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17篇)

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3.12W)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

近日,湖北来凤县95岁老党员、战斗英雄张富清,入党71年来,不忘初心,对党绝对忠诚,在艰苦山区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故事广为人知,感动了无数人。张富清轰轰烈烈战斗,平平淡淡生活,尽显淡泊名利、无我无私的英雄境界。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17篇)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他把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他用扎根山乡的选择和兢兢业业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赤诚答卷。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的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

“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张富清平凡而伟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朴实巍峨的精神丰碑,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2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一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却是“准90后”女孩黄文秀对青春的无悔选择。兴许,在偌大的体制当中,身为第一书记的她仅仅是为基层默默奉献的“路人甲”之一,甘于放弃更优厚的待遇,把本属于独自内心深处的“乡愁”变为为当地群众解忧济困的实招,这是黄文秀最为质朴的“初心”。

扎根一线撕下女孩“文弱”的标签,不惧怕入户连吃“闭门羹”,实地勘察跑项目、做方案,在职责范围内为农户申请产业奖补,看似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心头的“大事”,一年“驻村期”,她用心用情书写下了平凡却伟大的“实绩”:实现88户418人脱贫,完成屯内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个蓄水池,安装17盏路灯,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为实现心中的“小目标”,黄文秀秉承的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土”办法挨家挨户进行遍访,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在积“跬步”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笃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镀金”只“打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没有书生气的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走到了群众“心里”,用心帮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围,在革命老区的她,坚信“山沟沟”也能有“好兆头”。拿起书本可以出谋划策,扑下身子可以两腿沾泥,作为一名具备高学历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从没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感,更没有把一线作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体温计一样,实时监测着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情况,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了可操作条件。打铁需要铁打的人,在城乡间奔忙,在村屯间穿梭,把脱贫作为奋斗事业的她牵住了百坭村发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艰苦”化作干事的热情,坚信只有带领村民们一起冲破交通、产业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洁了,产业兴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旧的村貌换了个模样。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3

“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这是西南边陲深度贫困地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驻村期间写下的一段文字。如今,她因为遭遇山洪不幸牺牲,但她躬身扶贫一线,尽职尽责的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青年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复兴梦的道路上前进。“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一直鼓舞着一代代人,成为不少人的精神食粮和前进动力。当前,已是和平年代,虽没有战争年代中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但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时代矛盾。对于年轻干部,尤其是奋战在基层一线干部而言,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辛苦与繁忙、不解与冲突等不可言喻。然而,作为国家干部,即使在基层最普通的岗位,都必须不忘党的建设大业,端正心态,积极做好基层的“绣花针”。“绣花针”精神代表着坚韧与细致,执着与忠诚。在扶贫攻坚事业中,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基层干部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与百姓同甘共苦,帮助百姓脱贫致富。虽然全国都在为基层减负,但服务扶贫一线的过程依然充满挑战与诱惑,挑战来自基层一线贫苦的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的工作对象、困难重重的脱贫项目和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诱惑来至于基层一线的低待遇与繁华都市的高薪资形成的巨大反差,它们时刻影响着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奋斗方向。此时,我们就要学习黄文秀高学历高资质却甘于躬身扶贫一线,任劳任怨的精神。因为,扶贫工作如长征之路,漫漫而修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以“绣花”的精神基层建功立业,不负青春昭华,绣出基层的美丽画卷。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4

2月18日晚,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3位来自四川的候选人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他们是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和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2月19日四川日报)

在“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现场,来自四川的3位候选人无疑是惹人注目的,相较于英雄机长刘传健和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而言,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却更让人侧目。

在扶贫的路上,如同张渠伟一样的扶贫干部非常多,可以说这一份殊荣的获得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为更多坚守一线、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获得,这是对他们在基层一线扶贫攻坚工作的肯定,是对他们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而点赞。

其实,不管是英雄机长刘传健还是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亦或者是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当成自己的首要工作,能够让自己扎根在“群众之中”,才能够接地气,通民气,顺民意。

世界上不是缺少伟大,而是缺乏发现伟大的眼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很普通,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当那些点滴汇聚成河,汇聚成海的时候,我们才感叹“绣花功夫”的精湛和伟大,正是平时功夫的积累,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让人意外,让人感动。

事实上,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只是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也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缩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心系于民”的真诚,看到的是“一心为民”的真心,正是有了这种爱民至深,为民至诚的情怀,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深耕”。

感动我们的不是一刹那的芳华,而是那些点滴沁入人心的温暖,感动我们的不是他们嘴上说着多么“漂亮”的话,而是他们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干着多么“漂亮”的事,在“感动中国”中我们被触及的是泪点,更是触动我们心弦的为民之心。

“感动中国”给了我们更多感动的瞬间,也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路上,期盼有更多的“扶贫式干部”能够继续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奋斗成为幸福生活最美的声音。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5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它讲述了9个人,两个团队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于祖国,利于人民,感动中国的光荣事迹。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医疗队”、“陇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黄。”

先来说说“炎黄”吧!我觉得张纪清爷爷(‘炎黄’)是一位非常善良,朴素,无私奉献的人,还有,虽然张纪清爷爷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坚持捐款,更可贵的是这个“炎黄”,张纪清爷爷捐款时从不留名,总是匿名为“炎黄”,曾经全城动员寻找“炎黄”,但始终没有找到。张纪清爷爷的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再来说说“援非医疗队”吧,提到这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年新“登场”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闻之色变,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许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国家可能为了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把驻扎在那里的医生都调回了。有人退缩,自然有人冲锋,中国派遣的“援非医疗队”便是冲锋阵营之一,即使设备不算精良,但他们全力以赴,把许许多多的人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他们在别的领域上展开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伤。我认为他们能够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一点,别人正在往回撤,远离死亡线,而他们则不同,就像与死神抗争的勇士,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亡线里拉了回来,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胁也全然不顾,这种舍己救人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后,“陇海大院”这个500多人的集体成为了焦点,是啊,一人高位截瘫(高新海),全院照顾他,这真像一个温暖的小社会,处处充满真善美,处处都有欢笑,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还是感到幸福,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陇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坚守与支持……“陇海大院”应该是我看过《感动中国》最感动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陇海大院去,感受那里的幸福,因为它告诉我们世界总有真善美,世界总有这样的人……

总而言之,感动中国每次都能给我新的感动,给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这个节目,而是这些感动中国的人怎么想,怎么做。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6

感动中国20__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他为中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五十余载,他说,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华人世界里最高科学成就的杨振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无良的媒体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的贡献选择性失明,却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隐私。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实际上,杨振宁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学家颜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1956年,杨振宁和另外一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正式提出了“宇称不守恒”,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科学成就呢?

当时两人找到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希望她用实验验证了这个发现。吴健雄等物理学家还真的成功证明了“宇称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对于99%以上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能拿一次诺奖都够一个科学家吹一辈子的,毕竟一共不到100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可是你不知道,“宇称不守恒”对于杨振宁来说,不算是顶级的科学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学成果排一个顺序,在四大领域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就,而“宇称不守恒”顶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7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扎根丽江市华坪县的63岁女校长、党员张桂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人民教师让1645名山区姑娘走进大学,引领她们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信仰与奋斗,书写了“初心”深山“耀”,“云岭”红梅“开”的感人事迹。

“云岭”开“红梅”,她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云岭楷模”张桂梅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大学。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

以奋斗践信仰,她把奉献谱写为“初心”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贫困山区,托举起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简陋的学校让很多教师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学校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桂梅忽然发现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这让张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阵地,于是她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奋斗的动力,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践行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通过以德施教、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终展现了奋斗的最美姿态。

云岭梅香依旧,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则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同时要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保持好奋斗者的姿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8

周秀芳老师在我们的期盼中来到了七善轩,她原本在别的地方定好了餐的,听说我们这里是对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儿童进行国学教育的,就欣然答应过来了。她说不是为了来吃这口饭,因为吃饭来回九溪江跑,没有任何必要,关键是来看看这个国学教育,来看看这里的学生的,而且她本次带了一个也在进行国学推广的爱心企业家。

她来到七善轩大门口,被这里的文化感染了,看到一个小女孩,叫我“园长妈妈”,她不顾疲劳,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抱了起来,跟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走进七善轩,听我介绍屹立在门口的孔子铜像,表示无比地敬仰。

随着我的介绍,看望了430课堂的孩子,看了我们的课程表,还谦虚地问,可不可以照像,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问了我们书籍的来源,都是爱心捐赠和自己掏钱购买的,连声说“不容易呀,不容易”,还说,在这里的学生有我们在这里教育很幸福,她支教的山区的孩子很苦,基本是事实孤儿,想让他们去浙江读书,很多老人舍不得,把孩子耽误了,自己年纪大了,来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她坚持给民政局张局长打电话,要他过来看看,我笑着说,张局前天还在这里跟我们一起开展关爱孤儿活动呢。她听说我们业务主管单位是文化局,连忙给金局打电话,让金局过来,金局因为有事过不来,民政局张局急急忙忙赶过来了,张局一见面就说“您是我们溆浦的慈善大使,我哪怕再忙,必须过来见您”。

他们俩个一见面,顾不上喝茶,甚至顾不上坐下来,一直聊县慈善总会及民政局去宁波对接慈善活动的事情,由于张局马上有一个会,急急忙忙离开,握手道别时,周奶奶说,“我不仅想帮助这里的孩子,更想帮助这里跟我们浙江进行产业扶贫结对子,我们宁波的宣传部长已经给杜家毫书记打电话了,欢迎蒙书记去那里开展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扶贫”。来了仅一个小时,她不顾疲惫地一直在打电话,在跟很多人交代,为她准备的素食美食早已经凉了,我催促她先吃饭,后谈工作,她看着我为她准备的满满一桌纯素食,非常高兴,说“吃素好,吃素好,吃素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妈妈坚持吃了七十多年的素”。在饭桌上,咨询着我们七善轩的教育及经费运作,听着没有爱心企业,基本没有政府扶持,她特别着急,不停地说,“你们做教育慈善很不容易,我自己是老师,知道孩子不仅仅只是缺衣物,如今条件好多了,他们更缺少的就是关心和陪伴,更缺感恩教育,国学教育我们必须支持!”。

随即又一次拿出手机,给我们教育局的关工委钟主任打电话,在电话那头,我也听到了钟主任对七善轩的赞美。她一再强调,她捐赠过来的校服和电脑一定要先满足七善轩,让七善轩先挑选出来!饭后,我们回到办公室,我把一些资料送给她,她拿着资料说“我要把你们的教育理念带回去,我要带团队来参加你们的活动,更希望能带爱心企业过来帮助你们长期发展!你们这样付出,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很让我感动,暑假你们做夏令营时一定通知我来参加!”由于明天早上还有一个学校动工仪式需要参加,她在与孩子道别,与我们文化志愿者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在离开时看到我们430课堂的孩子对她鞠躬行礼问好时,她非常高兴,连声说“孩子们真有礼貌,你们辛苦了!”。她加了我微信,挥手告别,我们相互拥抱,彼此都不约而同地说“好好休息,保重自己的身体!”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9

成为在押人员的“毛老师”“毛爸爸”

零歧视、被人爱、有温暖

在涉艾在押人员监区,记者看到毛卓云时,他正弯身利落地收拾工具盒,说刚才带着涉艾在押人员刮胡子、剪指甲。记者注意到,涉艾在押人员除了身上的病号识别背心,与普通监室的在押人员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监室设置也一般无二。

毛卓云笑容平和,说之前监室里有人被巡控民警发现违规,他刚刚还进行了批评教育,与3名在押人员进行谈话。距离涉艾在押人员监区不到10米处有间特殊监室,是谈话室。毛卓云说,涉艾在押人员监区离自己的办公室比较远,带在押人员谈话来回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也担心他们路上遭遇异样的目光,心理上出现波动。

艾滋病患者杨某告诉记者,他是入所经体检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当时完全蒙掉了,整天浑浑噩噩的。毛警官经常找我谈话开导,讲讲治疗方法。他还很注意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这位警官很不一样。”

意志的崩溃,使得很多涉艾在押人员或企图自残轻生,或性情愈加蛮横,带给管教民警职业暴露风险。毛卓云回忆20xx年前第一次打开涉艾在押人员监室的情景:“当时,有人用身体撞击钢化玻璃发泄情绪。我不敢进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绪疏导工作。”于是他写下情真意切的公开信,贴在监室门板上,劝导他们遵守规定、好好治疗。这个办法很有效果,很快,闹事在押病患都认定了毛卓云是个好人。细心的毛卓云每次与涉艾在押人员谈话前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计划,稳定在押人员情绪。

20xx年9月,宁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轻人阿明。长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产生幻觉,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逻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间,阿明多次吵闹甚至自残,老毛一遍又一遍地与他谈话,才让他稍稍安静下来。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审判决后,阿明像彻底疯了一样,试图攻击管教民警和狱医。

“我准备豁出去了,进去跟他谈一谈。”向领导报告后,毛卓云进入监室,还没向阿明开口,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面对近乎癫狂的阿明,老毛张开双臂抱住了他,用手轻拍他的背,阿明迟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头哭得像个孩子。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没有来,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几张老毛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友,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原来,老毛辗转联系上阿明的家人,说服他们写下了那些鼓励的话。

阿明流着眼泪给毛卓云深深鞠躬,如释重负的老毛却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又一次悄悄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养病。

20xx年,宁波市看守所先后收押了十几名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其中5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毛卓云买来纸笔,自制识字卡片,把监室变成了教室,手把手教导他们学习。他们被送监狱服刑时已识字六七百个了,至今仍时常给他们的毛老师写信汇报服刑情况。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耐心、真心。”毛卓云说,所里给配备的防护服,他一次都没穿过,“我戴过一两次口罩,感觉很别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员,谁还愿意跟我聊天?”

涉艾在押人员陈某擦床板时不小心将木屑扎进手指,哭了起来。同监室人员立即报告,毛卓云费尽周折终于帮着将木刺拔出来了。看着毛卓云用酒精棉球帮自己止住了血,陈某大声说:“谢谢,毛爸爸!”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0

北京时间20__年2月3日,中国女排 美女队长惠若琪(小惠)正式宣告退役。原因还是心脏问题。

27岁的她,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过两次心脏手术经历。记得第一手术后,躺在病房的他,看着窗外的飞鸟,内心难掩凄凉,以后恐怕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奔跑在赛场了。

“等你们打到前四名,我就回来了”,面对来看望、安慰她的教练和伙伴,她不露弱态。吹个牛,鼓舞别人,也鼓舞自己。

然而吹牛和励志有一种不同,那就是前者主要的姿态是吹,而后者通常会有行动。手术效果、恢复训练都很不错,但是,心脏问题,在20__年即将出战女排世界杯的前夕,再度爆发。

她哭着对郎平说,“追求梦想的道路可能要到此为止了” 。郎平说,别放弃希望,一定要争取,我们需要你。

希望,争取,需要,温暖强大了那颗受伤的心。惠若琪第二次要进入手术室之前,还面带微笑安慰着其他人。

等到看到队友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的时候,她心里有喜悦也有失落。正如20__年的她,心里有忐忑也有感动。两次手术让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边缘,感动的是教练和伙伴仍然信任她。

等到20__的巴西奥运会赛场,女排打的很不顺利,在小组赛以0:3不敌塞尔维亚,1:3不敌美国形成逆风局,而任由这个势态发展下去,真的要洗洗睡睡了。远在巴西客场作战,光是赛场周围密密麻麻的呐喊声,就能让逆风的形式凶险一倍!

女排开会时,惠若琪跟大家说,如果大家还不提起精神用尽全力去拼,明天那场比赛可能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能给彼此保护了。

第二天的赛场,“最后一次”,“彼此”,“保护”,“在一起”,这些字眼儿展现出了神奇的魔力,大家的状态跟之前不一样了。不仅是场上的,场下的队员也是如此。接受采访的袁心玥说,她们想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赛场观众席上的,巴西两万人。她们当时大声助威的时候,在旁边擦地都以白眼回应,意思是你们能不能不喊了。

正是在这种互相激励的状态下,我们认为,那个被称为女排精神的东西,被唤醒了。“励人”所理解的女排精神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拼尽全力!有了这种精神,什么事做不好?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1

苏炳添的成绩举世瞩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20_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_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当我们惊羡苏炳添这些惊人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成绩的背后浸透了苏炳添奋斗的泪泉,洒遍了苏炳添牺牲的血雨?

苏炳添每天都坚持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时,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准备活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跑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便来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准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顿时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步频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慢慢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跑步结束后,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叹气,不断摇头,嘴巴还不时嘀咕几句,并且要反反复复看很多遍,训练才结束。

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永不放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远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2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

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学习张老师先进事迹,读懂她的遗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进取力量。

有一种遗憾,叫经久难忘——若无刻骨铭心的遗憾,又怎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敢?

13岁女孩哭着说,“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这是20__年以来张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遗憾,因为这份遗憾,她立下最坚定的志向,选择走一条最为艰难的路——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在意被人误会成骗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停地奔走、呼吁,寻求支持,终于梦想亮出了曙光,20__年,作为党的xx大代表的她,赢得了媒体的关注,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20__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一个个不可能终于在奔走、呼吁、奋斗中成为如梦一样的现实。对张老师来说,20年来,这份遗憾长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绩,获得多大的荣誉,也忘不掉这份“疤痕”一样刻骨铭心的遗憾。我想,这份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追求完美的执念,何尝不是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在这美好人间恒久散发着人性中最圣洁的光辉。

有一种害怕,叫我等不及——若无时不我待的担当,又怎会有平地起高楼的决心?

那一年,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还有满院子的杂草。可是,她还是坚持把学校开起来,哪怕学生底子弱、成绩差,哪怕全是“线下生”,她说,“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孩子们耽搁不起,没有条件,那么创造条件也要干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张老师“傻丫头,快点”的小喇叭督促下,20__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因为这份怕,张老师等不及学校“军马炮”配齐到位;因为这份怕,多年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这份怕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怕让人心头一热:何为爱生如子,何为人间大爱,何为担当奉献,何为无私无畏?张桂梅老师就是!

有一种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奋斗的苦,又怎会有收获的甜?

“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爱在爱之间传递,毕业的学生反哺学校,毕业的学生心怀家国,毕业的学生回报社会,“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孩子们的成长是对张老师最好的肯定。今天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共有3个年级9个班,在校生464人。至今,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考入大学,一本上线率高达40%,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老师的身体更瘦了,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旧是那个有点倔犟,非常认真,能吃苦,肯奉献,孩子们眼中的“张妈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她依旧是那个微笑着、拼搏着、奋斗着的张老师,依旧是那个不停奔跑着的时代“打工人”;她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楷模,无愧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为张桂梅老师点赞!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3

报告会上,叶连平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居平树以“手捧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退休后开办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自费组织留守儿童外出参观学习,成立“叶连平奖学金”等感人事迹;胡玲玲以“叶老师,您是天上的星星”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几十年来将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金钱、爱心都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个曾经在叶连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学生角度叙述了叶连平对他的无私关爱。

“荣誉是什么?对我是鞭策,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叶连平老师以这样一问一答开始了报告。他说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孩子们上课上。他介绍了在留守儿童之家为三、五、六、八年级四个年级学生免费补课,并分类备课、分时上课的情况;他坚信教师能让学生记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会场上他激动地读起学生寄来的教师节祝福语。叶连平老师谈了参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其他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他谦虚地认为自己与其他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差距,要努力学习,继续奋斗。叶连平老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和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为根主持会议,他希望全县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叶连平同志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叶连平同志为标尺,寻找差距,强化意识,规范行为,转变作风,为和县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4

虽然珠峰高程测量项目野外工作已接近尾声,国测一大队第一批队员已于日前凯旋,但是还有极少量的珠峰东侧地区基础测量工作还在继续。目前,还有不少交会测量组的队员在珠峰地区默默坚守,他们从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连续奋战3个多月。

程璐,交会测量组西绒交会点组长,三上西绒,被其他队员戏称为新一代的“高原牦牛”。据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绍,相对来说,西绒点是所有交会测量点中难度的点。当时,二本营指挥韩超斌正为分配任务作难时,程璐主动要求到最困难的西绒测量点,每天挤在简陋的帐篷里,化雪饮水,重复吃着方便食品。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完成了测绘任务。

李科,本次珠峰高程测量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III7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点,帮助重力测量组运送仪器设备到达东绒5800米营地,曾多次前往中绒、西绒,被队友亲切地称为“向导”。“向导”这个词在高海拔地区是一个非常高的称谓,意味着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飞战,东绒2交会测量组组长、天文测量组组长,他带领年轻队员孙文亮,昼夜坚守,只为测量珠峰天空上的星星。由于珠峰地区气候变化极快,往往架设仪器时还是漫天繁星,等他们冒着夜间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架好仪器时,星空却被云雾遮挡。就算是运气好,遇到漫天繁星时,他们也要坚持观测星空整整一夜。

谢敏,东绒3交会测量组组长,本次珠峰测量项目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东绒3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的父亲谢忠华是国测一大队退休的一名驾驶员,在珠峰测量期间过世,因为测区工作繁忙,谢敏没能回到西安送老爷子最后一程。他强忍着失去父亲的悲伤,坚持在测区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希望通过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没有闲暇时间来想父亲过世的事。身边的队友都知道他心里难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导,只能看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调整。

史志刚,重力测量组组长,除完成珠峰地区加密重力测量之外,还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个交会点的重力测量,在带领其他队员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测量返回途中时,他们经历了能见度只有几米的暴风雪,所幸平安无事。据了解,他是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一个走遍所有交会测量点的人。

刘泽旭,是一名“测三代”,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此前,他由测绘队员转岗为一名驾驶员,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他又从驾驶员转岗到了后勤保障,负责二本营队员的饮食和所有物资的调配管理,“珠峰肉夹馍”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峰高程测量报名时,他主动请缨说:“我既可以开车,也可以参加具体测绘,最不济我还是一个二级厨师,可以把队员们的饮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气干活。”说到做到,他实现了参与珠峰测量的梦想,也做好了队员们的饮食保障,更是把二本营的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这些国测一大队交会测量组的队友还在珠峰东侧进行基础性测量的扫尾工作,并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几位,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队员,同样坚守在珠峰地区。当我们在庆祝珠峰登顶测量胜利的同时,也请记住那些还在坚守的人们,等勇士凯旋,盼你们归来。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5

吴天一院士在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60多年,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就是坚定和坚守。吴院士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现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动了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_世纪50年代末,吴院士和他的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建设青海,吴院士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的有高原不适症,特别是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而痛苦不堪,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一名医生的他,当时他下了一个决心,说我要攻克高原病,我要守护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决定他矢志不渝,正如他个人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价值追求。

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的生涯中,吴院士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遭遇过多次的车祸,他本人也有14处骨折,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刚才短片里他也说到,耳朵鼓膜曾经被击穿,40多岁的时候就罹患白内障,这60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安第斯山、洛矶山、天山、帕米尔和喜马拉雅等地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考察和探索,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求学精神,使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吴院士的民族是塔吉克族,所以他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新疆,又来到了青海。20世纪80年代,吴院士父母、妹妹都去了美国,而且定居在美国,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玻利维亚高原所都曾邀请他去那里工作,但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绿卡。他说我的一生要奉献于青藏高原。20__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年逾古稀的吴院士,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带领医疗队连夜奔赴灾区。他说,这是世界最高海拔地区的地震,我们要以共产党员的精神战胜高原地震灾害,在灾区他往返救治点,指导抢救高原病患者,辗转医疗点讲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识,深入临时居住点宣传防病科普知识,并在震后全面总结面向国际介绍高原医学救援的经验。吴院士就高原医学知识宣传、防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吴院士为什么要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医学研究?

我想正是因为他为民服务的初心,矢志报国的理想,求实进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他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服务人民,用科学报答祖国,用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昂扬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的职业精神。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6

业,放弃更好的选择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之后,她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为百坭村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她帮助村子发展电商,让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建档立卡户,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驻村满一年的她,汽车仪表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跑完了长征,却因意外戛然而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扶贫干部们不忘的初心,黄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燃烧出信仰的火光。

黄文秀用短暂而优秀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是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员初心的典范,是新时代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榜样。黄文秀是一朵“小红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靠担当和奋斗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将“红色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红花”虽然倒下了,但她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却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未来长征之路的坚持,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黄文秀就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奋斗的一员,这种甘于下基层、乐于与群众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层干部的缩影。送别这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年轻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质,方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凝聚拼搏奋进的力量。

有关感动中国2022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17

“周奶奶来了!”

“周奶奶好!周奶奶好!”

8月9日上午10时许,当周秀芳出现在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小学校门口,10多位小朋友立即把她团团围住,有的牵着她的手,有的拉着她的衣服。这所平静的山村小学因为她的到来瞬间热闹起来了。

她个子不高,身穿一件墨绿色上衣,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头银色的卷发,脸上挂满了慈祥的笑容。

周秀芳说,她与溆浦的相遇虽是偶然,但一踏入这片土地,就感觉到离不开这里了,她和溆浦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20__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一位朋友无意中讲起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不少老师都被吓跑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秀芳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并决心要去看看山里的情况和那些孩子。过完年后,3月中旬的一天,周秀芳和她的好友孙绍富来到千里之外的北斗溪镇进行考察。

当时,她看到一个小山包上的学校,教室是茅草棚搭建的,四面透风。那天正下着雪,30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小脸冻得发红。孩子们蜷缩在火盆旁,听一位拄着拐杖、乡音浓厚的老先生讲课,他是桐林小学唯一的老师。

看到眼前的桐林小学,周秀芳当即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支教。

周秀芳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的情景。”

这条支教之路比周秀芳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周秀芳的腿有关节炎,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路上坑坑洼洼,走访一个学生家都要走半天,每次家访回来,都累得倒头就睡。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每个学生家里她都要去了解情况。她说,只要看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甜甜地喊着“周老师”“周奶奶”,她就觉得很幸福!她还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年下来,没想到自己的关节炎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

为了照顾周秀芳,儿媳妇今年一直陪在她身边。她儿媳对记者说:“婆婆的胃不好,血糖高,每天要吃几种药。刚开始到桐林小学时,家里人很担心她的身体,每天都要打几次电话。因为信号不好,婆婆曾经配了3个手机,哪个有信号就打哪一个。”

在桐林小学支教的时候,周秀芳偶尔在朋友圈发一些在村里的情况和感受,没料到在朋友圈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时,有一位远在美国洽谈业务的学生张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师在桐林小学支教的事情之后,一回国就直奔湖南溆浦,专程到北斗溪看望周老师。

当张刚看到破烂的校舍、简陋的办学条件,看到年迈却毅然选择在贫困地区支教的周老师时,他被深深地打动了,当即决定捐资30余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开始动工了。周老师一边教书,一边监督学校的建设进展。

张刚回到宁波之后,把周老师的事迹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和大学同学,他们有感于周老师的无私奉献,大家决定在当地再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就这样,你出5万元,我出10万元,一共凑了35万元。与当地政府和学校联系后,决定修建前进希望小学。20__年9月,这2所2层楼高的希望小学全部建成,学生们都搬进了新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