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书信>建议书>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通用6篇)

建议书 阅读(1.03W)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1

全区餐饮行业,广大的群众朋友们: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通用6篇)

文明从衣食住行起步,幸福从身边小事做起,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节俭惜福、珍爱粮食的传统美德,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文明用餐、诚信经营、健康饮食的良好社会风尚,徐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广大群众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二、家庭餐桌上,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三、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在外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服务员要向顾客明示菜品分量,引导客人合理点餐不剩饭菜,科学打包,避免浪费。

四、文明礼貌,创造舒适用餐环境,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时刻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到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

期待您和您身边的人加入“光盘族”!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2

全县团员、青年们: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开展“光盘行动”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我县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实行垃圾减量的一项全民活动,为此我们倡议:

1、科学文明就餐。家庭餐桌上,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2、树立节约新风。外出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的陋习,使“珍惜食品、杜绝浪费”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3、履行社会责任。餐饮行业要将厉行节约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全程节约,减少餐厨垃圾,餐饮服务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将菜品分大、小份,让顾客按需求量点菜,倡导“光盘行动”。

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的生活态度。我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全县团员青年要支持和响应光盘行动,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为创建“无废城市”共筑美好家园行动起来吧!

共青团光泽县委员会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3

前几日和家人去位于西环路的“欢乐牧场”自助餐厅,进去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下,我看到餐桌上立着一个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光盘行动”,并在下面注释着“请适量加餐,请杜绝浪费”等字样。我仔细地看着,想“光盘行动”到底是什么呢?一旁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光盘行动就是把自己盘子里的东西吃干净,不要浪费。”爸爸停了一会又说:“可是很多人都认为打包是一件很令人没面子的事,不过在自助餐厅也要做到吃多少,拿多少。”

回家我上网查阅资料总结到,大家应该都认为一二十颗米粒不算什么,那我们做一个设想,一个人一天剩一粒米,全国十三亿人口就剩十三亿米粒,那么多米够近四百多名灾民吃十年的口粮,这是令人多么震惊的数字啊!

其实,打包并不是小家子器,吝啬也是一种美德。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环保行动,多打包,不浪费。

“光盘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4

中华民族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励。但中华民族百余年屈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复兴中华、人人有责。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复兴中华,从小事做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勤俭节约来说:“中国一年可浪费两亿多人的口粮。我国从一个粮食自给自足国,成了一个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的粮食占了国民所需粮食总量的10%,全国有1。6亿人口吃的进口粮;而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有800万吨,脂肪300万吨之多,这些浪费的粮食可够供2亿人一年口粮需要。在1月2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闵泽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止的细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最近,最近提出关于“光盘一族”的倡议,建议大家在外吃饭,尽量适当点菜。

我就曾和爸爸去酒店参加酒商订货会,宴席上酒水饮料有七八瓶,菜是一个接一个“数不胜数”呀!大家都只顾着喝酒,聊天,看节目,竖耳细听自己有没有中大奖,哪还顾得上吃呀!待宴会快结束时,看看桌上那些菜,机会每样都是动了一点,还整整架了三层,而且还不止一两桌,更是有将近一百多桌。况且人们现在都碍于脸面,不好意思打包将剩菜带走,这得浪费多少粮食呀!

我们过年,大家应该都清楚“吃年夜饭”这项过年的习俗。过年大家聚在一起迟钝年夜饭。应该是件相当美好的事情,但你有注意吗?餐桌上拿摆得满满的大鱼大肉,若吃不完,有些家庭便会将它们倒掉。都是一家人,做适量合适的菜。不会因为吃不掉而浪费,也不会因为隔夜吃对身体不好而被浪费。大家在家可将大鱼大肉换成清淡的菜,这不仅可口也对身体好。同时大家在荤菜少的情况下,可以不浪费,或者相对浪费数量少些。

民以食为天,文明就餐,珍惜粮食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济条件好了,勤俭节约依旧不能忘,老话说的好:“赚钱还需需会节”。就说富裕了,也不能忘了节约。让我们人人都来加入“光盘一族”,节约粮食从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大家一起来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挣做光盘一族,弘扬勤俭美德。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就是吃光你盘子里所有东西,让我们和浪费说“拜拜”。

以“光盘”行动为契机,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只是节约粮食,更需要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无小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国强民富不是梦!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5

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什么叫“光盘”吗?这个光盘可不是指我们播放电视的光盘哦,光盘行动,是指一种节约,是一种公益,是一种习惯。所谓光盘就是要吃光你盘中所有的食物,成为身边人的榜样,不浪费,会节约。

记得春节的时候,我和姐姐走亲访友,发现每个人的家里无论是中饭还是晚饭,都丰盛无比。看看这个好吃,看看那个也好吃,不知不觉我就给自己碗里装了满满一大碗,但是吃到一半后我就饱了,可是碗里却还剩下一大半没吃过的食物,我想了想,反正桌上还有那么多食物,我浪费点应该没关系的,正想溜之大吉的时候,却被我大姐逮到了!姐姐问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我立刻就明白什么姐姐的意思了,是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学会吃多少打多少,而不是一窝蜂的全部装到自己的碗里,最后因吃不下而导致浪费。

其实除了在家里会发生浪费外,在外面的餐馆,处处都有浪费现象。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吃酒席,刚开始的时候吃饭的人还挺多的,但越是到后面越是没人吃了,因为好多人都吃饱走了,结束的时候桌上的菜剩下许多,我拉着妈妈也打算撤了,妈妈却跟我说要把桌上的菜打包一部分回去,我低头嘀咕着:“别人都没有打包,快走啦。”没想到妈妈却对我说:“在妈妈很小的经常吃不饱饭,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了,要懂得知足,要学会珍惜和爱惜。这些菜我们不打包一点回去,等会收桌子的时候就会全部被倒掉了,多浪费啊。”我想了想。确实很有道理呀,所以大家在饭店里,能吃多少就点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讲排场而浪费。

通过这两件事,我懂得了每一粒粮食的可贵,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以节约粮食为荣,做一个光盘族!

关于光盘行动的建议书作文 篇6

我曾听爷爷奶奶说过,早在几十年前,他们就亲身经历过没饭吃,饿肚子的日子。我庆幸生活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没有战争的伤害,不用忍饥挨饿,流离失所,我们真是幸福的一代人。

据前不久的新闻报道:在北美洲,海地的贫民至今还有将泥土制成“泥饼”来充饥果腹,可是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巨大对比让我十分震惊。

那每年浪费的两亿人一年口粮中有没有你我的一份呢?

记得前几天我们一家去逛公园,肚子饿得咕咕叫,中午去外面饭店吃饭。爸爸问我想吃啥,我一口气点了好几盘自己爱吃的:铁板牛肉、爆炒鱿鱼、红烧猪蹄、清蒸桂花鱼……最后还点一碗杂烩汤。不知不觉菜上齐了,摆了满满的一桌子。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最后还是剩了一大堆的菜。这可不能浪费,我建议把剩饭菜全部打包带回家,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道:“真是个懂事的小孩子,下次吃饭记得不要点太多的菜,要学会吃多少点多少,按一人一道菜的标准就可以避免浪费。”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在托管中心的时候,坐在我旁边吃饭的同学,每次盛饭时都是满满的一碗,经他挑肥拣瘦,菜盘一片狼藉,然后一抹嘴,剩下一大碗饭菜走人。我每次好意提醒他不能浪费,他总用不屑的口气对我说:“这些食物都是我花钱买的,想倒掉就倒掉,不用你管!”我十分无奈 ,一脸茫然。

“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更不能浪费”。粮食是大自然的馈赠,通过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又饱蘸着厨师辛勤的汗水,不能因为你的一个不合胃口就给白白糟蹋了,浪费粮食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决定继续跟那个爱倒剩饭的同学做朋友,和他分享合理的消费理念,一起加入“光盘”行动,共同找回一种对粮食的温暖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