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精选>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精选6篇)

工作总结精选 阅读(3.13W)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1

绘本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图书形式,在绘本教学中的图、文、意有机的结合,促使幼儿读懂图画,理解、表达故事。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精选6篇)

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读图”的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我想从绘本阅读的提问着手,通过老师艺术、魅力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发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的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

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选择的绘本都是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并且人物形象生动、可爱,从视觉角度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身临其境。

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离奇,能够给孩子可以进行想象、创造的空间,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让孩子们有许多不同答案、思考创造、预测发展的空间,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当中去。

故事画面简单、不繁琐,并有一定线索供幼儿观察想象,能够让孩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通过主人公表情、动作等线索揣测心里变化,通过相关景物预测故事发展,并进一步引发其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二、深读绘本,预设提问的问题以及阅读策略

在每个绘本进行之前,我都进行自己先多遍阅读绘本,在阅读中自己先了解绘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并确定出绘本的寓意、内涵。老师对绘本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引导孩子向这个方向努力。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是讲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小鸡宝宝的亲吻与拥抱改变了狼大叔,他的表情由惊慌转为喜悦,心中的恶念消失得无影无踪;《驴小弟变石头》是让孩子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孩子懂得家庭中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魔法的;《我的幸运一天》是教育孩子遇到危险困难不害怕,积极动脑想办法,体验智慧的力量的。每一本绘本内涵不同,老师提问的重点、策略也不同。

(一)分析重点画面,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猜测与表达。

在重点画面选择上,我是这样把握的。在一个故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故事情节会有突变的、容易让人产生猜想的、表情变化比较频繁的,基于以上几点考虑,都是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产生猜想、质疑,并进一步渴望继续阅读下去。

以《蚂蚁和西瓜》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

●重点画面观察,有利于找准故事主题。

在绘本《蚂蚁和西瓜》中,我首先找到重点画面,且在人物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画面P6页,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上有谁?这么多蚂蚁干什么去?从第一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并进一步猜想。接着才以倒叙的形式从第一页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哪里来的西瓜?蚂蚁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处置这块西瓜?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孩子们从哪里看入手,怎样观察,让孩子们知道讲述故事,要知道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关系等诸多要素。

●细节观察,理解故事发生、发展,

此外,观察并不是仅停留于表面,还要让幼儿学会洞察人物心里变化,预测故事的发展。P7让幼儿观察蚂蚁们发现大西瓜后的表情,他们会说什么?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搬得动吗?观察表情,为什么戴帽子的蚂蚁呲着嘴?他们会想什么办法?让幼儿懂得从人物表情、动作等出发,去猜测、预测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更进一步对故事情节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适当的动作模仿,学会灵活运用词汇。

动作模仿帮助理解图画。在P3引导孩子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请幼儿模仿蚂蚁的动作,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推、顶、扛、蹬等词汇,知道了原来推东西可以有这么多的动作姿势、还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样的词汇,体会到小蚂蚁搬运的艰辛,理解蚂蚁的团结、勤劳精神。

●分层观察,理解情感倾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展开分层观察。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

绘本中个别画面人物繁琐、动态分明,看似很是复杂。怎样让幼儿在观察中有重点的观察,我引导孩子们分区域观察,这一部分小蚂蚁在干什呢、那一边蚂蚁在干什么,分层次的观察,让幼儿发现,画面不是杂乱无章的,他们之中又有一定的联系,在今后的绘本观察中,幼儿会以此为经验,学会观察。如:P10提问蚂蚁们在干什么,他们有分工吗,怎样分工的?他们要把西瓜运到哪里?P12现在蚂蚁的家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放满了吗,剩下的西瓜怎样处置?预测发展。还引导孩子重点观察戴帽子的蚂蚁。

从大画面到小细节的分层次观察,可以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蚂蚁家族那种团结、向上、勤劳、智慧的表现。这些不是老师能用语言直接能表述出来的,而是教会孩子阅读观察后,孩子们发现、体会到的。再后来的阅读中,幼儿也同样会这样,先观察大画面,慢慢过渡到有价值的小细节上。

(二)围绕重点画面精心预设提问内容。

在重点画面的重点提问中,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以下几个方式:

1、猜想式提问:

幼儿观察画面,运用原有经验,根据一定线索大胆猜想,通过分析寻求最佳答案,没有对错,调动起幼儿参与兴趣,适用于个层次的幼儿。《雪地里的脚印》出示封面,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脚印?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在猜测中引发幼儿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2、启发性提问:

通过启发式提问可以引发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去理解画面内容,引发幼儿的思考。如在绘本《彩虹色的花》中,让幼儿观察封面,提问: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幼儿通过观察回答出:五颜六色的花、漂亮的花、美丽的花、好多颜色的花)这朵花有一种会帮助人的本领,它会怎样帮助人?(老奶奶用花瓣治好腿、过生日用花作为礼物、小松鼠尾巴断了用花瓣当尾巴、下雨天用花瓣当雨伞、花瓣盖房子、花瓣带给人们好运气)。

3、开放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展开想象、预测。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方式去回答问题、幼儿的回答多样、不受别人的回答的限制,有创意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线索依据。

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画面小猪敲错门,“提问:小猪敲错门有什么发应?从哪里看出来?他会怎么办?”这样的提问不但可以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幼儿发现小猪的表情、嘴由于惊吓是张开的、腿也被吓的哆嗦了、体验到小猪紧张、恐慌的心里变化。接下来它会那么办?抛给幼儿一个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幼儿敢说、不怕说错、有根据的说,锻炼幼儿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

4、层次性提问: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教师的提问对幼儿对故事的进一步理解有帮助,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让幼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理解故事发展。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对于能力一般的孩子观察大画面,提问直观的一些问题,如有什么、看到什么?为什么这样?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图画的一些细微变化,提问产生变化的原因?接下来会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性、逐层深入的递进提问,可以让孩子语言的组织能力及语言流畅性更好发展。

提问中教师的提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在绘本《猫太霹雳噗噜在海里》中,p24先让幼儿观察猫太在干什么?(躺着、别人伺候着)——为什么?{因为猫太当老板了、猫太成大官了}——转折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别的仆人不听他话了、他太懒了、越来越胖了)。逐层深入的提问,让幼儿发现故事的转折,未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奠定基础。

5、情感导向提问。

绘本《彩虹色的花》中,当小乌龟帮助了小老鼠后,分别观察乌龟与小老鼠的表情,猜想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的回答:“小老鼠对乌龟说谢谢你帮助了我,乌龟说那你让我咬一口苹果吧,可小老鼠说我不想让你吃,那你和我回家,我们一起洗干净了再吃吧”。可见小老鼠的不情愿心理。看着13页小老鼠的动作表情,孩子们有自己的猜想。如小老鼠在想“我睡觉的时候也要看好苹果,不要被别人咬了”、“我赶快吃了这个苹果吧,要不然就坏了”、“要是我走累了,躺在草坪上吃苹果,那就太好了”。两个小动物鲜明的对比,一个无私助人为乐,一个稍显自私的心理。在提问回答中让幼儿发现人物的不同,鼓励积极向上的一面。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每次活动后,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分析。那个画面、提问预设的不好,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把握不好,找出原因,并对比分析,及时调整,找出提问遵循的原则,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实践,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提问策略。

1、找准兴趣的切入点。

采用不同的兴趣点切入,目的是让幼儿从第一印象就对这个话题或读本感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幼儿才愿意继续下去。针对不同的绘本,切入点不同。在《驴小弟变石头》是以幼儿搜集小石子引发,让幼儿感受驴小弟对各种小石头的热爱,体验搜集小石子的乐趣;《雪地里的脚印〉是以重点画面切入,让幼儿发现读本中的狼与传统中的狼的不同,对这只狼好奇而愿意读下去。

2、找准线索关键点。

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出能反映主人公脾气、性格的一页提问,主要通过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穿着、环境等进行提问,这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的?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主人公的预测为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发展、预测埋下伏笔。《雪地里的脚印》通过p1页观察老狼家的布局,幼儿发现了这只狼与往常的不一样,它是一只爱学习的狼(家里书架上摆满了书,手里拿的是书)、是一只爱整洁讲卫生的狼(家里很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井有条,杂物扔进垃圾桶)、是一只有爱心的狼(老鼠可以在家中到处跑,还有饼干吃)。有了前期的铺垫,扭转了孩子对狼的印象,在接下来故事预测中,幼儿可以针对老师提问大胆进行猜测。

3、找准思维发散点。

《小老鼠分果果》中,以小老鼠发现了一个小红大大的果果,要把他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如掉进池塘、滚进灌木丛、树干挡住去路等等,让幼儿以此为思维的发散点,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想解决困难的办法,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猜测。如解决灌木丛这个难题时,幼儿想到请小鸟帮忙,用嘴巴叼出来;请大象帮忙哟用鼻子卷出来;请刺猬帮忙取出来,因为他身上有刺,不怕扎。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计算思维训练的培养呢?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形象思维中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特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健康发展。

我在教小朋友认识“1”这个概念时,开始用实物和图片让小朋友具体感知,我出示了:1根粉笔,1把粉笔,1盒粉笔;一粒葡萄,一串葡萄,一筐葡萄;1支花,一束花,一盆花等实物,又让幼儿在图片上找出:1双筷子,1排大树,1个苹果,1盘苹果,1群兔子等。接着我又让幼儿在自身的器官中找出“1”,幼儿的情绪很高,他们找出:1张嘴,1双眼睛,1只鼻子,1对耳朵,1根头发,1双手,1对胳肢窝……找得非常仔细,当我问:“1”还能代表哪些东西时,幼儿说出了很多很多,当我问:“1”能代表大的东西有哪些时,幼儿更活跃了,有的说“1”能代表1棵大树,1群大老虎,有的说1能代表1座大山,1群大狮子,1个地球,有的小朋友立刻接着说:1还能代表1个太阳,老师说过太阳比地球还大;还有的幼儿说:1能代表1个银河系,1个宇宙……他们把“1”说的好大好大。“那么‘1’能不能带代表小的东西呢?”我又问。“能”幼儿回答得很肯定,他们说,1能代表1只小蚂蚁,1张小纸片,1粒小石子,1颗小草,有的小朋友说得更妙:1能代表1个微生物,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看,需要小的时候他们又把1说得很小。这个活动加深了幼儿对“1”的认识,又通过“1”认识了数的抽象性和变通性,做到了在形象思维中渗透了抽象思维。

二、在单项思维中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全面观察问题,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我在教幼儿学习多元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堂教学活动,请10幼儿,其中5男5女,他们中有1名戴眼镜的,2名背书包的,3名戴帽子的,4名穿裙子的,我请幼儿把这十名小朋友分成两组,让幼儿仔细观察,看动脑筋,想出多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有的按男孩女孩分,有的按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来分,有的按背书包和不背书包的分,有的按穿裙子的和不穿裙子的来分,我把这几组数写到黑板上,正好是10的分解组合。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复习了10的分解组合。

三、在定向思维中培养幼儿的变向思维能力

我们设计一堂计算活动,一般都是安排一个学习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练习,幼儿的思维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经常这样容易使幼儿不深入思考,会按着同一模式张口就答,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的训练。为了克服这个现象,我在设计练习时,从内容到形式注意它的多变性。

例如,在学完相邻数时,我为幼儿除了这样一组练习:11、13;18、16;14、15、;、16、15三个相邻的数字,有的要填前面一个,有的要填后面的,有的要填中间的,有顺数的,又倒数的,幼儿每做一个练习都要认真思考。

四、在顺向思维中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幼儿的顺向思维,同时还要重视幼儿的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顺数倒数就是一个典型而简单的互逆性思维。在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学中,幼儿掌握求总数容易,求剩余难,这是因为剩余的减法应用题有赖于逆向思维的发展。比如:有5只小白兔,4只小黑兔,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幼儿通过操作,能很快通过顺向思维来解决,如果把这道题改成:有9只小兔,其中有5只是白色的,剩下的都是黑色的,问黑色的小兔有几只?这就增加了难度,我在教学中不只满足于幼儿说出的得数,而是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说出简单的道理,这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的好办法,有时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好形式。

五、在一般性思维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完幼儿查数立方体的知识后,设计了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请幼儿用5个小方块摆出一个无遮掩的立方体。

请幼儿用5个小方块摆出一个有遮掩的立方体。

请幼儿用8个小方块摆成几组无遮掩的立方体。

教师出示几个图式,让幼儿推断小方块的数量,并自己手中的小方块摆出来。

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幼儿的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对幼儿的思维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计算的学习。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3

20xx年9月我园接到总课题组关于申报子课题的电子邮件,积极努力申报,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园申报的《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被批准立项,立项后,园长亲子主抓,教科室积极组织实施,通过半年来的实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成立课题组,对参与课题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首先,选拔课题组成员,以年级组长为主要参研人员,组织参研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其次,有课题实施负责人进行了《幼儿语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教师培训,培训中分析了我园在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实例讲解了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后提出了课题相关活动要求。通过培训,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2、通过家长会及网站向家长宣传。

由于幼儿园所处位置及家长群的文化素养结构,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多教几个字,多算几道题的层面上,这是他们评判是否聪明的标准。所以此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因此,课题组在开学初召开的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介绍研究此课题的目的,4月25日我园邀请一杰早教研究专家李俊杰为家长做《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另外,课题组利用幼儿园网站上传一些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协助课题的顺利实施。

3、开展语言教学研讨活动,促课题顺利实施。

20xx年4月,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开展了语言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有园长为教研组长,教科室、保教室及年级组长为成员成立研讨团队,通过说课、观课展开研讨,主要围绕教师活动的设计、提问以及幼儿思维活动的表现进行研讨,研讨后做课教师进行修改,修改后在进行试讲,已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改变了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6月份,我们从中选取了两节精品课向全区学前教育同行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4、向薄弱园所送课,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

我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我园在语言活动中把早期阅读做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大胆讲述,通过自己的思考讲述自己的想法、见解等等。通过此次研究,幼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活跃,同时也使他们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改善。6月底,我园选拔了4名骨干教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向薄弱园所推广,通过送课活动,效果明显,得到了该园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课题研究更好的向深层次推进。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1、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在课题实施中教师的参与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部分教师参与。

3、课题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为了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圆满结题课题组及时做出调整。

1、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如通过语言优质课比赛激励教师,论文、案例的评比,承担观摩活动进行适当加分等,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

2、鼓励教师有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为教师提供优厚的研究条件,以点带面,逐步做到人人参与。

3、加大科研宣传力度,通过信息报道,网站宣传,向家长、同行、宣传,得到家长的认同,同行的认可。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4

1.消费心理有哪四种?如何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评价?应有的正确态度又是什么?

(1)从众心理:

①特点:跟风、随大流;

②评价: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

①特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②评价:有利—可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

(3)攀比心理:

①特点:炫耀性、盲目性、向上比;

②评价:不健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③态度:不可取。

(4)求是心理:

①特点:讲求实惠,符合实际需要;

②评价: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③态度:健康的,值得提倡和发扬。

2.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原则有哪些?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符合自身实际,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过度超前又不过分抑制滞后。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②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③要求: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当今还需要艰苦奋斗的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我国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②从现实国情上看,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③从青少年个人成长上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利于青少年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④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3.如何才能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的含义:金钱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货币的作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也都离不开货币。

(3)如何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4)如何使用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5

为加强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应对能力,掌握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巧。3月25日,凤凰县木江坪镇中心幼儿园对所有幼儿开展了疫情防控安全知识的教育。

各班教师带孩子们再次了解了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习预防病毒的知识。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PPT课件,重点就日常生活中的“七步洗手法”、戴口罩、测体温等防护措施,采用图片讲解、现场延时等方式,让孩子更直观的学会了各种个人防护方法。

疫情防控,保教并重。木江坪镇中心幼儿园将会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心理学思维总结范文 篇6

1.恐惧心理

空中有仆人人有对贫穷、肥胖、疾病、失去爱、年老、死亡、危险的恐惧,当我们面临这些恐惧时,我们会去寻求解决恐惧的方法。各大商家也通过引燃或者放大你的恐惧,来实现对商品的营销。

北京雾霾非常大,一些口罩商家通过兜售恐惧:没有雾霾前北京的肺癌病例为1000例,有了雾霾后,每年增加50%,口罩,通过10层过滤,净化雾霾,不进入人体,更安全更健康。

商家曲解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辐射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孕妇防辐射衣”卖火了。在淘宝上搜索孕妇防辐射衣,看看产品销量,看看产品详情,无不是在告知辐射的危害和放大你对辐射的恐惧。

那么,商家该如何利用恐惧心理来营销呢?

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找到用户的恐惧点。用户怕什么?在教育方面,孩子家长怕孩子落后于人;在女性方面,女性怕自己变得肥胖,怕自己随着时间流逝不在年轻;男性方面,怕自己性能力不行。这些都是最直接的恐惧。企业要找在这些消费者的恐惧。

第二,给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孕妇防辐射衣”,直接告诉消费者我们针对孕妇,能够放辐射,简单直接粗暴。如天猫上的婧麒旗舰店这家店,口号是“防辐射、穿婧麒”。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叫羊群效应,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消费者在很多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选择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在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

如天猫店“孕妇防辐射衣”的婧麒旗舰店,大销量在淘宝上拥有了非常好的排名,通过大销量和好评度,让每个进入店铺的人士进行非常高的转化。

喜茶刚开始推出市场时,找了很多的兼职进行购买排队,很多消费者看到排队的人特别多,,然后也去消费者。这也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3.权威心理

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常见的就是明星代言、网红直播、社群领袖、KOL等。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权威心理利用是《养生栏目》,养身栏目通过聘请国内知名的养生专家,进行养生知识讲解和养生产品推荐,很多中老年人都非常愿意购买这些产品。

如婧麒旗舰店,他是这样利用你的权威心理的:

20__年,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AC 尼尔森,婧麒评为十大防辐射孕妇装品牌。

20__年婧麒防辐射服在京东商城当当网和一号店等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排名第一位。

20__年百度搜索风云榜最热门防辐射服品牌。

20__年度防辐射服“全球十强品牌”榜首。

这些数据的展示,都是告诉消费者我是防辐射孕装的权威,我是行业最牛的品牌。消费者基于权威心理,会买。

4.占便宜心理

爱贪图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较强烈的占有欲望,这种占有欲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在我们的人性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占便宜心理。

各路商家也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做了非常多的相应活动,如:赠品、免费体验、打折、清仓、大减价、五折起、药店送鸡蛋活动等。

在电商行业,会常用一些以下套路:

店铺优惠或者商品优惠,设置优惠券,达到多少金额免邮等

十一,双十二等大型活动、店铺周年庆活动

满减官方购物券、实付满送

……

这些相关的营销套路都是为了让你感觉到便宜,产生占便宜的心理。电商需要预留40%以上的价格空间来进行促销也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个心理。其实都是要告诉你现在在打折就对了,错过了就没了。

5.贪婪心理

股市中的贪婪。在股市中,大家都知道低买高卖,但是很多人赚了10%、20%都不肯收手,股市下跌时候被套牢。不仅赚的10%进去了,连自己的'本金都只剩50%了。

生活中的贪婪。赌博、免费赠送、一人丢钱一人捡跟你分钱把你骗、1元抽大奖等无不是利用人性的贪婪。最后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被一步一步诱导套牢。

贪婪是人性,贪婪是魔鬼,这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贪婪,设置相应套路骗取民众钱财,无所

只要你曾经消费过,你就一定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费试用活动中掉入过陷阱。虽然人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在类似“清仓、大减价、五折起”的招牌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东西,都难免会热血上涌,不能自制地兴奋、激动,迅速说服自己,进行原本不需要的额外、过度或者超前的消费。

占和贪婪心理有点类似,但是贪婪心理是占便宜心理的升级版,一旦人陷入贪婪心理,就有可能吃大亏。买彩票、炒股、玩金融、抽奖、赌博了一个转发抽奖活动,一定程度上用到了人的贪婪心理。

6.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也叫面子心理、妒忌心理。“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这种心理极易造成追逐消费热点、负债超前消费乃至抢购等怪现象。

客户购买产品的攀比心理,是基于客户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有攀比心理的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产品带给客户的心理成分远远超过实用的成分。对客户来说,攀比重在“拥有”——你有我也有。

如身处办公室,一大帮女生都在讲高档化妆品、口红、包包,有些人还拿出来给你展示,而你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就会妒忌、攀比,进行去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消费的购买动作,千辛万苦去省钱,就为了买个包,更甚者贷款买奢侈品等。像很早以前的年轻人卖腰子买IPHONE,都是攀比心理作祟。

在营销过程中,我们如何利用攀比心理来做成营销呢?

如在销售家用电器时,销售员可以为客户提供300元、600元以及800元的三种电器,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没有质的区别,但销售员对客户的说法要体现出不同:“买就买个像样儿点的,耐用不说,摆在家里也上档次,用上几年也不会落后,档次太低会让朋友瞧不起,过几年还要更换……”

在销售产品的档次上做文章,也同样是利用人们“攀比”心理的一种手段。

如客户A将折扣券送给了客户B,那么B来激活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攀比心理,可以跟客户B说:“你朋友A是我们这里的VIP客户,所以您也是我们的贵宾,您也可以拥有跟他一样的权利,只要您再填140元,那么…”。

7.稀缺心理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

小米的饥饿营销、限量(全国只有100套)、限时(二十四小时内付款)、限人数(一人只能买一件)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稀缺心理。

在销售商品时,人们常使用“一次性大甩卖”、“清仓大特价”来引诱顾客,使顾客提高购买行为。

在营销中运用最广的稀缺心理是饥饿营销,营销界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小米的饥饿营销。商家可以有意的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既可维护产品形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销量、售价、利润率。

小米手机饥饿营销案例(初期):

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每次发布只有一万两千人才能拿到真机。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的问题,雷军曾对外表示,大量高端定制器件在生产环节很复杂,一时难以满足用户们的需求。而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我们都知道这是雷军的饥饿营销罢了。

要知道小米手机上市之初,按照小米科技之前发出的公告,首批预定小米手机的用户将根据排位顺序支付,完成支付-发货-收货流程。小米手机定价1999利润不多,这个定价也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等大家都关注小米手机的时候,小米手机再来个供货不足。

当时,在小米论坛上很多网友在求预定号的相关贴子,这样看来,饥饿营销作用算是达到了,小米公司做好了前期的大肆宣传,等大家有兴趣想购买时,小米手机就宣布供货不足。

8.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在营销上面,各大商家可以通过对比和参照物等沉锚效应来做营销。

生活中的沉锚效应利用卖番茄:

去菜市场买番茄,会习惯的问一句:“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