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节日庆典>端午节>

高中生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00字

端午节 阅读(1.25W)

篇一:端午节粽子飘香忆祖母

高中生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00字

端午节来了。看着超市冷藏柜里刚上市的粽子,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母,想起了她缚的粽子。

小时候每年过端午节,缚粽子用的芦苇叶子全是祖母从江边或河边亲手打回来的。先把叶子煮一下,再洗一下凉干,同时把大米用水淘洗一下。接着在祖母的带领下,家里会缚粽子的人便全部行动起来了。先用三到四片叶子相互重叠着摊成一排,再把叶子头部卷成圆锥状,用勺子将米把里面填满,再用叶子的剩余部分将大米裹好密封,最后再用一片叶子沿粽子四周缠绕一圈,用手指摁住余留的叶子尾,用穿针从粽子中间插进去,再把细长的叶子尾穿进针孔里,从另一面把穿针慢慢拔出来,这样就把那细长的叶子尾带到了粽子的另一边,再用手慢慢把叶子收紧,一只又大又好看的粽子就完工了。我总爱捏着那细长的叶子尾,把粽子拎起来看,就像欣赏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有时粽子里还要放些红枣、红豆、花生等,使得粽子的品种更加丰富。

粽子一般都是头一天晚上缚好,端午节一大早祖母就起来煮,煮粽子时还要放些鸡蛋或鸭蛋一起煮。等我起床时,灶房里早已飘出粽子诱人的香味了。因为缚的粽子较多,多余的粽子总要放进大瓦缸里用水养起来,吃较长一段时间。我之所以了解如此多的细节,因为那时我是祖母的小帮手,专做插穿针、数粽子之类不需技巧、不用费力的小活。

不仅是粽子,祖母包的包子,捏的馄饨,擀的面条,煮的红烧肉、红烧鱼……,哪一样都是我无法忘怀的美食。但在那艰苦的年代里,这样的美食当然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尝一下鲜。不过祖母腌制的自家产的咸菜、萝卜、酱豆等,倒是每餐必备的小菜。

我从高中寄宿学校以后,就再也没有时间看祖母缚粽子了。随着八年前祖母辞世,让我今生彻底失去了这样的机会。那全家乐享天伦的情景,只能在一次次的回忆中再现……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还是公社化的生产队时代。年近五十的祖母已不再参加集体劳动了,挣工分养家糊口的事情,就由父亲、叔叔和姑姑们继承了下来,还有后来嫁进门来的母亲、婶婶们。不是祖母不想出工,而是繁杂的家务让她离不开家。那时我们家十好几口人,祖母在家洗衣、做饭,打理菜园,饲养猪羊和鸡鸭,家务活一点不比出工轻松。因为人多,我们家自留地也多一些,祖母总是随季节变迁周而复始地播种、采摘,总会让全家人吃上时令新鲜的果菜。

再后来,就像分田到户一样,我们家也由一个大家分成了几个小家,祖母被安排由二叔家赡养。但平常她依然过着独立的生活,继续着忙碌的家务。不愿给别人添丝毫麻烦,这是她一生未曾改变的性格。但她对家人的牵挂和关爱,总是默默地落实在行动上。无论农忙还是平时,只要有空闲,祖母常去地里帮忙;未分家时,中午吃不完的饭菜,总是夏天留锅里,冬天装进碗罐焐在灶堂里,等在地里做体力活的父亲、叔叔和姑姑们傍晚回来当“晚茶”;分家后,她经常做些自己舍不得吃的好菜,等待寄宿在校的孙子孙女们周末回家改善一下;到我们上班拿工资了,给她一点生活费,她也从来不肯要,说我们要结婚,要买房,在外面出门就要用钱,云云。总之,就是不肯让我们为她花钱。

祖母长方脸,慈眉善目,一看就是那种让人信赖、容易亲近的人。即使生气时也常是脸上带着笑意,换句话说就是她不是真心生气。她从不羡慕人家的富裕,也不嫌弃别人的贫困,把子女们调教得温文守矩,知书达理。在生产队里,她从来没有争过份外的利益,倒是经常在生活上接济队里那些困难的人家;那时候家里很难得开个荤,每逢此时,她都要盛一大碗米饭挟些荤蔬菜送给左右邻居家;有时菜比较丰盛时,则送一碗米饭一碗菜;把大家都安顿好后,留给她自己的只有那诱人的香味了。

祖母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但她没有缠过脚,一双勤劳的大脚踏遍了她生活的这方土地。年轻时在生产队挣工分,年老后仍在自家地里劳作,操持家务;自己种的多余的果菜,还一早起来赶到集市去卖;空闲时自己编制鱼网,到河里钓螃蟹和河虾;上世纪九十年代,七十高龄的她也曾到江边去捞过鳗鱼苗。晚年的祖母还信了教,每次礼拜她都风雨无阻,赶往路程不近的教堂。有时年轻的教友骑车带着她去,大多数时候则是自己来回走,路上走累了就歇一下。她那双没有缠过的大脚,有力地支撑着虔诚的她。

生活中中,祖母也是非常“讲究”的人。每每走亲戚出远门,都要洗涮梳理一番。那时候牙膏牙刷还没走进农村,她总是先用食盐涮涮口,然后洗脸,再把长长的头发梳理一下,绾起来,用黑色的网鬏网起来,用簪子一插,最后换上那身洗得有点褪色的蓝布衫,腰间别一条小手绢,臂上挎个小竹篮,遇上下雨天时手里还要打把油纸伞。这身打扮总给人一股净雅、清爽的感觉,就像她调理的菜园一样,一行行、一垅垅,整齐有序,一丝不苟。

祖母的身体状况向来挺好,除了血压有点偏高,并无其他患疾。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我立刻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因为平常都是我往家里打电话,不是重要的事情父亲一般不主动打电话给我的。

因为得的是“中病”,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她突然之间便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植物”人。在医院抢救治理一段时间后,就在医生无能为力的目光中从医院转回了家。自从“中”了以后,祖母便不能吃东西了,除了不间断的输液之外,只能通过导管灌输一点奶粉、米汁之类的流质食物。在祖母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我总算挤出时间陪着她度过了几个日夜。我坐在床边,紧握着她的手,希望她能感觉到身边的我,更希望她能睁开双眼,像往常一样询问我在外面的情况。但从脚开始慢慢往上体漫延的冰凉告诉我,与祖母的诀别快到了。

那天雨夜的那一刻,恰巧就我一个人在祖母身边,目睹了她生命的最后一瞬:她突然睁大了双眼,咽喉间发出一声闷响,就像平常打了一个嗝,然后就慢慢地合上了双眼。短暂的数秒,祖母的生命之旅就停止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没有呼天怆地的痛哭,甚至忘记了痛苦。我平静地拨打着电话,把祖母走了的消息通知已经疲惫的亲人们。因为我知道,祖母这次真的要出远门了,是去那她一直为众生祈祷的天堂。

端午前夕忆起祖母,是因为身体里流淌着的血脉亲情,是为追忆淳朴的乡风习俗,更是盼望代代传扬那勤劳、善良、宽容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篇二:端午节随想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篇三:端午节的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现在国家已将端午调整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因为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有利于人民群众开展各种与节日主题内容相符的活动,如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端午节的赛龙舟、尝粽子,中秋节人相聚、赏明月、品月饼等。

希望大家也能牢记传统节日,勿忘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得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