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精选>

2023改革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5.59K)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2023改革心得体会(通用22篇)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2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修养 锻钢须硬自身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二、沐浴书香 汲取知识营养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三、更新观念 践行教学改革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践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3

我校从20_年9月开始,根据本校情况选择了《学案引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经过省教科所审批,于同年12月进入课题研究阶段。现就本学期的摸索实践小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方法上的科学,如何使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抓好学习教育理论工作,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实验。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论》等理论,明确了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开展研究活动

1、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在上课前一周,同科目教师在备课中研究学案备写,组内成员要明确任务、统一要求,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协作,专人负责具体执笔。

2、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自学。

3、上课时,学生根据学案在老师和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因此,必须把讲案、练案、学案三案合一。

4、注重当堂检测。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必须围绕目标,把练习设计活一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发现、选择、迁移、类比等过程来求得答案。练习还必须具有层次性,一般可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三类。

三、学案教学,成果可喜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一次研讨课中李老师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口算497199。不一会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抢说理由,特别是生4,并不拘泥于前面的思维方式,而是根据题目本身想出既方便又快捷的巧妙算法。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学会学习。所以“学案引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方式,“学案引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加上自己的思维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然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们真正地牢记所学的知识,接着,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先练后讲的目的。这样,既有打破“满堂灌”的常规教学,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学困生的成长。学困生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于、策略不当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他们没有认真听课所造成的。时间长了,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用“学案”上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变为辅导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再没事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只要学困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一定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4、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集体编制“学案”,代替过去的抄袭教案的繁重负担,能为教师的研究和发展找到了落实点,从而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研究教材和教法。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尽管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一课都是精心的设计,但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结果,细细想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兵交兵”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小组的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时为了看答案得到老师的表扬,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学生仍旧一头雾水。

2、先学环节部分中等生、学困生并没有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自学课本完成练习也只是套用例题完成练习任务。根本没有静下心去钻研为什么这样做?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方法是怎样总结来的?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艰辛不易的过程,教学改革如社会历任何一项改革一样,可能是失败的产物,也可能是成果的典范,但教学改革关系百年大计,所以,我们就更希望它的结果是成功。而一项事物之所以会成功,往往在于人们的坚持,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对于“学案引领,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我们唯有坚持才能发现真正的价值。

无论是应用中出现的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还是模式问题,只要我们怀着积极的心态,正确理解,根据不同的学情科学灵活应用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学案引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就一定会在我校扎根。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4

我通过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学习后,在教学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5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的各项改革如何推进?连日来,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表示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对改革维度做出重要论述。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我们当前最艰巨的任务。攻险滩、啃硬骨头的改革已经到来了,我们把这一仗打赢了,我们的事业就大发展了。”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对于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作出如下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企改革、价格体制改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

在学习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忠林对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三去一降一补”有着自己的“账本”: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目标,其中钢铁、煤炭产能分别压减1000万吨、4500万吨以上;在降低企业成本上,20xx年山东将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500亿元左右。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天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转型升级攻坚战。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说,总的考虑是,下大决心、下苦功夫做好节能减排的“减法”、质量效益的“加法”、产业升级的“乘法”、防治污染的“除法”。

除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正在全面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佟国清说,在讲话中关于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令人振奋。

改革要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北京、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干部群众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要以提出的“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为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近年来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其中不少地方在国企改革中闯出一条新路。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新文说,山东省在国企改革中积极发挥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带动作用,勇于对体量巨大的地方国有企业动真格。

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各地都下决心坚决转型。自20xx年开始,天津瞄准企业整体效益提高50%以上的目标,全面实施万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指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论述表明,有速度而无质量效益不行,有总量而无结构和功能优化也不行。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刘春雷认为,的讲话为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有文艺院团的生存发展面临重大忧患,必须审时度势,加快启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是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新一轮改革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创新、更细的工作来推进。”

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等生态资源宝库,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勇于改变旧的发展模式。

为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精神,黑龙江省已经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落地工作。黑龙江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卢云峰学习讲话精神后说,黑龙江省是生态大省,我们要坚决做到“零容忍”“出重拳”,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确保生态建设“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

“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北京、天津、河北同步展开,在交通、产业规划、人口布局、环保等领域,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当中。

在内蒙古,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试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步伐铿锵有力、协调统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厅长呼群介绍,为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内蒙古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出台自然资源实物量变动表编制工作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市建立起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确立了公安、交通等多部门会商联动机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区委书记宋振波谈及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时表示,临淄区将坚持在理念、政策、机制、环境等各个方面系统性、整体性大胆改革、持续创新,加快形成以人才、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优势。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6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7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8

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

《读懂中国改革》正是这样一本可以开拓我们对改革看法的一本书,它收集了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通过纵向的角度纵观察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总结中国改革逻辑与思路,展望了未来中国发展的道路。

书中的优秀学者专家包括了吴敬琏,张维迎,周其仁,厉以宁等这些目前国内一流的国家策略研究者。他们的文章都有很强的启发性,对于过去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的总结也是鞭辟入里。

吴敬琏的文章风格沉稳大气,观点务实且乐观,颇有大家风范。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需要的是从经济和政治上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改革,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快民主法制进程,在规范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基础上逐步扩大民主,强化民主对政府的控制与监督。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则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提出,解放思想的本质,是解脱泛意识形态化的羁绊,包括拒绝宗教化和标签化,甚至包括解放思想本身。换言之,不是说可以否定和怀疑一切,而是以解脱意识形态化的羁绊为边界和底线。因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共同富裕等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不是取决于意识形态的高调,而是取决于机制、路径即桥或船的设计。随便用改革反改革画线,容易封闭对改革不同路径的讨论和批评,那样其实还是没有跳出意识形态化窠臼的表现

改革需要对话交流,无论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或者上下推进。用非正式的互动沟通通向效率更高的正式沟通制度的转变将是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此聚集改革的势能和动力、产生和推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制度创新,从而延续中国奇迹。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同改革开放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时刻怀着忧患意识,有责任,有担当。在现实目标的引领下,坚定前行,拥抱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书中还有许多其他学者的精彩评述,但因为各自身处的行业和身份有差,各自的视角不同由此大家的看法会比较分散。同时因为国内的情况非常的特殊和复杂,一家的看法分析起来难免也有失偏颇。这样的大杂烩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种负担,实在是看了以后各种想法交织在一起,更多的时候给读者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启迪读者的灵感,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的转变或者提示。作为广开思路而言这本书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本书的每个学者在阐述自己对改革热点的看法时都会提到法治改革并寄予较大的希望和设想。笔者在百度搜索栏内输入“20__司法改革”,出现了1480万条搜索结果,对司法改革的热议主要集中在“期待”“展望”等正能量上,最为司法工作者,同样对改革抱有期望,但需要明确的是,司法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一样,不是革命,技术要更精,下手要更轻,别想着一次就能成功。而且改革过程中的阵痛无麻药可打,一如其他改革,涉及的面越大部位越要害,社会的痛苦就越深,受不了,就会拒绝。必须要能缓解痛苦,让受众者得到甜头,改革才可能成功。正所谓过河还要摸石头,这摸石头,就是给老百姓找甜头。一步步释放甜头,一步步扩大共识。用小的改革带出大的改革;从具体有限的目标推进导向最终目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需要对话交流,无论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或者上下推进。用非正式的互动沟通通向效率更高的正式沟通制度的转变将是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此聚集改革的势能和动力、产生和推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制度创新,从而延续中国奇迹。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9

领导指挥体制的改革,不是集体“发福利”,甚至可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前提的。特别是基层军官,大家如此期待改革,多半不是基于对改革内涵是深刻理解,而更多的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从施行“无差别”培养的军校,到干部任用“一刀切”成长进步模式,再到“零起点”的二次择业,这是大部分基层军官的军旅“生命周期”。改革,并不会立刻就带来这一整套机制的改善,相反,为了革除现有体制中冗余甚至不合理的单位和机构,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在所难免,个人的诉求不可能一一满足,甚至首先是要让许多人做出艰难选择的,一些脱离现实的想象和指望,恐怕只能带来无奈的失望。

从新体制的定型到磨合,再到顺畅运行,需要一个历史周期,这期间容易造成基层军官的迷茫和徘徊。改革在即,各种方案构想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虽然说看得大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但新体制将会辅以什么样的新型干部政策?军政军令分离后能否快速畅通军官健康成长的土壤和渠道?那些已经适应了既有体制并逐步成长起来的军官能否迅速在新体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常说基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弱势群体”,这有失偏颇,但他们确实许多时候是需要放弃的多、收获偏得的少,被动接受的多、主动选择的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谁敢说自己就是一定是改革的获益者呢?

体制改革落实将会十分迅速,但变革那些深植于人心的“旧理念”,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施此次国防与军队体制改革之前,中央重拳出击反“四风”,打老虎、拍苍蝇,抓整顿、祛歪风,也制定颁布了许多大家击掌叫好的政策规定,但毕竟大多数领导都是在既有体制中成长起来的,过去让他们可以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早已固化到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很难想象能够在体制改革中突然“从良”。这也是为什么在如此高压反“四风”的态势下,仍然会有许多人顶风作案,频繁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基层,许多领导并不是思想得到了净化纯洁,而只是反“四风”把他们的胆子反小了,甚至激发他们采取变相的方式残喘延续着“四风”恶习。我想,一个缺乏信息化、现代化作战理念的指挥领导层,挤破脑袋抢占新体制的高地,再打着光鲜的旗号干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事情,是恐怕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情了。

一厢情愿也好,杞人忧天也好,面对改革大潮,基层军官究竟该如何顺势而为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也有三方面的建议,仅供兄弟们参考。

端正明晰内心的诉求,让自己的行动在变革中更加有的放矢。不管机遇还是困境,真正决定你行动指针的,终究是内心是诉求。要改革了,要走一批人,要动一批人,还要改一批人,在种种的不确定面前,我们首先还是要清醒地问问自己,究竟是向往热血的战场还是不舍安稳的现状,到底是以变革的波澜来安抚内心的不安,还是真的想在新体制中大展拳脚。如果目标和自己的诉求都不能明确,那么你的意志必将是犹豫摇摆的,你的行动必然会是局促无力的。正所谓“诚意正心”,把自己内心端正了,目标搞清了,才能在变革的大潮中审时、笃行,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仍然以提升自身素质为核心,无论走留都为自己积攒奋力一搏的资本。改革不是“仙丹妙药”,不可能治愈每个人的忧愁和烦恼,你究竟是否属于“三十万分之一”也不得而知。但我总是认为,你可以利用好手头的时间努力学习,为退役转型做好准备;也可以更加积极地摔打自己,不惧艰苦迎难而上,为成为优秀指挥官而不懈努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一个过硬的自身素质,与其驻足观望、彷徨等待,不如试着冷眼看待那些不可信的琐碎传闻和小道消息,多在修炼自身内功上多动动脑筋,无论最后岔路口通向何方,好歹自己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不至于捉襟见肘。当然了,倘若新的干部政策真的能够在短期内发挥科学合理的作用,那再好不过。

从自己做起,坚定地站在“逆时代”者的对立面,不要让“旧规则”在新体制中遗祸。体制再新,也是人去运行;政策再好,也要由人来执行。可以说,我们是从穿上军装就开始发牢骚的一代人,饱尝了官本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给我们带来的苦楚。我们中的许多人将会成为未来的将官,成为未来的领率集体中的一员,千万不要让“没日没夜搞材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劳民伤财走形式”等等这些被我们自己所诟病的积习,在后一代甚至后几代的军人身上再现,从自己做起,放下官威、真心对待自己的岗位,让势利的风气走出训练场,让潜心谋打仗的人安心钻研作战。我们应当坚信,在战争的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体制积弊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统帅部对军队发展认识越来越清醒的今天,改革对实现军队发展壮大、军人成长成才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即将实质性展开,作为渺小的个人,我们不能左右和影响历史巨轮的前行,但它却会对我们的军旅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想,它是如此地值得期待,但不能纯粹去指望它会“福及”每一个人,客观冷静地做好自己,才是正经事。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1

在课改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始终以县优质幼儿园的标准严格对照,认真整改,能按照县幼儿教学工作要求进行研究,坚决杜绝小学化教学。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尊重信任的团队精神、营造充满爱心的校园气氛、构建全面开放的园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注重学前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着眼幼儿潜在能力的开发,促进全体幼儿身心的发展。办园水平迅速提高,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锻造了一支研究型的教研人才,得到了我镇社会各界,家长同行的赞许和认可。现将一年来我园的课改工作做具体的评析和认真的反思。

(一)初显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园的课改工作已走上正轨,整个工作的框架已经建立,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是开好了局,起好了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学习呈现出新的生态。在课改的初期,我们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着眼点和突破口,重视理论学习,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园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幼儿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和即时的体验,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轻易否定幼儿的各种奇思怪想,积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于别人的见解,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性语言替代了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激励性评价替代了机械重复的表扬、奖励,"分层评价"等评价方式和"评价栏"、"幼儿成长袋"等评价工具被普遍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幼儿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因学定教"、"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学习"成为教学新概念;"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成为教师新词汇;"走下讲台,到幼儿中间去"、"蹲下来和幼儿对话"成为活动新景观;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新倾向;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教师成长的新方式,师幼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课改实验所活跃起来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反思之风、写作之风,已在悄悄地改变着我园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购买课改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成为众多教师的新选择;上网学习交流成为青年教师的新时尚。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气象。

(二)感受与体会 回顾一年多的课改工作,我们以为以下几方面对于推进课改实验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经验的体会,也是我们行动中的思考,更是今后工作应该坚持的工作原则。1、"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是我园课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和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因而它也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园教育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机遇和挑战,我园确立"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抓课改的态度,确立了"说好不回头"的信心,决心把课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正是有了这样的大决心,我园课改工作才能做到"不等不靠、抓紧抓早",才能做到构思宏远、谋划细致,才能做到感召全园教育工作者奋发努力,才能使我园课改工作克服园小、起点低,地处边远的劣势,真正开拓创新,勇辟蹊径、盘活资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课改的实施者是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所以,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教师的专业智慧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

近一年来,我们正是从这一点认识出发,用大力气抓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研讨、交流,抓教师的反思和论文写作,从而达到教师素质明显提高,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热情高涨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学习同幼儿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因此,我园创设了多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3、整合多方资源、拓宽教育途经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幼儿园要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丰厚的优势,有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拓展个性化课程内容,丰富幼儿生活,充分发挥其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4、加强课程研究,精选教育内容,多元的整合为课改插上双翼。加强对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强化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意识,创设积极有效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表现表达的机会,加快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进程,保证每个孩子在园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教育行为,推动幼儿的学习。加强对主题课程的研究。强化整体意识,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对主题目标进行再定位,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再整合,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开展主题活动应体现自主探究,以环境为依托,让幼儿亲历过程,体验乐趣,教师要重视观察,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或生成课程。

(三)问题与差距新课程、新教材、新活动,挑战无处不在,困惑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没有挑战是逃避的遁词,没有困惑是盲从的粉饰,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一年多来,让我们在享受着喜悦的同时,也深感我园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有:1、办园条件方面,我们除了加快新园的建设步伐外,环境、设备进一步扩充,争当一流水平。

2、在幼儿园管理方面,继续以科研带动教研,请专家亲临指导,总结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进行汇编。3、在课程改革方面,要继续不断研究、多出成果,在幼儿发展方面,借助课改力量,争取达到最佳效果。4、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虽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已有较明晰的认识,对课改普遍有积极正确的态度,但有些老师还没有充分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不能正确区分课改进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四)今后工作思路针对我园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课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改创新水平,促进教师与课改一同发展。要对准"教学改变"、"评价改革"、"课题研究"等几个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课程课题研究。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课题意识、研究意识,做到边教学、边反思、边研究。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方向和主题,进一步明确课题组内工作目标和分工,还要经常组织开展研究交流活动。以课题研究深化、带动课改实验,使课改实验在各项课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落实。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工作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因此,幼儿园要从园情、教情、学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一方面,要把幼儿园管理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逐步转变到"人本管理"和"课程管理"上来,要不断摸索符合各校实际、富于幼儿园个性的管理模式和幼儿园文化,使幼儿园工作向个性化、高效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和协调课改实验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工作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幼儿园人、事、物、时各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掘幼儿园已有的教育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确保课改实验和其他工作协调发展。3、将课改实验向纵深推进,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工作是一个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要把握当前,更要着眼于发展,积极主动地把课改理念渗透到各方面工作中,系统地改进各方面工作。从纵的角度讲,要进一步明确各阶段课改工作的重点,做到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以主要矛盾地解决带动整体工作的发展。课改的深化与推进,要求我们加强反思,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才能实现课改的有效推进,实现我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没有回头路,改革呼唤行动者。实验新课程的过程,就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破除困惑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课程改革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最后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3

12月8日由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在辽宁省沈阳24中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这次出来的参观、学习与交流,收获很大。沈阳之行,我思绪万千,感触特多。

一、 课上: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高效课堂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课堂在前十分钟,首先对今天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尤其是对中下学生的表扬;其次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展示、点评,教师要做到“放”和“等”,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做出本节课的小结。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最后做当堂检测题,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二、 课下: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首先,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其次,任课老师将根据所教学生层次准备导学案。导学案要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前预习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题以及课前简单热身小练习;课内探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应用选题,让学生展示、点评、总结。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

最后,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在老师上课之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课后,老师要再次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双批双改——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学生的充分预习和认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参与,再配以我校教师认真准备、辛苦付出,争取实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化努力!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4

我校自20_年开始借鉴杜郎口、许市学校实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近三年,期间经历了“照猫画虎”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再到“问题式教学”,到如今依据导学案,许多参与课改的老师也都具有了自己的固定模式,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但都初具自己的理念、思路。看到学生的变化,课堂的变化,让我不由得再次庆幸有这个机会参与新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现将些许体会写下:

一、学生如风筝,老师应为抓线者,课堂教学必须或者只突出重点、难点。

最初以为新课堂便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恣意发挥。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确思维活跃,但却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细枝末节成了学生讨论的主要对象,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习效果更是无从找寻。

后来和同事老师交流讨论,马上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的分组人多,一般都为6个左右,优生和潜能生搭配。在课堂教学时,遇到难点,多半只有优生思考回答,效率不高。遇到容易的,潜能生则又太活跃,课堂秩序难以维持。结果,一节课看起来很热闹,讨论气氛很浓,但是多半是绕着简单问题在讨论,但是重点难点仍没解决。

所以我想也在尽力做的就是:新课堂改革仍是那句老话:“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必须做好主导工作,把课堂的主动性始终掌握在手上,要做到收放自如。同时,每节课要定好学习方向,把握重点难点,课堂上不能老是围绕细枝末节讨论,这些应该在课前预习中自己解决,课堂多解决或者只重点难点。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课前预习”这块,在上课前就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清楚下节课该如何学习,在课堂研讨时,教师就要深入小组,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对知识的理解,将学生偏差的理解引导回来,使他们在展示环节能够直指教学重点,令课堂重点突出,展示流畅。另外,对每小组展示后的点评也很重要,只表扬不批评发现每个小组展示的优点,将这个优点放大予以表扬这样就使得小组之间即形成竞争又相互学习优点的氛围。

二、小组的建设非常重要,小组应该加强竞争合作意识。

自课改模式实行伊始,校领导及教研组长便强调小组建设的重要性,老师们都知道小组分组的重要性,特别是组长的选择培训方面更是关键,但是一般学生普遍的特点是“事事我退后”,“事不关己已高高挂起”,选这个组长真是难上加难,有能力的不愿担任,没能力的不敢委以重任。而假如选定的是一些成绩中等、热诚奉献的学生,由于他们不是学生当中的佼佼者,所以难以服众。再者,组长将精力大部分却放在管理组员上,自己的学习任务却不能兼顾,繁重的小组任务渐渐令他们觉得喘不过气来。所以现在的小组建设模式,还必须引入其他的方法:

1、改一名组长为两名组长,这样,两名组长管理三四个组员即减轻了组长任务,也使小组管理更严谨,并且又多培养出了一名“好”学生,激发学生热情。细分组员职责,使每个组员都有职务,比如一组成绩稍微差点的担任计分、纪律登记。

2、制定一些奖惩制度,激发小组竞争意识,使班上形成和谐竞争的浓郁气氛。比如说:按成绩给小组成员编号,按编号为讲解学生加分,越是编号靠后的同学得分越多。每节课统计或一周统计一次各组积分排名,这样激发学生为组争光,积极学习。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5

xx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xx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6

新一轮课堂改革,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我自始至终将课新一轮课堂改革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对话,一个展现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起来省时省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课改实践,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我收获很大。这一年里,我严格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能力的人才。

在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2.课堂我不再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默默无闻的听,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形式。而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预习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给大家,而不会的,不懂的我会适当地点拨,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

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堂去思考、去研究、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3.另外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她)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她)还代表所在的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们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久而久之,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我的课堂,使沉闷的课不堂充满了活力。我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7

近期,我校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并宣布课堂改革在我校正式实施。其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讲多学,精讲多练”为宗旨,实施课堂改革。本周,侯校长也亲自上了两节语文示范课,为我的课堂改革指明方向。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精心备课

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把握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安排好课堂环节。在课前,我要提前布置前至性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动用工具书或者网络进行自学,达到前置性学习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转变自己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共同学习者。其次在课堂上,将课堂教学环节改变:1,开展前置性学习活动。2,设置导学目标。3,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互相交流。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归纳检测,当堂完成课堂检测。

在课改之初,我想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比如留守儿童的前置性学习在无人监督帮助的情况下究竟能完成多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合作的价值?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课堂改革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方式真正实施。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8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课改至今,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展这么久了,学生适应了吗?老师有什么新思路吗?就这一轮课改后,我做了如下总结。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十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再就是课后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一节课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但有较强的责任心,集体观念性强。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少,中游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朱雨生、朱坤、朱晓阳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测验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总之,要想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还得从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快默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其次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实处。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视作文多元性评价。

本学期又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农村资源网站”这一教学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惯性。在大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利用晨诵时间,本学期内要完成五十首古诗的背诵任务,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本学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彻底改正教育观念,从不同角度锻炼、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

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20

20__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破立并举、多点发力,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纠偏了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同时对新时代人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也倍感责任重大,惟细照笃行,不负初心。

用心用情,立德树人是根本

《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着力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做好启蒙,为未来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课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聪明懂事听话、学习名列前茅往往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长期以来都存在。记得寓言般的故事:有人问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这样答道:“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答案,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以德树人。

新时代,智商、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五育”均衡的观念尤为重要。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无法正确的判断是非。都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重要,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新型教育观为指导,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教学目标出发,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统领地位,全面把握“德育”教育“方向盘”,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德为基、以德树人,切忌强行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幼儿个人的活动行为。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教、寓德于学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日常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德育成效。

比如,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舞台表演、国旗下讲话、观看革命传统影片等方式,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熟知那些优秀党员的动人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又比如,可以利用“雷锋日”、“重阳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孝敬老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培养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再比如,开展“小熊请客”、“乘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感染到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铭记初心,为爱坚守是前提

《方案》要求:要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一个时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突出,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实际与初衷。《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克服小学化倾向”的要求,指明了中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新目标,是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办园、幼师育人的根本遵循。

清澈童年,青纯幼师,幼儿园启蒙教育就应该永葆清新之色,常吹清爽之风。落实《方案》要求,都是局中人,没有旁观者。我认为铭记育人初心、践行服务理念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初次接触社会的引路人,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百分百投入百分百的爱,用爱诠释对党的幼教事业的绝对忠诚,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打乱了孩子们的开学节奏,虽然我深知,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是安全的,但对这些“小可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孩子们在家听不听话?有没有认真吃饭?面对未知的疫情,会不会感到害怕?本着对孩子们的深切关爱,我第一时间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自我防护知识,每天在群里发布疫情最新信息,通过微信、QQ视频和家长们热切交流孩子的健康情况,随时关注孩子们每一点动态。此时我虽不在孩子们身边,但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而孩子们也时常通过家长的微信与我视频、问候我,让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绕在心头,给予是相互的,爱亦是如此。

在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前,我总是怀疑自己不太适合这份职业。但是回顾自己从教10多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我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不断成长。看着这些孩子从黏人的“小不点”到成熟的“小大人”,从曾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如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在育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丰盈充实的满足感,收获了沉甸甸的爱与快乐,更看到了幼教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白了自己的牵挂所在。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幼儿教育工作看似单纯,实则责任大、任务重,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就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责任与担当。工作中难免会有倦怠之感,但什么样的力量伴我同行,我觉得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感动,可以是一个渴望的眼神,一句温情的话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读懂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老师与孩子的爱,存于空气中,融于点滴间。

强化师德,提升自我是关键

《方案》也对教师考核晋升标准作出了根本性规定,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尤其作为幼儿教师,给孩子一小杯水,本身更应该有一大杯水,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0__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调研时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问,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我对师德认识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也认真思考了“我是谁,我该怎么做”这个命题。

学习实践要“两手抓两手硬”。要深入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和热情,通过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不断提升自我。

言行举止必须打铁自身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高线,时时处处事事有“师”的样子,以身立德、以身立教,美其道、慎其行,重言教、更重身教,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因为在乎所以付出,无论再苦再累,我也始终无怨无悔;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幼儿教师要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全面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始终满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们付出所有的青春与心血,让祖国的花儿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21

在第20集团军军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让人赞叹:集团军历史上先后经历26次调整改编,隶属过4个军区,43个团以上单位增撤并改,每次都很平稳、很顺畅。

12月初,我们集团军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官兵对改革的疑虑和担忧颇深:听说精简机关、裁减干部是改革的大方向,不少同志担心换岗、分流、转业,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战士稳于干部、下级稳于上级、基层稳于机关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官兵感觉改革与自己关系不大,对于改革漠不关心;有的受谣言传言干扰,稳心尽责的状态有所动摇,干事创业的劲头有所松懈……

“不做改革的旁观者,当好贯彻落实的带头人,”面对改革,集团军广泛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尽职责”专题教育活动,并组织“军队改革大家谈”讨论活动,强化各级的大局意识、号令意识和责任意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某师接到由师缩编为旅的精简整编命令后,调整精简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大量的武器装备正在上交,很多干部填了转业登记表,近万名官兵面临进退去留的抉择。

天有不测风云。入夏以后,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接到上级紧急出动的命令后,全师部队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在24小时内做好了南下抗洪抢险的准备。

1万多名官兵写了请战书、正在休假的300多名官兵迅速归队、100多名干部立即送走了临时来队家属、215名官兵不顾身体有病强烈要求上前线、5名家属临产的干部把家属托付给亲友照顾,毅然参加抗洪抢险斗争。

官兵们在抗洪抢险任务面前,喊出了“我不知道明天会干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要干什么”“面对精简整编,我不知道自己是走还是留,但面对滔滔洪水,我知道只能进不能退”的铿锵誓言。特别是在迎战第六次洪峰的三天三夜里,官兵守候在大堤上,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奋战36小时,每人平均装沙袋400袋,驻地群众深受感动。

“服从命令是天职,从来号令重如山。” 历史的经验让人震撼,前人的故事让人感动。

改革路上没有旁观者。军人要不忘军人的本分,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改革最大的拥护。就在前不久,我们集团军结合第四季度蹲点帮抓,蹲点的机关干部不仅对部队“八个专项清理整治”情况进行了回头看,还收集了基层官兵给集团军机关提的意见建议。在集团军召开的蹲点交流会上,集团军党委对于住房公积金审批、官兵训练伤防治等问题现场拿出了具体措施。

改革让军队更强大,我用精武强能为改革添砖加瓦。

2023改革心得体会 篇22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

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

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