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精选>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精选30篇)

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6.93K)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两院院士顾诵芬获得了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精选30篇)

顾诵芬今年已经91岁高龄,十多天前,因为摔跤导致的腰椎骨裂,顾诵芬不得不住院治疗。《面对面》对他的采访也在医院进行。对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的最大感受竟然是“惭愧”。顾诵芬:对我来说获奖是个惭愧,你后面的事做不动了,坐上轮椅还能做多少事?

记者:但这个奖项是对您一生付出心血的肯定。

顾诵芬:我们航空的事都不是一个人干得起来的,都是团队集体努力。儿时目睹外国飞机轰炸 立下航空报国之志

在35年的飞机设计生涯中,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其中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音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列装部队之后,成为我军20世纪核心主战装备。

说起顾诵芬对飞机的兴趣,和他的哥哥有关,也和他童年时代的家国命运分不开。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顾诵芬:当时我哥哥在北京市里上中学,那个学校是德国人办的,所以一些先进的东西他们都能感受到。

当时他们已经玩航模,硬纸板做的滑翔机,回来他玩我也跟着玩,兴趣慢慢就起来了。1937年七七事变,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炸弹响。1939年我们到上海,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上海(日军驻地)经受了美国飞机的轰炸,所以我知道二战美国人之所以占优势,就是他们的空军厉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兴趣由此成为了志向。高中毕业后,顾诵芬分别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志愿都是航空系,三所学校都录取了他。

但是,他的哥哥在17岁时因伤寒去世,为了陪在母亲身边,顾诵芬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顾诵芬:交大正好有个航模俱乐部,有杂志有材料,还有人能互相交流,这样越搞越有兴趣,所以总想搞自己的飞机。参与研制歼教1成为周总理所说的“无名英雄”1951年,顾诵芬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加入到新中国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中。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的带领下,26岁的顾诵芬与其他100多名年轻人开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夜以继日工作,他们要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

1958年7月26日,历时近两年研制,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这也是顾诵芬首次参与设计的机型。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叶剑英元帅为首飞仪式剪彩。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顾诵芬自然是无名英雄之一。

瞒着家人亲自上天 找出歼8问题症结

一提起顾诵芬,人们就会想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战斗机。起初,歼8总设计师由黄志千担任,顾诵芬担任副总设计师,负责气动方面的科研设计。不幸的是,黄志千在执行出国任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顾诵芬与其他几名骨干临危受命,组成技术办公室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顾诵芬:压力很大,歼8上天的前一天晚上,我做噩梦,惊醒了。担心,害怕摔了,我这责任太大了。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试飞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

虽然首飞成功,但歼8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抖振问题直接影响飞行速度,甚至会导致飞机解体,严重威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在国内没有试验设备的情况下,顾诵芬因陋就简,在飞机垂直尾翼上贴毛线条观察气流。由于没有录像机以及带有望远镜头的照相机,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上天,亲自观察。记者:您拿望远镜怎么看呢?

顾诵芬:我跟飞行员说尽量靠近。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顾诵芬的学识与品德,影响着一代代航空后来人。伴随着一架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一代代航空人不断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

顾诵芬带领的团队诞生出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顾诵芬淳朴的话语中不无谦虚。对于年轻人,他充满了期待。“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20__年,当鲐背之年的顾诵芬再次回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时候,执意要到中国航空事业开拓者黄志千烈士的塑像前去看一看,颤颤巍巍的他看向黄志千塑像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在顾诵芬的心里有国家、有航空、有飞机、有研究所、有团队、有老同事、有老朋友,就是没有他自己。他讲起来都是设计制造飞机的时候如何的艰苦,哪位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话飞机就飞不起来,可是他自己的功绩总是一笔带过、不愿多提。提到大家的生活,哪位同志受了委屈,哪位同志应该受到照顾,谁的日子过得很苦,他都说的清清楚楚,但是问到他自己受的苦时,却总是云淡风轻。

顾诵芬说:“这没什么,都是应该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主席的教导。”这些话不是喊口号,不是说空话,这是他内心最真的话。他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他用过去投身航空几十年的时光告诉我们,航空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3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当选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颁奖辞中这样说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11月3日,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顾诵芬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的一户书香世家,祖上系有着“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美誉的苏州名门唯亭顾氏。他的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顾诵芬少时便立志航空报国,高中毕业后,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攻读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顾诵芬毅然投身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此后的30多年间,在基础全无、经验空白、人力缺乏、设备掣肘的境况下,顾诵芬先后参与或主导设计研发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

多年来,顾诵芬院士始终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__年5月,市科协专程拜访看望顾诵芬院士,他亲笔寄语苏州:“科技创新,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去年10月,市科协、姑苏区科协等共同为远在北京的顾诵芬院士寄去了精心准备的重阳礼物。顾诵芬院士亲笔致信表示感谢:“家乡如需我做什么,我当尽力为之。”寥寥数语间,尽是心系桑梓的拳拳深情。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4

1957年的时候,我们搞完了歼教-1的那个初步设计以后,我们的领导徐舜寿同志就觉得应该考虑下一个型号搞什么,他当时提出来要搞超声速的歼击机,他觉得这个是我们必然要走的路,因为我们是为国防服务的,所以必须用歼击机来抵御外敌。但是对于超音速飞机、超声速飞机,我们是完全没有技术储备的,世界上才经历了十到二十年,没有很多公布的数据,因为这东西都是各国家的机密,谁也不会告诉你。那么搞超声速飞机,首先要定它的气动力的布局,飞机机翼怎么样,尾翼怎么安排等等,进气道怎么设计,那么这个事儿怎么办?当时1958年科学院已经建了104计算机,利用它70多位学员的力量,给我们的飞机进行数值计算,算了三个月,结果是有了。我们飞机设计完以后,试飞、首飞都很顺利,但是飞到马赫数0.85的时候,突然出现了飞机的振动,按飞行员的说法,这个马赫数0.85的振动,相当于破公共汽车在不平的道路上奔跑一样,开得再快人受不了,所以必须要排除。可是怎么弄,具体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必须上天看。

我们没有摄像机,所以只能是人上去看,得到鹿鸣东同志的支持,他说我飞歼教-6,你坐在后面可以看。怎么看法,就在飞机的尾巴上都贴毛条,就是毛线条,那时候的毛线是凭票买的,我们的同事拿自己家里的票,买了一磅红毛线,剪成一段段,每段150毫米,贴到垂尾上,贴到后机身上。当时我们的手段,没有摄像、录像设备,只有一台单镜头反光的照相机,胶卷也舍不得买新的,用的是原来库存的电影胶卷,照出来也看不清楚,几次以后我跟老鹿说,干脆我拿望远镜去看,看看那毛条到底在哪儿抖。后来老鹿也同意,说这样,我们尽量靠近,一步步最后到十来米以后,老鹿说不行了,再靠近太危险,那么拿望远镜也看不出那个毛条的抖动,但是看到的就是飞机一起飞,我们原来开的十几个吸气门没用,一离地就关上了,没起作用,这样下来以后再仔细看,水平尾翼跟后机身之间,一大片的毛条全没了。因为毛条在扰动的气流里面就像旗在风里一样,甩得厉害以后都扯断了,所以肯定这些地方是气流分离的地方。这样呢,我们就在那些部位加装了整流罩,另外把十个进气门也就堵死了,以后的歼-8就按这样的方案继续飞下去了。

耽误大家时间太多了,下面我就不再说了,我只想说一下对我自己的经历的评价。我觉得我们搞科技的人必须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我们的事情都是为了保卫国家来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好多事情你要做,那就不能凭空想,而必须找一些材料,需要认真地读书,读书呢还是孔夫子的话,就是只读书不去用,不去想,那是空的。但是你不读书,净想事儿的话也是空的。再有一点,干这些事儿都得集体干,所以你对参加这工作的每个同志都应该很尊重,应该团结大家一起来弄。最后一点,干任何事不能把自己的名利放在第一位。耽误大家很多时间,谢谢。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5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高中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混杂其中。

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6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

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心得体会范文的“苏炳添精神”。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一____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

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的____,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7

他的故事远不止一架飞机,他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和书写了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今天获得了20__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顾诵芬和飞机的缘分始于青春。小时候去燕京大学工作的父亲搬到了当时的北平。日军轰炸中国29军北平营地的记忆至今清晰——满天压得人睁不开眼睛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投下的炸弹看得一清二楚,玻璃窗被冲击波震碎。那时,顾诵芬便立志要保卫中国的蓝天,将来不再受外国侵略,早早地把航空报国的梦想埋在心里。

小学毕业后,顾诵芬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读。他一直对飞机模型感兴趣,父亲也从上海开明书店买了一批关于航模制作的书。梦想和兴趣坚定了他的方向。高中毕业时,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都被录取了。最后,他选择上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大学四年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养成了严谨的科研习惯,学会了探究方法。大二时,顾诵芬修读了航空工程系教授季文美先生开设的两门基础课。在课堂上,季先生只突出基本概念,联系工程实际,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算、寻找解决方案。这些训练为顾诵芬将来成为工程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国防建设急需理工见长的大学生,不少优秀的交大学生投身于国家工业建设,顾诵芬也登上北上火车投身航空事业。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使用的飞机几乎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制造的,只能原样复制,对设计原理一无所知。那时顾诵芬已经意识到,模仿而不是自己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中,我们没有任何主动权。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首要任务是设计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教练机歼1,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没有任何指导和参考文献,经验、技术和设备材料极其匮乏,但他展示了交通大学的技能,一点一点地解决了问题。

当时没有复印机,就买了描绘纸,三角板,曲线板描绘,花了一个星期基本解决原理问题;后来医务所废针管的不锈钢细头焊接在铜管上,然后用薄铁皮做整流罩做风洞实验...在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下,经过两年的发展,歼1首飞成功。

从那以后,他先后参与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并肩负起歼8和歼8ⅱ总设计师的重任,在那些特殊的岁月里,顾诵芬和同事们克服了巨大的压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歼8战斗机首飞,但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振动强烈。为了找出问题,作为一名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非专业人士,顾诵芬不顾危险和他人劝阻,三次乘坐歼教六,跟随歼8飞行,直接跟随试验飞机观察气流。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过载,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抖震的问题。1985年7月,歼8全天候设计定型,同年10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

1986年后,离开飞机设计岗位的顾诵芬将主要精力转移到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上,促进了国产大型飞机的发展。他努力推动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建立。顾诵芬在参加运-20试飞评审时,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直肠癌的症状,身体极其虚弱。但在后来的手术住院期间,他还叮嘱资料室给他送外文书刊,看到重要资料甚至翻译好,供学生和年轻技术人员阅读。

多年来,他仍然关心母校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时,作为特班班主任,为首届36名硕士生开设了第一课。他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航天科技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大型飞机出版工程》主编...此外,顾诵芬还积极参与思源校友年度捐赠项目,为校园建设和帮助学生慷慨解囊。

如今,这位风华正茂的航空英雄经常出现在办公室或会议室。他仍然活跃在第一线,关心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8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 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 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 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 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 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 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 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 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 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 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 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湿了。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9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2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20__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__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__——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0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在20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1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

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母子一起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看完这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2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宁波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在重阳节,也是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上,周秀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手握奖杯的她,面对镜头,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里有点着急,因为天气渐冷,一批物资还没来得及送到支教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按照惯例,周秀芳一般不爱去参加颁奖礼,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支教上。但考虑到这次奖项的规格以及能为支教山区对接到资源,周秀芳还是决定去了。如此便耽搁了物资发往支教地区的时间。“孩子们每天要走十来里路去上学,有的孩子还穿着破底的鞋。想到这些,我心里难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说。

从20__年8月起,先后到贵州、湖南溆浦等地支教,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支教山区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师周秀芳近几年的生活重心。面对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会发出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句话,把周秀芳的记忆拉回到60多年前。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3

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幸福,爱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东西。爱有广泛的寓意。爱令人内心无比温暖。

爱是一种付出,在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行动困难。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员,他有坚强的毅力,一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叹服,他在临死前也要完成核试验。他说“我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该做的我一定不能给后人留下麻烦”。这是他说的一番话,他的这番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泪他是我们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纵死终令汗竹香”。

爱是一种幸福,有一种爱叫做幸福,有一种爱叫做母爱,有一种精神叫做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一位中学的语文教师,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孝子,母亲心中的好儿子,他用他的坚持不懈一反无常的照顾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从没有叫苦叫累,他也没有因此而耽误他的工作,同样,他的这种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孝更绝伦足可訡”。

爱是神圣高尚的东西,有这么一位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被分到农村工作,他的职业是教书,他在这里用爱教会了孩子们该怎样去爱。原本二十八岁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结束的时间,可是当她走到离教室不远的山坡上的时候,她的身后却发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动听的读书声,正是这悦耳的读书声把她的心彻底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这贫穷的山村。

此后,她与同学产生了一种亲如母女的关系,同时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种精神拯救了她的学生,也让她在高位截瘫,他就是最美乡村女教师——张丽莉。她的这种精神被誉为“冰雪为容玉作胎。

他们都用自己的心点亮了别人,点亮了世界。奉献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满温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荷叶的生命在爱中延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4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

黄文秀,一位广西的贫困山区的第一书记,一位从事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好干部。但在6月16日晚,在回村部署抗洪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她的身上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她有太多的事迹需要我们所有人铭记。

学习黄文秀,就是要学习她“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除了感恩,她的心里还默默地存放着一份责任。她不怕艰辛,把能使家乡的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使命,啃硬骨头,把困难扛在肩上,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的优秀品格。

“她饮水思源,不改本色。是党的扶贫政策让黄文秀一家摆脱贫困,让她坚定了铭记党恩、跟党走的决心。”黄文秀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精神缺一直照亮着我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她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时刻提醒自己要勇于担当,无私分享。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学习“黄文秀式”的好干部,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5

应该说全身很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__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6

孙水林、孙东林两兄弟虽然仍都是农民工但他们身上无处不彰显“信义”二字。大雪封路,挡不住哥哥孙水林踏上归途的脚步。胸中怀揣的,不仅是那26万元工资,更是滚烫的热火心肠!但事不尽如人意,孙水林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但是孙东林并没有一味沉溺在悲伤中,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悲伤,他必须尽快去完成哥哥未完成的遗愿:去发工钱!两兄弟完成了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生死接力。雪落无声,但情义落在地上铿锵有力!

而才哇,只是一名普通的藏族村干部。当玉树地震来临,远在他方的他接到女儿的电话,急忙往回赶,但是他却放不下路上向他求助的村民。来来回回,一次又一次,把伤员送到医院,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但是,迎接这位挽救了30多个生命的英雄的,却是三位亲人的遗体。这才是真正的铁汉!坚强的他,是废墟上不倒的柱子,不倒的梁,为人民撑起一片天!

同样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钢铁工人,自己家都还不宽裕,却将自己工资的.一大半去帮助别人。他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及特困家庭共12万元,并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是自身血量的整整10倍!不仅如此,他还是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他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做什么。他,就是郭明义。

这些英雄的事迹在全中国播出,为的就是要感化中国人,感化冷漠的中国人。试想,如果我们都认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不差自己一个人,那么,这世界会怎样?反之,如果我们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么,这世界又会怎样?爱国已成为每个人常喊的口号,但依然不能做出一点实际的事情,只顾着自己的小家,顾全大家的反成了“傻瓜”。殊不知,正是这些“傻瓜”们,才给了我们现在富足的物质生活,而我们之间却没有几个人能站出来,继续他们的事业。这听起来难道不讽刺吗?不管别人,只顾自己,那么,我们的后代会不会站出来指责我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先辈们呢?

醒醒吧,炎黄子孙!让我们为这些英雄齐声欢呼!并用我们自己的平凡,承接他们肩上的责任,去缔造新的传奇!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7

为什么中国女排总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3:0零封美国队,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历史,取得七连胜,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轮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

零封韩国队、喀麦隆队、俄罗斯队、多米尼加队、日本队,战胜巴西队。中国女排是整场比赛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队伍,接下来还有4场比赛,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个目标让无数中国人沸腾,赢得全网刷屏级点赞,听起来简单的目标,要付出的却不止汗水那么简单,不止是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七连胜,这个战绩让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紧张时刻,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中国女排和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正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中国队把球传起来!”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主攻手郎平顶住压力,瞅准来球,高高跃起,一记重扣,“铁榔头”扳平了比分。中国女排最终以3-2战胜日本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在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这是主持人激动到哽咽的声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是热泪盈眶,他们高呼:“中国万岁!”

一时间,女排夺冠新闻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回忆录中写道

然而,这只是一波五连冠的开头一个属于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才正式拉开帷幕。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完胜东道主秘鲁女排,首次摘得世锦赛桂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中国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红旗又一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杯重回日本,中国女排决赛大败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永恒定格成一个时代的经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实现前无古人的“五连冠”战绩,王者之师的名号

响彻中华大地。天安门前人潮人海的欢呼,优秀队员被印上邮票,女排姑娘们参与国庆游行,接受山呼海啸的致敬,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我们和世界强国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奋起直追,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追溯历史,女排精神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出来的。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支中国女排在北京成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特定的训练场地,全队就进行全国拉练,据首任主教练马启伟回忆:他们背着行囊“行军”,相当于游击队,可以说是另一种长征。

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夺取奥运会冠军,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华训练中国女排。

当周总理询问女排训练情况时,大松毫不客气地说:“我正在训练的中国选手,连日本一半的训练量都不到。”周总理严肃地说“请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中国女排的训练中。”大松博文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姑娘聪慧勤劳,将来中国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队,她们总有一天会夺取世界冠军!”

1972年中国女排漳州训练基地建成,所谓的排球场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们进去是个人,出来却是一团泥。一天至少8个小时的训练,衣服破了,球鞋开口了“三合土”场地的沙粒,嵌进队员们的皮肉中,要用小镊子才能拣出来,女排老队员回忆说:“每天训练完,我们就开始相互拔刺,并乐着比谁身上的刺儿多。”

低谷期的坚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儿,时间回到90年代,中国女排在经过五连冠的战绩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主教练和队员更换频繁,此消彼长,十余年间,中国女排再没能站上三大赛世界之巅,在低谷时,中国女排一直在奋力坚持,从未选择过放弃。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学的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作为主攻手,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此时女儿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郎平考虑再三,主动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个烙印,一直在姑娘们心中流传。

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因伤退赛,决赛对阵俄罗斯队时,在先负两场的情况下实现激情澎湃的惊天逆转。

中国女排在低谷中,逐渐找回自己的状态,第二个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0__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这时的中国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4年换了3位教练,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练。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同年5月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危难的关头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__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战胜韩国队,重回亚洲巅峰。

20__年里约奥运决赛,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连扳三局,

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千万台电视机前,裁判的最后一个哨声响起解说员喊道“中国队冠军”!无数中国人相拥而泣,心中的热血前所未有的汹涌翻腾!

20__年女排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女排以三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时间拿到奥运门票,如今在奥运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们又赢得七连胜!

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复杂,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平时训练时郎平经常亲自上阵,不断地给队员喂球、指导训练细节,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更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执着坚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励,振兴中华!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为什么行?因为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8

今天,我看了这部片子颁奖典礼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人就是朱光亚。_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_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19

奥运会,全称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各个国家在奥运会上,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切磋体育技能,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

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原应在20__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而姗姗来迟,直到前晚才与我们相见。开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出场时,那鲜红的五星红旗,那高达四百多人的运动健将,都无不令人热血沸腾,为之自豪。

我国的“首金”是由杨倩夺得的。在我们的认识中,无论是考上大学,还是奥运得金,基本上可以武断的说他有了一个较为成功的人生。而杨倩,这两个都做到了。能够在全世界脱颖而出,获得奥运冠军已实属不易,同时又能兼顾起学业,在两个方面上都有所成就,说明其掌握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要从中学习的。

第二枚金牌获得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加油喝彩。这场比赛一反我们的刻板印象,侯志慧举起了二倍于自己的重量,超越所有选手,取得冠军。

截止目前,中国已获得五金、一银、三铜,位列奖牌榜榜首。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一串令人为之骄傲的数字,但对于运动员们来说,却是几年的伤痛、汗水换来的结果,来之不易。驰骋在赛场上的他们,以拼搏激励着我们:努力锻炼,超越自我。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有一万余人。毋庸置疑,一大部分运动员们将无缘奖牌。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是各个国家中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同样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

祝奥运健儿们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创佳绩!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0

告别仪式啊,你慢一点吧,让我们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学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别仪式啊,你快一点吧,让我们的王娅安安静静地走好吧。

单身的王娅,一直不孤单!

我们是你的儿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挚友,也是你的战友。我们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愿者,是把爱的接力一直传递下去的西青人!

亲爱的王娅,你没有走。你化作种子,把大爱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你化作旗帜,把高尚插进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无数的志愿者都饱含你的名字。无数西青好人与你一样,在学校、工厂、社区和万家灯火中传播爱与希望。

单身的王娅,永远不孤单!

无数的西青王娅,会继续用渺小塑造伟大。王娅,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西青的良心。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1

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

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

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

一串串数字

拼凑出盲人中医师朱丽华

不平凡的人生

朱丽华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党,现任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近年来,朱丽华同志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诸多殊荣。

9月22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对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朱丽华的事迹十分感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自己失去了光明,却给许多人带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嘉兴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决定》指出,朱丽华是嘉兴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代表,值得嘉兴市党员和有关干部认真学习:学习朱丽华同志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学习朱丽华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学习朱丽华同志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朱丽华同志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2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张海迪的这句话用在朱丽华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说,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希望用诊所“造光”,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啥模样。”在福利院相识后,盲人吴阿姨与朱丽华已相伴28年了。“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生活上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还免学费。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了就业岗位。

“朱医师,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每当有人不解发问时,朱丽华总会淡然答道:“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丽华对自己很抠,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才坏。 

用余生发光:梦想的传递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丽华的生命中,还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帮孩子。”

1991年,朱丽华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一下子被触动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气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云南两名贫困学生,也开启了她的助学之路。

在朱丽华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内,“藏”着一沓沓汇款单,以及受助孩子们给她寄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这才是我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朱丽华摸着一张张信纸,不自觉地笑了。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__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大学,却因学费发愁,好在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与朱阿姨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朱丽霞说:“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可对自己,她抠到了极致:脚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了才换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说。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3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辛丑年半,东京奥运会的大幕拉开。短短几日内,捷报频传,国人欢呼呐喊。运动员们用汗水铺就冠军路,用拼搏攀上最顶峰,执信念筑血肉、击高墙!

从第一金到第三十二金,中国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向前,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捍卫每一个得来不易的荣耀!“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杨倩一个沉稳的转头,瞄准靶心,瞬间击落奥运首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陈芋汐、张家齐“复制”彼此,以曼妙身姿跃下十米跳台,摘下水中桂冠;“一棹逍遥天地中,浮沉烟浪自从容。”四人双桨在水面穿梭从容,桨推船行,无谓浪打风吹,仗依默契信任,捍卫海上明珠;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大放异彩,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从一到三十二,一个个运动员拼尽全力,不问终点,全力以赴,击下一块块金色的荣耀!

我们为赛场上奏响的国歌而扬起嘴角,也为遗憾退场的竞技英雄全力呐喊。排球赛场上,朱婷手缠绷带、脚裹固定板,用黑青的右手奋力击球,可惜终无缘八强;肖若腾完美发挥,却无奈叠好收回国旗,带着落寞大度地为对手鼓掌;孙炜扶着手腕,埋头在地,有伤痛也有惋惜;乒乓球混双不敌日本,刘诗雯哭着不断道歉;芦玉菲脱杠重重摔下,站起来第一句话:“我可以再翻吗?”……奥运会的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是奋力一搏。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少年,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无论是独自上场,还是团队拼搏,他们身上都闪耀着永不言弃、为梦想坚持、为祖国拼搏的豪情与信念。拼搏过就无悔,无论赛场内外,总有一块金牌叫“拼搏”。

每一次夺冠,都意味着中国的国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热烈的中国红与光明的黄飘扬在东京上空,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让国歌在东京奏响,这是运动员们的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世界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们奋力一搏。无论结果是勇夺桂冠还是遗憾落败,他们都代表着十多亿中国人民,展现出中国风采!运动健儿一展威风,世界赛场一现惊鸿!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4

朱彦夫14岁参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拼命作战,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当他在长达几十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敌人讨回残臂残腿!他悲痛欲绝。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生活面前,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张家泉是个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前面有南珠山,后靠红崮山,东临油篓崮,西接百草关。真是迈步脚蹬山,出门眼朝天。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大最凶恶的敌人!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开始激烈地跳动。

朱彦夫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一直与命运搏斗。他终于成为胜者!

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昔日的枪炮轰鸣,化作了醉人的丰收谣、欢乐曲;沂蒙百姓,以勤劳的天性,将战火烧焦的土地,装点得秀美而丰腴。朱彦夫在村支部书记岗位上,经过二十五个春秋,终于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彦夫。老首长鼓励他把当年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中国军人英勇作战的情况写出来,把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志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听过他报告的人,也都纷纷要求他写书。首长的鼓励,同志们的关怀,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圣火。他想,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铄今,摇魂荡魄。当听说朱彦夫要写书,有的人说,看书都有困难,写书谈何容易?!可是,朱彦夫对自己不丧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战功是必然的,当然要花费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当年,他在部队常听说,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20__年,一部巨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科书,开始动工了。这是一次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写作!朱彦夫的写作,是用嘴咬着笔与用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蚊虫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口中的涎水,头上的汗水,磨破的残臂上的血水,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麻木了,笔掉在床上,仍无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上一个字。该吃饭了,妻子喊了好几遍,他充耳不闻,睡觉了,梦里还构思情节。有一次,他喊叫着冲杀出家门,被家人拖回来,他赶紧抱笔又写起来。为了回忆一个情节,他会不吃不喝呆上一两天;为了一个词句一个字,他搬来字典、词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书稿纸,用了够半吨。就这样,朱彦夫支撑着特残、多病的身躯,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血、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33万字的《极限人生》,捧给了世人。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5

退休后,叶连平发现农村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孩子无人督促,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20__年7月,他拿出1000多元退休金,在家中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每逢双休日给孩子们辅导英语,从不收费。

江明月在南京市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她读七年级的时候,英语、数学等功课跟不上。叶连平不但免费给她补课,还提供吃住。20__年,江明月考上大学,叶老师又把他的妹妹接来补课。回想起这些,这姐妹俩总会激动地说: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必须走出课堂,通过直观教育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每年叶连平都会带领孩子们参观省科技馆、安徽名人馆等。每次参观经费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而他却处处勤俭节约,身上的衣服还有窟窿和补丁。

20__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当地政府、爱心人士和企业共同捐资下,投入几十万元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专门奖励周边中、高考成绩优异的留守学生。19年来,叶连平克己奉学,义务辅导未成年留守学生1000多人。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6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解放,他英勇无畏,冒着枪林弹雨,立下赫赫战功;革命成功,为了祖国建设,他扎根偏远山区,深藏功名,奉献一生近日,原西北野战军战士、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张富清奉献的一生温暖了世道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长思之。

奉献,缘于不改的初心。战争年代,张富清勇往直前、舍生忘死,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和平时期,张富清选择去党最需要的地方,为了担好重任,甚至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的报答。时代变迁、年龄增长,张富清甘于奉献的赤诚却从未改变。如此“不变”的本源,正是因为不改的初心。坚守初心,让他把奉献当作本职,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奉献,缘于清零的心态。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功劳就居功自傲,成就一点事业就止步不前。这与张富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富清战功卓著,却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退役转业到地方工作,带领群众修公路、抓生产,干出许多业绩,却并未怡然自得,而是始终保持清零的心态接续奋斗,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全力做好人民期盼的事,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赤诚答卷。

奉献,缘于清廉的本色。奉献的动人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求回报。一些现实案例表明,边干边贪、能人腐败问题不在少数,这正是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付出就要有回报,而人一旦被名利所诱惑、被私欲所裹挟,就很容易突破为官、做人、办事的底线。张富清一生清廉、以“清”为“富”,国家精简机构人员,他首先动员妻子辞职下岗;可以全额报销医药费,他却想着“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这是他用行动恪守清廉本色的真实写照。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品格,让人敬仰。

张富清奉献的一生,可以诠释的还有很多,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归根结底在于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以张富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我们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7

报告会上,叶连平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居平树以“手捧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退休后开办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自费组织留守儿童外出参观学习,成立“叶连平奖学金”等感人事迹;胡玲玲以“叶老师,您是天上的星星”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几十年来将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金钱、爱心都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个曾经在叶连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学生角度叙述了叶连平对他的无私关爱。

“荣誉是什么?对我是鞭策,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叶连平老师以这样一问一答开始了报告。他说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孩子们上课上。他介绍了在留守儿童之家为三、五、六、八年级四个年级学生免费补课,并分类备课、分时上课的情况;他坚信教师能让学生记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会场上他激动地读起学生寄来的教师节祝福语。叶连平老师谈了参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其他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他谦虚地认为自己与其他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差距,要努力学习,继续奋斗。叶连平老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和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为根主持会议,他希望全县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叶连平同志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叶连平同志为标尺,寻找差距,强化意识,规范行为,转变作风,为和县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8

什么是女排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女排姑娘们就是凭借着这股精神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当今的中国女排队长朱婷说:“我觉得我心中拥有梦想,有目标和追求。选择了排球的职业道路,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回报,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场球的胜利,争取最好的成绩。”没有梦想,何必远方。在中国女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拼搏的力量,更看到了梦想的力量。

其实很多人在赢了前面几回后,很容易因为心态不平衡问题导致输掉后面的比赛。其实从这次世界杯女排连胜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很多的思考。对于“胜利”一次,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厉害的是“连胜”,这可跟我们买“再来一瓶”的饮料连中不是一码事。连胜很少靠运气,心态决定了一切。这次中国女排的10连胜利卫冕冠军正是完美结合了这些基本的心理常识,才能所向披靡,用比对手尽可能少的失误赢得了比赛!中国女排,你们是最棒的!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29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了解到周秀芳老师的支教事迹后非常感动:“她奔走在山区进行支教活动,地方教育部门起初并不是很了解情况,随着她的影响越来越大,爱心力量源源不断地涌向山区,我们感谢她为山区孩子付出的爱心。”肖国安认为,教育事业尤其需要社会力量来支持和推动,周秀芳老师的举动调动了溆浦当地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热情,推动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溆浦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严安民表示,3年来,周老师、孙院长走遍了溆浦的边远山区,却从来没去过溆浦的景区;他们积极联系资金,现场考察选址,来回的交通食宿费用却从来没来报销过。“在一次对淘金坪乡小学教学点进行选址时,周老师没有通知任何人,自己从县城汽车站坐上中巴车,颠簸了40多分钟赶到淘金坪学校,与校方联系后,她连口水都没喝又赶到村里,爬陡坡、钻草丛,这份劲头连年轻人都比不上。”

溆浦县领导: 溆浦人民永远把周老师当亲人

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周老师从宁波鄞州繁华的都市来到溆浦边远的农村,牵线搭桥,捐资助学,把像“山果”一样的贫困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给予温暖,引人向善向上,这份情谊深似海,这种精神比金贵。我们要向周老师学习,不忘初心,不丢本色,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推进脱贫攻坚,让像“山果”一样的贫困学生个个脸上绽放出幸福笑容。周老师把溆浦人民当亲人,溆浦人民永远把周老师当亲人!

溆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必军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东西扶贫协作”,周秀芳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周老师从东部宁波而来,到湘西溆浦爱心支教,开展教育帮扶,组建爱心团队,帮助溆浦贫困山区修建希望小学,事迹感人肺腑,感动湖南。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心得 篇30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