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思想汇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阅读(3.02W)

尊敬的党组织: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重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的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级国有企业和集体、民营、外资企业相互投资参股、联合组建公司。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学校,并与公办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

以管资本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继续细化优化分类监管措施,加大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

推进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剥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管理职能,优化股权管理,探索股权改革。加大对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提高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创建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适度探索资本项下项目开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未纳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审批,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审批事项。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街道设置,合理划分和明确市、区、街道管理权限。探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

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幅缩减对特定个别企业的直接补贴,严控财政资金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支出。建立政府资产负债表。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争取率先自主发行地方市政债券。

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平均工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等指标挂钩的公务员工资形成与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社会养老并轨。

(四)努力打造前海开发开放国家级战略平台,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进前海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前海合作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

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加快实现“港人港资港服务”。积极推动深港两地律师事务所合营试点。

构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

创新国际经贸合作模式。

拓宽深港合作领域。稳步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河治理以及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前期建设等基础工作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加快深莞惠经济圈、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

(五)创新城市发展体制,加快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

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多途径、多模式推动原农村土地和建筑物产权明晰,逐步解决城市化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土地使用弹性年期、差别化土地供应、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土地供应方式。

构建新型城市规划体系。

完善提升城市化质量发展机制。推进撤销特区管理线,继续推动财政资源向原特区外地区合理倾斜。

探索国际化城市建设新路径。推进国际友城网络建设,吸引境外机构来深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全方位加强深圳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推进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强化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地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配套立法。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以及国有资产收益预决算和使用绩效的监督。明晰人大决定重大事项范围,规范工作规则和程序,完善各级政府出台重大决策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的制度,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立权责统一的行政执法体制。清理规范政府工作部门的各项职权,制定和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规范权力运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和扩大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切实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有效机制,实行案件办理、决定责任终身制。积极稳妥推进法官职业化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探索建立开放的法官遴选机制。

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信访制度,取消信访数量排名,实现网上信访受理制度。建立完善政法机关执法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

(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努力建设廉洁城市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切实解决唯票、唯分、唯年龄等问题。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

率先构建科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化体系。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及公开制度试点。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部门预算公开等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前海廉政监督局的试点作用。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更加完善、更具约束力的法规规章。深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

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唯官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改进会议制度,大力精简文件。建立完善“三公”管理配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待遇,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大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从制度上防范和杜绝“舌尖上的腐化”、“车轮上的铺张”,解决好“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着力纠正跑官及要官等不正之风。

(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和竞争力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完善互联网管理和舆论监督机制。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多种形式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新文博会办企办会办展模式,支持深圳文交所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九)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度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推进实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大学到深圳办分校,形成办学体制机制灵活多样。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就业机会公平。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居民收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无差异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培训补贴的全覆盖。

构建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推进薪酬体系市场化运作。改革事业单位工作和津贴补贴制度,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划拨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推动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创新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准入、分配、退出和协调机制,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将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低收入家庭向符合条件的非户籍无房家庭,从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向非户籍人才家庭延伸。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将个人就业、社保、信用等信息纳入居住证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积极推进完善积分入户政策,增辟“居住证+社保”新型入户渠道,适度放宽技术技能迁户、政策性迁户条件,放宽投资纳税迁户政策条件。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符合在深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平等接受9年免费义务教育。完善非户籍人员失业保险制度。保障非户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权益。

(十)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探索成立公共应急服务管理中心,统一受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市民咨询与投诉。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信用档案。

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有序吸纳非户籍常住居民参与居委会选举和社区自治。试点推进基层治理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专业社工独立的职业体系。

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

(十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美丽深圳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权责明确的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建立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部分领域试点开征环境税。

汇报人: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