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书信>检讨书>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检讨书 阅读(2.9W)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我执教了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曲伟、郭海丰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不断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以上为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3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从而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那该怎样来突破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呢?如果把捞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告诉学生,我想学生不一定理解,不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走进文本,自己去发现,让他们带着“捞铁牛做了什么准备工作”这个问题去自己阅读文本,自己去文本中找关键词,自己去理解概括,甚至可以一边读一边演示。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些同桌还开展合作学习,一人讲述一人演示,在汇报交流环节时,学生讲得非常好,很多学生还能脱离书本把捞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讲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已经走进了文本,还消化了文本,内化成了知识,甚至还有个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还能一边讲述一边演示。我想:这比我直接交给他们现成的知识要好的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与理解得到的知识是最难忘的。接下来我也让学生自己自学4-6自然段,了解打捞的过程,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竟然用三个字概括出了整个打捞过程:铲—划—拖,我想:学生能用这么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打捞的过程应该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放过无数次电影了。

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让生大胆地走进文本,这也许就是教师的一种解放,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体现吧!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4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5

鄂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第7课《寓言两则》包括《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这两则寓言,我选择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它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在第一个环节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那不会装会的丑态,我用老师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显示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非常不错。再理解“讲排场”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排场”再这里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场面;再理解“滥”字时我又用了选择字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词语的方法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并且注意训练学生用概括、简练的语言叙述和回答问题,不要复述课文,体现了教学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体现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也。”

整节课我觉得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小非常好,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还不够理想,老师的语言显得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这节课上完后,受到了刘主任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安家都说是一节成功的课,都夸我肯积极钻研教材,备课本、备学生,但是我明白,这节课不仅仅是我自己刻苦钻研的结果,它包含了许多老师的无私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董老师,上课之前,我一直压力很大,董老师一再鼓励我说:“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自己又自己的风格,相信你一定能上好!”董老师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我怎么说过渡语,怎么评价学生的回答……听完试教后,董老师又鼓励我说:“上得不错,下次一定会上得更好!”然后又逐字逐句地给我分析、讲解、修改,反复锤炼,正是又了董老师细心地指导和鼓励,我才能够比较成功地上好这节课。再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种钻研精神放再每一节课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争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6

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并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1、理解“找碴儿”的意思,知道反问句表达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读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语气变化。现在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其中不乏成功之处,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语文课很简单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是基础,是内化的过程,怎样引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满怀激情和思考到课文中去神游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想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孩子们读出语言的形象,读出语言的情味,读出丰富细腻的语感,读出对语文的兴趣。

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词表现了狼看见小羊时的心态,我让学生通过给“很“换一个词来体会这种心态,从而为后面对小羊的找碴儿作了情感铺垫。在指导读第一次找碴儿时小羊反驳的话时,我抓住了两个表示小羊神态的词语“吃了一惊”、“温和”,来让学生读好小羊的话。可喜的是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小羊说话时语气很温和,而且还很有礼貌。他们一下子就从小羊的话中找到了“亲爱的狼先生”、“您”等词,跟我的意图不谋而合。

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建立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受到感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 彩绘变得富有感情的色彩。而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是比较差的。在课堂上,这就必须得从引导学生从正确理解词语开始,这样才会逐渐地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文讲了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儿。在学习第一次找碴儿(课文第2、3自然段)时,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而且指导得比较详细。先投影出示狼说的话:“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我让学生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第2句是一个问号,那应该怎么读?自己想想练练,自由试读。学生能从标点符号中体会出狼凶的语气。在理解完小羊说的话后,提问:“面对狼的胡搅蛮缠,小羊有没有生气?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马上找出“温和”一词,我立即让女学生温和地来读一读小羊的话。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对对话朗读的方法已有所了解。于是,在学习第二此找碴儿(课文4、5自然段)时,我又对刚才的学法进行了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文中的标点符号、提示语来体会狼和小羊的对话,读得很不错。对话朗读就要这样体会。下面就请小朋友继续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4、5自然段。怕有学生不懂,我又解释了“提示语”,在说之前的一些词语,比如刚才的“温和”一词就叫提示语。学生们若有所悟地读起来。当请学生来朗读狼说的话时,他们抓住了第一句话后的“!”和“气冲冲”一词读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儿时更凶的语气。而小羊的话则是从“可怜、喊道、啊、呀!“等词中逐渐体会出害怕、惊慌的表情和语气。

三、突破难点,贵在无痕

常常很钦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指导朗读,还是理解难点,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迹,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课中的“找碴儿”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觉颇为成功。“找碴儿”一词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经出现了,但我没有直接问学生它的意思,也没有急于把词的意思(找借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说的话时,学生们已经明白它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于是,我趁势提出:“所以小羊怎么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呢?明显狼是在没事找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儿就是——?(找碴儿)”并出示这个词语再次让学生朗读,此时已无需多说,学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又追问:“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有学生回答出了。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出了它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是狼不断地在找碴儿,当学完4、5两个自然段时,我又再次提及:“(因为去年小羊还没有出生呢,怎么可能说他的坏话)狼这样没有道理地捏造瞎编,就叫——(找碴儿)。”这样,再次让学生巩固了词的含义,也更让学生加深了印象。

四、阅读感悟,培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解。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如小羊说的那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当我问学生这句的后面是问号,那小羊是在问狼吗?学生不理解,有的说是,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数遍后问小羊的意思是——学生明白过来: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当学生自学完4、5自然段后,我采用了这样的问法:“小朋友,从他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另外,学生们对文章的结尾很感兴趣,一个……让他们猜测不已,他们很想知道最后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由于教案中没有设计,故而绕开了这个话题,学生有些失望。对于全文的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带着表情加上动作来读,可能更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效果也会更好。

理解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的确,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7

《彩色牛奶》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活动,这节语言课有两个目标,分别是: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这个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和有趣。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故事情节。第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认识吗?他有什么本领?这头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前期经验准备不够,导致幼儿觉得奶牛能挤出奶是神奇的地方,因而没有关注到牛奶颜色的不同。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为下面的创编做准备,同样也是为了达到目标一: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看的时候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乐于动脑筋。但位子安排似乎欠妥当,有几个小朋友看不见,因此就站了起来,有几个干脆走神,效果不是很好,但这头奶牛的神奇和有趣小朋友还是感受到了。第三个环节完整欣赏故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完整性的理解,并尝试跟着一起说说,回忆第二个环节中的“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可是在正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部分幼儿根本跟不上flash的语速,以至于幼儿说的少了。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是为了达成目标二: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前期经验不足,蔬菜图片有限,不足以丰富幼儿的认知要求。在这个环节的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如蔬菜图片是由课件呈现,而动物图片是挂在黑板上的,因而体现不出“喂”的过程。或者改成全部由课件呈现,完善课件制作,体现“喂”的过程,或者改成每个幼儿都能选择一张蔬菜图片,进行喂奶牛吃并尝试仿编句式结构。

语言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说,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幼儿觉得没什么可以玩的,会让幼儿觉得很没意思,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幼儿的前期经验也不够充分的话,也会失去说的机会,也同样会让幼儿无话可说。这个问题是以后的语言课中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通过了这个活动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到了一些语言课的技巧。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8

《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教学这么多新的知识点呢?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呢?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构成的过程,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潜力。透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读出这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习。在练习环节出示问题。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你明白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如此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__年8月8日这个历史好处的日子的记忆火花,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最后知识拓展环节出示以全班群众照为背景的月历,让同学们兴趣再一次提高期盼一次的数学课,制作月历,为下节课知识作铺垫。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忙他们记忆,这一资料本来很枯燥,但透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个性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贴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资料,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带给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能够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潜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潜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9

在《窃读记》的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扣住窃读,体味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窃读的滋味。

一、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

记,即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结果。抓住这六个要素,就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二、扣住窃读,理解课文重点,体味作者窃读的滋味

1、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课堂上让学生直面文本,品读重点词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并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感受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然后再次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述的细腻传神。

2、关注学生言语现象,让学生学“语”习“文”。语文教学的主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中充分体现了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3、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主角,引领着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课堂问题讨论焦点化,始终围绕“窃读的感受“展开。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0

《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 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所以称赞的效果多么神奇啊!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 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自然揭题,营造气氛

在课伊始,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你坐的真端正,你们的学习用品摆放得多整齐啊等)。这样,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到轻松,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红悟意,读中悟情

在讲授本课时,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两句相互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身临其境地朗读,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时,我拿出了一个大苹果引导学生读,把苹果的香味通过学生的朗读弥漫在了整个教室。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

本 节课中我还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架起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最后拓展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称赞称赞周围的人。如:同学、老师、警察、父母、消防员等。来体会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帮 助。学会感恩,在这一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激励了学生敢想、敢说、乐说的学习精神,促进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体验。

当然,本课中我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应改进: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预设与生成有一点距离。

3、学生在课前对教材的熟知度不够,导致学生开始对文本理解不深。

其实,诸多的不足和遗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程的关系重大,我会紧随教改之路,继续学习进取,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有内而外的生机。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1

《丑石》一文通过发现一块丑石其实是陨石的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美、大美可能深藏于大丑之内,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浅陋的眼光去评判事物的美和丑。

教完这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我乐意学”。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这种对比托理的教学方法的好处所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渗进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于创新的紧迫,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与学生同进步前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的搭配问题,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搭配问题教学反思。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突出用符号方法表示搭配结果。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主要通过简单的搭配体现有关的组合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上述基本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中,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即从课前听《喜洋洋与灰太狼》引出美羊羊要去游乐园玩需要为自己精心挑选衣服的问题),设计一些趣味题型(如游乐园中“两人三足题、绘画涂色题、拍照等”),既贯穿整节课,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欢畅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在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略读课的特点,主要让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于是设计了初读—再读—总结写法三步教学。初读后初知课文大意,了解毛主席在花山发生了哪几件事。再读时让学生说说通过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最后快速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是如何写出毛主席的这种高贵品质的,从而小结写法,并用刚刚学会的写法进行小练笔。

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虽然很快找出毛泽东的花山的三件事,但汇报从这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谈感受的时候,学生的体会非常片面,单一,不够深刻。反思其原因有二:第一,原本以为经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讲授本课时,并未补充相关历史资料,但在谈感受时,发现学生对当时人民的生活、环境的了解非常有限,也就无法从“沏茶给群众”以及“给烟警卫员抽”这两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群众的高贵品质了。第二,对于毛主席本人的介绍没有进行必要的补充。虽然在课文的第一句提到了毛泽东“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但没具体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无法理解毛泽东是如何日理万机,就更无法理解毛泽东在为解放全中国事业操劳着的同时仍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样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是何等的值得敬仰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针对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我从几下方面如手:

一、利用情境图,用讲故事方式进行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与一年级孩子来说,讲故事是教学手段之一,特别是童话故事。我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主了学生。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 ”,由“吃”到“ ch”,由“狮”到“sh ”,由“日”到“ r”的过程,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大大地提高他们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表音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在教学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利用顺口溜记住字母。

要把汉语拼音记住,记得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让豪语拼音忘记,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自己的方式记住字母,这对已有些识记豪语拼音经验并喜欢探究的小朋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机会。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如:人耍狮子sh 、sh 、sh ,老师老师sh 、sh 、sh ,狮子狮子 sh、sh 、sh ,s +h = sh 、sh 、sh。。。。。。

四、利用游戏,巩固字母。

对与本地孩子来讲,要发准平舌音与翘舌音很难,因受地方语音的引响。利用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五、利用“师带徒”形式教学。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的方法来学习新的音节,并且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六、不足之处。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些欠缺之处:1、个别学生对sh 与r 的发音不准,shi 与ri 的发音不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要用放大镜来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s 和 r的书写不正确,需要耐心和细心,多练是关键,但是还有个别学生书写得较差有待多多练习。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篇15

巩固训练我设置了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申奥成功视频、“我拨你说”同桌游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就在同学们身边,生活处处皆数学。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在探求时分的关系及认读钟面上的时间虽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掌握不好,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但有的已经遗忘,造成教学上的困难。整个课堂时间的把握也稍稍有点欠缺,在探讨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花得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练习环节有点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