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导游词>导游词精选>

博物馆的导游词(精选14篇)

导游词精选 阅读(1.02W)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

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开始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著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巧,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瑰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列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变和时俗风尚。

博物馆的导游词(精选14篇)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2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___。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20___年,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一盛世的重要见证。

五祀卫鼎为国宝级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铭文中还有确切纪年,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顶峰,但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西周最终走向了灭亡。

到了公元220___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加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法律、车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个虎符是古代调集军队的凭证,它为虎形,分铸两半,两半吻合,方可调兵,现代汉语“符合”一词就来源于此。虎身有错金铭文,铭文内容表明50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必需有国君的命令,这是我国古代用兵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之后,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顶峰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中国的方块字也从这时候起也被称为汉字。汉几乎成为中华民族一个文化符号,“汉字”“汉语”“汉人”都是汉曾经辉煌的印记。

大家先来看看这件国宝级文物——皇后玉玺。玉玺上方凸雕螭虎钮,底面篆书“皇后之玺”四字。质地为蓝阗羊脂玉,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朝灭亡后,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战争纷乱、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军事色彩。

大家请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它由26个面组成,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有文字。这枚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因为官职太多,公务繁忙,所以特制此印,以便签署公文。值得一提的是,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级的人物,因此他有“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之称。

走过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让我们步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隋唐。这一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空前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一些侨居海外的华人仍被称为“唐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

这里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兽首玛瑙杯,它做工精湛,堪称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杯选料精良,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器形如同号角,兽眼向外突出,显得炯炯有神,兽角自然弯曲为螺状,兽嘴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当之无愧的唐代艺术精品。

这幅是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迎宾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代活跃的外交活动。最后,让我们进入宋元明清部分看看,我们重点关注一下青釉提梁倒灌壶。它为国宝级文物,壶把上雕刻着一只精美的凤凰,壶嘴上是一只仰卧的母狮和一只正在吸吮乳汁的幼狮,壶面雕刻着牡丹花,壶盖、梁、身连为一体,注水口在壶底中央,是一个梅花形小孔。注水时将壶身倒翻过来,水从壶嘴中流出为盛满,这时再把壶身翻正,壶嘴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水,这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反映了工匠的睿智巧思。

各位游客,徜徉于陕西5020___年文明之后,我们可能已被灿若繁星的精美文物所折服,更为先祖们的创造与智慧而骄傲,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文明的独特魅力将是你在陕西最美的旅程。

开放的陕西欢迎您再次走进陕西参观游览。

谢谢大家。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4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xx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xx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xx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xx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猪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X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5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xx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xx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6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馆名碑池、主馆、库区、东南角楼、西南角楼、临时陈列厅、行政用房、业务用房等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址在西安市小寨东路翠华路口,其优点是用地方整,四周有路,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距市中心较近,交通方便;同时这里距大雁塔曲江风景旅游区仅1千米左右,在城市旅游路线上,与大小雁塔均有 较好的通视线;特别因为这块地上无搬迁任务,近旁的干道有城市管网设施,便于工程上马。但其不利之处是用地略感局促,发展余地不大,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公共广场或公用绿地。根据上述场地条件及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要求,陕历博建筑物采取了相对集中紧凑型的布局。

博物馆建筑整体充分体现了设计大师张锦秋“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筑艺术上成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的设计思想,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成,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特点”。整座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突出古朴凝重的格调,营造出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气氛,再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风范,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以及千百年来早已潜入中国人空间意识中的“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7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大家参观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在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有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以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元人民币,所修建的一座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呢,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大师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所担任.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应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还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中央殿堂、四隅崇楼、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了一种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等三大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它为《陕西古代史》,系统地向我们大家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pian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序言大厅,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它既是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两幅照片的背后,还陈列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墓的巨照,标志陕西古代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在厅中央我们看到的这尊巨狮,是来自于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之前,它呢高大雄伟,勘称为东方第一狮.在古代的时候,狮子与狮子的雕刻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呀,这尊狮子它不仅是陕西历史文化反映,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xx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xx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

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xx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xx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猪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在这一时期也遗留下来了许多文物,现在呢,我们大家自由参观一下,一会我们在门口集合。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8

唐安菩夫妇墓:1981年发掘清理。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中出土器物非常多,依质料可分为三彩器、单釉器、陶、瓷器、金、铜、玛瑙器及石刻等类。三彩器形制较大,造型优美。主要器形有文武吏、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俑、牵驼俑、骑马俑等。这批三彩器不仅胎质坚硬,施釉均匀,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量多类聚,堪称洛阳“唐三彩”的代表作品。它表明洛阳的唐三彩艺术,早在初唐阶段已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这为洛阳唐三彩的断代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墓中出土金币一枚,直径2.2厘米,重4.3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的男像,背面为带有翅膀的胜利女神像,两面均有铭文。据鉴定,这是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这枚金币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外国金币,它与1955年洛阳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无疑都是丝绸之路的遗物。特别是安菩墓志,不但提供了墓葬的确切年代(唐中宗景龙3年,即公元709年)和墓主的国属、家世及其身世等情况,而且对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们重点讲一下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生活用具和雕塑工艺品。这一名称古书中缺乏记载,考其由来,则同旧时挖墓取宝之风有关。洛阳是声誉中外的历史名城和文物渊薮之地。城北的邙山,古冢累累,帝王陵墓星罗棋布,有很多唐朝显贵也埋葬这里。旧时这里的一些穷苦人,为了糊口常常掘墓挖宝变卖,其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多为红、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人们便起名叫它“唐三彩”。1928年,陇海铁路工程修筑到洛阳时,从东向西沿邙山脚下掘开许多古墓,在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中,器皿和人物、动物数量颇多。古玩商们将其运到北京,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赞赏和重视。外国人也视为至宝,出重金购买,唐三彩顿时声蜚中外。之后,虽又曾发现褐、蓝、黑等多种釉色的俑类、动物和器皿,但“唐三彩”已成惯称,这一名称便沿袭下来。在我国美术陶瓷史上,唐三彩开创了一代新风。它不光在造型、装饰、釉色、烧制技术等方面树立了惊人的风格,而且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像一束怒放的繁花,与唐代的诗歌、散文、乐舞、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和谐地构成了一座宏丽的百花园。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高峰。唐朝国威的强盛、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安定,都大大促成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使当时的中国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同时对外施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也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因而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就呈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局面。唐三彩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与其它艺术并存的一朵华贵的奇葩。唐三彩的出现,同唐代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追求名贵宝物也是分不开的。那些官僚贵族活着穷奢极欲,死后连妻妾奴婢、马牛骆驼、飞禽走兽以及瓶、盘、碗、罐等,都做成三彩釉陶用来陪葬。厚葬风俗的盛行,也是唐三彩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三彩的胎料是一种上等白色粘土,素称高岭土。这种土颜色皎洁,颗粒细微,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洛阳附近的巩县、孟津、新安、龙门均有出产。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9

你好!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的博物馆无疑是一流的。陕西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陕西的博物馆在品牌效应、馆藏文物、博物馆类型等方面排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前面。陕西的旅游以文物古迹为依托,世界八大奇迹的地位使秦俑博物馆世界闻名。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的书法艺术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从1983年开始筹建的,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有特色,史前文明、书法艺术、汉唐文化等中华民族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顶级瑰宝,都能在陕西的博物馆中领略。

在西安市的陕西省博物馆内,于北宋(1090年)为保存唐石经而兴建的。现有6个陈列室,7个游廊,1个碑亭,收藏着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石质书库。由于碑石如林,故称“碑林”。

碑亭里存放着由4块石板合成的呈方形的一道石碑,碑身刻写着《石台孝经》的经文,其主要内容是讲“孝”、“梯”,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对孔子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之辞。此碑上有浮雕石纹,下有线刻纹饰,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注释作序、并以隶书所写的。

碑亭后面为第一陈列室,陈列着唐石经共114方两面刻文的石碑,计65万余字,因刻于唐开成二年(837年)所以也就称为《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古代儒家学说经典著作。

第二陈列室至第六陈列室,置放着汉至清各代书法名家的精品之作。篆书、隶书、真书、草书,无论从章法,结构,乃至点划,都充分显示出各名家独特的艺术风采。其功底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笔笔见功效。尤以李斯、李阳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以及米芾、蔡京、赵佶、苏轼、董其昌、林则徐等人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

西安碑林所收藏的珍贵碑石,不仅是作为文化艺术欣赏以及学习书法的模本,更重要的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宗教等方面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0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虎门镇口社区,管理的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销毁英美鸦片的历史遗存。具有炮台神韵的门楼、陈列大楼,抗英群雕、林则徐铜像、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抗英大炮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虎门海战半景画》,采用艺术与声、光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全国禁毒教育展览》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课堂,海战博物馆被列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沙角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旧址位于虎门镇沙角社区,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有沙角门楼、濒海台、临高台、捕鱼台、节兵义坟、林公则徐纪念碑、功劳炮、克虏伯大炮等文物遗存。沙角炮台是扼守珠江口的重要要塞,依山傍海,景色秀丽。

威远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旧址位于虎门威远岛南面社区,包括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鹅夷等炮台,这些炮台构成立体的海防防御体系,被誉为“南方海上长城”。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1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xx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xx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xx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xx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猪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X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2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dǐ] 、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大家看这里,它叫鉴缶,是这个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较精美的礼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lòu] 空的孔盖是绣雕夔[kuí] 龙。其实它不仅经看而且还有妙用呢!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把中间的缶拉出来,在鉴里放入热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温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中的残渣的,各位是不是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了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yōng] 钟,共33件,下层为 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拿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zī] 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哪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隔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3

陕西历史位于小寨东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处,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万件,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陕西出土的历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现出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陕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从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是目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有3个:一是出现磨制石器;二是发明陶器;三是开始定居并出现了原始农业。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20xx年,处于仰韶文化社会的半坡人生产力已大大提高。从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引起了国际音乐界极大兴趣。

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0xx年,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在陕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西周王朝3个历史发展阶段。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来占卜,事后在卜骨记录下结果。这些占卜记录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青铜器也是是奴婢社会的礼制,即权力与等级的象征。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煮肉类。铜鼎是由原始社会的陶鼎演变而来的。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作为礼器,在奴婢主贵族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时使用。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青铜器纹饰是研究青铜器艺术的重要内容。青铜器纹饰有两大类:动物纹和几何纹。二者均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制作的本意是用这些青铜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构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这些出土的大量的铁农具,是在秦朝农业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农业为主,这说明铁器当时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被广泛使用。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秦始皇继位后,在20xx年先后吞并6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促进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兵器、马俑铜车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在这时正式形成。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它比当时西方的古罗马城还大两倍。汉代非常重视农业,发达的农业也是汉代强盛的物质基础。汉代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这是1957年在西安霸桥一座汉墓中出土的西汉纸。霸桥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20xx年。汉代丝织品种繁多,这些是从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丝绸残片,而求良马正是汗王朝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元220xx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是匈奴大夏政权在今陕北靖边县建立的都城统万城的照片。统万城坚固无比,雄伟壮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长安城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东古罗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我国瓷器起源很早,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时的一种以黄、褐、绿3种颜色为主色釉的陶瓷工艺品。三彩器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区别较少,因此遗物不多,非常珍贵。

这些是在陕西发现的元代文物。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就是从此得名的。宋代到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这里陈列的壶、罐、茶座、等器物工艺高超,造型古朴,使人留连往返。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大家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此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会在门口等大家集合。

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4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分两层楼,在博物馆大门往里看就会见到一面墙,写着象征着客家文化的,旁边雕刻着许多个姓,这些姓起源于客家文化。绕过这面白墙,一场视觉盛宴呈现。琳琅满目的远古时代以及古代的客家地区所产的陶瓷,如唐青釉大水盂、南朝青黄釉六系罐、西晋青黄釉盘口双系壶等;具有客家特色的衣服展览;引人注目的“客家精神”的标签--刻苦耐劳,勤奋创业,团结奋斗,不畏强暴,崇文尚武,保卫国家,妇女解放,渴望自由,自立自强,质朴守信,崇宗孝祖,溯源寻根。

在整个博物馆里的文物中,最有客家代表性的是客家土楼。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那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它们以祖堂为核心,每一层楼都有厅堂,很多户人口住在同一层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梅州,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之地。客家博物馆让游客了解更多的客家文化,更好地了解了叶剑英元帅故居所在地的文化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