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教师心得体会 阅读(1.63W)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今年的清明节回家,几个同学去小学时候的班主任老师家小聚了一下。看着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班主任老师,如今仍旧风采依旧,几个老同学难免回忆儿时上学的时光。突然,其中一个同学说道,大家发现没有,政科现在的班级管理风格,是不是隐隐有些咱们当年老班的影子。我愕然了,仔细回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眼前这位睿智的可敬长者对我的影响,竟至于斯。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刚进大学时候,每天从主教学楼门口经过,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镶嵌着的这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现在,自己真正站在平凡的三尺讲台,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老师之后,面对自己的学生们,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尤其深刻。教师的主战场是学校,学校的一切教育紧紧围绕着以育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立校,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所有这些都跟我们的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

现在自己工作了,作为一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负有重大的责任,而良好的师德,是这一切的基础。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今人周济也曾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经过学习,我认为,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自尊自重。“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二、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三、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不可缺乏的一环。不然,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学习陈xx教授关于师德的视频,对陈老几十年如一日的专研,对学生的尊重,无限的感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当是我辈一辈子的追求!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为求生存,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有的人选择了冒险拼搏,挑战自然;更多的人是顺其自然而生活。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与职业的关系极大,我称其为职业的生活方式。我成为一名教师,那意味着我选择了教师的生活方式。

当初选择师范专业完全是因为分数的关系,毕业后又经思想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不为别的,只因为生计。而今想来,谷定珍的《美的教育》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了。因为我对这个职业是喜欢的,而且我希望能够在职业上有所成就,不想自己的职业失败。不同职业的生活方式有区别,但是对职业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

我的职业理想就是一个问题“我为谁而教育?我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教育为了谁,很多人会说为了孩子、为了学生,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实践的,而是为了领导、为了评委、为了家长、为了分数、为了个人等等。目的不同,其行为必将各异。我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学生。教育事件的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等都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学生。

为了学生而教育,这样的教育一定要对学生有益,所以我想成为一个对学生有益的教师。谷老师指出,教师分为三类:“一,有益,如同‘鱼翅’,没他,不行。言人所欲言而未尝言者,学生佩服之至,纷纷立志成为这样的人。二,无害,如同‘大白菜’,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可是学校开门,学生上课,总得有老师。三,有害,如同‘烟灯烟枪姨太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好的艺术作品,被他大卸八块,抽筋剥皮,破坏残踏。”我想成为对学生有益的老师。

教师的益表现在教师的修养上,一来学生上该教师的课,二来教师的指点和生活方式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修养越高,则学生获得的益处就越大。细阅品读谷老师的著作,做出四个方面的修养:仔细而谦卑、不断学习、知足常乐、爱人克己。

(一)仔细而谦卑

在“怕后生笑”篇中,谷老师拿着二十多年前学生的周记,看着自己的评语,“战战兢兢”了。他想,假如其中含有错别字,大概早已成为这个学生教育他的孩子的“反面教材”了。我想错字别句事小,而如果教师的评语伤害了学生,那岂不是害了学生一辈子。同样的,我作为教师,在平时处理教育事件,对学生评语等细节上应当仔细认真,思虑再三,绝不可胡乱武断。

再从谷老师的文字中,我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谦卑,能够不断审视自己,批评自己,并抱有一颗不满足于现有成长的心,不断追求。这样的谦卑之心,我当谨记,并修习磨练。

(二)不断学习

人不学不足以成才。这个学并不仅限于读书,还有听、问、看等方式,而读书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有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每年人均读书数统计结果:犹太人65本,苏联人55本,美国人50本,中国人5本。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诫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如何我们是要多读书的。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常和学生讲起好好读书,可是我作为教师又做到多少呢?追根究底乃是心境的问题而不是惰性。人的惰性是可以由自己的心去克服的,而如今我惰性横生皆因心境未至,心浮气躁,事事无不烦心,自然是读不进去的。读书者,首先要调整心境,使自己的心静下来。我必将常常自省吾心,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静心读书。

人的时间真的不多,少小不信人生事,白首方恨读书迟。现今看到谷老师言至“正因为年纪大了,时不我待也”百感交集。年轻人总会不相信年长者说的人生感言,因为其未至,但真到了那个时候却后悔莫及。前辈之体悟,当是后辈的借鉴,应当倍加努力,用心读书,充分利用时间。

(三)知足常乐

当人的欲求达到时便会产生快乐,而欲求如果随之增加而无法达到时,快乐便会消失,产生了失落、消极、怨恨等情绪。我不能被我的欲望拖着走,而更喜欢一种控制欲求、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丰衣足食、良师益友、下棋、打球、品茶、阅读、游玩等都是快乐的事情,我知足。然而,如果问我流浪与失业,你知足吗?我当然不知足。我的知足是一个有限度的,这个欲求不高也不低,将自己的生活维持于其中,我将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这于己于人都是有益处的,特别是可以由我的情感而感染学生。

(四)克己爱人

克己有知足之意,同时也包含了控制自己情绪的意思。作为教师,生气与否不能由学生控制,而应该用智慧控制。生气有效果就生气,面气心不气;没效果,就心平气静。克己讲的还有不伤人,我常因为一些不过大脑的话语而伤害了我的学生,这总使我事后非常后悔,对我而言,克己还得管住自己的嘴。

为师者必爱自己的学生,师爱生、生必爱师。这种爱是无私的,是出于教师职业的本能。那么爱学生的什么呢,如何爱之呢?我想不起反面示范作用是基础,更高的是正面示范,再高应该是关心爱护了。

选择了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职业理想关系紧密。我的理想就是为了学生而教育,做一个对学生有益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教师的修养至关重要,所以我有感于谷老师所言及自己平时所为,而确定四个方面的修养,即仔细而谦卑、不断学习、知足常乐、克己爱人。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里看到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暑假里,学校为每一个老师准备了丰盛的精神食粮——由宋运来老师主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地展开介绍,总计100个习惯中每个好习惯都有经典案例及案例分析。读过此书,我反复揣摩书中的道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教师的习惯就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相对固定、相对一致大的教育行为方式。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若干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之后我发现需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师自己,自己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习惯是在生活中养成的,的确,在某一天,某一件事,人有时是需要被提醒的。

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石,只有平时对待学生做到尊重,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我们要造就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要面向全体的学生。教师应把爱毫无保留地播撒给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侮辱、体罚任何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首先是尊重学生,就是要做学生的朋友,贴心人,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同时我们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并相信学生有力求上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良好愿望。

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更是一种爱。教育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爱护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是啊,枯萎的小草需要园丁的悉心呵护。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高层次的教育态度,它要求老师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因为学生毕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也不足为奇。所以,老师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学生出现过错时,老师应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稚嫩的心灵需要的更是包容而非苛求。

教师须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这里我想谈谈对养成良好备课习惯的认识。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的过程包括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资料,书写教案,二次备课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并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其习惯的养成更是意义非凡。自己多一些好习惯,就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就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教师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难点?教师要认真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讲什么?怎样讲?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人胜。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做到有效乃至高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备课“备学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备课之前,要根据三维目标,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和应用得怎样?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交流,灵魂对灵魂的塑造,境界对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塑造出个性厚重、人格强健的有用之才。

别有感于“要善于换位思考”这一习惯,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新学期这一段时间,由于是新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不理解,总喜欢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慢慢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懂得了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学生期望过高,急于求成等造成了近段时间我在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摩擦和困惑。对,要善于换位思考,于是我放低了要求,放慢了脚步,终于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如同诗中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正慢慢地浸润着我的心田,我会将这本书常伴左右,将书中的思想不断地吸纳,书中的金玉良言细细咀嚼,书中的方法作为借鉴并因而作改动,书中的理论与我的实践相磨合……这会令我更加有品味,更加完善,让我充满睿智和激情……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教师的挑战》这本书所提到的先进的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对我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了很多优秀课样例供我们分析学习,我们可以结合理论充分体会到先进教学模式课堂是如何实施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

1.课堂形式变化

宁静的课堂革命发展方向是达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各自呆坐的学习转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了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学生4、5人围在一个书桌上,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教师渐渐变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或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内容方方面教科书只是配角,学生以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学习。

2.倾听式学习

合作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作为学生,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及老师的引导,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同学们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纳,胸有成足地应对,绝对不可以忽视孩子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细小问题。在倾听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运用适当的连接语或引导语使偏离书本的学生回到正题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提问以及想法犹如一个个音符,而老师要做的事把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响乐似的课堂。在倾听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运用反刍来解决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师生间良好的倾听习惯会使整堂课紧凑连贯,生动有趣。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回答,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

3.个体与个体的链接

和谐交响的课堂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开始,从学生出发展开教学。教学创造很大程度上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尊严息息相关。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表达的观点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们的想法。我们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记录。老师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们一同探究解决。倾听时还要注意语言与体态,例如要靠近需要帮助的儿童,应站在其触手可及的地方,注意观察孩子,从眼神以及表情判断他们是否理解问题,同时鼓励那些没有自信发言的孩子。孩子在探究学习的同时,分享了自己的知识,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就引出了新的探究。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将的探究问题串起来,把教材内容串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本节课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4.创造合作探究的教学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以探究式教学为中心,围绕一个值得探究的主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课堂主要以提问和解决问题为主,课堂的形式多养化,可以以实验,故事会,辩论,游戏,小组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探究主题后会生成高质量的作品。

二.学校改革

1.学习参与的实践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家长不应是参观者,他们也要参与到教与学中,成为孩子的辅助教师。我们可以给家长一封信,告知该探究中心以及方向,家长会协助孩子查资料,调查、参观某地,拍照,做实验等,促使孩子对主题中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当然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他们也会在网上学习更多相关知识。我们的家长会实际上也是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究学习的过程。为了和家长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机会,我还申请了我们班的博客方便交流孩子学习情况。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扩展知识面,以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所以说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学习的参与者。

2.信任缔结的共同体

信任是一切学校改革的核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家长与老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应互相信任。信任是对人尊重的一种体现。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还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回答,我就急着说出了答案。这实际上就是我对学生不够信任,担心他们说不出而出现空堂的表现,而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我错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会使他取得很大的进步。

3.评价方式改革

新的教学理念指出,以分数和等级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应孩子的表现,我们最好选择文章记录式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以及学校情况给出一个全方位评价,指出优缺点,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本书还提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优秀作品,方便评价,这方面我们也正在做,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4.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共同成长

学校是教师们互相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本书也提到课堂改革需要老师们之间分享经验,互相听课观摩学习,甚至请专家知道培训。这一点我们部门做的很好,今后我也会抓住机会听更多的课,不断地学习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手捧着《教师的挑战》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21世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意识。

该书开篇就从“学习共同体”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入手,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及应实现的预期效果。所谓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就是将教师的“教”有效地转换成学生的“学”;将课堂变成“学习的场所”;将课堂模式转变为“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角色应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触发学生思维的引领者以及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的分享者。传统课堂大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几乎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课堂革命带来的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主张观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间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完善人格,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书和育人。书中反复指出,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可见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师角色,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教师应彻底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应该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就可以驾驭课堂、操纵学生。相反,教师的角色应是和善的亲近的学习领路人,课堂上听到更多的如果是学生的声音,而且是正向的积极的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声音,那么这将是一堂成功的课题。在我的语文课上,我曾经是那个因为害怕失去话语权从而不能有效控制课堂局面的谨小慎微的老师。很多学生闪光的想法都被瞬间扼杀,久而久之学生们不再愿意开口,甚至连思考能力也开始减弱,沉闷的课堂让时间过得更慢。后来,我开始寻找问题的出处。通过回忆曾经参与过的先进国家如韩国和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幡然醒悟:原来一节好课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授课形式,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鼓励发言甚至是错误的说法。慢慢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们不时冒出的或精辟或出乎意料的回答常常让我对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们刮目相看。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记录学生成长的发言。

三、蹲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始终是困扰年轻教师。我尝试着从一个动作开始做起,蹲下来。由于法国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蹲”这个举动能拉近师生距离。蹲下来纠正发音,蹲下来指导书写错误的汉字,甚至蹲下来跟他们游戏……教师建立于学生相互倾听双向沟通的第一个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沟通方式才是有效的,才是稳固的。教师要敞开胸怀接纳每个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国际部任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小班型授课,因此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儿。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蹲下来,让师生的心贴的更近;蹲下来,将自己的视线放得跟孩子们一样平,看到的注定会是不一样的风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师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我们都能蹲下来,用自己的倾听和包容走进每一位学生!

课堂有时看上去像大海一样沉默,但在海底却正在发生着剧烈的运动,而这种力量恰恰是难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许,我们的课堂教学风格正在发生着静悄悄地变革。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尊重和信赖每一个儿童是教学的基点。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尊重和信赖这两个词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佐藤学教授说:“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尊重与信赖是一切学校改革的核心概念。”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是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够进行学习的选择,他们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而对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则体现在: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便他的答案并不完美,并不完整,甚至只是只言片语,虽然他还是个猜不出问题的儿童,但是他们的观点都是精彩的,他们在学习中都可以获得乐趣,这种对儿童的成功的期待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的最集中的体现。

佐藤学教授在观摩了二十多年的课堂中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将近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和意向。

我们要尊重和接纳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常常是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难。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似乎总是想要听到那些你想要到答案,总是想要得到那些能够进口我们心弦的能够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回答。然后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就是要去倾听孩子的每一个心声,就是那些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7

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作者佐滕学先生称之为“宁静的课堂革命”。这种宁静的革命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他认为,这种革命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

一.从备课做起

我们可以在“备”上下功夫,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备详案,也要有简案。在相对具体、详尽的标准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练就驾驭课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对开放、简明的教案中尝试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思考,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寻求无招胜有招的真谛。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课前要有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并具备不以一堂课的成败论英雄的超脱心态,才能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加油站。

二.在与学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上,再也没有比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现在提倡“自主学习”,实质是让学生有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学先生认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两个课题为中心来展开:一是“从勉强到学习的转型”;另一个课题是教室中“倾听关系”的形成。为了实现“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在“对话”教育中“倾听”比“言说”重要得多。无论提出的意见多么活跃,如果不以倾听为中心,就不可能改变每个人的认识,就不能让交流更加丰富。

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的第一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他指出,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倾听关系。

三.从关注“边缘化的儿童”入手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自动探究。佐滕学先生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边缘化的儿童”,无论哪个课堂上都不乏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他们常常会因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而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丑”,结果只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以至于学好学坏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内心根本没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内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对他们都将无济于事。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的体会和共鸣,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学通过二十多年的课堂观摩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将近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走上三尺讲台已有五年有余,回顾往昔总觉得教学上自己风格有棱角,没有和风细雨般的课堂,也曾执着追求喧闹课堂,却忘却教学的根本是对话,心平气和的对话,一个愿意讲,一个乐意听。

读着《教师的挑战》,一个个的课例,看似平凡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深深打动过,这不就是以往我所追求和谐的课堂吗?

和谐一境界(倾听)

倾听是佐藤老师的观点,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利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在我看来这其中的倾听包含很多的耐心和技巧。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在佐藤学看来,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但如果细细品味佐藤老师在最后的评价中不难发现:这些老师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倾听”“串联”“反刍”为中心展开的。老师需要细致地注意每一个人的态度,耐心的等,等待学生那些“奇趣”的发言,而不是“好”的发言。

我看到这些语言的时候,反复看了几遍。例如:一个人初看都明白“倾听”的意义,但实施却有些迷茫,而后边的“相互倾听关系”的三条建议,告诉了我平时在我的教学中有哪些已经做到了对孩子的倾听,往哪些方向努力是正确的。特别是课堂中孩子的发言,善于倾听的老师会通过发言了解学生内在品性和发言的关联,这个发言是由那一句发言触发的?这个发言同已知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联?这就是

佐藤学所说的“串联”, 那么师生,生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师生之间的信赖随机产生,此时老师也要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让合作学习和倾听相辅相成。

“反刍”=”我不懂”这段文字有些不懂,还没有真正的领悟这里面的含义。

如水二境界(尊重与信赖)

“水“能滋润万物,润泽教育的核心理念即让学生润性泽心。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这正好符合我们目前课堂所追求的---尊重与信赖。

藤田老师历经8个月的课堂转变,摒弃齐声朗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能够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自由自在地以轻轻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讨论。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

细节决定一切,书读了一大半,书中佐藤学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课堂,他用自己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着课堂上每一处细节,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

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我理解的小事等同于细节。例如: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刚刚看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思想和方法还在指导着我的时候,通过漂流,我又得到了一本好书——《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是一部以研究教师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的研究教师习惯之著作。读后感受别样,从教师的习惯入手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习惯真的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

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书中所谈的好习惯有100个,因而可以理解为:好习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掩卷沉思,那100个好习惯无不像电波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中,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师们之所以优秀,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一开篇,便提到朱永新教授对于智慧的一个论述:“知识关乎事物,知识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落脚点是:智慧对人何等的重要!当我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件小事时,感到它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当我们平时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自己的好习惯才是行为典范。当我们要求孩子去爱护环境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我们自己在看到垃圾的时候也能顺手捡起来,用自己的好习惯悄悄的影响学生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是要让孩子处理好学习过程中学与思的关系。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弃除糟粕,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要积极地指导孩子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鼓励孩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充分发挥孩子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而且正处在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所以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场合,尊重其人格。不分场合地刺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即使是再调皮的孩子也非常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愿意众目睽睽之下受到别人的批评。当众批评只能使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事实上却是对这个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决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评,一定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期待。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一个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破仑说过:“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在良好的教育习惯中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

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我深深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交流,是灵魂对灵魂的塑造,更是境界对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放下架子,走进孩子,把自己当成是孩子中的一份子,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塑造出个性稳重、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好习惯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好习惯真是可以给人受用一生。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阅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很受启发。其中最能让我产生共鸣和思考的一句话是“当孩子通过捣乱或自卑等行为表达目的时,老师需要有觉察的意识和能力,才不会陷入与孩子错误目的的互动中。”

我曾接手一个六年级,在没有任何人和你交接班级情况下,第一个月我都会用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言行,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班级先前的运转模式之后,第二个月,我会开始班级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教育。

班上有一个孩子名叫小文(化名),爱好阅读,让你从外在看,定会认为他很文静,可平日里在班级偶尔对于一些事情,他会爆发高声、很冲动的举止,让您感觉很任性。

记得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突然间大嗓门、自由地出行,我在讲台上静止片刻,他以为我已默许他的言行。在他出去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小声地对我说:“他就是这样的人,我们都知道。”哦,原来同学们和他相处了几年,都知晓他的性格。再这样下去,孩子就会扶不正了,我有责任指导他的行为。

待他回到教室做好之后,我直接在班级说:“小文,在小学,同学和老师了解你,凡事会惯着你。可到了初中,学业课程多,新老师、新同学,没有人会给你特殊优待。我已经关注了你很长时间了,你不能再这样装糊涂下去,你爱好阅读,知书达理,相信你会有规矩意识和集体意识。”

面对我直击不良行为的建设性方法,小文低着头没有支声了。可其他同学的眼神传递给我的信号是“惊呆了”。课下,同学们悄悄告诉我,这些年来,没有老师敢点名批评他。原来如此呀,为帮助小文做最好的自己,我持续性地关注他、鼓励他、指导他。当然,小文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记得有一次中午去他家家访。

我11:50从食堂快速吃完中餐,就爬楼返到教室叫小文出校门坐车。下楼梯时,他要我观察他今天与昨天有什么区别?我瞧瞧他的脸没有什么变化,看看他的衣服也没有穿新衣,便摇摇头,说不知道。他告诉我,他昨天掉了一颗牙。他就是这样童真。

上了公交没有并排的空座位,看得出他想和我坐一块儿。随着乘客的下车,他更换了三次座位,只有一站了才和我并排坐着。即使先前不并排,他不管隔空隔人,和我津津有味地谈着玩具、机器人。我感觉他的世界是那么美好。他还告诉我:为了我的到来,妈妈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昨晚还买了零食。他还问我会不会变魔术,我笑而不答,他说回家给我变一个魔术。一路上,他的语气是那样平和,没有课堂的冲动、高声。

到了他住的楼栋,没有电梯,爬到6楼对有7个月身孕的我而言有些困难了,他走得快,但会在6层楼梯口等我。进了家门,他递大白兔奶糖给我吃。我要他赶紧去吃中饭,他很乖巧去厨房吃饭了。我便和孩子妈妈聊了起来,妈妈说:“这些年为了他操碎了心,辞职在家照顾他,还请了家教。前些年,老师们经常打电话来说孩子这个没做好,那个没有做好,还要求我到学校陪读。今年,换了新老师,再也没有接到电话了,我每天紧张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听完妈妈的讲述,我才知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作家长的也是不易。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一贯用教师的指导性方法去育儿,报喜不报忧,才让这样一颗焦灼的家长心有了安心。正如书中所言:“老师必须练习实践,并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特点形成自己的技巧”。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课堂作为教学最前沿的阵地,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讨的热点。那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孩子喜欢,教学高效的好课堂呢?认真反复研读了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本书不像教学论文或者教科书那样生涩难懂,而是很多课堂的重现,它抓住一幕、一环节或是一例题,用细致的笔触写下师生的对话和动作,教室的布置氛围,观摩的感悟体会都一一详尽地描述,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课堂提出了要求也给出了方法。而且书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对课堂的改变和重建都是最好的指导,比如:倾听和合作。

我们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那我们的课堂就要发生转变。在宁静的课堂革命中,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被动接受的学习走向自发的活动性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地排坐的课堂,已经变成四五个儿童围坐的便于展开合作学习的课堂,而且很多教室去掉了讲台,更加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的课堂学习设计也是以儿童探究为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三个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语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己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一旦在这三种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

学习《花的学校》这一课,我就体会到了倾听带给课堂的改变和教学的乐趣。《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乍一看这篇课文,好像很难理解,上课前我就思考,如果讲解给学生听,估计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也不一定能听明白我想讲什么,更不能体会到文中的妙处和乐趣。那我何不放手教给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提问,看看他们看到这些文字是什么反应,会想些什么呢?

“我发现‘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句话用了拟人的写法。”

“你从哪里发现的呢?”我进行追问。

“走过荒野和吹着口笛。”其他孩子也表示赞同。

“那我们再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不用我提醒,孩紫子们把句子读得很美,突出了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轻松愉快。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我们来想像一下,花儿们要做什么功课?”这个问题太受欢迎了。

“我们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可以补充。”我提示。

“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习怎么发芽。”

“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习怎么长大。”

“他们还要学习怎么开花。”

他们认真倾听着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断补充和提出新的质疑。

“原来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也很繁忙呢,于是,当放假的时候,他们开始狂欢了”。

“因为花儿在地下的学校学习了开花的本领,现在他要施展自己的本领了。”孩子们完全不用我来引导,自觉地把课文前后都联系起来了。

反思我这堂课,之所以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源自我对孩子们的尊重和信赖,敢于放手。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和自由地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

就像书中提到,佐藤学教授观摩的一节课中,八木老师对点名发言做了一个改变。八木老师的点名并不受儿童举手的束缚。她琢磨每一个儿童的表情变化,侧耳倾听他们的低语,不举手的儿童也每每被点名,并静静地等待哪些不知如何表达的女生们组织语言。一旦发觉其他的儿童没有听到,则通过重述,让全班学生知晓。八木老师的活动是以“倾听”、“串联”、“反刍”为中心展开的,合作与探究也从此开始。

首先,要求学生专注倾听的同时,我自己也要学会专注倾听,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还要建立生生之间良好的倾听习惯,把学生的回答和思考串联起来,形成串联和反刍。

其次,致力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不执着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体会。

最后,改变课堂形式的单一,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教授认为“从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这给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支持鼓励边缘化儿童,让课堂允许“不懂”的出现,让语文课堂慢慢实现从倾听走向合作探究。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自知读书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更是很少涉猎。今年暑假,在学校要求下,耐下性子开始阅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不想无心之举却收获颇丰。下面仅就我感触最深的两点谈一谈。

一、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试制度仍让我对分数看得很重,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我会反复讲,多次练,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学生记不住,考试丢分,我也因此常常责怪学生不认真,不用心。

读了《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一篇,我才明白原来是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的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的讲解却根本无法进入他的认知系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讲课方式比教材内容更重要。

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习惯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我,很想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多方尝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阅读了常先生《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文后,我有所顿悟。首先要让学生对每节课充满期待;其次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位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充分的互动交流,而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书将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我会继续认真研读,用其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最近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我终于知道自己在困惑什么?自己在难过什么?其实这是因为一些优秀教师的一些做法,一些习惯在影响着我,与我的陋习产生了强大的冲撞,我一时找不到我努力的方向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是一部以研究教师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的研究教师习惯之著作。读后感受别样,从教师的习惯入手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真的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原来,教师的习惯与其他习惯一样,也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书中所谈的好习惯有100个,因而可以理解为:好习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掩卷沉思,那100个好习惯无不像电波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上,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师们之所以优秀,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从教以来,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将自己解剖得如此彻底。以前,我也努力面带微笑,可是没有将这种表情作为一种习惯带进课堂;在课堂上也有过创新,可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此时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和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所致。其实,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读此书,我懂得了“坚持”的含义,也坚定了做事要坚持的信念。

好习惯是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第二次生命”,因而我们有必要常常问问自己: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我们既然选择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就要积极地面对教师的生活。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看了佐藤学老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后,让我感受颇深。何为“宁静的课堂”?是不让学生发言了吗?还是不让老师说话了?于是,我带着疑问读了这本书。原来,所谓宁静的革命是指:在学习方式上走向活动性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书中的这句话特别感动我:老师把以往的大声说话降低到“一半的音调”,展开缓慢而沉着的教学。课堂的话语一旦精雕细刻,课堂里柔和的气息与交流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课堂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儿童们能够安心地开展合作学习。在书中第一章第三节“转变教学风格”中有一个事例特别感动我,是茅崎市西冈正数老师《一朵花》的教学:整个课堂寂静而沉着,充满了宁静的气息,教师和儿童们的言行举止自然得体,柔和的声音形成交响。无论教师还是儿童都能够自然地、逐一地、细腻地表达并体会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知识,能够侧耳倾听并赞同同学的话语,能够琢磨自己生成的话语,能够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能够把同学之间的见解链接起来。

反思我们以往的音乐课堂,已经习惯了长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如:

1.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的地位。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还担心学生未能理解音乐含义,就反复强调音乐的形象,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术语,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反而一无所知。

2.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来展开,生怕一放手就破坏课堂纪律而形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

3.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心中没底误导学生;或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未能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时教师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音乐的态度,学生当然也不会对音乐感兴趣。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正襟危坐,教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一些要求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活动,由于小乐器数量有限或者学生人数太多的原因而被教师省略了。

那么如何尽可能地走进每位孩子身边去倾听呢?我记得我在上《两只懒乌鸦》时就围绕故事展开,以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来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歌曲表现力。而故事以其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试着寻找音乐与故事之间的契合点,以故事为媒介,架起音乐课堂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桥梁。在讲解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后,我设置的环节是“听辨音色导入”,“听音乐,哪个乐句表现的是大懒、哪个乐句是小懒?”从最基本的附点节奏开始,以此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印象,解决附点节奏、休止符的时值,同时不同语调的感叹词的加入,也渲染了歌曲的情绪,将歌曲衬托得更加诙谐、幽默。本课没有停留在一句句、一段段地简单重复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以语气带节奏、以情绪带情节上,如:解释和表现“推托”、“打哆嗦”、“哎呀哎呀呀呀”等,每一段歌词的演唱都在前面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要求、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有新内容,刻刻有新收获,抑制不住向外表达的冲动。可以说,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与感情的表达同步进行的,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乐唱,乐演。

走进每个孩子身边,站在他的身旁,弯下腰去倾听,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去学习,在与每个儿童的交响中促进他们的成长也是创设宁静课堂的关键啊!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首先,我来浅谈一下师德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六项修炼分别是:爱国守法修炼,爱岗敬业修炼,关爱学生修炼,教书育人修炼,为人师表修炼,终身学习修炼。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20__年6月份,我毕业了,同年9月份,我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了一名教师。在这一年里,"上课、下课、备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我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原本会觉得日子就该如此的平淡无奇,但在我读了《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之后,身处迷茫中的我似乎有了前进的方向。这本书中的一个个独特而真实的故事会在我脑海里形成了画面感,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你选择了一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责任"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当我细细品读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是这一个个让我敬佩,值得我学习的老师们:盘振玉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在偏僻的大瑶山中从教22年,他担任着复式教学的繁重任务——瑶语汉语的双语教学。除了上课,老师还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自己筹钱修建校舍······用自己的整个身心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之歌。

看到了盘振玉老师的故事,我不禁在想:我们工作在湛江市霞山区,在这座四面环海、资源丰富的城市里,我们不需要负责学生们的饮食起居,但是在教学上,我们是否问心无愧了呢?

于漪老师,永远的师者,上一堂课常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也反映出了备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教师,如果不备课或者简单的看一下课件就上课,会在教学重难点上有糊涂认识,导致整个课堂松懈、散漫、飘浮,这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我看到霍懋征老师和殷雪梅老师的故事时,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她们对学生的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霍懋征老师,83岁的老人,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在"文革"后,组织上安排她做校长,但她仍然坚持要做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当中。在文革期间,她失去了自己13岁的儿子,但在悲痛之余,老师心里挂念的却是她的学生,这位数学系的高材生,暗下决心要改教语文,因为语文教学重于育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一天,殷雪梅老师站在斑马线中央,护送学生过马路。突然,一辆汽车疾驶而来,向孩子们冲去,殷雪梅老师见状张开双臂,奋力将6名学生推向路旁,自己被车子撞出老远。学生们得救了,殷雪梅老师却倒在了血泊之中!终因伤势过重,5天后殷雪梅老师不幸以身殉职,享年52岁。

在读完书中前辈们的故事之后,我心里激起了涟漪,这时在我脑海里浮现了我们可爱的潘唯女副校长。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她那甜甜的笑容,还有的是她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能与孩子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模式。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想潘校长就是我想要成为的教师的模样吧。

在20__年9月份,我刚入职,潘校长就赠予我们一本她撰写的教育教学日记——《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在潘校长的这本书《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中,记载了和学生的点点滴滴。潘校长为孩子们建博客,给予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创设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倾诉的环境;为了不错过与孩子们一起参加学农活动,放弃了去广州听专家讲课和报告;和孩子们交换日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还看到许多毕业了的学生,对她的想念,在教师节这天给她送上一束花,或者寄上一张卡片;一个班级孩子看到潘校长花在另一个班级学生身上的时间长了,就有了"嫉妒感";孩子家里的南瓜长大了,也想着在南瓜上刻上"赠潘老师"字样;在圣诞节,孩子们为潘校长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我想,一个老师要付出多少心血与汗水,才换来学生的尊重与喜欢呀!

但是在《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让我心寒的故事,如陕西的那位女教师,竟然在学生的脸上刻字;又如巩义市的一位数学老师竟然让学生每错一题就撞墙10次;更如云南夏井小学的数学教师竟然打了学生200棍之后还逼着学生吃苍蝇……一件件事情实在让人怵目惊心。这些真实的事例,虽然我们不会这样去做,但也不免让我反省起自己日常教学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我问自己:对学生,我真的尽了全力了吗?

看了这么多老师的故事,我们有想过,我们自己想做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如果你是一名阳光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世界里多一份乐观;如果你是一名耐心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生命里多一份平和;如果你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心中多一份担当;如果你是一名激情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世界里充满进取之光;如果你是一名幽默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性格中多一份豁达。

最后,和大家一起共勉一句话:用心教书,潜心育人!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他就是佐藤学教授,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在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谈谈令我感受颇深的点:

一、关注课堂中的“小事”

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是个教育学者,但他似乎并不把高深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样的大学教授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主张。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与信赖

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创造。

佐藤学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但如何在学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关系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却是个难题。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

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在佐藤学看来,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山崎老师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他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涩谷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那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胜沼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位置上侧耳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学生们将胜沼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胜沼老师则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

在佐藤学看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那里可以找到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但我们对学生的爱与执著是共通的。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仔细阅读钟启泉教授和陈静博士共同翻译的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编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你就会梳理出三个关键词:尊重、倾听和合作。

尊重、倾听和合作是教学的基点、改革的核心,成功的保证。在佐藤教授列举的成百上千个教学案例中,都清晰地印证了这些观点的正确和有效。在山崎老师的课上,我们听不到一句责备、训斥和命令式的话语,感受到的满是肯定、鼓励和欣赏,满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和情感,满是不折不扣接纳每一个儿童的专心态度。在滨野老师的课上,可以看到由倾听所造就的阅读中的精彩链接,不管是哪个层次学生的发言,不管发言水平的高低,他都会真诚用心地倾听,绝不拘泥于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而冷淡稚嫩的表达,因为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才能产生出多样阅读的丰富串联,才能获得语文学习的无限精彩。在菅野老师的课上,我们会充分感受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活力、智慧和新意,你会看到平时不善交往的学生,也能成为舞台的主演,情绪平稳地参与讨论,活跃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在译后记中,钟启泉教授归纳了佐藤学教授的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佐藤学教授指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是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够进行学习的选择,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而对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则体现在: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第二,从相互的倾听走向和谐的交响。佐藤学教授指出:“倾听”代表了对对方观点的关注、同情、同感与共鸣,而这也会在对方心中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因此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了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佐藤学教授进而指出,在学生中培育互相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勇敢智慧地面对挑战,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教师自我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去未知世界的旅行,中间很有可能发生任何情节,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小伙伴或争夺的对手,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如何解决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在这场旅行中走的更加顺畅,小编收集了一篇关于教师的挑战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高效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建立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更是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其核心内容,以此实现师生教学、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学习《教师的挑战》一书,结合自身实际,就“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谈几点认识。

1、师生创建学习共同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而开展的一系列有效教学活动。完成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师生必须共同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使“高效课堂”实验站在教育改革理论的前沿,它要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观,摒弃教师站讲台我讲你听的讲授式教法,改之以教师走下讲台,以学生学习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实现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学相长,实现互助性学习。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开展互助性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建立应当保持总体水平的基本一致,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以此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组内各成员也应当逐步培养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意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应有一种积极互帮的团队精神。

2、明确目标和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实现的主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合作学习也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只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才能使合作有顺序、高效率。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强调开发“三单”,即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应特别注意“三单”的目标导向功能。“三单”开发中,问题导读单,主要是导学功能;问题生成单主要是生成解决疑难问题;问题评价单主要是检测评价功能。“三单”的设计应成为目标导向的风向标,切忌成了简单习题练习。通过内容精炼、导向明确的“三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握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思考、归纳,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习行为,让学生明确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明白各自承担的角色。努力培养每个孩子的学科语言及敢说、会说的能力。通过角色意识的培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3、加强指导与调控,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的保证。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展示学习过程”为其教学主环节,实现了“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转变,“生进师退”。但教师永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是后台的导演,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研学教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所以,“高效课堂”教学仍然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

在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合作讨论、小组展示等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调控。教师要走下讲台,通过巡视,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动态,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对于学生的讨论、交流要给予充足时间,并及时提醒、点拨,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梳理,使教学流程有可控性。

4、培养合作技能,呈现互助性“高效课堂”。

当学生个体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时,才能促进个体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尤其突出了“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自我展示”这个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习任务聚焦在学生身上。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就是以任务驱动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点。学生的合作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如倾听的技能:听别人发言也是参与学习,在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想,吸取精华,补充自己;表达的技能:语言规范,学科语言成熟,表达清楚,特别是敢说,敢于质疑问难等;交往的技能:善于与人合作,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合作技能的培养是各个方面,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及时捕捉学习动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5、展示合作成果,呈现体验式“高效课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高度参与的体验式课堂。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是其重要的环节。学生背景不同,基础有差异,对事物、问题的看法有不同之处。在小组合作时,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个人想法,组员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学习收获。以组为单位,代表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更能使集体的成果得以展现,更大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展示合作成果,轮流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尽量让每个组都得以展示,这样就可以汇集多角度的思想,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视野。要充分发挥“三单”及“小黑板”在展示过程中的呈现,启思作用。成功的“高效课堂”应当是成功展示合作成果的课堂,让精彩在展示中出现,让展示成为学生最期待的时刻。

总之,“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互助性课堂;“高效课堂”是学生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展示学习适度为主要学习任务的体验式课堂;“高效课堂”是师生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的各种操作行为为主要环节的促进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