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党团相关>党员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

党员心得体会 阅读(1.17W)

中国梦由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构成,它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是一个宏大的发展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供你参考!

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
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篇1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以来,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历史。就制度建设来说,党领导人民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相关配套的制度和原则。就法治实践来说,在法律框架内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等,以更加完善的政治体制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正是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又被赋予了鲜明的法治特色,保证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就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发展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新课题,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新竞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既要坚定制度自信,做到有主张、有定力,更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改革那些与国家治理实践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法律体系,破除治理体系的陈规陋习,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奉行法治精神、厉行法治原则、实行法治化管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治理能力更加有效。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仅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了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决心和担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意识,依靠宪法和法律制度体系凝聚共识和力量,坚持依法推进各方面改革,依法调整利益关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国家治理当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保证党领导人民更加有效治理国家,以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治理的效能性。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强调体系化建设,即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位一体共同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要紧紧抓住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重点要素,解决好依法治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律意识、传播法律知识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增强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公信力,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以良好的法治生态推动和保障中国梦的实现。

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篇2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统一。

■ 人民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是治国理政实践的评价主体,治国理政的各项成效,都要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长,着眼于满足人民愿望要求、得到人民的高度认可。

■ 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内容,以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价值追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显著特征。

■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 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防止各级干部在执政实践中出现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背离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倾向,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开创崭新局面,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担当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时刻,民族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就必须指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创未来的意志力量。党的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用中国梦形象地表达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确立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成为治国理政新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治国理政新实践最强劲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又是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起步,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着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强调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这个目标,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都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切实步骤。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当代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我们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正如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把握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就是要坚定“三个自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理念、核心思想、总体战略,所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丰富和深化的。

党的后召开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和建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党的xx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治理效能更大增进。党的xx届四中全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治久安奠定法治基础。党的xx届五中全会要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又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为全面雄厚的支持。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是治国理政实践的评价主体,治国理政的各项成效,都要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长,着眼于满足人民愿望要求、得到人民的高度认可。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鲜明地表明以人民为主体、为中心、为依靠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民利益,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体现在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成就之中。治国理政,安全为要。要求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治国理政,民生为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必须确保到20x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治国理政,公正为重。“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正如指出的,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四、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于国家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前进动力;着力解决法治建设还存在的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着力解决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突破关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规律、当代中国全面进步的发展规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内容,以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价值追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显著特征。

五、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治国理政的发展理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新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要抓住能够带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对每个发展理念,也要抓住重点,以抓重点推动每个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六、坚持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治国理政,关键在党,在于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管好党、治好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防止各级干部在执政实践中出现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背离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倾向,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确定奋斗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七、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治国理政的领导方法

党的以来,“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与风险同在,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强调,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3年多来,党中央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法宝,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以来,党中央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蕴涵着深刻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了高超的治国理政领导能力。

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是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和领导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需要弘扬光大。党的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产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比如,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是党的思想路线运用于治国理政领导方法的精彩篇章。

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篇3

五四运动97年来中华民族命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彰显新一代爱国青年的风采。

广大青年要用“严”和“实”的品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对于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拼爹”、“啃老”等错误观念和现象,要时刻保持警醒,力戒“浮躁”心态。

爱国主义是指引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光辉旗帜。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关重要论述,鼓舞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昂扬奋进、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一、青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富有理想追求,渴望通过推动国家进步实现自身发展,青年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先锋力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广大青年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格。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突出主题。爱国,就是希望国家好,就是要全力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五四青年、一二·九青年、“延安路上人如潮”中的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青年,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第一线的青年,在奥运会、抗震救灾、西部建设中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青年,以及当前在网络空间鲜明表达传播爱国正能量的“小粉红”身上,我们都能清晰而深刻地看到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中国梦是我国近代以来一切青年求索奋斗和各个时期青年运动的鲜明主题。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方向。近代中国,面对山河破碎、亡国亡种之危难,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政治力量先后粉墨登场又相继灰飞烟灭。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五四运动97年来中华民族命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在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青年都发挥着突出的先锋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许多党员,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共产党,决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是一代代爱国青年在血与火的历史考验中作出的坚定抉择,也是引领青年爱国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坚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相统一,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逻辑。青少年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在于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培养爱国情感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爱国情感是否牢固,还需要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国家发展顺境与逆境等考验,只有经过砥砺、经受住了考验,切实坚定了强国志向,爱国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报国是爱国主义的落脚点,只有对国家的进步发展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爱国才不会成为空话。从革命时期勇于冲锋陷阵、建设时期勇赴艰苦一线、改革进程中勇挑重担的无数爱国青年身上我们都能发现,培养爱国情感、砥砺强国志向、付诸报国行动,三个环节层层相扣、相互影响,这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

二、当代青年要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当代青年爱国要牢固树立“三个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自觉维护、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广大青年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受益者、生力军和希望所在,要自觉从历史经验中受到启迪、从国家发展成就中受到鼓舞、从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前景中受到激励,勇于同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以及敌对势力对我进行“颜色革命”等图谋作坚决斗争,牢固树立“三个自信”,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广大青年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对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信赖、信念和信心,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奋力开辟更为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代青年爱国要积极走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方方面面的人们行有依归,让全国各族人民确立起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凝聚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深刻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彰显新一代爱国青年的风采。

当代青年爱国要大力强化奋斗精神和严实品格。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我们的国家、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物质生活条件越改善,青年就越需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越需要牢记奋斗成就人生这个价值观念。广大青年要用“严”和“实”的品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对于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拼爹”、“啃老”等错误观念和现象,要时刻保持警醒,力戒“浮躁”心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心,主动适应、积极融入新常态,以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的姿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

三、在新的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共青团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优秀业绩。宏伟的报国志向,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积跬步”来实现。要大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行动”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各行各业青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竞展风采。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向创新创业要质量、要动力。青年最勇于解放思想,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要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创建、青年返乡创业行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等工作,引导青年积极走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的前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聪明才智。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扶贫攻坚。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激发青年投身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推进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同时,要着眼于精准扶贫,深入实施“扶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为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促进网络强国建设。青年是网民的主体,我国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80%、网络从业人员的80%。要引导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义不容辞参与网络舆论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好声音”、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争当中国好网民等活动,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促进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加强互联网团建、网络青年人才联系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网络青年新锐”推选等活动,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网络强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深化“民族团结代代传”、百万各族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等活动,引导各民族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发认同。深化内地杰出青年赴港澳交流、港澳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增强港澳台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围绕服务党政外交大局,加强青年对外交流工作。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外交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国际青年交流与合作,注重思想碰撞、文化感染、情感交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