走来的中年人,冲小飞母子直挑大拇指。走走停停中,母亲的话匣子也打开了,给这个路人说一句,给那个路人搭个腔,众人皆是高兴地回应着她。山林回荡着母亲爽朗的笑声。

第二日,小飞打回电话,母亲话语中不无兴奋,只说大腿肌肉有些酸痛,膝关节并无异样,也没有困乏地要睡上三天三夜的感觉,还照样给父亲做饭,陪邻里闲聊。“有神仙保佑我,精神得很着哩!”

此刻,小飞倒是后怕不已,母亲虽不服老,可万一在上下山途中有个闪失,那后果真不敢想象啊!但转念又想,不让年迈的父母出门,让其长年厮守柴门,终老于床榻,就孝顺吗?不,父母再老也需要有眼界,否则,何谈生活质量?闭塞与孤独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孝。

(本文为“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征文大赛参赛文章)

公众号:化隆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