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书信>检讨书>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精选17篇)

检讨书 阅读(1.97W)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

综合《玉米粒爆爆爆》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精选17篇)

亮点:

1、整个活动比较流畅,并且环节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

2、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视觉、嗅觉、触觉等,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展示,帮助幼儿迅速建立起相关经验,这样的方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活动上,十分投入。

3、在请幼儿描述爆米花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教师手中展示了玉米粒,孩子们手中拿着爆米花,这样帮助幼儿进行对比,直接的发现两者的区别。

不足与对策:

对于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像观看录像时,请幼儿猜猜袋子里的玉米会有什么变化,有幼儿回答说袋子变大了,由于我太过急于想得到关于玉米粒的答案,我仍旧重复了前面的提问,其实这时候可以灵活的把孩子引导回来,如袋子变大了,那袋子里面的玉米粒怎么样了呢?师幼互动是一门大学问,以后还需要多学习

在活动中关于玉米粒气味的讨论,有的孩子说香香的,有的孩子说没有味道,在活动前我验证过是没有味道的,但当孩子说有味道时,我却不经意间被孩子带过去了,肯定了他们说有味道的答案,其实想这样的情况,我应当通过强调没味道的答案来正确的引导孩子对于玉米粒的气味的认识。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2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在前三年的工作中我一直 是带的大班,对于小班的孩子真的是没有接触过,所以 今年是我第一年带小班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确实有很多的反思。

1、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确实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教学。原来大班的孩子的规则意识会更强一些,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一味的强调规则对于他们则是没有太大的成果。对于小班的孩子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感,他们才能听进去我们说的话语。才能和我们交流。

2、 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抵抗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喝水一定要特别关注。

3、 关注孩子的情绪。对于新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有心情和老师交流各种事情。

4、 新小班的孩子情绪紧张,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比较焦虑。我们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我应该注意家长的情绪,只有家长的情绪稳定,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家长们才能放心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提高出勤率。

5、 关注特殊孩子。对于新小班的孩子,我们对于过敏的幼儿,性格特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稳定孩子情绪。

6、 小班的孩子行动比较慢,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幼儿园的事物,并喜欢上幼儿园。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3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蛋”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拍手边念《五指歌》的环节。接下来捡蛋、数蛋、偷蛋、孵蛋、剥蛋五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三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独立探索(捡蛋)和互动分享(数蛋)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小蛇偷蛋”、“剥蛋宝宝”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很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更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向幼儿清晰生动地再现了5的点数的不同排列方式,也体现了数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思想。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4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绘画创作课。既然是配画就不能随心所欲展开创作,必须在理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而要配好这些画,又岂是件易事,它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一次全面考试,也是学生综合素养集中体现,这里基本涉及到学生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的设计,概括提炼,多样的绘画手法……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想这节课最重要要达到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由抽象文字而产生艺术形象,然后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的学习过程。这就算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不光把儿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艺术美感。

在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现在独创能力较弱,过度依赖参考作品,美术基本功欠扎实,头脑中的形象储备不足,所以创作起来有点困难。还有一个就是作业时间问题,一节课内要好创作好这样的作业,还要点评分析,着实相当困难,有个疑问:像公开课一定要所谓的结构完整吗?如果把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注重引领感受,第二课时注重实践分析,是否可行。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平时的绘画课学得扎实,而不是每一幅画都是半途而废,我想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学生的习惯很重要。我在教学中,感觉学生难得不是不会想像,他们很会想像,之所以出现像陈老师所说的那种学生过度依赖范本,而不肯动脑,其实学生是不肯动脑考虑怎样构图、怎样创造新形象、怎样组织画面。因为学生自己的创作,完全是有学生自己从头到尾自己构思、组织画面、构图、着色、使画面逐步调整完美,符合美术的审美要素。一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会有很多,不过有些问题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解决,这正是困惑所在。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5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范文之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样办幼儿反应用心,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明白,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齐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样有意思。最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简单自如的应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情绪十分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个性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个性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齐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明白,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十分严肃地说:“昨日,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之后他们每一天用水十分节约,一个小孩不留意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这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就应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但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立刻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简单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齐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6

绘本《我妈妈》中的妈妈是个很棒的人,作者以独特的方法将一位能干而有爱心的妈妈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好的教材如何来上好它,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把握,让孩子在语言、情感和审美等方面有所发展。

一、语言与美术元素相整合。

妈妈的衣服在绘本的每一页上都出现,衣服上的爱心更代表着妈妈的爱。所以在开头呈现“花布”的课件图片,请幼儿说说对这块花布的感受,自主发现上面的爱心图案,让幼儿在活动的最初感受一种温暖。

中间环节,我也不断引导幼儿画面中出现的爱心。封底的爱心更让幼儿的情感体验的到了升华。当幼儿还沉浸在妈妈的各种变化中,对故事意犹未尽时,我引导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认识(这可作为第二教时)。在此活动中,我挖掘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引导幼儿更好地欣赏理解绘本。

二、环节设计详略得当。

此绘本画面较多,我做了详略处理。进入故事,首先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组四幅画面,引导幼儿猜测、讲述画面内容,了解妈妈的能干之处。后四张图比较有趣且贴近幼儿生活,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幼儿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绘本内容,并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妈妈。以上两个环节是重点。最后一个画面:妈妈和宝宝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互会说些什么呢?这是情感的升华处,孩子们还是很有感觉的,蒋毅说:“我想要哭了”,这也是个重点。

其他的一些画面就做了略处理,只要幼儿理解即可。

此次活动幼儿挖掘出了作品的画面和情感内涵,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7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对本市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对我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总结回顾:

近年来,教学反思活动在各个单位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它逐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认识到了反思教学的重要,我们幼儿园围绕教学反思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组织参加郑州市反思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课件培训及评比活动。下面就历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如下:

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

为了使幼儿教师及时总结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经验教训,使好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交流,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弯路,我们于20__年11月28日进行了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突出的优点是:①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干净整齐,能够完成10篇教育笔记的任务。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有恰当的小标题。结尾部分有教师的感想或对此事的看法。对整个事情做反思回顾。如一个教师所写: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偏爱与博爱》一篇中写道:过分偏爱一个孩子,你就会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飞的"闯祸"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尝试着解决一点问题,"破坏"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头脑探求一点道理。用爱心去温暖他,用耐心去倾听他,用恒心去等待他。当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放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与幼儿对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对抗的原因与特点,方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会"懒"老师,没有"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们发展的机会。③教师能够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细节。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写整理积木的、有写接待孩子的、有写玩玩具的,有写幼儿就餐情况的等。范围较广。真正做到了涵盖了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④教师制作了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插图、配画、剪画、点缀。如幼儿喝水的、做游戏的、操作材料的等,这是教师爱美、欣赏美、展示美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个别的教师构图太花、太杂乱,整幅图都配有图案背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影响了笔记本身的内容。显得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失去了笔记本身的意义。⑤教师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写出记实性强的内容。如:与天气有关的内容,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大雪纷飞与幼儿的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秋天里幼儿园落下的片片树叶组织孩子在园里捡落叶,毛毛虫子从树上落下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的情景;教师对教研员听课的感受;学习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感受;下雨时教师带领幼儿在园里看雨的情景……⑥能制作与教育笔记内容相一致的课件。如: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研究观察的课件,录制孩子们玩瓶子、玩铁器、玩纸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动存在的不足:①有错别字的现象:圆长、话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来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如:教学实践证明,不是教师就能进步,而是学生真正学会才能发展。②有抄袭现象:教师姓名和笔记本上的不一样;摘抄大量的理论:在教学中要把外因与内因分清,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促进发展。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8

这次活动我通过讲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并让幼儿回答问题,使幼儿认识了斑马线,明白了斑马线对行人安全的重要,让幼儿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通过游戏活动强烈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功效。

曾经有个教育专家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环节中,我都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开车游戏时孩子是非常的感兴趣,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画斑马线,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练习演变愉快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对绘画更加感兴趣。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了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知道不能在马路上玩耍的道理。斑马线是一个重要、常见的交通标识,一些幼儿上课时,在教师的提示下,都想起在生活中已经见过,活动后,幼儿们也更加注意观察,并且非常满足的与老师、同伴交流。并且能够自觉地提醒家长要从斑马线上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拉着家长的手。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斑马线和过马路的知识,这些幼儿非常乐意向其他同学介绍,其他幼儿们也很乐于接受自己同学传达的信息。家长在生活中,更加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强化幼儿的意识。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9

当园部把《有趣的玩》交给我们中班作为园本主题进行主题实施研究时,我们觉得根本就无从下手,范围太大了,如何开展主题活动研究?以什么为主线来实施呢?经中1班和我班的四个老师共同商量,我们决定:中1、中2先实施主题分支: "好玩的纸",之后再分别实施其它几个分支小主题:"有趣的绳"、"好玩的自然物",以整合成大主题《有趣的玩》。我觉得在这次主题中,虽然老师以预设的课程内容为主,但是我们还是捕捉到了孩子活动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欣赏幼儿,放大幼儿每一个小的发现(孩子们的尽情表现)

一次晨间搭积木活动中,轩轩用纽扣积木做了一个长短相等的十字形陀螺,放在地上飞快地转动着,而后,他又告诉我他还能进行组装呢!我很感兴趣,问他怎么装,他立刻找了个长一点的,换下了其中一块,这样十字型的陀螺就变得长短不一了,我问他:"这两个陀螺转得一样快吗?"他立刻告诉我:"不一样长的转起来不平衡,一会儿就停了。"小炎用积木拼了一个长方形的陀螺,中间放一个积木表示轴;芊芊、小叶合作拼搭了一个大型的圆形陀螺,他们合作得很成功;而飞飞也兴奋地告诉我他在玩陀螺中发现的秘密。他的陀螺一共有六种玩法,我很奇怪也很感兴趣,立刻让他示范一下。他的演示让我大开眼界,他在转陀螺之前有六种转的方法和握陀螺的不同位置,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在我表扬他时,他告诉我小雨还会用弹的方法玩陀螺,只见他熟练地用两手做了个非常漂亮的动作,随即立刻弹了出去,真实精彩。于是结束时我引导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让大家一起寻找更多的玩法、发现更多的秘密。 在活动中,老师要及时捕捉孩子们在探索中的发现,孩子们独特的表现,及时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通过集体分享,相互启发,把每一个人的研究所地化为集体的财富,又使每个人从集体财富中吸取营养。

创造想象,充分发挥(纸的巧夺天工)

在孩子的生活范围中,各种各样的纸到处存在,孩子对纸的熟悉程度不逊于我们成人。在孩子眼中,纸可以折出富有动态的飞机,纸可以染出色彩缤纷的画,纸可以带给他们的知识……在孩子的思维领域中,"纸是从哪里来的?""纸的发明者是谁?""纸都可以用来写字吗?"一连串的问题如同潮水般在孩子心中翻滚。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分工查询了一些有关纸的资料,孩子们的参与,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关注,使孩子的兴趣更加提高,激起了一个"玩纸"的高潮。特别另我激动不已的是,在孩子们玩纸时,他们能够把简单的报纸想象成各种物体,在特别的情境中能够用来解决问题;他们还能把报纸演绎成琳琅满目的物品,真的是巧夺天工,纸的造诣发挥得淋漓尽致。瞧!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纸玩"的世界中。你看,诗雨把报纸作成了一把伞,扬晟把报纸变成了一架新型飞机,王越把报纸变成了一把扇子,思含把报纸变成了一条裙子……当玩游戏,孩子正玩得兴奋时,"下雨了,怎么办呢?"老师的一句突发性的语变,引起了孩子们的恐慌。"怎么办?"有的孩子惊叫起来,不过在这之后,更多的孩子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孩子想到了避雨,有的孩子想到了叫妈妈来接,有的孩子则想到摘片大叶子当成伞,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把报纸当成伞不就行了吗!"佳航忽然大声地对我们说。"哇,你太聪明了,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孩子们对佳航的独到想法纷纷赞成。于是,一顶顶报纸伞随即生成。玩累了,孩子们受前期经验的影响,居然都把报纸当成地毯,一张张小地毯慢慢延伸变成一张超大型的大地毯,孩子们躺在"大地毯"上休息,甭提有多高兴了……

捕捉冲突,引发思考(孩子的介入与讨论)

在玩绳时,孩子们对绳子的各种运动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菲菲说:"绳子扭动的时候像蛇。"冰冰说:"绳子像蜗牛的小房子,一圈一圈的很好看。"浩浩说:"绳子像浪花。"孩子在玩的时候观察着,在观察的同时又思考着,这是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我正暗自感到欣慰,孩子们长大了。正在这时,滔滔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和好朋友交换绳子玩呢?""当然可以。"一下子,孩子们三三两两的簇拥在一起,友好的交换了绳子。"包老师,我不想和晨晨换绳子玩。"只见滔滔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走到我身边。我很好奇,滔滔一向和好朋友很友善,怎么会这样呢?我忍不住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呀?"他憋了好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绳子是新的,能变长的。晨晨的绳子是旧的,不能变长。""噢,原来是这样。那老师和你换吧!"我没有指责他,我想只要我用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他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随即,我用惊讶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哇,滔滔发现了一个秘密,他发现有的绳子能变长,有的绳子不能变长,你们有没有发现呀?"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0

比较多少是小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出物体的多少。活动前准备充分,不但有多样的教具还给幼儿准备多种操作材料方便幼儿进行操作、掌握。现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一、语言描述欠条理。

活动开始,教师用小猫钓鱼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第一只小猫钓了2条鱼,第二只小猫钓了三条鱼,问一问谁钓的多。(一一对应摆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说出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孩子们只能回答出这个是两条,这个是三条。接着教师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论性的小结似乎不能让孩子们理解,于是转换了语言的描述,用“找朋友”的游戏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一一对应,只有一条小鱼没有朋友,所以第二排的小鱼比第一排的小鱼多。

二、操作材料应简单有效。

为进一步使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活动前准备了多种材料:蘑菇、雪花片、五角星、小红花。多种材料摆放在桌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摆放,但是活动中出现了小小的混乱:物品较多幼儿摆放起来不方便,雪花片等玩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比较蘑菇与小红花的多少。活动后反思,可以为幼儿提供两种材料,种类不在多,实用就好,为的是达到一一摆放、一一对应比较的目的。

活动过程中孩子充满兴趣,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能够说出“谁多、谁少、一样多”。当然还有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延伸活动中翻看《幼儿用书》,分辨谁多谁少,“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小花多还是小碗多?”回答:“小花多……”“怎样才能让小碗和小花一样多?”回答“放上一个大虾……”哈哈,对呀这样也叫一样多,个数相等嘛;“怎样让蝴蝶和苹果一样多?”回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像一本美丽的童话书,原来科学活动会这样有趣。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1

《没有大人的世界》活动反思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会讲故事,知道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老师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虽然我们家乡泰州没有迎风摇曳的冻枝,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更没有千里冰封的奇特景观,但我们这儿有属于我们泰州的独特、美丽、神奇。尽管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小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在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的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么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那些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们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后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屋檐边边,也有雪娃娃陪着我们快乐地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了一快石头,激起圈圈涟漪。”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我通过提供适合他们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利用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探索,让孩子发现“冰的物理特性”。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帮助孩子们汇总探索结果,总结探索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后孩子们在教室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冰灯,这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瞧他们个个神情专注、乐不思蜀的样子,真有趣!他们每个人都想制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灯,作为礼物送给冬爷爷,这是孩子们一份童真、一份爱心、一份真情。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终点,更不应把孩子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看着孩子们玩着亲手做的冰灯,寒冷再也不能阻挡他们散发出的热情、探索的激情,我们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3

语言活动“ 小兔乖乖”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活动前教学设计上,我就以先第一遍听故事,第二遍看图听故事,然后进行有效提问,如: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谁?发生的故事情节进行有效提问,再进行安全教育来进行小结。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和我预计的一样,由于我班幼儿的倾听习惯较好,因此在听第一遍故事时都能安静地倾听;在第二遍时,有了图片的出现,我脸上的表情和动作对故事的发展也有起伏的表现,再度吸引幼儿倾听。有了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孩子们在回答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谁?都能回答出来。奇奇甚至还答出“兔宝宝有三个,是:长耳朵、短尾巴和红眼睛。”好听又熟悉的歌曲旋律是故事发展的主线,孩子们时而用温柔的声音学兔妈妈唱歌,时而学大灰狼那粗粗而恶狠狠的声音唱歌,有的孩子已经能跟着故事学说简单而重复的话了,歌曲更是一起演唱,教室内很是热闹。

针对现在有些幼儿会跟陌生人走或给陌生人开门的现象,接下来的环节,我就开始设置情景游戏:请小朋友在家,我当陌生人来敲门,说是“妈妈的朋友,妈妈在楼下等你,你快开门,跟我走吧!”可喜的是,孩子们全都说“不开不开我不开”;一计不成,再来一计,现在在公园里和妈妈走丢了,“小朋友,快过来,我给你一颗糖,我带你去找妈妈。”孩子们坚决地对我说“我就在这里等妈妈。”如此和孩子们来了几次斗智斗勇的游戏,其中一次把ipad也用上了,我们的孩子们都表示不开门。

由于在活动前我能对班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状水平比较了解。因此,活动的实施和预设几乎相同。故事的人物、情节、歌曲及安全教育全部贯穿,从而也顺利的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4

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对立学习音乐小朋友们都喜欢,但是游戏他们就更喜欢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掌握,那我们大家一齐先来做一个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反复做几次,交换顺序。让幼儿明白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齐,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都表现得很用心兴奋,想明白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立刻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群众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资料。之后老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资料,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透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带给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透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到达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透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

作,对幼儿来说有必须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忙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此刻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简单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透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5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内容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不过弯来,总是围绕自己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启发孩子的思维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尝试运用关联词——语言活动《分房子》的教后反思

在语言《分房子》活动中,结尾部分我设计了语言游戏“接龙”,让孩子在孩子的提问要求下尝试接答结果,“因为天气太热”(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开空调……)“因为我爱吃蔬菜”(所以我的身体好,所以我长得高,所以……)

结尾部分的设计,将故事教学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因为……所以……”的句式。“因为……所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短语,将这个短语的学习运用在语言游戏中,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情绪,为幼儿正确使用短语“因为……所以………”作了铺垫。让幼儿能主动学习,敢于尝试思索,说出不同的答案,较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尝试精神,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6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 篇17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对于科学活动,总是很难处理好,要让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受孩子喜欢,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大挑战,科学活动还要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这又是给教师出的一大难题,可是只有把这些做到位了,那么科学活动,才能真正给孩子以启发。

一个活动下来,自己对自己设计、执教的活动,还是有让自己欢喜的地方的,但是也有不足:在品尝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上有点仓促,我应该让幼儿们从我的盘里挑一颗,把糖果拿在手里跟小伙伴们说一说,选的是什么糖?吃起来来两种糖有什么不一样?(主要让幼儿说出软和硬)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结果我是让他们过去品尝,回来时他们都快吃好了,我这时才问,因此孩子答不上来,的确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困难,以后我会注意。最后,我分组让幼儿们把玩具分类送到两个不同的盒子,这环节,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

因为这个活动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就要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为,我总认为小班孩子需要通过角色扮演,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还是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对活动也表现得很积极。虽活动不是很成功,可我不后悔进行尝试,但在今后的活动中还是要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