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节日庆典>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作文参考

清明节 阅读(2.96W)

清明节扫墓作文之一:

清明节扫墓作文参考

清明节,我来到你墓前。

虽不曾亲眼所见烈士们的样貌,但你们的名字,依然在我心中,永不毁灭。你们去了,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如刘胡兰15岁时就为国而牺牲,董存瑞18岁便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在炮火中接受了洗礼,并立下四次大功,两次小功……难道他们在宣告“参加队伍”时,没有想到吗?不,他们想过,但我认为他们更多是想的,人民、人民……

其实,清明是为了奠那些先烈,还有就是慰籍我们的亲人。在我身上就发生一件事,因为对那件事我明白我必须来到你的坟前为你祷告。

小时候我很淘气,总不时得弄出什么坏事儿来,爸爸、妈妈也曾打骂过我,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可对于不懂事的我,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开始“犯病”了。在家中,老太爷从不与我讲话,也不让我与他接近,听其他人说:老太爷他不喜欢女孩。但对于年幼无知的我来说,偏偏喜欢粘住他,不离开他。有一次,他急得把我推倒在地,脑门上留下个大泡。自从这件事后,我沉黩了几天,然而过了些天,我又开始闹了。我五岁那一年的夏天在河边玩,看其他大孩子们在水里,因为我小所以只能呆在岸上。忽然,脚一滑掉时了河里,我那时心中充满了恐惧,手不停扑水,可面对死神,我不审无力挣扎。大孩子们看见了,立刻过赤帮我,但他们的能力有限,根本救不起我。在那会儿,只听“扑通”一声,之后一双温暖的大手,将我拖起……喝了几口水的我上气不接下气,待我缓过来后,我已经换上干衣服,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好些了吗”?我点了点头说:妈妈刚救我的是谁?“是……老太爷!”我听了之后,愣住了,心想,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老太爷怎样了?可妈妈并没有回答我。就在这时爸爸进来了,进来时眼睛通红。对妈妈小声地说了些话……妈妈忽然飞奔了出去,随即,爸爸也走了。我的好奇心,使我也跟上了他们的步伐。一到大厅,我发现老太爷正躺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虽不懂事,但对于这些事,我还是有些明白的。我站在门口,眼泪不禁地流了下来,我又摸了摸额头,一切仿佛已静止。过了些天,妈妈将我拉到房间里,神秘地说:“孩子,你知道老太爷,为什么不和你说话吗?他并不是不喜欢你,他还在临终前让我们多照顾你。其实,他有病,而这种病也会传染的,他是想保护你…”。

又到清明,我来到你的墓前,希望一切都好!

清明节扫墓作文之二:

我们这里的清明节有很多习俗,比如说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今年的清明节有一件让我既开心又兴奋的事---拔茅针。总是听大人们说,在清明时节吃茅针,视力会变得更好。于是,一放假我就央求爸爸带我去爷爷的鱼塘边踏青,拔茅针。

好不容易盼到吃过午饭,爸爸开车带着我出发喽。一到目的地, 我就飞奔到池塘边。清清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池塘边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阵微风吹过,感觉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绿油油的麦苗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旁,显得是那样葱绿;池塘边的茅草地也欣欣然睁开了眼。我和爸爸瞪大着眼睛在茅草丛中寻找那可爱的小茅针,你们在哪儿呢?“哈哈……我找到了。”爸爸神秘地举着手中的一根茅草,对我说,“来,儿子,给你茅针,尝一尝!”我接过来,细长的茅针就像妈妈织毛衣的竹针,顶端还有一片小茅叶,中段微微隆起,外面裹着淡绿色的外衣。在爸爸的示范下,我轻轻剥开茅针那嫩绿嫩绿的薄外衣,便看见了洁白如玉的茅针肉,吃到嘴里软绵绵,甜津津的,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清香满口,真好吃。爸爸告诉我,我们吃的茅针是茅草的嫩芽芽,清明时节吃上三次,有明目的作用呢!我一听顿时来了劲儿,为了我的视力,我可要多采多吃呀。

我趴在茅草丛中,仔细寻找着小茅针。在春风的吹拂下,茅草长出了片片绿叶,在几片修长的叶子中间,紧紧地包裹着的就是茅针,像是百般呵护的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我发现一颗拔一颗,再吃一颗。就这样,我边拔边吃,越拔越高兴,真的是好好地过了一把茅针瘾。

后来,我把拔到的茅针,装进口袋里,留着和我那些也近视了的小伙伴们一起享用。虽然弯腰拔茅针过程很辛苦,脸被晒得通红通红,手也被茅草戳得又红又肿,最后的结果可是大丰收哟。瞧,鼓鼓的一袋呢!

傍晚,我回到通海桥。当我和朋友分享我的劳动成果时,我的心里特别开心。

清明节扫墓作文之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初春,大地泛出鹅黄色的淡绿,花儿悄然绽放,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迎来了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节下午,与往年一样,我和爷爷,太爷爷以及家族的人踏青扫墓。

四月,小草刚探出娇细的脑袋,桃花张开粉扑扑的笑脸,梨花浓妆淡抹脸儿涂得煞白煞白。我在田间小路上跑来跑去,路旁的油菜花时不时拂过我的衣角,染上金黄的颜料。空气里夹杂着花的香,泥土的清新,让人为之一振。

我和长辈们来到一个矮小的坟头,这里静卧着我的老太。一年未曾拜访,坟头上杂草丛生。矮矮的坟头,承载着几代人的思念与牵挂。二爷手拿铁锹,在一片旷野上炼出一顶“帽子”。那是一个大土块,成六边形,顶上残有几株小草,就像给坟头安置了一顶遮风挡阳的帽子,也只是后人能给祖宗唯一的实用的东西。每每清明,点纸依然是不变的习俗。早在十几天前,就要准备折元宝“捎”给祖先。火点起来了,纸钱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太爷爷嘴里念念有词:“回来了,来拿钱了。”太爷爷伫立良久,仿佛在想些什么。也许难忘故人。

在太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又到了一处。这里荆棘丛生,把这座坟围了起来。这些荆棘格外难缠,一不注意,就能叮你一下。几位长辈聊起话来了,重启了旧时的记忆。从谈话中,我得知,长眠此地的老太曾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大爷打趣道:“这位太太可有一段光辉历史了。听你太爷讲讲。”太爷嗓音沙哑地讲起这段尘封往事。长辈们静静地听着,陷入了无尽地回忆之中。他们在怀旧,在记忆,在思念。清明,这个让人多愁善感的节日。

远处,一家子人走来了,想必也是来上坟的。搀着老人,牵着小孩,小孩蹦蹦跳跳,不知来所为何事,老人盯着远方,小脚颤颤快快地跑,眼里注满情思。“滴滴——”一声声汽车鸣,城市的人下乡看亲人来了。到了目的地,也许太过激动,嘴角在抽搐。久违了,这魂牵梦绕的故土,久违了,这安静的坟头。

清明,这个思绪绵绵,黯然销魂的日子。又不禁得吟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