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节日庆典>腊八节>

腊八节随笔:腊八的情怀

腊八节 阅读(2.46W)

编者按:腊八节吃腊八粥,吃的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情怀。

腊八节随笔:腊八的情怀

今天是腊八节。

刚听说时,狠狠地发呆了一下。每天朝迎旭日,暮送夕阳,总以为日子会在一成不变中凝固,便很少去关注。农历肯定是记不得的,连公历也经常会在批改作业时愣在笔尖。生活,只剩下了上班的非周末与可以赖床的周末。

今天是腊八,不是周末。一大早,走进学校。学校并没有变化,树高高低低,还是那样生机勃勃。花零零落落,悄然等待着有朝一日的“花枝俏”。但,似乎又有什么不一样了。是空气中多了甜味吗?腻腻的甜味,糯糯的甜味,黏黏的甜味,轻轻悄悄地飘在每一个角落,钻进鼻间,钻进手心,钻进每一次深深浅浅的呼吸间。是孩子们的笑容里多了期待吗?那么真那么纯的期待,那么急那么迫切的期待,似乎每个人手中都握住了一个小太阳,迫不及待想驱走三九的严寒。刚刚洗漱完的也好,已经在操场跑了两圈的也好,一路遇到的孩子,都阳光灿烂。

“今天有不一样的粥。”一个女生悄悄说。

“是腊八粥。”一个女生纠正,“我昨天看到一袋一袋的东西了,那是用来烧腊八粥的。”

今天有腊八粥!我恍然。

腊八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过了腊八就是年。”如果说,过年是一支欢快的民乐,那么,腊八就是那乐队里的唢呐,一声高亢的召唤,幸福便悄然而来。腊八要吃腊八粥。吃腊八粥是习俗,或是庆祝丰收,或是期盼幸福。那么,学校里住校的孩子怎么办?

这个有住校生的学校叫做花桥中小,坐落在浦江西部的山区里。学校不大,但却有两百多住校生。这些住校生,有来自遥远的云南贵州等地的,也有父母外出打工的本地孩子。他们,有的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当城里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却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自理。那瘦小的坚强的背影常常让老师多一份怜惜。晒晒他们厚重的被子,搓搓他们生了冻疮的手,整整他们穿歪了的衣裤,学校的老师们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这些孩子。

“孩子们,快来吃腊八粥。”喊话的正是巧珍。巧珍是食堂主任,负责着住校生的一日三餐。孩子们吃得饱不饱好不好成了巧珍的心头事。米饭面食的交替,荤菜蔬菜的搭配,巧珍在安排食谱时煞费苦心,菜单常常一改再改。她说,这次吃腊八粥是由学校党支部牵头的。党员老师从前一天就忙开了,挑最好的食材,选最好的配料,剥皮、去核、清洗、浸泡,再加上今天食堂工作人员的熬煮,曾经在锅里上下翻滚的红枣、黄米、绿豆和莲子,已经软软的,润润的,香香的,被一碗碗盛好,正热气腾腾地等着孩子们。

餐厅很快被孩子们的身影挤满了。那浓浓的香味溢满了每一片笑的花瓣。腊八粥非常好吃,仿佛是陈年的老酒,味道绵甜醇厚。孩子们或惊喜尖叫,或欣然入座,都是一副垂涎欲滴、急不可耐的模样。很快,餐厅里便只剩下碗勺的碰撞声,还有满足的叹息声,此起彼伏,温暖了这个寒冬。

“这是我第一次吃腊八粥。真甜!”一个憨憨的男生舔着嘴说,他的生了冻疮的脸上有快乐在流淌。

“这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腊八粥。”说话的是一个五年级女生,她自己扎的漂亮辫子上绑着个蝴蝶结,鲜艳生动。

是的,这不是一碗普通的腊八粥,它是一种情怀,一种温暖。也许,若干年后,孩子们的记忆里不再有生活的不易,不再有求学的艰辛,我的记忆里,不再有这些孩子,但只要脚步还迈在生活的里程中,这份温暖便永远荡漾在每一次念想里,回眸中……

作者:潘芝芳

公众号:笔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