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文秘>新闻报道>

《海底世界》评课稿(精选14篇)

新闻报道 阅读(2.59W)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

一、备课认真,吃透教材。

《海底世界》评课稿(精选14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纵观乔老师的一节课,我们可以感悟得到教者备课是认真的,对教材的解读是深透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适当取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课文的重点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紧凑,忙而不乱,调整教学游刃有余。

二、创设情境,注重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桥梁。

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统一。本节课,乔老师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桥梁,巧妙地运用了字理释词法,用字理析词“窃窃私语”、“伸缩”、“蕴藏”,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析词能力。

三、让学生充分彰显个性特点,发挥特长。

教者在拓展训练部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可以画,可以写,可以读,可以查资料,把较大的空间留给学生彰显个性特点,发挥自己特长,培养了多方面能力。正如北京特级老师窦桂梅所说的超越教材。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2

星期三,聆听了三年级两位老师上的《海底世界》。虽说是同课异构,但是从她们的课堂中,我听出了她们共同的特点——语文味。

首先,语文味体现在教师那充满艺术性的语言。细品徐鑫老师的课堂,整堂课徐老师的语言精辟,规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一句句精美的提示语,让学生在轻松自在中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了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徐老师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秀一秀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幸福。回味施海燕老师的课堂,教师语言亲切温和又充满激情。让学生在充满兴奋的氛围中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妙。尤其在指导孩子诵读时,不着痕迹,却让学生充满趣味的品味着海底世界中动植物的神奇。

其次,语文味体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位老师都有意识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来。《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品味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还了解了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也掌握了总—分和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谓收获颇丰。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中,两位老师激发了学生对大海探究的愿望,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再次,语文味体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孩子们普遍都没见过大海,更何况是海底深处,于是如何激起学生对海底的兴趣就全靠多媒体课件了。徐鑫老师播放的海底声音视频,让孩子们聆听了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与课文的描写相辅相成,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施海燕老师下载的视频,一组组神奇的海底图片,让学生赞叹不已,就连听课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了。有了课件的加入,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了,教学效果更好了。

这两节课,让我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而不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两位老师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3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张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张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执教中,如:张老师讲到海底很宁静,但并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的这一环节,张老师能针对声音,注意培养学生语感.

总之,张老师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4

X老师带给我们精彩的中班美术游戏《美丽的海底世界》。这个美术游戏活动生成的背景是在老师和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了许多凌乱的线条,看到孩子们兴趣很高,老师就立马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反思和设计了这样一个打破传统蜡笔画画的框架,用粉笔来作画,从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白纸转移到了地上,从室内走向室外,这样的美术游戏非常的创新,能愉悦孩子的身心,激发孩子强烈的作画愿望。在活动之前,教师在操场上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场景,准备了许许多多海底的动物和植物,并涂上了鲜艳的颜色,这样一来,当活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被老师深深的吸引住了,为下面的环节也做好了良好的铺垫。通过第二环节,X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交流、欣赏图片,孩子们了解了每种海底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再进行自主选材,大胆作画,更能体现出教师所想要表达设计这一环节的用意,发展了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经过孩子们的创作,老师精心的引导后,一个热热闹闹的海底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有的孩子不再照着老师提供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将自己想象中的海底的热带鱼也一起画在了这美丽的海底世界,孩子的作品,不再单一,更多融入了孩子们的想法,作品呈现丰富、大气、创新!

观摩这个美术游戏活动,我感受颇多,这次活动X老师通过观察图片,再进行自主选材,用到了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法,观察法是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的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使绘画内容看得见,听的倒,摸的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绘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将幼儿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提高幼儿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绘画兴趣,而且还能使孩子之间互相学习,从而使幼儿“有物可画”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短期绘画水平,对绘画能力差的幼儿还应及时指导和个别示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热情。最后讲评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平时教师要尊重每名幼儿的作品,特别是对胆小和能力差的幼儿多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把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美术活动中,评价也很重要,我们应该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听其他老师的活动,我们其实更能比较出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和其他老师进行对比,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加得心应手。反思在教学上指引我们前进之路,在业务上指导我们更完善,更成熟。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5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 李杰老师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以生为本、以兴趣为起点、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丰富语言积累。

听了李杰老师这节课的感受:

1、讲读课文中,教师讲到第二自然段对我的感受比较深,“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教师问:除了课文中这些动物的声音,你还会想象到哪些动物的声音?学生立马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想象到的声音。通过教师的启发、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学习的空间、展现的机会。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教无定法,这节课中,李杰老师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教学法:他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以一段海底录象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在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读,问问,这样过渡自然得体。效果很好。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6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入手,从问题入手;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品读中升华的阅读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调控组织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1.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结构。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要让学生确实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以外,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直观条件,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美丽。因此,我制作了课件,通过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与神奇,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主体,引导阅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确立了“朗读感受――欣赏课件――品味体验――美读感悟”的语言学习策略,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读,学会了思,学会了想,使教材变成了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学习第三自然段式,我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标上序号,画出中心句,圈出动物名字,再让学生读一读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写出了动物什么活动特点,是怎样写具体的,最后请学生利用提供的句式交流。这个过程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反思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完全按照教师备课的预设进行教学,一旦学生说不到点子上,就有点着急,教学语言就有点语无伦次;二是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朗读和课前的朗读没有多大差异。如何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这是我今后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7

对于这堂观摩教学的评价如下:

总的说来,这堂课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上出了语文的韵味,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四点:

一、很好地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体现在:教师重视字词句的训练,立足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

从检查预习上,可以看出教师的心思,从字音、字形、到词义

教学有板有眼,真正作到既检查学生的预习是否有效,又为本课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品词进行的很到位,孩子们知道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不但善于品,还能品出味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句子的教学更是别具匠心,通过读来品味,通过对比来体会(啊,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与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课件形象的演示来加深理解,直至熟读成诵。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人文性体现在:自始至终都让孩子们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幸福。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海底景致美丽得无以言表,孩子们通过赏文,看景,悟情,一次次沉浸在美感之中。这是多好的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无须强加以说教,孩子们却其乐融融的说着、笑者、欣赏着、感动着。我想,孩子们不会忘记我曾经在某个学校的礼堂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海底世界》。情景交融,情随景动,景因情美。这是一堂文字美,景色美,情感美的语文课。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二、充分读书,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前提。

课堂上读书的状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前后共读书六次。

一读:开课在观赏声音画后,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二读:指名读文,概括回答。

三读:自由读文,具体感悟。

四读:组内读重点段落,走向深入。

五读:练读段落,体会情感。

六读:感情读文,情感升华。

正是这一次次学生用心读文,而使文章在孩子们的口中,脑中,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次读文都有不同的目的,使学习不断深化,情感不断迸发。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学习过程,扎扎实实的训练,生动活泼的讨论,各抒己见的交流,使学生乐于学习。

a)三年级就应该这样从抓住重点词入手,来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在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时,孩子们紧紧抓住“宁静、却、依然”等词,理解了海面波涛澎湃,而海底宁静的神奇;海底漆黑中,却有光亮的特点。

b)每次学习的过程,都是孩子们在练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自读→交流→读→划→议→悟。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体会了学习的快乐。

c)对词的教学有独到的处理。“窃窃私语”一词的教学很能体现作者的智慧。

当学生体会到此词时,教师没急于释词,而是作了机智的处理,转换角色,如果你是海底的小动物,你怎样窃窃私语呢?做一做,孩子们交头接耳,小声耳语,一下就解决了词义,经历了如此的过程,回比强加给孩子好上许多。

四、恰当的课件使用,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使学习快乐生动起来。

我们看到海底世界的录象时,心都为之一动,太神奇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欲望,使静的`文字,变成了动的画面,使平静的感情变成了汹涌的心境。

提出两点思考:

一、课堂上应关注大多数学生,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课堂上我们看到,男孩子的学习热情极高,发言有个性,并且有见解,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女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待调动和加强,课堂上,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认识,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为均衡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注重学习的有效性。

本堂课,压堂了五分钟,先不说压堂的弊病,只来诊断压堂的原因:纵观全堂课,还应该反思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哪一些设计可以删除,或者可以缩短,使四十分钟课堂学习落到实处,教师的任何一句话都不能随口而出,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切忌课堂的随意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环节有些拖沓,先是学生提出,学生表演,而后是再合作,再集体表演,最后回读课文的话。的确,如果单看“窃窃私语”这个词的教学,到位,准确,灵活!然而,教学中,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就显得有些不合事宜了。

因此,为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教学环节有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于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做两点说明:

一、教学课文时还分不分段落,概括段意否?

我的建议是分段没有必要了,用不着争执自然段往上划,还是往下划的问题,毫无意义,耗时,耗力。然而,必要的理清文章脉络,必须进行,这是读书的好习惯,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既是学习的途径,又是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写作能力。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要有章法,动脑。

学生带着预习走进课堂,教师检查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认字条写字条中的生字,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本文的实际情况,从声、形、义三个角度加以验收,切实作好学文的准备工作。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8

《海底世界》是一篇文字优美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围绕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教学难点是训练写法:围绕“海底的贝壳,各有各的美”这句话,抓住贝壳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把贝壳的美写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下面就从几方面谈一谈。

1、多媒体的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视频导入,视频中可爱的海底动物以出现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海底世界,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读写结合,训练写法这一环节,给孩子们播放的贝壳的视频,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对这些贝壳的浓厚兴趣,为训练写法做好了铺垫。

2、这节课的难点是“训练写法”,即围绕“海底的.贝壳,各有各的美”这句话,写出贝壳的特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课前布置孩子们上网查看了关于贝壳的资料。孩子们了解贝壳了,自然会对视频中的贝壳产生兴趣,会激发写作的欲望。我采用了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的方法。总结写法—巩固学法—训练写法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难点。

3、重视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体会情感。读永远是语文课的主旋律,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各学段都在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这节课我把朗读贯穿始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学生的朗诵兴趣,发展了孩子们的语感,加深了他们的体验和领悟。

我的这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9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课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课文海底动物和植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薛老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薛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注重挖掘语言文字,紧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我觉得本节课有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难点是说明方法,即薛老师说的怎样具体写事物及其特点。薛老师紧扣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把课的重点放在2、3两个自然段,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老朗读、感悟文本,学习写作手法。

二、充分读书,让学生与文本深入交流

薛老师的读不但充分,而且是有层次的读。以第二自然段“学习海底动物声音的多种多样”为例,首先是初读感知内容,接着,听录音,感受具体的声音,再模仿读,学生的朗读显得惟妙惟肖。第三个层次是理解了“窃窃私语”的内涵后,再次理解性地轻声读。这样的朗读教学让“有感情的朗读”真正落实到位,而不是一句空话。

三、注重学习过程,训练扎实

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是自读课文,接着品读词句,学习声音多种多样,在学习运用。比如说说还有哪些其他声音。学完“窃窃私语”用动作表演巩固新知,并进行口头说话,既表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又是及时的“说”的训练。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先出示学习要求,再自读课文,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说明方法,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两段的教学都井然有序,一步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文本的同时获得语用的提高。

除了以上三点,薛老师课上有个细节处理特别巧妙,在学习列数据这种说明方法的时候,让学生迁移说话,引出了下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衔接自然,学生从自己说的话中获得新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课唯一的小遗憾就是第三自然段的教学略显拖沓,薛老师可能更多地考虑学习扎实,某些句子让学生读了过多次数,可以有选择地适当减少一些朗读,只读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样课堂可以更紧凑一点。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0

这一堂课通过播放录音,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回忆并会观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想象、设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图片资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作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题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形式引入新课。是一个小小魔术:用白色的`油画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图案画在白纸上,再用蓝色水彩一下子把画面显示出来,也包括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底世界吗?你们见过海底世界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一律报以微笑,不置可否。待多人发言后,我告诉学生,海底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的啊!接着请学生欣赏我搜集到的海生物图片。通过图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种小鱼、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赏,学生们了解到,海底的世界确实是太美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与本组同学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海底世界?”至此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基本成熟。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的采用了单色线描的方法,有的运用了勾线平涂的方法;作品的图案或简洁粗犷,或优美细腻;色彩有的响亮、热烈;有的柔和、宁静。很明显,学生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材料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由本课的教学使我想到,要把美术教材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沃土,就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而学习新课标,首先要加深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

但是在活动最后“收尾”部分较潦草。临场应变能力尚不足够。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有点犹豫地说:老师,我还是画不大出来。当时我采用了鼓励的方法,也提议要他看看范例再去思考一下,然后再去下笔画。我觉得当时应当帮助他想象海底世界,调整小朋友的心态,不一定我们画的就比别人差啊。提高了小朋友的自信心,那或许会更好一些,或许会有更不错的作品出来。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有更大的进步。积极参加职前、职后培训,吸取先人的丰富课改经验,试图借鉴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与“教”统一,以便能基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能独立工作的合格的教师。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1

今天学习了邹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有以下收获:

一、语文教学定位准确,目标明确。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邹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很好的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一开始的复习中,陆老师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文眼“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概括出海底世界的特点,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板书并记住这两个词,由此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则是侧重于听、看,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如何将语文和信息技术融合,是当前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认为对于学科教学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辅助教学,切不可喧宾夺主。陆老师在媒体的运用上应该说充分利用其优势,又不过多过滥。

如:抓住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的特点,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视频欣赏,使孩子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孩子心跳与文本的述说产生了共鸣。他们置身于情境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边听边想象,一会儿,你要和大家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服,向海底出发。让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声音的演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丰富的,而且清晰地诠释了这几个象声词。

三、充分利用课文范例,开展语文训练。

新课程所要求的语文训练要讲求三个维度:

第一个纬度是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感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有两个路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有专家指出 “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也就是说理解内容并不是主要目标,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

第二个维度就是积累语言。

第三个维度就是表达训练。

其实,“理解”是前提,“积累”基础,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因此运用文本语言的表达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训练的重点。

在小学三年级这个年段,是从学习字词向学习课文的转型阶段,应该说理解文本内容是其基本的训练形式。陆老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语言表达的话题,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双赢或多赢。

另外在课堂的答问练习中,邹老师不仅注意问题答案的正确,也注意了问题语言表达的正确,要求学生对答问的言语正确组织和完整连贯表达,并适当给予指导。这样的表达练习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2

28号在xx小学参加了县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活动,共听了七节课,现重点对第七节李xx老师的《海底世界》这一课做评述。

一、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让人叹服。

李老师的字不仅漂亮,而且苍劲有力。板书构思巧妙,工工整整、一笔一划,这样的字会给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潜移默化的想写好字的影响。而且李老师声音甜美,普通话标准,每一句话都贴近孩子,语速适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匠心独具的复习字词的设计,提纲掣领的统领了全篇。

对于字词的`复习,李老师没有局限于形式主义似的认读词语。她所出示的每一个词语,每一组词语,甚至于先出示哪一个,哪一组都是有自己的思考和用意的。一遍读完,再看整个词语的谋篇布局和排列,你会不由自主的赞叹,李老师真可谓匠心独具哦。看着李老师的词语排列,孩子们能较容易的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如有的写植物,有的写动物,有的写矿产,有的写声音,有的写行动,还有的是拟声词等等。孩子概括完了,也就在不知不觉间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三、围绕文本中的重点、典型的语句,引导孩子学习说明方法。

对于说明文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孩子首次接触,如何让孩子理解,学会呢?李老师紧紧抓住文本,有意识,有目的的提出一个个问题。并把孩子回答的重点的句子列举出来,引导孩子读,观察、思考、讨论,于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这些说明方法孩子也就掌握了。

四、学以致用,当堂练笔。

在学习第三段时,李老师以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几种小动物?从而引导孩子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明确了本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在孩子充分读书,练说的基础上抛出了练笔的话题:仿照第三段的写法,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海底世界。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2.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孩子可以任选一个。孩子们写的都比较好。

当然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李老师的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如让孩子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总感觉老师给孩子读的少了,拔高了要求。还有让孩子理解“窃窃私语”这个词时,让孩子窃窃私语的读书感觉也有点不妥。

喜欢李老师动态的,优美的,给孩子自由的课堂。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3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课教学我做到了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一开课,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读中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以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二、学以致用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在感受课文如何把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写具体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说海底还会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孩子们兴趣昂然,描绘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

三、读法指导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如海底的“宁静”和“窃窃私语”的比较;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的比较;“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的比较等。这些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景色奇异的理解。有了这样的读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海底世界》评课稿 篇14

1、难点的突破有层次。

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句子,读一读重点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欣赏了一组海底植物的图片,并要求仔细观察,体会句子的意思。这种设计方法突出了教学的层次,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我觉得还是可行的。我想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总分关系的'结构肯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突破了难点,忽略了重点。

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难点是突破了,但是我却忽略了教学的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到了第三、四小节,由于突出了总分关系的写法,在回过头来让学生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时候,学生有些不知道怎样来体会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上课发言还是不够积极,语言表达的也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多积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