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范文谷>读后感>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测量与评价》3500字

读书笔记 阅读(1.21W)

在阅读了有黄光扬主编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我对于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按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有关教育评价内容的一些总结。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测量与评价》3500字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广义地讲,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的,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评价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强调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

第二,强调用多种方法(测量和非测量)系统收集资料与信息。

第三,教育评价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计划,也可以是课程;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是某种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或教育程序。

第四,强调为学生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

狭义地讲,我们把教育评价界定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这种界定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揭示出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一定依据和标准之上。这个依据不单是教育目的,它还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各科教学的目标,甚至是为了了解教育革新方案的效果的目标,然后,依据目的制定出教育评价的指标标准。

其次,揭示出的评价对象是“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的状态与绩效”,意在说明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各种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思想工作、管理工作、人事工作、总务工作等),也包括各种教育活动人员;既包括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状态),也包括教育活动的最后效果(绩效);既可以是对某一工作或某种人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评价。再次,这种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建立在系统收集的客观资料基础上,运用相当的技术手段,不仅要进行量化的测定与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定性的分析,是一种以描述为基础、价值判断为根本的活动。

二、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国际上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

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当时的考试与测验只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到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二个时期──“目标中心时期”,身为美国心理学家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授的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原理即“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一般人们都把泰勒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评价在美国历史教育史上称为“泰勒时期”。也就是说教育评价真正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是始于1933年至1940年泰勒的“八年研究”。

6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三个时期──“标准研制时期”。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斯塔克和开洛洛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巨大的贡献。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发展到第四个时期──“结果认同时期”。这一时期在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二)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评价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2)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3)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格朗兰德认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学习和教学,所以评价结果的其他用途,都是第二位的或补充性的。我认为教育评价的功能可以归纳成如下:

(一)导向功能

所谓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评价对象趋向于理想的目标。教育评价是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活动,合理的评价活动具有鲜明的评价目的、预设的评价标准以及严格的评价程序,就像一根“指挥棒”,对教育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

(二)诊断功能

教育评价通过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状态、影响教育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以及教育活动对参与者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发现教育活动或被评对象哪些方面欠缺或偏离目标的要求,使被评对象发扬成绩,改进不足。

(三)鉴定功能

鉴定,意指对教育活动成效优劣的甄别。鉴定具有选拔、分等的效能,能实现对同类评价对象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在教育评价中,鉴定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一是水平鉴定,根据一定的标准,鉴定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的程度。

二是评优鉴定,即通过对评价对象相互之间的比较,评定优者。

三是资格鉴定,即对评价对象是否具有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进行鉴定。

(四)改进功能

所谓评价的改进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促使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学专家斯塔弗宾斯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泰勒也曾说过:“教育目标的分析、教育评价和教育计划是不断地循环着,当你在吟味教育评价的效果时,便会屡次对那些建立在教育前提的‘目标’发生改良修正的联想,同时也会提出教授法或指导计划的修正方向。目标和指导计划修正以后,又要求指导法的修正,也要求评价计划的修正,它们是互为循环的。因此,教育评价正可促进教育的正常化。”

(五)激励功能

所谓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教育评价的正确应用,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如在学习中,效果的好坏、成绩的优劣,始终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这种渴望了解自己学习结果的心理趋向,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六)监控功能

所谓评价的监控功能,是指评价可以通过依据预期的目标制定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标准,监控评价对象的变化情况,对于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评价对象的控制。

四、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科学化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言的,人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永恒的,无论什么历史条件下都适用的教育评价标准,任何教育评价标准都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贯彻这一原则时,我们应用相对与绝对统一的辨证思想我们思考教育评价。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主体总是从教育价值主体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评价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主体性原则表明,人们的每一项教育评价活动及其结果都是与一定人、一定集团和一定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这是教育评价活动的根本性原则。

在教育评价中,自觉运用主体性原则时应注意:(1)无论是什么情况,教育评价主体都要从教育价值主体的角度和地位出发进行教育评价活动。(2)教育评价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育评价要关注普遍的教育价值主体和具体的教育价值主体。

(三)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评价要有实际作用,即有指导实际、改进工作的效用。评价活动如果不能帮助被评对象找出工作或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提出有价值的帮助,那么这种评价就不会受欢迎。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是实现评价目的的根本要求。

在教育评价中要注重实效性原则,就是要强调时空的局部性与整体性的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合理的把握教育主客体价值关系及其作用范围,从而评价其功能和效果。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寻求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积极的发展。虽然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在于指出教育价值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运动的后果,但教育评价的要旨却在于预见未来。即指出发展了的教育价值主体所需要的,以及教育价值客体在实践作用下,所能提供的新功能。

要坚持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就必须对教育价值主体发展的需要进行量的考察,对其客体及其属性的发展进行量的预测。

(五)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要求在教育评价中引进、建立民主机制并发挥民主机制的作用。教育评价的民主性一直是教育评价追求的方向。

坚持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原则要处理好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评价组织内部领导、专家和实践人员的关系;权力机构与权威机构的关系;等等。

(六)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应促使被评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活动中克服不足之处,增强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或期望。这是教育评价要激励评价对象前进、促进其发展的目的所决定的。

(七)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在保证正确方向和科学、客观的前提下,尽量使评价简便易行。评价过于繁杂,带来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评价对象的负担,会降低评价的实际功效。

总而言之,在了解了这些关于教育评价的内容,我开始在教学中更注重课堂中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我努力根据教育评价的七个原则(历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在教学时尽量充分的体现出教育评价的六个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监控功能)。并且抓住国内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1)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2)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3)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跟着新内容走,使教学效果在教育评价的辅佐下略微提高。