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工作报告>精选工作报告>

观课报告范文(通用20篇)

精选工作报告 阅读(1.44W)

观课报告范文 篇1

教学中,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十分深的教学功底,教学效果十分好,教学领悟深刻。结合专家们给出的点评,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观课报告范文(通用20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视唱潜力、发展学生听觉潜力,向着专业化音乐教学方向发展。

《叮铃铃》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音乐特色。歌曲的主要难点,一是曲谱中出现的变化音(#5)、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另外一个难点是歌曲后半部分的合唱。课堂上刘老师先请学生听辨小三和弦la(低音)、do、mi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视唱,并用这三个音进行创作,让学生们尽量地体会小三和弦的音乐色彩(展示学生创作的曲谱)。然后,老师把《叮铃铃》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声部的前六小节展示给学生(展示曲谱),学生发现这个旋律也是由la(低音)、do、mi三个音组成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由小三和弦la(低音)、do、mi组成的旋律的音乐色彩的感受,大家进行了视唱。之后,刘老师启发学生为这部分旋律编配第二声部,体现出孩子们的超高的音乐素养!而且,很快让孩子们用二声部演唱出来,效果简直是不可思议!之后进行的两个声部的曲谱视唱,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的比较好了。种种练习,都是围绕着la(低音)、do、mi三个音进行的,唱和弦、创编旋律、为旋律编配第二声部、听音记谱等多方式、多练习,由浅入深,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着各种训练,增长着音乐技能。

刘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教学中,也是采用了融知识学习于歌唱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请学生演唱内含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旋律与没有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旋律,并且将这两条旋律进行比较,感受它们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来认识变化音和装饰音,演唱十分好。

二、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两位专家提到:“刘老师在学生演唱歌词的时候,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歌词中的象声词(啰:似牧童在吆喝、哗:似琴弦的弹拨等)的出现所表现的情景,并且演唱好;引导学生体会牧童赶着羊群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的走向,从而唱好歌曲的渐强和渐弱;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前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前奏仿佛是一串串铃铛发出的清脆铃声;体会两个声部的交替演唱,仿佛看到了一个热闹的画面:清脆的铃声、牧童的吆喝声与歌唱声、优美的琴声……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多么生动秀丽的景象阿!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刘老师请几名学生演奏音束、甩琴、串铃等乐器,为大家的演唱伴奏,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我也认为,我们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与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又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情感体验丰富着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着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与创造性思维潜力。能够说,情感是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声乐教学要从声音的和谐和柔和度出发。

《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用心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两位专家又谈到:“指导学生融情于声,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理解歌词的内涵,分析与运用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表现手段,以及演唱表情地运用,演唱形式的安排等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当我们的学生心中有激情,头脑中有形象时,他们就会用自己优美的歌声传情,在他们的歌声中有他们自己心脏的跳动,学生的歌唱是用心灵中涌出的音符在歌唱,那么,必然会到达声情并茂的效果,进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潜力,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力。”。

总之,《叮叮当》这节课,不仅仅让我们感受了刘老师的教学风采,更让我看到了她每堂课所下的功夫。没有日常教学的积累和辛勤付出,是不会将本堂课呈现的如此精彩的。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扎根于我们的课堂,好好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我们的孩子,真正为音乐而教音乐!

观课报告范文 篇2

在观课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陆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谈谈这堂课给我的启发: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几个圆形,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本节课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这个环节引人思考且生动有趣,在低年级学生接受范围内,快速走进课文。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生活中识字,学以致用。

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及交通标志,使得孤零零的生字与生活相结合,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易识记,引导学生注意运用。

3、成功调动感官,使得学生发展更全面。

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对单一的文字感到乏味,如何调动学生身心投入是设计课堂活动的重点。最后一个环节,将课文以歌曲的形式呈现,更能发挥陶冶情操,感受文章优美的作用。文字、音乐、图片、舞蹈和谐适时在课文中呈现,长期来看,也使得学生眼界更开阔,在规律下学会创新。

二、教学建议:

1、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学生有唱读现象,平时多注意朗读的指导!

2、这节课的设计生动活泼,若教师能在语言和肢体上进一步优化,一定可以使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三、我的收获: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和表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课的目标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都突出了主体性教学,内容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具有创造性、教学具有开放性。

2、教学设计趣味合理化

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中学会在新的情境中探索发现问题。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观课报告范文 篇3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李老师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先说老师的评价。

1、 评价很真实。没有出现“你真好”、“你真棒”,而是具体化了,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棒在哪里,如:(师:你的见解非常独到。)

2、 评价不空洞。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课堂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于是就会制造出一种假象,不管学生说的好不好,对不对,缺乏了针对性,然而李老师却直截了当的做出评价。如(师: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请坐。谁还再来说一说。)李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自己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之外,还叫学生去评价学生,李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记忆很深: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里面包含的却不简单,真正地实现了教书育人。

总之,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而这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修养中。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

观课报告范文 篇4

观看了郭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摇篮曲》,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郭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节课过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歌曲并能有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欣赏、感受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郭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贴合《课标》理念,贴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潜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资料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资料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摇篮曲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忙。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潜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郭老师对学生状况和教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用心有效的教学效果。郭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潜力,本课中郭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带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取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音乐课虽然简单易学,也不是学生喜欢的'时尚歌曲,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多次重复演唱,不厌其烦。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潜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潜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这节课中郭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潜力强。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资料不是很温和。总之,郭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观课报告范文 篇5

通过老师的共同打磨,我认为《认识方向》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效果良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平面图。通过学生互相说、动手指一指,起立转一转、小组合作贴平面图等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数学的兴趣。

2、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说一说身边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发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述想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问题引导具有有效性。

在引导性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除去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他们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来介绍?怎样分清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呢?”“生活中我们通常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谁知道怎么辨认呀?”“我们的前面是东方,哪面是西?哪面是南?北呢?”“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我们

能辨认清楚了,图上的东西南北我们怎么辨认呢?”等问题都具有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方式具有有效性。

本节课上运用的几次自主尝试学习,都非常有效,实现了我们小组在磨课计划中制定的磨课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善于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密切。

本堂课中,教师语言颇具亲和力,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学生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及时应变,展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语言再简洁些,提问的语言启发性再强一些,评价语言再到位些,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再高一些,教学效果可能会有别样的精彩。比如,在引出新方向东、西、南、北时,语言有些繁琐,问题有些琐碎,让学生无法准确的将问题串联在一起去理解。教师的引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提高。

观课报告范文 篇6

听完张讲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后,我就觉得她的教学设计很好。课堂学生的氛围也可以,我就想按她的思路讲看看。没有想到,课堂出现了异常的静。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学生对第一课时的预习很到位。对课文的了解也比较透彻。读文都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不足之处:

讲课文内容解析的时候,课堂立刻安静下来了。虽然,我把学习提示抛给了他们,他们讨论很很热闹,可是,真正让他汇报的时候,却鸦雀无声。即使,站起来汇报也是磕磕绊绊的,没有一个流畅性。这时候只能我启发引导。这样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成了形式。作用不大。

改进措施:

想法很多,但是无力改变一切。总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在第二课时,发挥不出合作效果。到底怎样改呢?我是未知数。谁能帮我呀,我一直在迷茫状态!反正,我的课堂尤其是第二课时,学生的合作情况很不好。

观课报告范文 篇7

看完张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后,我感到十分惊奇,整堂课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不由得佩服张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张老师的课的设计从简单的文字入手,通过对普通的文字进行揣摩、体味,通过名人诗句的朗读体验阅读让师生感受知音的含义。张老师从学生介绍桂林的山水入手并介绍了北京的山水,两者结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张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整堂课围绕“知音”一词展开教学。

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在课堂上张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张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如: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

学生讲出“知音”这个词,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什么是“知音”并利用学习单学习,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张老师这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深深的抓住了文本。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理解“知音”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二、“读”中再现“知音”

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断句,然后加以点拨,并多次找学生读,从引导学生先读好一句话再到读好一段话,减缓了学习的坡度。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读通课文。从而对正确读好古文这一知识点进行反复强化,而且将这一知识点贯穿全文。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感情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先求读熟,再求读懂。“读”是“悟”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这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以“读”为主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直至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张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精当巧妙。在指导朗读中张老师自始至终都能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并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如:听了学生精彩的朗读后,及时夸奖,如: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很好,能读着下文,念着上文”;“能想着画面,读出韵味”……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幽默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叫人感到无比佩服。

三、课外拓展让我耳目一新。

张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外资料的环节。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让人陶醉的一堂课在《高山流水》?的琴音中结束,回味这堂课犹如走进一幅画境?,山的巍峨,水的澎湃,伯牙子期的情谊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的魅力吧。

观课报告范文 篇8

在这节立定跳远课中,邹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恰当地安排游戏和比赛教学,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运动技能。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组织严谨,步骤很清晰,运动技能从易到难,每一个游戏练习都集中在解决一个动作技术问题,逐渐的达成教学目标。

先说本节课的亮点:

1.课前预设充分;从教案的准备上我们可以看出邹老师在课前作了很多细致与认真的准备工作,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教学流程的安排到课堂生成的预设,都非常的详细明确。

2.教学流程清晰有序;在教学流程上邹老师将整堂课分为“情境导入——学习技术——放松身心”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带领我们走进他的课堂。并且在导入部分利用模仿操都出了本节的内容,渲染了课堂氛围,让人觉得简洁而不拖沓。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游戏比赛法、讲解示范法等教法,更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了师生合作学习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促进师生间互动的理念相当的贴切。

3、利用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做的模仿操;在基本部分,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突破了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巩固练习中,王老师利用游戏(剪子、石头、布)和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血兴趣和参与热情。

4、组织合理有效,提高了练习密度。在基本部分,邹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指导示范,动作技术清晰准确,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邹老师还将动作分解为预摆、起跳、落地三部分,通过教师的口令进行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关心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在练习过程中,王老师对动作准确到位的学生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对于这节课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1、开始的准备部分,把那种站着做的动物模仿操变为边跑边模仿动物的操,会给枯燥无味的田径运动项目增添几分轻松愉快的气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2、在课的始终要强调安全。特别是在练习“怎样跳得更远时,近距离不适合两人面对面的跳跃练习,组织队型应该前后左右距离再拉大些,这样可以避免迎面跳远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练习密度不够。邹老师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远比赛时,只是找出了每组的四个同学参加比赛,大部分同学都在站着看。

4、提高对体育术语的运用。虽然我们不否认教师的‘白话语言’会使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亲切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科学简练的体育专业术语的运用也是我们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部分,如果随意摒弃可能会使我们失去体育教学的一大优势。

观课报告范文 篇9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课报告范文 篇10

听了侯秋梅老师执教的这节《将相和》,真实、生动、高效,听完之后我感触颇深。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赞扬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他们的爱国思想。回顾本堂课,本课教学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逐词逐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场景,尤其是出现在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复习梳理文章脉络,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后,重点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理解,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精心指导朗读

语文课上朗读是不可替代的部分。侯老师“以读带讲,以点带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课的教学中,侯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句子,学生体会到了再谈理解。学生们自由从文中找出重点语言,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通过品读,交流,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逐渐鲜明了,精神品质也逐步体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三、拓展活动精妙

侯老师不仅仅安排了读,还让学生表演课文,学生在表演时,结合当时的情境,例如古代人行礼、语言等方面都有所想象,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想象的能力,最后又用小练笔,将人物描写的方法落到实处,学以致用。

四、教学建议

整堂课只有一点小小的不足,那就是学生的朗读时间安排的比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价也略显不足。

总而言之,侯老师的这堂《将相和》上得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观课报告范文 篇11

在这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取以“……”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老师的一节英语新授(复习)课,现将自己的观课状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取的观察视角是:……,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透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推荐、课堂细节)

注意: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年级下册-单元,主要讲授、训练……,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多种多样,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潜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潜力。

2、该教师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料。

3、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用心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4、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资料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用心利用声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学习带给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6、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B、课堂气氛营造

1、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取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潜力。

3、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用心性,使他们持续了高度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一样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4、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资料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对话练习主角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学习方式超多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透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C、师生双边活动

1、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使学生透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潜力,到达了多元培养目标。

2、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3、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资料,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资料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潜力。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1、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透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潜力做好了前提铺垫。

2、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潜力,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3、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潜力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中,教师透过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具体。为学生带给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潜力。

活动不仅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设计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潜力、思维潜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5、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E、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歌曲、游戏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带给的感性材料,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用心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潜力。

3、营造用心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对话,透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F、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1、问题设计时思考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透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到达“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3、教师能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大大提高了问的效度。

4、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取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5、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潜力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6、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教学中,教师注意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问题解决全面、透彻。加强学生了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了记忆印迹,

(三)教学推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一件东西,也会有瑕疵,个人感觉---老师的这节课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在那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更灵活多样一些。

2、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3、还应在课堂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

4、师生双边活动中,还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在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成中,在处理好语言知识与潜力的基础上,还应势利导,强化情感教育。

6、在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中,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训练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三、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透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务必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用心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用心性。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忙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潜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第四,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尽可能多地思考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第五,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语言交际潜力培养在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潜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这种潜力只能透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潜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忙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今后,我将透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用心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观课报告范文 篇12

观看了栾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歌唱祖国》,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栾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1、学习歌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唱法并以激动、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进行曲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感受艺术作品《红旗颂》,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栾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贴合《课标》理念,贴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潜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资料丰富多彩。

栾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资料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忙。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潜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栾老师对学生状况和教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用心有效的教学效果。栾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潜力,本课中栾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带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取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音乐课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绪,每一位学生都是爱国的,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潜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潜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

这节课中栾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潜力强。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资料不是很温和。总之,栾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观课报告范文 篇13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观看了贾艳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的教学实录,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贾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这一点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作为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创设情境,直观教学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在导入环节,贾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如:“今天老师带来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什么叶子?”,手执一片荷叶,很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朗读感悟,语言轻松活泼

贾老师在教学中始终以“读”为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让学生读出了夏天的美好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贾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很好的衔接语,自然地过渡到小伙伴们对荷叶的喜爱。

三、多种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词语,加强了生字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例如:对“摇篮”这一词语的认识。老师提问:“见过摇篮吧?摇篮是做什么用的?“随机出示(摇篮的图片)这就是摇篮,妈妈用手摇啊摇,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得真香!”通过随文识字,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四、指导写字,自主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将要写的两个生字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书写。譬如贾老师在教学“美”的书写时,首先提问:“哪个字最难写?”,这个时候就有学生认为“美”字最难写。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咱们就一起看一下这个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羊子没有尾巴,下面加一个“大”字。谁能说出这个字的笔顺?“在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展示学生作品环节,让他们自己互相评价优缺点,取长补短,学习好的,舍弃不好的。这样师生共同完成了写字教学的任务,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榜样示范的空间、自主书写的空间。

贾艳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精彩之处很多。细细品来,也有些瑕疵,在教学方法上略显平淡,如能有新的特色,教学效果则会更好。

观课报告范文 篇14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轻松、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文本中富有童话人性色彩的语言另我印象深刻。因此,指导学生生动、有趣地读好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听了崔老师上的这堂课,总感觉很轻松,很快乐,也让我受益匪浅。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她的课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优美小诗,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教师一开始出示荷叶的图片,问孩子:“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色彩明丽的图片顿时吸引了学生一下子融入与这份安静和谐的氛围中。小朋友看着那一幅幅碧绿的荷叶,仿佛就置身与一片荷塘中。不知不觉也跟着引出了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学是学生的引导者,崔老师通过创设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容易产生乐学的情趣,也很容易马上融入本篇课文的学习。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增加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的样子。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字、词教学扎实、牢固

学好字、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崔老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快乐识字,轻松识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在写字教学时,教师先

让学生观察字形,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构及笔画,然后示范写。在这一环节大约15分钟,看来老师把握了低年级的特点,将写字基础打好。同时崔老师将学生写的字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提出意见,加以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欣赏别人的字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写字水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先出示大大的荷叶,并让学生做动作,初步喜欢这大大的荷叶,然后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很自然地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孩子自由读自己喜欢的,然后让孩子读给同位听。学生在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作中跟着音乐读小水珠,很容易读出自己对荷叶的喜欢。同时崔老师不忘对孩子的语言训练,如:什么是亮晶晶的?透明的什么呢?解释词语“停车坪”的时候,借助图片理解,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词意。同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角色来读,学生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请若干小朋友再读读(同时也是检查读),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识字如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去教,孩子可能掌握的会更好。

总体来说,崔老师这堂课气氛融洽,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乐学,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观课报告范文 篇15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十分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简单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应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透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齐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透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用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资料《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透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透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简单自然的氛围中一齐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十分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

观课报告范文 篇16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用汉语拼音识字。能借助拼音主动识字,对识字感兴趣是重中之重。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带汉语拼音的,为孩子识字做好铺垫。再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甚至比内容更重要。

宋老师这节课,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语文课,它里面牵扯到的小组建设和导案使用的铺垫问题很多,因此不是完全的把课堂用在了学习课文内容和识字上。不过我还是欣喜的看到以下几大亮点:

1、孩子课堂习惯特别好,身子坐端正,能用普通话参与课堂,还能够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帮助,这不得不说宋老师课下做了很多工作。

2、孩子们的汉语拼音学得很扎实,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还能拿出家长帮助制作的生字卡片来认读,这也说明宋老师前期教学还是很扎实有效的。本节课在识字环节宋老师做了分层识字的设计。这样在课堂上识字就能很好的抓住重点和难点的字进行学习,老师初衷的设计考虑很周全。

3、宋老师的课堂语言优美风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老师童话般的链接语,吊起了孩子参与的胃口。

4、宋老师的导案设计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导框中的内容费劲了心思,导案内容的设计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里面有组员评价有老师评价还是有家长评价。

5、亮点最大的是拓展的儿歌,这首儿歌是老师自己编成,融入了本课的11个生字。是巩固巩固识字的有效做法,也是我们其他老师下一步值得借鉴的一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走在课改的路上,会有很多困惑和不足之处。那么就本节课来讲,我还是看到几点不足之处,为我们下一步怎样做低年级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想提几点建议:

1、导案的编制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导案要建设性的使用,要让导案发到孩子手中起到引领和导学的作用。不能让导案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和老师课堂的障碍。导案的作用是服务于我们的,不是框住老师和孩子的。因此,导案的编制就是最大的问题。这是彰显我们老师素质和创造力的探究活动。一年级的孩子能阅读什么?能看懂什么?能做什么?这是我们老师需要研究的,在搞清楚这些之后再想: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孩子会因为我给他的东西学到什么?孩子对我的东西感兴趣吗?这个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所以,导案完全可以颠覆性的创造和使用。我们的导案甚至可以不是学习内容,我们还可以导情导创导趣。

2、课堂建设要立足于“童真”这一基本理念。不搞虚假的课堂,不让孩子学会来怎样配合老师。为了得到老师的满意和认可,孩子们会说:都会了!是!好!对!等语言来配合老师,殊不知这样的欺骗性的语言是不用教的,人类就是这么聪明的动物,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撒谎,他们也会为了赢得赞美和被肯定而说假话喜。那么这个“聪明”拿到学习就不好了,时间一长,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老师一定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在孩子合作的时候,要多转一转多听一听,先在课堂上“打假”,你才能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要怎么做!

3、要求目标意识。课堂目标已经呈现了,老师却不按照目标进行有效活动,浪费很多时间做一些无效环节,让听课老师匪夷所思。这节课目标已经很清楚了,学生也知道了,为什么还要说些其它的东西?甚至在某一环节重来倒去,孩子都学会了,老师却绕不出来了。

总之,一节课上老师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该怎样取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和改进的。

观课报告范文 篇17

本次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张小红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观看之后收获颇多。这是一节小学高年级的课,学生已上五年级,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常识,在教授时很有高年级学习的特色。例如:学生已经学会查资料,老师注重引导即可;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字词和朗读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学生的情绪调动比较容易,比较适合情景教学。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来说。

一、课文讲授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1、课文内容层层递进。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主要从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层面来写。课程一开始,张老师就让学生来总结课文的内容,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辉煌”、“毁灭”两个词才总结,老师板书,后面的内容就一个词一个词来进行,整堂课很完整也很清晰。

2、问题由浅入深。

张老师提问的环节特别多,问题层出不穷,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无效的问题。从刚开始的“谁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到接下来的“哪一段?哪个词?体现出圆明园的辉煌?”这些问题都是有效问题,都是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的问题。提问方式很明确,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哪一段,哪个词。

3、注重历史和现实的层层递进。

课文一开始,先讲圆明园的毁灭,那就“走进”圆明园,一步步去感受,一步步体会,在园子里把情绪给调动起来;讲到举世无双的圆明园最终的命运却是“毁灭”,整堂课的情绪已经达到顶峰,那就“走出”圆明园,立足历史,展示未来,说出自己的思考。课内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衔接无痕,非常有新意。

二、注重字词和朗读教学

一直以来,小学低中年纪比较注重字词教学,在课堂上老师才肯花宝贵的时间去讲字词,传授理解和使用字词的窍门,好像到了高年级,就无需在把课堂重点放在字词上了。我并不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字词在任何一个时段都是重点,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只是高年级的`字词可以变换方式来教授,比如自学。《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字词很多,尤其是成语非常多,这些成语用得恰到好处,如果学生能够领会到,将会是非常大的收获。张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她强调字词,用了大概3分钟,她不是填鸭式给予,而是提示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解释,自己去造句,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更能领会字词的含义。

而朗读教学看似很普通也很简单,学生日日都会朗读,但是读书和朗诵还是有区别。张老师把单纯的读课文放在回答问题上,没有提出“谁能有感情的读这一段?”这样很枯燥的问题,学生还没有明白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怎样有感情去读?张老师用问题来引出课文的段落,先问感情,再要求读,这样就把有感情朗读的环节处理的很好。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

语文课很忌讳老师讲,学生听,只有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提问和回答是个好方法,这样学生的神经紧紧绷着,不允许他们有所松懈。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张老师的课堂,老师单纯讲不超过20秒,也就是说每隔10秒左右,就有学生的任务和工作,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张老师的教学艺术很扎实也很朴素,但是亮点很多,值得学习和深思。

观课报告范文 篇18

11月9日,我参加了烟庄小学的磨课活动,对王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课。通过课前观课会议的分工,我承担的观课维度是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中的第一个问题——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的关注。本节课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第一个环节:在复习引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阶段,教师设计了猜测认识三角形,全班学生反应迅速、整齐,大多数同学积极举手主动参与猜测认识三角形的.活动。说明在这个情境中,为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唤起旧知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第二个环节:在观察情境图,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一般步骤的阶段,教师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创设了形象情境。从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和回答情况看,这些形象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并能使学生保持关注。

教学第三个环节:在基本练习的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习题进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学生虽然能认真完成练习,但因为此时教师对交流的要求欠具体明确,学生的交流活动比较被动,是在教师不断巡视提醒中完成的。

教学第四个环节:猜测,验证三角形的面积的是推倒,教师精心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观。学生们兴趣浓厚,认真观察,利用图中呈现的所有信息编出了不同的四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第五个环节:在结构训练阶段,为学生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思维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引导学生逐渐达成了学习目标。

观课报告范文 篇19

我观看了赵老师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谢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能够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期望自己透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也向赵老师学习,争取到达一个制高点。

一;美在其中我认为一节好课从始到终都应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导入、小结还有简单而不失严谨的衔接语便在这节课中自然流畅。赵老师用新疆语言“呀克西”问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说一说是什麽民族的歌曲。观看新疆的风景、美食、乐器、服饰、舞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兴趣确实很美。

二;美的感受我认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感官直觉,于课堂参与者都应是一种美的感受。而赵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给予学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学习歌曲之前赵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讲解,包括民歌的特点,什么是小调,还有鱼咬尾等,为之后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美的成果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我想所有教师都会思考到这个问题。然而无疑的是无论课堂的环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一节好课的中心点必须偏离不了形式与本质的完美结合。赵老师的课资料既丰富多彩而又不失重点。在分析歌曲的情绪方面也很好,前两句欢快,后面的忧伤再到欢快,一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成果。

四;在创新方面也很美——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一片黄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让人觉得秀丽;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黄花让人觉得最美,有时候个性就是一种美。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赵老师就是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则必须要把握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与内涵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潜力与素养、领会发掘课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平台,也让学生看到美、听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畅游音乐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美的真谛,那么,教师在追求成功课堂的同时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终极目标!所以今后我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向赵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

总之,只有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时时持续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用心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完美的东西,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理解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观课报告范文 篇20

这个假期我有幸观看了《伯牙绝弦》的教学视屏。教学中张老师自然的课前交流;可亲的教态;精湛的教学技能;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自然的课前交流。

当一个老师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时,孩子们对老师有着天生的好奇感,而他们首先的好奇便是“这老师姓什么?”。而老师最想的是了解学生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临场调整都学方法。而张老师就很好地抓住了课前的几分钟,以支体语言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张老师还通过小导游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觉得喜欢的景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可亲的教态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教态对课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教态可亲,学生就学得轻松,临场发挥就越好,越能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的内容中去。这样,老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就当得越轻松。反之,如果老师过于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紧张,过于紧张就会产生疲劳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张老师整堂课都面带微笑,很有亲和力,看得出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三、精湛的教学技能

张老师在整堂课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这也完全紧扣教学中的学生是主体原则。张老师在这堂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提问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从开始的引入,到课堂总结,张老师都是以提问形式完成,从课堂氛看,学生回答得很极积,对《伯牙绝弦》中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的友情理解得很透。第二,善于捕捉重点字、词,并板书讲解。“志”,张老师抓住“志”的结构特点,将上面的“士”繁写,然后解说成两只脚,结合下面的心,解说:“志”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间接将伯牙和子期的友情比喻出来,深入浅出,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如:“知音”的理解,张老师则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张老师读伯牙的内容,而学生读子期的内容,这样自然的对读方式,仿佛张老师就是伯牙,学生就是子期,整个过程,融情于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知音”一词的含义。最再来点眼一笔,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情,从而紧扣课文中心。第三,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恰到好处,古筝声起,让人思絮飘飞,若身于高山,知音相伴。学生又怎不思絮万千,震颤心灵。

四、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要有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看到张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我突然好想看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特别是张老师讲“志”的时候,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张老师在整堂课中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能随口诵读课文内容,这又怎不算是一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