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书信>检讨书>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通用15篇)

检讨书 阅读(1.5W)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

《柳树醒了》是一篇童话,让我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通用15篇)

《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展示。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有了读的任务,学生对读就兴趣黯然了,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自由读之后,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陈柳欣说的:“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张彦鹏说的:“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周梦婷说的:“春天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发芽了。”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感到无比的自豪。是啊,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给学生一个天空,学生可以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不要束缚孩子,孩子会在学中自由地成长。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2

诵读与背诵结合。课文优美生动,篇幅短小,段式相似,于是我将读诵和背诵结合起来,提高效率。先感情朗读,引导注意用词的丰富多样,如“呀、哟、啊”等语气词的变化,然后看着板书,和老师一起背,最后激发比赛欲望,看谁背得又快又美。

这堂课我将教学环节删繁就简,整合提炼,缩短教学时间,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孩子刚刚开学,还处于收心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积极性不够高,朗读放不开,感情不到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课堂,参与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这是一首以诗歌为体裁的小课文。讲的是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课文琅琅上口,很受孩子们喜欢。但由于诗歌每段的形式是一样的,学生背诵起来时很容易记混。怎么办呢?

课堂上,我没有很好地采取适当的方法,结果背诵检查时不尽人意。带着这一疑问,我去收集同行的好办法,得知有人诗歌中把柳树当成人来写,就把柳树当成人来背?启发学生想象,柳树醒了之后像人一样做了些什么事?这样一引导,学生顿时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很快他们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

从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感悟到,教材本身有许多的快乐因素,老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难点,使他们乐学,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有收获。而我只能做事后诸葛亮再去补课了。

教学中,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对作者把柳树、春雷、春风、春燕等当成人来写的表达形式不够明白,我感觉没解决好,这是一点遗憾。还有就是学习过程中是指导朗读、练说、识字、写字任务都很重,该如何分出轻重,取舍得当,是我的又一大疑点。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3

理清课文内容。这是一首儿歌,讲述了在春雷、春雨、春风、春燕的作用下,柳树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整体感知环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柳树是在谁的帮助下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这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春雷轰隆隆,好像在跟小柳树说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有的说:“小柳树,小柳树,快醒来吧,春天已经到了。”有的说:“小柳树,快睁开眼睛看看,春天来到了。”这一说话训练的设计即深入引导学生感悟春天到了,万物在春雷的催促下发生着变化,又训练学生依据创设的情境说合理的话。这篇儿歌句式相似,用词准确丰富生动,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的好例子。学完课文后,在课堂拓展环节“春天来了还有什么醒着呢?”同学们根据课前的观察,回答的非常踊跃。然后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话:__________跟__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如:有的同学说:“春雨给小花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花哟,红了。”有的同学说:“春风给小草梳头了。梳着梳着,小草啊,绿了。”从他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源源流淌。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4

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并能根据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我源于生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实际运用能力为主导思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知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上自己的创造,制作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实效.

教学时,又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数学问题“帮建筑师设计游乐场的位置”、“小兔送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与题目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架起“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5

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笔功力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本文集诸多美的因素于一体,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品味的游记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因此我把“体验、学习、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让少年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涌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者上出意境,上出美感,在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语言的表达上都要做精心准备才可能成功。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6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思辩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本文学习重点的理解运用。

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运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进行肖像描写;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整体感知后,“谈收获,悟写法”就谈得不够深,也由于学生谈得不够深,就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学生看;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奋点来取舍教学环节,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和深。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7

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我力求创设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孩子和国王,悲孩子所悲,喜国王所喜,力求使学生忘掉自我,融入故事之中,收效较好.与此同时,尊重孩子的理解,允许并提倡个性化朗读,从课题到文句,都设计了这方面的练习,对进一步的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读文基础上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既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

朗读是重点,但低年级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复习巩固环节,以活泼的小游戏来激趣,进行复习检查,收效较好.

此外,我能够关注个别生,在课堂上,寻找机会让曹嘉汇,夏望博,朱凯伦,任跃鹏等读书,答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地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做到及时,自然,真诚,如:我听出来了,一个伤心的孩子.

在过渡语的设计上也力求自然,流畅,力求又音韵美,以期对孩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板书则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突出诚实一词.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8

要在备课上下功夫,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参与者,应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 主体,也应该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讲台是神圣的,每一个走上讲台的人都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和使命,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不断地进行反思,随时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扬长避短,真正寻找一条“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学习从反思开始,对我来说, 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9

在《gkh》这篇拼音教学内容中,我的重要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声母gkh的音,认清声母gkh的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活泼活泼的教学方式培育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重兴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了亲身的情感操作体验,他们才会主动、轻松、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为了把这节拼音课上得活泼、形象,我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筹备,制作了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安排材料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上配有多幅插图,尤其是“表音表形图”既表音又表形,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又多是为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使学生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便于学生在脑海里牢固建立字母音和形的联系。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使用“情境图”、“语境歌”,发展学生的自然语言。所以同时我以儿歌或游戏教学拼音,这也是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小白鸽g g g,圆圆小脸弯尾巴。蝌蚪戏草k k k,一条水草两蝌蚪。一把椅子h h h,高高椅背弯弯座。”这些富于变化的形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自己不足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书写字母时可以分小结,不要集中在一起,穿插些小游戏,避免枯燥乏味;在练习发音字母的时候,可以个别提问,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口都能够正确的发音,读准音;还要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0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掩卷遐思,如果说教学中还有亮点的话,就是我能根据课堂生成内容,解决预设的教学目标,难点有突破。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点拨,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感知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夏是……”的小诗,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妙语连珠,有模仿,有创新,效果不错。此外,我简洁的语言,中肯的评价,多样的鼓励,也形成了我教学的独特风格。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遗憾很多,收获也不少。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我相信,我会走好我以后的教学之路。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1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总之,教学本课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人生更为灿烂,更有意义!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2

我做了一些反思.其目的就在于总结经验,更好的为今后教学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 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 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 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烦恼。

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3

我采用联系比较,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4

《泉城》,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课文。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苏教版的教材解读中强调:“学生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朗读、理解、复述、背诵、运用,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根本手段。

我们仍要以教材为范本,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四大名泉后,让学生再次欣赏《泉城》的美丽和神奇,要求学生用现有的词语说说看到的泉水的特点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柳树醒了》反思总结 篇15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蕴含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即抓重点、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品味文中的精彩之处品出作品的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的“忐忑不安、熬、受”等词都值得揣摩。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领悟。在教学第九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在没得到丈夫的同意抱回西蒙两个孩子的心情时怎样,找出“忐忑不安”一词后,让学生围绕“忐忑不安”这个词通过找有关句子进行交流,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桑娜害怕、矛盾又坚定的心理,她那善良的形象油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交流“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醒来。”体会渔夫善良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最能让你感受到渔夫的善良是哪个词(熬),能换个词吗?比较说说为什么?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揣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