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

教学工作计划 阅读(8.21K)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

1、<<课程标准>>要求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2、内容特点

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此外,还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3、教学重点: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4、教学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四年级在个人一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班共有学生33人,男生19人,女生14人。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容易开小差,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缺乏纪律观念等。因此,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措施

(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引领学生能改变各自的学习方法,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课兼任班主任。本班学生20人,男生10人,女生10人,上学期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达不到县的平均值,其余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均能超过显得平均值。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本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部分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在平均分和优秀率保持上学期的基础之上力争及格率达到100%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1、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3、教材结构: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 教学方法措施: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四)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

因为过了一个寒假,孩子们的心思还没有完全回到学校,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六)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8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力求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三、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表现事物的,并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画的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具体体会每篇课文清晰的思路。

3、按照"预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几个感兴趣和不懂的问题,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

4、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积累说明事物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4

活动目标:

1 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感受作品的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3 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交流感受

师:读书真是有意思。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带给我们一份感悟,一种心情,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班级读书会。读书会,其实是最轻松的,因为在读书会里,你发言、交流,没有对,也没有错,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我们今天读书会交流的是一篇长篇童话,题目叫——(宝葫芦的秘密)

师: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事呢?

(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想要甚么都能随手拈来,令他既惊且喜。有了这种新法力后,他在学校的表现从此突飞猛进,生活彷佛变得那么完美。但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令他哭笑不得之余,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你喜欢这本书吗?说明理由

借机插入:

宝葫芦究竟是个怎样的宝贝?(你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

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你会要什么?

二、书本知识大比拼

看来这本书大家都读过了,是不是读得很细致呢?现在我们来个书本知识大比拼,看看谁更强,好吗?

咱们就分两大组,1、2为一组,3、4为一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为每组必须回答的问题。抢答题当然是谁举手快谁答,每题10分。

必答题,

第一组

1王葆最好的朋友,钓鱼谁也赛不过他,他只要把钓竿一举,就准有一条,保你不落空。 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 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

第2组

1班上的优等生,写的字有特点,一个个净爱把上身斜冲着西北方,而把脚跟拐到东南方去。 谜底:苏鸣凤

2神奇的小动物,居然会跟人讲话,还挺有哲理的。谜底:金鱼

3 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

抢答题

1 王葆进房间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

2 得到宝葫芦后,王葆想给学校变什么?(房子)

3 在我的描述中,猜猜她是谁。她很可爱,总爱问为什么,是个七岁的小女孩,王葆的街坊。(小珍儿)

4 听说王葆想烧掉宝葫芦,宝葫芦是怎么做的?(变出火柴和燃料让王葆烧)

5 书中,王葆的爸爸因为什么事而生气,大发雷霆?

三、精彩片断细细品

由于作者深深地熟悉儿童生活,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本书在人物的刻画和语言的运用上,都相当成功,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内心描写,睿智幽默,深受小读者喜爱。

片段一:精彩的对话

苏鸣凤嚷了起来:“不对,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这两处都得折成直角才成!”等到我把它一矫正,苏鸣凤又来了:“这成了钝角了,不行!”“怎么又不行?”“你这么着没有,摇不起来!”“你怎么知道它摇不起来?”有人插嘴:“这实在不像个摇柄,倒像一个人,站在泳池边刚要往下跳的姿势。”大家笑了起来,我把东西往地下一扔“还兴讽刺人呢?我不干了,我退出!”我狠狠地把东西顺脚一踢,就往外跑。苏鸣凤追了出来“王葆,王葆!”“别理我!”“王葆,别这样,你这是什么态度?”“噢,就你态度好!好极了,可不得了,等着《中国少年报》登你的照片吧!”“王葆,你这么样可不会有人同意你……”“我才不稀罕你们的同意呢!”我头也不回地走,眼泪简直要冒出来了

片段二:精彩的内心世界描写

哈,这可好了,这可好了!我在地下打了一个滚,我多快活啊!又打了一个滚。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诉奶奶,告诉爸爸妈妈,说我得到了幸福,什么事情都有了办法。我也真恨不得跑去告诉同学们,说我将来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准有成就,不是当英雄就是当模范。这可一点不是吹牛,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请同学们摘抄精彩段落,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吧!你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四、众说纷纭

读了这本书后,请你当一回小评论家,和同学讨论对王葆和宝葫芦的看法。

1、宝葫芦让王葆当上了特殊的幸福人,你羡慕这种幸福吗?你心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

2、宝葫芦那么好,王葆为什么扔了它?

3、你想得到宝葫芦吗?为什么?

五、真情推荐

张天翼被称为“中国的安徒生”,他的作品还有《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读了他的书,你的语言会更丰富,说话会更幽默!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5

教学分析: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