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精选>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通用3篇)

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8.1K)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 篇1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十分好学。千里迢迢去大学者程颢、程颐那里去求学。一年冬天,他和同学去老师那请教问题,到了门口,恰好老师在午睡。同学要敲门,杨时不让,说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吧。等了很久,下起了大雪,两人冻得浑身发抖,仍然站着。老师一醒来,看见二人仍在雪里恭恭敬敬地站着,心中十分感动。由于他十分尊敬师长,虚心求教,所以受到人家门的尊敬。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通用3篇)

我要学习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的品格。尊敬师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老师带领我们在遨游知识的海洋,和我们一起编织梦想。是老师教我们知识,是老师教我们写字,是老师教我们做人。老师一天天变老,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师把他(她)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我们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在老师累的时候给老师端一杯热茶,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让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有所报答。并且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 篇2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我被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我要学习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的品格。老师带领我们在遨游知识的海洋,和我们一起编织梦想。是老师教我们知识,是老师教我们写字,是老师教我们做人。老师一天天变老,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师把他(她)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我们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在老师累的时候给老师端一杯热茶,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让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有所报答。并且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虚心的同时,还要懂礼貌,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去请教他人,只有虚心人才会不断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在求学路上,不但要虚心,还要礼貌。反之,你不礼貌,不好好对待他人,就没人愿意帮助你。 在求学路上,不仅要虚心求教,同样文明礼貌也是相当重要的。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 篇3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脸好看,事不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脸好看,事不办”,是在纠“四风”、正作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良症状。患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树“正气”但不办事,守规矩但不作为,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现实生活中,无形之墙有“硬墙”和“软墙”之分。“硬墙”好拆,比如脸难看、门难进等问题,但“软墙”却难拆。何谓“软墙”?就是搞“为官不为”那一套。譬如有的单位门开着、人也在,态度也热情、说话也客气,办事却依旧很难,要么这次说你缺这个,要么下次说你少那个,来回折腾好几趟;有的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还有的当面说不合规、不好办,私下找关系后才肯办。诸如此类,白岩松也深有体会:“这堵软墙就是相关部门的回复态度很好,但是给出的回复却浮于表面,而且迟迟看不到根本改变。”这样的“软墙”,比之“硬墙”,更容易伤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只有“为官不易”,才能保证为官者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否则,还像以前一些人那样,搞权钱交易,不收礼不办事,必然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戒。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再通俗点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自身硬”,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办事。不去“打铁”,不“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谓“打铁”,就是要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啃硬骨头,做到平常时爱人民、关键时为人民、危险时护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根子里是公权为公、当官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公权为私、当官发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道德、公仆情怀树得不牢,市场交易、利益交换的观念根深蒂固。殊不知,党员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责任、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把市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为官做人上,搞不送礼、不办事,或者守规矩、不作为,就不配人民公仆的称号,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掀翻在地,被党组织清理出党员队伍。

“为官不易”当是“担当不易”。共产党人做大事不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就要敢于担当、担起所当。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为官不为”已为时代所不容,“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印刻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头。面对群众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再拿“领导不在”“条件不具备”“情况很复杂”等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来辩解,而是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