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讲话稿>科教文卫讲话稿>

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科教文卫讲话稿 阅读(3.03W)

各位老师:

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大家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知道一些村小的老师,有好多想去却没这样的机会。可见,我们作为二小的老师是幸福的。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再次谢谢陈主任给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的杭州之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说真的,四天的学习让我心潮澎湃,从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我感受特别深,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名师之所以为名师,除了教学突出外,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总感觉有很多话想与大家说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怎么说呢,总之一句话,四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是我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这次的千课万人的主题是:学导课堂。会场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导于中见师魂,学然后有发展。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就对海素说这句话说得真好,会导、善导不就是老师该做的吗?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才能有发展。这不就是我们老师所要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关于学导课堂,郑毓信教授在他的讲座里也提到了,他说 “学.导”有效课堂要求做到讲课精练有效:“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从这三个精讲,三个不讲我们可以体会到学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的。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导”上,着力于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引导,引领学生展开思维和认知活动,使其立足教与学的中心地位并获得真正地发展。在“千课万人”的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每一位名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也了解了学导课堂的导是怎样实施的。

1、导在问题情境的感悟上

数学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很重要,它除了可以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外,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由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和思维的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为旧知和已有经验,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国。例如,姚健老师的“分数再认识”开始设置这样的情境:一张长纸条可以表示1,一张短纸条也可以表示1;接着在用短的纸条表示1,长的纸条就表示5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思考:如果你手里的绿纸条(长的)表示1,那么另一张(短的)表示几?为什么?导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逐步地抽象出相应的分数。丁杭缨老师通过设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较的情境,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获得了三角形的概念。朱伟森老师呈现负数和温度计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利用直观,主动进思维并初步理解每个简单负数所表示的意思。强震球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厘米”,他通过设置比线段长短,量绳,量路和量小棒的情境,让学生感悟要知道长度需要度量,以及可以根据需要有多种度量方法。然后,又通过不同长度的小棒量长度得出与现实相背的结论,产生认知矛盾,在比较中感悟出需要以统一长度作为度量单位,引入了厘米的认识。

2、“导”在学生获得体验的基础上

学导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认知和思维,需要在学生获得对数学内容一定体验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果学生失去对内容的体验。那么就导不出学生活跃的思维,就只能通过老师去“灌”。在千课万人的所有课上,“导”的实施都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的。例如:朱乐平老师就是通过让学生依次获得平均分可以“每份同样多”、可以“形状不同、大小一样”。他设计的习题是这样的:

学生思维的盲点:

学生见多了像左边这样的,老老实实,中规中矩一眼能看清(大小,形状绝对相同)的平均分,右边的这四个三角形,看上去形状各不一样,大小一下子看不出来,这是平均分吗?教学生看那些情景背后“隐藏着的看不见的”数学本质,培植一种深邃的数学敏锐和数学眼光是多么重要呀。还有一道他是这样设计的: 5个大小不同的苹果组成一个整体,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我们教平均分的话,一般给出的都是大小均匀的。大小不同的不好比较。朱老师就是在学生想不到的想不深想不透的地方入手,导得真是好。

在设置多元标准的充分体验后,引导学生讨论“全班40人,其中1人是全班人数的的四十分之一结论正误这样的思辨性问题,展开思维和争辩,明白“数学就是数学,数学会选择维度来说明问题。再如,雷子东老师执教的分数意义,先让学生主动地把一个物体通过分,涂,写出四分之一,接着让学生借助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表示出相应的分数四分之一,获得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这样的一分都是可以表示为四分之一的体验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这里平均分的物体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吗?倘若没有前面的体验,这里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3、“导”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

每一堂数学课都是有教学重点的。教学重点需要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围绕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思维去获得相应内容的认识。因而,老师的导必须围绕重点开展。例如,黄爱华老师这次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主要凭借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一组百分数,也就是三种酒,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黄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认识,思考,交流自己对每个百分数是怎样理解的,并且老师也参与同学的交流与对认识的修正过程中,即在相互对话中实现“导”的引领作用,这里的导不仅突出了重点,还凸现了学习百分数的价值。

4、“导”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产生思维障碍,使思考中断而不能进行,或对知识发展过程不易理解,知识内容难以生成;还有在需要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高层次思维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的限制,会产生困难。这就是学生的学习难点。破解难点的方法,往往需要抓住产生思维障碍的关键处,进行针对性的点拨,进行有效地“导”例如,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一课。当提出一张纸这样继续变下去,能撕成XX张,XX张,XX张吗时,学生感觉茫然,完全处于瞎猜状态,这时徐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撕成的四张继续撕,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其中的成功感受是不言而喻的。再上,徐老师特有的幽默教学,一下课,就是学生围着要他签名,场面真让人感动。这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呀。

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名师都善于掌握课堂,我们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或是学生很简单的一句话在他们的引导下,就上升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高度上。我记得北京的许淑一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出示:12乘3与21乘3比较谁大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答案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会的同学很了不起,不过先别急着说答案,想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呆会儿怎么给我们解释。面对个别不会的同学她是这样说的:不会很正常,这节课我们就是学这个的,学了后就会明白了,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当时我听了真是佩服的无体投地,短短的几句话不仅照顾到了每个学生,而且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细说的。这次学习最大的感受之二就是名师的课堂:善于聆听孩子的发言,也舍得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总是在赶时间,课堂上很难静下心来听孩子的发言。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生态的“学导课堂”。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说得有点乱,也不知对不对,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谅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