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工作报告>调研报告>

商业调查报告(精选5篇)

调研报告 阅读(2.57W)

商业调查报告 篇1

一、社区商业研究背景

商业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一)社区商业基本概念

1、社区商业定义

社区商业是指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应具备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并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和优美的商业环境,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注重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消费。

2、社区商业分类

3、社区商业功能

(二)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由于国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非常发达,例如美国20xx年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占了国家零售消费品总额的4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10%。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尤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占的份额最大。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绿化环境,上海浦东越来越多的住宅区淘汰了住宅底商,而采取集中式购物中心模式),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国内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社区商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这也是发达程度较低城市的发展方向。

1、政府对社区商业的规划力度加强。我国商务部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社区商业发展。

2、购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区商业。如沃尔玛购物广场已进驻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区,并将于20xx年上半年开业。

3、便利店、生鲜超市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军生鲜超市等新兴业态目前已进驻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4、社区商业开始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在开发时就必须考虑商业的业态配比和商业组合。

5、专业化操作是社区商业成功的保证。商业地产的核心其实是商业,地产只是商业的载体,经验丰富的招商营销以及商业管理团队对于社区商业的成功开发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成都社区商业概况

随着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已接近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这些区域的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巨大,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社区商业恰恰顺应了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对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商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于6月21日举办了“首届社区商业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成都今后社区商业的打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此次会议上,蓝波湾(蓝谷地的社区商业配套项目,见下右图)被评为中国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对社区商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成都市作为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社区商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覆盖便利店、连锁超市、餐馆、美容美发、茶楼、干洗店、彩扩、快递、报刊、家政、维修等各种生活服务项目,全市城区的324个社区共有社区商业网点33912个。各类商业网点的具体数量见下中图。

三、成都典型社区商业调查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成都市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各种档次共六个社区,主要对这些社区商业的业态分布、租金水平、经营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分析中可以了解成都社区商业的现状,从而用于公司进行社区商业开发时的参考。

(一)金沙园社区

金沙园社区20xx年由宏信房产开发,其社区商业部分水景商业街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居民总体入驻率不高,人气明显不够,商气不足。该社区商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 金沙园商铺空置率较高,根据调查,商铺出租率仅62%,主要原因有五个:①目标消费群体支撑有限。②商铺供应

体量过大。③缺乏统一经营管理。④西单百货和超市对其造成的分流影响。⑤步行街不能通车,消费引导不足。

2、 社区商业业态分布特点

虽然该社区商业涵盖了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大多数业态,并且有亲子园、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但业态仍显得不够丰富,商源质量也显得一般,品牌商家数量有待提高。

餐馆、食品、茶楼等业态店铺数量较多,与建筑适合经营餐饮、消费群体的消费力较强、成都餐饮业较发达等因素有关。

建材、装修店铺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小区为新兴社区,居民陆续入驻,对该类服务的需求较大,随着入驻率提高,该类业态的比例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于空铺较多,能存活下来的店铺业态多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如餐馆、茶楼、食品等业态,从而说明这类业态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度最高的业态,可作为招商时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二)外双楠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以云影路、云霞路和逸都路的临街商铺为主,业态较齐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力较强。从其业态分布来看,该社区商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云影苑为代表的社区商铺进行了统一规划,业态较丰富,商铺装修呈现出一定的档次,品牌店较多。

2、服装类店铺数量超过了餐馆的数量,说明周边居民对“穿”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是该区域人群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之一。

3、逸都路与二环路交界处有伊藤洋华堂二号店,大卖场对调查区域内的业态有一定的影响,与大卖场呈现互补性的业态如美容美发、餐饮等较稳定,而服装鞋帽等类型的商铺换手率较高,多靠经营特色、品牌效应等生存。

(三)玉林社区

1、该社区是成都最成熟的居住区之一,人口密度大,业态丰富,商铺档次较高,商业气氛较浓,以餐饮、服装、精品店、便利店为主。

2、在商铺租金方面,玉林老区商铺一般为35~80元/㎡月,而玉林新区商铺租金可达150元/㎡月,从此也可看出商铺租金与区域居民消费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仍然比例最大,其次是餐饮,该区域餐饮经营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其辐射作用吸引了整个成都市的消费人群。房屋中介店铺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居住环境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资一族到该区域居住,二手房交易活跃。休闲娱乐业的比例也较大,除周边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消费人群也对玉林片区也乐此不彼。

4、该区域的成熟度高和消费力强吸引了一些特色店和新型业态进驻该区域,如位于玉林东路的彩色钥匙店、玉林中路的特百惠家居连锁店等。

5、该社区商业以临街底商为主,也有象玉林生活广场、富和城等独立商业楼盘。

(四)桐梓林社区

该社区属成都的高档社区,本次调查以桐梓林东路和桐梓林北路为主,分布有中华园各期、锦绣花园、世纪锦苑等高档楼盘,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居多,消费力强大。

1、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店铺数量遥遥领先,这与该区域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生活方式直接相关,其次是餐饮、食品,有一些异国情调和风味的餐厅如和风亭日本料理,家政服务在该区域的需求较大,店铺数量较多。

2、休闲、娱乐、美容美体类店铺数量较多,这类业态在该区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有四川首家专业的男士美容店(卡瑞杰专业男士美容SPA健康会馆)。

3、中华园商铺以环绕中华园各期的临街商铺为主,此外还有独立的商住楼,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业态的商家的需求。

(五)红花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对红花北路、红花南路、红花东路、红花西路的社区商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区域的社区商业缺乏规划,显得较为落后,商铺装修档次都较低,业态丰富性差,主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最急需的的相关购物需求及服务需求为主,档次稍高的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基本是空白

商业调查报告 篇2

一、社区商业研究背景

(一)社区商业基本概念

1、社区商业定义

社区商业是指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应具备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并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和优美的商业环境,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注重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消费。

2、社区商业分类

3、社区商业功能

(二)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由于国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非常发达,例如美国20xx年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占了国家零售消费品总额的4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10%。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尤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占的份额最大。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绿化环境,上海浦东越来越多的住宅区淘汰了住宅底商,而采取集中式购物中心模式),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国内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社区商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这也是发达程度较低城市的发展方向。

1、政府对社区商业的规划力度加强。我国商务部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社区商业发展。

2、购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区商业。如沃尔玛购物广场已进驻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区,并将于20xx年上半年开业。

3、便利店、生鲜超市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军生鲜超市等新兴业态目前已进驻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4、社区商业开始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在开发时就必须考虑商业的业态配比和商业组合。

5、专业化操作是社区商业成功的保证。商业地产的核心其实是商业,地产只是商业的载体,经验丰富的招商营销以及商业管理团队对于社区商业的成功开发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成都社区商业概况

随着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已接近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这些区域的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巨大,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社区商业恰恰顺应了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对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商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于6月21日举办了“首届社区商业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成都今后社区商业的打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此次会议上,蓝波湾(蓝谷地的社区商业配套项目,见下右图)被评为中国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对社区商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成都市作为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社区商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覆盖便利店、连锁超市、餐馆、美容美发、茶楼、干洗店、彩扩、快递、报刊、家政、维修等各种生活服务项目,全市城区的324个社区共有社区商业网点33912个。各类商业网点的具体数量见下中图。

三、成都典型社区商业调查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成都市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各种档次共六个社区,主要对这些社区商业的业态分布、租金水平、经营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分析中可以了解成都社区商业的现状,从而用于公司进行社区商业开发时的参考。

(一)金沙园社区

金沙园社区20xx年由宏信房产开发,其社区商业部分水景商业街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居民总体入驻率不高,人气明显不够,商气不足。该社区商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 金沙园商铺空置率较高,根据调查,商铺出租率仅62%,主要原因有五个:①目标消费群体支撑有限。②商铺供应

体量过大。③缺乏统一经营管理。④西单百货和超市对其造成的分流影响。⑤步行街不能通车,消费引导不足。

2、 社区商业业态分布特点

虽然该社区商业涵盖了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大多数业态,并且有亲子园、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但业态仍显得不够丰富,商源质量也显得一般,品牌商家数量有待提高。

餐馆、食品、茶楼等业态店铺数量较多,与建筑适合经营餐饮、消费群体的消费力较强、成都餐饮业较发达等因素有关。

建材、装修店铺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小区为新兴社区,居民陆续入驻,对该类服务的需求较大,随着入驻率提高,该类业态的比例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于空铺较多,能存活下来的店铺业态多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如餐馆、茶楼、食品等业态,从而说明这类业态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度最高的业态,可作为招商时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二)外双楠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以云影路、云霞路和逸都路的临街商铺为主,业态较齐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力较强。从其业态分布来看,该社区商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云影苑为代表的社区商铺进行了统一规划,业态较丰富,商铺装修呈现出一定的档次,品牌店较多。

2、服装类店铺数量超过了餐馆的数量,说明周边居民对“穿”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是该区域人群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之一。

3、逸都路与二环路交界处有伊藤洋华堂二号店,大卖场对调查区域内的业态有一定的影响,与大卖场呈现互补性的业态如美容美发、餐饮等较稳定,而服装鞋帽等类型的商铺换手率较高,多靠经营特色、品牌效应等生存。

(三)玉林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对玉林老区的玉林北路、东路、中路和玉林新区的玉林西路进行了调查,老区和新区的业态、档次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玉林新区分布着王府花园、梧桐世家等中高档楼盘,而玉林老区的住宅则显得较为陈旧。该社区商业的特点如下:

1、该社区是成都最成熟的居住区之一,人口密度大,业态丰富,商铺档次较高,商业气氛较浓,以餐饮、服装、精品店、便利店为主。

2、在商铺租金方面,玉林老区商铺一般为35~80元/㎡月,而玉林新区商铺租金可达150元/㎡月,从此也可看出商铺租金与区域居民消费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仍然比例最大,其次是餐饮,该区域餐饮经营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其辐射作用吸引了整个成都市的消费人群。房屋中介店铺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居住环境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资一族到该区域居住,二手房交易活跃。休闲娱乐业的比例也较大,除周边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消费人群也对玉林片区也乐此不彼。

4、该区域的成熟度高和消费力强吸引了一些特色店和新型业态进驻该区域,如位于玉林东路的彩色钥匙店、玉林中路的特百惠家居连锁店等。

5、该社区商业以临街底商为主,也有象玉林生活广场、富和城等独立商业楼盘。

(四)桐梓林社区

该社区属成都的高档社区,本次调查以桐梓林东路和桐梓林北路为主,分布有中华园各期、锦绣花园、世纪锦苑等高档楼盘,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居多,消费力强大。

1、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店铺数量遥遥领先,这与该区域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生活方式直接相关,其次是餐饮、食品,有一些异国情调和风味的餐厅如和风亭日本料理,家政服务在该区域的需求较大,店铺数量较多。

2、休闲、娱乐、美容美体类店铺数量较多,这类业态在该区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有四川首家专业的男士美容店(卡瑞杰专业男士美容SPA健康会馆)。

商业调查报告 篇3

目前,高等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教学实效性较差,教学工作处于尴尬局面。在采用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走访等方法后,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教学及课程开发的要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有利于改革高职高专教育和教学工作。

就业市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产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才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吉林省教育学院外语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课题组在吉林省、辽宁省、浙江省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义乌、大连等地进行一次市场人才需求社会问卷抽样调查,力图调查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及所占比例,为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并按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重新制定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教学计划,使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更趋完善、有效,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效性。

一、关于调查问卷

1、问卷调查的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是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的。由三部分组成,即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主体问卷以及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调查,共设计问题35个,其中调研单位及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5个,市场人才需求和课程设置调查具体问题30个。

2、问卷调查的途径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单位发放问卷,与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并把答卷当场提交上来。邮寄的调查问卷以及走访单位的范围包括全国5个省、12个市,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8份。

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单位主要涉及国营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商贸和股份制公司、个体及私营公司等。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占22、0%、中型企业占31、5%、小型企业占46、5%。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0、4%、民营企业占23、5%、中外合资企业占9、0%、商贸和股份合作制公司占25、5%、个体和私营公司占31、6%。

调查以公司和企业管理者为对象,其中企业经营者职务为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企业高层副职占26、0%,市场部及人事部经理职务占38、5%,工程师和技术人员8、7%,公司职员17、5%,其它职务占9、3%。受调查的128人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

三、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到调查单位目前是否有引进商务英语人才计划时,有60、9%的单位选择了“有”;暂未考虑和没有的分别为23、4%和15、6%。这说明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是比较大的,培养的前景是乐观的。调查中,认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类型是“学习成绩好,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占60%,其次是“社交能力强”的占27、9%,而“学习成绩好”的占12、1%、可见综合素质高是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

在问到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可多种)时,提出“英语口语好”的比例最多占61、6%,依次是“交际能力强”占53、8%,“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占42、6%,“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占40、5%,“英语+商务”占19%,毕业生“要过英语四级”的占18、5%,“有国家二级计算机证书”的占10、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占5、6%,“形象气质佳”的占3、1%。

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对毕业生是否重要的问题上,调查单位表示重要的比例为45%,认为不太重要,重实际能力的占54、7%。由此可看出用人单位已倾向于看重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但从统计的比例数也可看出目前不少单位还是重视毕业生是否拥有各种证书。

四、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教学及课程开发的要求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的问题是比较关心的。在问到商业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课是否需要以商务内容为学习材料时,有82、5%的单位选择了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和不同意的分别占12、3%和5、2%。这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课的教材以商务内容为学习英语技能的材料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应该用英语进行还是借助汉语讲授的问题上,同意借助汉语讲授商务知识的比例最高占45、3%,同意用英语讲述的比例占33、6%,不同意也不反对的比例是21、1%。可见,赞成借助本族语学习商务知识的比重较大,说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技能的培养相关性不是十分大。

在问到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开设哪些课程为好时,有31、5%的经营者建议开设“商业英语精读”和“商业英语听说”课程;要求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礼仪”和“市场营销学”的比重也较大分别为25、6%、14、1%和10、9%;“商务英语写作”占18%,“电子商务”占16、3%,“国际金融”15、3%,“经济学”占14、6%,还有提出开设“社会学”和“管理学”等。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学生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其中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学生能够与各种人打交道,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3、5%,其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21、5%)、培养能力和知识相并重的学生(19、3%)不太清楚或无建议(15%)。

在问到“您作为用人单位,能否就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时,有的调查单位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负责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培养思想道德好的学生;3)要求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口语流利并具有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4)学校要注重教学质量;5)找实践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进行实用型教育;6)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和翻译能力;7)鼓励学生增强自信精神;8)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整体形象等。

从此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要求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既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商务实践和商务沟通能力,也对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这些调查结果应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有待在今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调整和强化,它也是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依据,具有宝贵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商业调查报告 篇4

一、凉城的概况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1308.08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115.8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三)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420.2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之中。难依马头山、北依蛮汉山,东西长度为20公里,南北长度为10公里,平均水深度两米,最深可达18米湖岸线长度为61.56公里,常用湖泊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盛产各种鱼类产品。如今这里的水有污染,以至有大量的鱼死亡。而且供给水的木花河的水量已经非常稀少。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岱海的水面在逐年下降。湖面也在逐年退缩。

凉城县境内还有有三个水库和一个永兴湖,不过面积没有岱海大,不过水质比较好。由此可见凉城县境内的水大都分布在岱海流域。因为它是凉城县海拔最底的地方。

(三)植被的情况

凉城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森林关丛草原植被、半干旱草原植被、山地草甸草原植被、草甸和盐生植被等。这里的植被覆盖率58.1%。山地植被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20xx以上山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气候凉,温差大,土壤水分条件的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沙草类。如克氏针茅、马兰花、胡枝子、甘草等。由于植被的土质的差异这里的植被的密度也不同。缸房窑的土壤里含的沙质成分比较多,这里虽然地处于阴破水分比较多但是植物的高度还不过十公分。如今是多雨季节,但是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好件裸陋的土壤。还有在岱海的东北木花河旁边的土壤是沙质土壤。这里的植被比缸房窑大呢感稀疏。常见的植物有沙蒿、克氏针茅、紫花苜蓿、沙芥、狗尾草、还有小灌木沙棘等十几种植物。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蛮汉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分布垂直分布明显,植被类型由于气温水分土壤等的不同而交错分布。主要种群是天然次生阔叶林以山杨树、白桦树为主常与灌丛伴生。还有人工林如油松、小叶杨树。在蛮汉山山体阴面生长着白桦林和灌木丛。在灌木植物的种类更多,在丛林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各种的喜阴植物,还有药材。如:黄芪、胡枝子、暴马丁香等。

草甸和盐生植被

草甸和盐生植被类型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阶地及湖盆地内的冲积平原水分比较好的地方。如木花河的河漫滩,河流阶地属于这类植被类型。操典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常见的有苜蓿、而且草比较好。盐生植被的植物物种数更少。而且覆盖度比草甸更少,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击。

半干旱草原植被和山地草甸草原植被分布于海拔1800米一下的丘陵地区。

(四)凉城的土壤

凉城县地处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全县从北向南主要的土壤分布是棕钙土、栗钙土、栗褐土等三大土类。栗褐土土地面积最大,包括淡栗褐土、潮栗褐土两个亚类。是乌兰察布市南部栗钙土、灰褐土的过度的土壤类型。这里的土壤多为黄土母质、侵烛较严重。腐殖质曾很薄、土壤肥力差、生产水平差。

从这些表我们可以知道土壤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还有在山体的阴破和阳破由于水分分布的不同。这种在小小的范围内土壤变化印证了“一步三换土”这句话。

(五)总结

次次野外调查实习虽然范围不那么大,但是我们调查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地貌类型。对我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有了更实际的认识。

最新地理调查报告范文拓展:旅游资源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本文转载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

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山东大学旅游系王德刚教授认为,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基础不错,但目前山东省的乡村游产品规模并不大,而且尚处于补充地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说,在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我省所作的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指出,山东人与山东人的生活,是我省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无疑,这在乡村游发展中也占有主导地位。

王教授认为,乡村旅游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但我省目前还刚起步,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同时,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大部分县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科学规划。

3、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又如乡村旅游业开发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网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结合,组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游客

商业调查报告 篇5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__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第三,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2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4、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