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职场指南>创业人生>

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喜与忧

创业人生 阅读(2.61W)


近年来,在一些省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中,“灵活就业”这一指标项目下的数字悄然增长。灵活就业,到底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无奈之举,还是融入更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喜与忧

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增多

2009年,沈阳地区高校毕业生有9万多人,其中灵活就业近1.6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8%,占已就业人数的21.1%。而在2005年,沈阳灵活就业的大学生仅2000人左右,4年间,这一数字翻了3番。

今年6月,黑龙江省公布了全省高校毕业生2008年年终就业状况,其中也提及了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具体来看,研究生灵活就业率为3.80%,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率为13.3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4.41%。

“每周末两天做家教,其余五天休息,没工作的时候正好充电,学英语、韩语,还要学美术,这样,我以后制作的小提琴才会更有艺术品位。”刚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刘天聪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从提琴制作兼提琴演奏专业毕业后,刘天聪曾在北京的一家琴行工作,负责维修、维护小提琴,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回到沈阳,“我喜欢我的学生,当家教赚的钱也够生活,不想做事还可以去旅游。”言谈间,她很享受目前的生活。

灵活就业成为实现人生价值新选择

金融危机来袭,在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过于看重“铁饭碗”,而是自主创业或选择小时工、派遣工、短期工、兼职工等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正在成为大学生们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的全新选择。

今年3月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对7761名2009届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进行的实名网络调查显示,创业成为这届大学生的首选,21.6%的受访者选择“自主创业”。而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同类调查中,这一比例仅为6.3%。

除自己开店当“老板”外,家教、婚庆主持、健身教练……都是大学生所青睐的灵活就业岗位。据统计,55%以上的灵活就业大学生集中在策划类、设计类和应用技术类岗位,充满创意性、知识性和技术性是该类岗位从业人员的主要特点。此外依次是素质教育类、健康培训类、演艺类和商品零售类。

除时间自由,能最大限度结合个人兴趣特长外,灵活就业的收入也不错。“大学时我在一些滑雪场打工,每小时收费100元,自己只能得到20元。现在我自己直接面向顾客,收入自然就高了。”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纪中兴说。

“灵活就业相对于全日制就业形式而言,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更加适合专业性和动手能力强的年轻人。”沈阳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分析说,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灵活就业能够满足“眼前之需”;此外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个性张扬,更喜欢不受约束、较为自由或是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方式,由此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还将逐年增多。

灵活就业生的喜与忧

在灵活就业的过程中,一些毕业生已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辽宁省01号“自主创业证”申领者解洪志,2002年毕业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他所创办的朗为专业家教公司在沈阳已小有名气,月营业额由最初的不足500元,到现在的万余元;任课教师也由最初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4家分校,专兼职教师240余人。

走进位于沈阳市三好街中润国际大厦一个不大的写字间,满墙的各种卡通、动画造型令人目不暇接,这家名为“意卡通”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4名刚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创立,虽然创办时间不到半年,业务经营已经顺利上了轨道。

“为图书做插画,给一家国外的游戏公司设计人物造型、场景,做婚礼迎宾动画……”总经理刘蕾边数着公司目前承接的业务边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他3名同学在校时就是好朋友,也曾经一起参加动画设计比赛并得奖,毕业前夕大家都有创业的念头,就一拍即合凑了10万余元开办了这家公司。

虽然也经历过创业初期四处找业务的茫然,也有过想创意赶设计时焦头烂额的慌乱,但她们的工作热情始终高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中充满乐趣。”刘蕾说。

然而也不乏一些大学生对这种就业模式提出疑虑:“现在的工作就是单纯的一对一授课,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很有限。”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生刘宇说,虽然现在收入不错,但要是有可能,自己还是愿意找一份工作性质较稳定的如小学音乐教师之类的工作。“希望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能和更多人接触,在大家的互动和交流中得到提高。”刘宇说。

据了解,大学生在灵活就业中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还包括灵活就业者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使灵活就业的交易成本较高等。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林木西表示,据有关资料分析,印度灵活就业比例高达90%,美国20年后将达到60%。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灵活就业将逐渐成为被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所接受的一种就业形式,但灵活就业者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收入缺乏保障。为此全社会应该对“灵活就业”给予更多的关注,逐渐形成一种正视、承认、引导灵活就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