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读后感>读书笔记>

师德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 阅读(2.84W)
本文目录2018师德读书笔记一名学习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新时期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有好书可读,人生一大快事也!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阅读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我热爱阅读,在我看来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的心情,给每一份宁静的心情留下悠悠书香。你会发现读书除了让人诞生智慧之外,它还能够让人因读书而安静而减少喧闹。如果指望更多的人能够形成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否应该从教师开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读书,他自己都无法从阅读中获得智慧的享受,他如何能够鼓动他的学生去过阅读的生活?

师德读书笔记3篇

下面我就推荐暑假里看过的一些书。

1.首先要推荐的是《朗读手册》这本书。

《朗读手册》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话却牢牢地吸引住我的眼球,“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朗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不朗读真的会让孩子落伍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您为人父母,该书涉及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问题,让您总能找到为您孩子量身定做的那一部分。每天拿出一刻钟,与孩子共读,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您身为儿童或教育工作者,本书将帮助您更有的放矢地给予孩子和家长切实有效的读书指导。”所有的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朗读手册》里面很多小故事都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给人很多触动。它告诉我们的不是朗读的技巧,而是进行朗读的非常必要性以及如何来激发朗读的热情。

一个只上过小学的住在贫穷、治安很差的社区的单亲母亲却培养出了全美首席小儿眼科医生,一个从小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孩却在入学年龄的时候智商高达111分,一个被医生判定将终身智力高度残障的男孩,最后却从常春藤联盟的优秀大学毕业,一个父亲早丧母亲离弃、从未上过学的、跟着年老的亲人生活的孩子最后成了大学教授……这些奇迹竟然都是因为持续的朗读的力量!

这是一本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朗读手册》教给我们方法,教我们如何激起孩子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大声为孩子阅读。

2.其次,我要推荐的是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三年级》《破茧而出四年级》

薛老师的文给我的感受是“震撼”二,除了羡慕她的才气、毅力,我更钦佩她特立独行、敢讲真话的勇气,看薛瑞萍的书,感触很深。作为老师,不应每天只是作业、备课。每天要挤时间看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薛老师的班里, 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来解读。

在薛老师的梳理,看到这样一段文,收获不少。

请看一个11岁的美国儿童为完成家庭作业制定的清单。这份清单明显流露出的是男孩对于母亲的信任和依赖——他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个温暖有力的母亲。他一边抱怨一边快乐着,实现着生命的破茧而出!

一名学习师德师风读书笔记2018师德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我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0多年了。自从走上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所形成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书笔记2018师德读书笔记(3) | 返回目录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学习师风师德读书笔记师德读书笔记(4) | 返回目录

时间过的很快,回想下当老师竟已有XX年之久了。

自从走上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我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所形成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我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我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我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我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我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我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我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我会继续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